水落石出的故事
[人氣:18420]
出處宋?蘇軾《後赤壁賦)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匕水落石出。[更新快,網站頁麵清爽,廣告少,無彈窗,最喜歡這種網站了,一定要好評]
釋義江水下落,水下的石頭自然露了出來。
比喻事情經過調查研究和對證,終將真相大白。
故事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四川眉山人,北宋時期的大文學家、書畫家。他生性豪放,學識淵博,極富文采。在被貶嫡黃州時,曾兩次遊曆黃州城外的赤壁,寫下了兩篇傳世之作《前赤壁賦》和《後赤壁賦》。
當時,十月夜晚的月光分外皎潔明媚。蘇軾和他的兩個朋友沐浴著和煦的秋風,興致勃勃地一起在城外散步。月白風清的美麗夜景,使他們詩興大發,和朋友相聚,暢敘友情,更使他們忘記了一切煩惱,他們和歌吟詩,暢所欲言,歡樂之至,無以形容。蘇軾突然想到了酒。他急忙趕回家中,詢問妻子家中是否有酒。妻子笑了,拿出一罐藏了很久的酒,說這就是供給他臨時需用的。
蘇軾大喜過望,連連稱謝,拿了酒,趕回朋友中間,來到赤壁下的長江岸邊,登上小舟,泛舟遊玩。
這時,隻聽見東流的江水發出潺潺的聲響,在萬籟寂靜的夜晚顯得特別清脆,岸邊千尺陡壁,峻峭如削。一座座高大的山峰屹立,懸在山峰間的月亮顯得小了;江水下落,沉在江水之下的石頭,露了出來。
四麵楚歌的故事
[人氣:38317]
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後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
的項羽部隊。終於布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這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裏聽見四麵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得到了禁地了嗎?
為什麽他的部隊裏麵楚人這麽多呢?”說看,心裏已喪失了鬥誌,便從床上爬起來,在營帳裏麵喝酒;並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想看的書幾乎都有啊,比一般的小說網站要穩定很多更新還快,全文字的沒有廣告。]唱完,直掉眼淚,在旁的人也非常難過,都覺得抬不起頭來。一會,項羽騎上馬,帶了僅剩的八百名騎兵,從南突圍逃走。邊逃邊打,到烏江畔自刎而死。
因為這個故事裏麵有項羽聽見四周唱起楚歌,感覺吃驚,接看又失敗自殺的情節,所以以後的人就用“四麵楚歌”這句話,形容人們遭受各方麵攻擊或逼迫的人事環境,而致陷於孤立窘迫的境地。
凡是陷於此種境地者,其命運往往是很悲慘的,例如某人因經常與壞人為伍,不事生產,遊手好閑;但後來卻破那些壞人逼迫的無以為生,求助於別人時,別人也應他平日行為太壞,絕不同情更不理睬,這人所處的境地便是“四麵楚歌”。又如學校裏討論學術問題,其學生不學無術(成語,意即沒有學術)
信口雌黃、顛倒是非,同學們群起而攻之,這學生便完全處於孤立地位,這也可叫做“四麵楚歌”。在我們的人生曆程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腳踏實地的做事,若是行差踏錯,就未免要遭受“四麵楚歌”的厄運了。
塞翁失馬的故事
[人氣:28131]
戰國時期有一位老人,名叫塞翁。他養了許多馬,一天馬群中忽然有一匹走失了。鄰居們聽到這事,都來安慰他不必太著急,年齡大了,多注意身體。塞翁見有人勸慰,笑笑說:“丟了一匹馬損失不大,沒準還會帶來福氣。”
鄰居聽了塞翁的話,心裏覺得好笑。馬丟了,明明是件壞事,他卻認為也許是好事,顯然是自我安慰而已。可是過了沒幾天,丟馬不僅自動回家,還帶回一匹駿馬。
鄰居聽說馬自己回來了,非常佩服塞翁的預見,向塞翁道賀說:“還是您老有遠見,馬不僅沒有丟,還帶回一匹好馬,真是福氣呀。”
塞翁聽了鄰人的祝賀,反到一點高興的樣子都沒有,憂慮地說:“白白得了一匹好馬,不一定是什麽福氣,也許惹出什麽麻煩來。”
鄰居們以為他故作姿態純屬老年人的狡猾。心裏明明高興,有意不說出來。塞翁有個獨生子,非常喜歡騎馬。他發現帶回來的那匹馬顧盼生姿,身長蹄大,嘶鳴嘹亮,膘悍神駿,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馬。他每天都騎馬出遊,心中洋洋得意。
一天,他高興得有些過火,打馬飛奔,一個趔趄,從馬背上跌下來,摔斷了腿。鄰居聽說,紛紛來慰問。
塞翁說:“沒什麽,腿摔斷了卻保住性命,或許是福氣呢。”鄰居們覺得他又在胡言亂語。他們想不出,摔斷腿會帶來什麽福氣。
不久,匈奴兵大舉入侵,青年人被應征入伍,塞翁的兒子因為摔斷了腿,不能去當兵。入伍的青年都戰死了,唯有塞翁的兒子保全了性命。
三顧茅廬的故事
[人氣:28723]
