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初,在英國即將投降的時候,帝國海軍就對戰略部t7調整。
首先是進攻巴拿馬的行動被無限期推遲,畢竟在第四艦隊返回英國海域之後,帝國海軍無法派出作戰艦隊去攔截美軍的作戰艦隊,如果在此時攻打巴拿馬,陸戰隊將付出高昂的代價。
其次是迅速成立英國占領司令部。
最後,還得盡快與德國通氣,解決與德國的矛盾。
相對而言,後兩件事情更加重要。
因為沒有陸軍參與,所以英國占領司令部由海軍全權負責,首任司令官就是剛剛被調回去的鍾長生將軍。為了提高鍾長生的影響力,陳錦寬還破格提拔鍾長生為海軍大將。可以說,這算得上是對鍾長生最高級別的獎賞。要知道,在秦寶獻陣亡之後,正是鍾長生肩負起了整個北大西洋戰區的重任,如果沒有他的付出,就不會有現在的勝利。另外,作為海軍大將,鍾長生足以讓英國人心服口服。畢竟,在數年之內,帝國海軍中真正讓英國人嚐到痛苦的隻有三個人,而白佑彬與楊定方都過於年輕,沒有多少威望。
作為北大西洋戰區司令官,白佑彬也參加了英國簽署投降協議的儀式。
最重要的是,投降協議的簽署地點就在第四艦隊的“安徽”號戰列艦上。
三月十四日,在“安徽”號的率領下,第四艦隊的四艘戰列艦,來自破交艦隊的八艘大型巡洋艦,以及其他十多艘戰艦緩緩駛入了泰晤士河,在距離倫敦不到十公裏的格林尼治附近拋錨停靠。
當天晚上,搭載著將眼前去占領倫敦的五千餘名陸戰隊官兵的船隻到達。
按照計劃,在簽署了投降書之後,英國海軍大臣與陸軍大臣將向白佑彬與陸少豐交出軍隊指揮權,隨後陸戰隊上岸,正式進駐倫敦。
最初地時候。鍾長生計劃到白金漢宮去簽署投降協議。
結果。這個提議立即就被帝國內閣首輔給否決了。
從長遠來看。英國將是戰後帝國在北大西洋上最重要地“盟國”。如果在白金漢宮簽署投降協議。將侮辱所有英國人。並且埋下仇恨地種子。因此。給頑固保守。且自尊心極強地英國人保留一點麵子。對戰後控製英國有更大地好處。
選擇在戰艦上簽署投降書。這也是蕭鼎昆地意見。
英國是一個極端重視海權地國家。海軍就是英國地**。現在。英國海軍已經戰敗了。而通過展示帝國海軍地雄壯身姿。讓英國人見識到帝國海軍最先進、最強大地戰列艦。不但能夠打擊英國人地士氣。還能讓更多地英國人意識到。英國主動投降不是因為打不下去了。而是被徹底擊敗了。
當然。最關鍵地是。當時陸戰隊還沒有占領倫敦。戰艦上要安全得多。
十五日上午,英國臨時內閣首相,海軍大臣,陸軍大臣,以及隨行的十多名軍官達成一艘汽艇來到了“安徽”號戰列艦上。
此時,相關的準備工作都已完成。
簽字場地就在戰列艦艦尾的露天甲板上,除了遮陽篷之外,隻有一張長條桌,以及幾張椅子。因為事情來得很突然,桌子與椅子都是從“黃岩島”號巡洋艦上搬過來的,所以顯得有點陳舊。
這些,讓白佑彬覺得很沒麵子。
畢竟,他是北大西洋戰區司令官,更是帝國海軍上將,第四艦隊的前任司令官。
還好,在雙方代表見麵的時候,那幾個英國人早已沒有了以往的驕傲,完全像是鬥敗了的公雞。或者說,當他們看到整齊停靠在岸邊的四艘“省”級乙型戰列艦的時候,已經被這種外表威猛,火力強大的戰列艦給徹底征服了。
與參加受降儀式的鍾長生、陸少豐一樣,白佑彬換上了一套幹淨的上將禮服。為了準備這套衣服,李明博花了一個晚上的時間才將其燙平。畢竟,在出海作戰的時候,白佑彬絕不會穿禮服。如果不是帶上了李明博,白佑彬恐怕得讓陸少豐從直布羅陀幫他帶一套禮服過來。
在奏響了帝國國歌之後,雙方代表來到了遮陽篷下。
雖然沒有按照原先的計劃演奏英國國歌(主要是沒有找到樂譜,演奏國歌的陸戰隊儀仗隊沒有人可以不用樂譜演奏英國國歌),但是英國代表並沒有提出抗議,畢竟英國戰敗了,在可以遇見的未來,英國都將以戰敗國的身份成為帝國的占領區。按照當時的情況,即便英國在戰後成立了新的政府,主導英國的仍然不是英國人,而是帝國占領軍,以及由占領軍成立的占領司令部。
簽字儀式很簡短,沒有任何值得介紹的地方。
首先是雙方的最高代表在英國投降書上簽字,
雙方海陸兩軍的代