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三國時著名謀土)和司馬徽(三國時著名謀士)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現今湖北襄陽縣)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來幫助他替國家做事。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隻得失望地轉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看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閑遊去了。張飛本不願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隻得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麵的意思。
過了一些時候,劉備吃了三天素,準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一個虛名,未必有真此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地捆來。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訪諸葛亮。到時,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
諸葛亮見到劉備有誌替國家做事,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就出來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
“三國演義”把劉備三次親自敦請諸葛亮的這件事情,叫做“三顧茅廬”。諸葛亮在著名的“出師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之句。於是後世人見有人為請他所敬仰的人出來幫助自己做事,而一連幾次親自到那人的家裏去的時候,就引用這句話來形容敦請人的渴望和誠懇的心情。也就是不恥下問,虛心求才的意思。
屍位素餐的故事
[人氣:9390]
屍音史,是古代祭禮中的一個代表神像端坐看而不須要做任何動作的人。“書經”有句道:“太康屍位””屍位就是源出於此,用來比喻一個有職位而沒有工作做的人,正如祭禮中的屍,隻坐在位上,不必做任何動作一樣。“素餐”也是出於詩經:“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後人於是用“素餐”來比喻無功食祿的人。把“屍位”和“素餐”兩者連合成為一句成語,應該說是出於“漢書”,因為該書的“朱雲傳”裹:“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屍位素餐。”整句成語的意思,也是和上述的屍位和素餐相同。這樣說,我們要研究成語的出處,對這句成語分合的出處,也應該詳細知道。
一般機關、社團、商店的冗員,憑看人事或其他特殊的關係,隻知道每月按期領取薪金,每日吃喝閑坐,而不做任何工作,這種人都可以說是“屍位素餐”。此外,一般工作能力很差的人,雖然已經盡了自己的能力服務,但事情總是做不好,毫無成績可言,這種人能夠保持職位,不是靠自己的本領,而是藉著特殊關係,因此也可以說“屍位素餐”。又如某人向朋友說,自己本來沒有甚麽本領,幸蒙東主的照顧,得到解決生活,但自己“屍位素餐”,良心上也有點內疚。這樣說,又成為很得體的謙話了。
屍位素餐的故事
[人氣:9390]
屍音史,是古代祭禮中的一個代表神像端坐看而不須要做任何動作的人。“書經”有句道:“太康屍位””屍位就是源出於此,用來比喻一個有職位而沒有工作做的人,正如祭禮中的屍,隻坐在位上,不必做任何動作一樣。“素餐”也是出於詩經:“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後人於是用“素餐”來比喻無功食祿的人。把“屍位”和“素餐”兩者連合成為一句成語,應該說是出於“漢書”,因為該書的“朱雲傳”裹:“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屍位素餐。”整句成語的意思,也是和上述的屍位和素餐相同。這樣說,我們要研究成語的出處,對這句成語分合的出處,也應該詳細知道。
一般機關、社團、商店的冗員,憑看人事或其他特殊的關係,隻知道每月按期領取薪金,每日吃喝閑坐,而不做任何工作,這種人都可以說是“屍位素餐”。此外,一般工作能力很差的人,雖然已經盡了自己的能力服務,但事情總是做不好,毫無成績可言,這種人能夠保持職位,不是靠自己的本領,而是藉著特殊關係,因此也可以說“屍位素餐”。又如某人向朋友說,自己本來沒有甚麽本領,幸蒙東主的照顧,得到解決生活,但自己“屍位素餐”,良心上也有點內疚。這樣說,又成為很得體的謙話了。
[人氣:18420]
出處宋?蘇軾《後赤壁賦)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匕水落石出。[更新快,網站頁麵清爽,廣告少,無彈窗,最喜歡這種網站了,一定要好評]
釋義江水下落,水下的石頭自然露了出來。
比喻事情經過調查研究和對證,終將真相大白。
故事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四川眉山人,北宋時期的大文學家、書畫家。他生性豪放,學識淵博,極富文采。在被貶嫡黃州時,曾兩次遊曆黃州城外的赤壁,寫下了兩篇傳世之作《前赤壁賦》和《後赤壁賦》。
當時,十月夜晚的月光分外皎潔明媚。蘇軾和他的兩個朋友沐浴著和煦的秋風,興致勃勃地一起在城外散步。月白風清的美麗夜景,使他們詩興大發,和朋友相聚,暢敘友情,更使他們忘記了一切煩惱,他們和歌吟詩,暢所欲言,歡樂之至,無以形容。蘇軾突然想到了酒。他急忙趕回家中,詢問妻子家中是否有酒。妻子笑了,拿出一罐藏了很久的酒,說這就是供給他臨時需用的。
蘇軾大喜過望,連連稱謝,拿了酒,趕回朋友中間,來到赤壁下的長江岸邊,登上小舟,泛舟遊玩。
這時,隻聽見東流的江水發出潺潺的聲響,在萬籟寂靜的夜晚顯得特別清脆,岸邊千尺陡壁,峻峭如削。一座座高大的山峰屹立,懸在山峰間的月亮顯得小了;江水下落,沉在江水之下的石頭,露了出來。
四麵楚歌的故事
[人氣:38317]
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後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
的項羽部隊。終於布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這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裏聽見四麵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得到了禁地了嗎?
為什麽他的部隊裏麵楚人這麽多呢?”說看,心裏已喪失了鬥誌,便從床上爬起來,在營帳裏麵喝酒;並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想看的書幾乎都有啊,比一般的小說網站要穩定很多更新還快,全文字的沒有廣告。]唱完,直掉眼淚,在旁的人也非常難過,都覺得抬不起頭來。一會,項羽騎上馬,帶了僅剩的八百名騎兵,從南突圍逃走。邊逃邊打,到烏江畔自刎而死。
因為這個故事裏麵有項羽聽見四周唱起楚歌,感覺吃驚,接看又失敗自殺的情節,所以以後的人就用“四麵楚歌”這句話,形容人們遭受各方麵攻擊或逼迫的人事環境,而致陷於孤立窘迫的境地。
凡是陷於此種境地者,其命運往往是很悲慘的,例如某人因經常與壞人為伍,不事生產,遊手好閑;但後來卻破那些壞人逼迫的無以為生,求助於別人時,別人也應他平日行為太壞,絕不同情更不理睬,這人所處的境地便是“四麵楚歌”。又如學校裏討論學術問題,其學生不學無術(成語,意即沒有學術)
信口雌黃、顛倒是非,同學們群起而攻之,這學生便完全處於孤立地位,這也可叫做“四麵楚歌”。在我們的人生曆程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腳踏實地的做事,若是行差踏錯,就未免要遭受“四麵楚歌”的厄運了。
塞翁失馬的故事
[人氣:28131]
戰國時期有一位老人,名叫塞翁。他養了許多馬,一天馬群中忽然有一匹走失了。鄰居們聽到這事,都來安慰他不必太著急,年齡大了,多注意身體。塞翁見有人勸慰,笑笑說:“丟了一匹馬損失不大,沒準還會帶來福氣。”
鄰居聽了塞翁的話,心裏覺得好笑。馬丟了,明明是件壞事,他卻認為也許是好事,顯然是自我安慰而已。可是過了沒幾天,丟馬不僅自動回家,還帶回一匹駿馬。
鄰居聽說馬自己回來了,非常佩服塞翁的預見,向塞翁道賀說:“還是您老有遠見,馬不僅沒有丟,還帶回一匹好馬,真是福氣呀。”
塞翁聽了鄰人的祝賀,反到一點高興的樣子都沒有,憂慮地說:“白白得了一匹好馬,不一定是什麽福氣,也許惹出什麽麻煩來。”
鄰居們以為他故作姿態純屬老年人的狡猾。心裏明明高興,有意不說出來。塞翁有個獨生子,非常喜歡騎馬。他發現帶回來的那匹馬顧盼生姿,身長蹄大,嘶鳴嘹亮,膘悍神駿,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馬。他每天都騎馬出遊,心中洋洋得意。
一天,他高興得有些過火,打馬飛奔,一個趔趄,從馬背上跌下來,摔斷了腿。鄰居聽說,紛紛來慰問。
塞翁說:“沒什麽,腿摔斷了卻保住性命,或許是福氣呢。”鄰居們覺得他又在胡言亂語。他們想不出,摔斷腿會帶來什麽福氣。
不久,匈奴兵大舉入侵,青年人被應征入伍,塞翁的兒子因為摔斷了腿,不能去當兵。入伍的青年都戰死了,唯有塞翁的兒子保全了性命。
三顧茅廬的故事
[人氣:28723]
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三國時著名謀土)和司馬徽(三國時著名謀士)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現今湖北襄陽縣)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來幫助他替國家做事。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隻得失望地轉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看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閑遊去了。張飛本不願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隻得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麵的意思。
過了一些時候,劉備吃了三天素,準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一個虛名,未必有真此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地捆來。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訪諸葛亮。到時,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
諸葛亮見到劉備有誌替國家做事,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就出來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
“三國演義”把劉備三次親自敦請諸葛亮的這件事情,叫做“三顧茅廬”。諸葛亮在著名的“出師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之句。於是後世人見有人為請他所敬仰的人出來幫助自己做事,而一連幾次親自到那人的家裏去的時候,就引用這句話來形容敦請人的渴望和誠懇的心情。也就是不恥下問,虛心求才的意思。
屍位素餐的故事
[人氣:9390]
屍音史,是古代祭禮中的一個代表神像端坐看而不須要做任何動作的人。“書經”有句道:“太康屍位””屍位就是源出於此,用來比喻一個有職位而沒有工作做的人,正如祭禮中的屍,隻坐在位上,不必做任何動作一樣。“素餐”也是出於詩經:“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後人於是用“素餐”來比喻無功食祿的人。把“屍位”和“素餐”兩者連合成為一句成語,應該說是出於“漢書”,因為該書的“朱雲傳”裹:“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屍位素餐。”整句成語的意思,也是和上述的屍位和素餐相同。這樣說,我們要研究成語的出處,對這句成語分合的出處,也應該詳細知道。
一般機關、社團、商店的冗員,憑看人事或其他特殊的關係,隻知道每月按期領取薪金,每日吃喝閑坐,而不做任何工作,這種人都可以說是“屍位素餐”。此外,一般工作能力很差的人,雖然已經盡了自己的能力服務,但事情總是做不好,毫無成績可言,這種人能夠保持職位,不是靠自己的本領,而是藉著特殊關係,因此也可以說“屍位素餐”。又如某人向朋友說,自己本來沒有甚麽本領,幸蒙東主的照顧,得到解決生活,但自己“屍位素餐”,良心上也有點內疚。這樣說,又成為很得體的謙話了。
屍位素餐的故事
[人氣:9390]
屍音史,是古代祭禮中的一個代表神像端坐看而不須要做任何動作的人。“書經”有句道:“太康屍位””屍位就是源出於此,用來比喻一個有職位而沒有工作做的人,正如祭禮中的屍,隻坐在位上,不必做任何動作一樣。“素餐”也是出於詩經:“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後人於是用“素餐”來比喻無功食祿的人。把“屍位”和“素餐”兩者連合成為一句成語,應該說是出於“漢書”,因為該書的“朱雲傳”裹:“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屍位素餐。”整句成語的意思,也是和上述的屍位和素餐相同。這樣說,我們要研究成語的出處,對這句成語分合的出處,也應該詳細知道。
一般機關、社團、商店的冗員,憑看人事或其他特殊的關係,隻知道每月按期領取薪金,每日吃喝閑坐,而不做任何工作,這種人都可以說是“屍位素餐”。此外,一般工作能力很差的人,雖然已經盡了自己的能力服務,但事情總是做不好,毫無成績可言,這種人能夠保持職位,不是靠自己的本領,而是藉著特殊關係,因此也可以說“屍位素餐”。又如某人向朋友說,自己本來沒有甚麽本領,幸蒙東主的照顧,得到解決生活,但自己“屍位素餐”,良心上也有點內疚。這樣說,又成為很得體的謙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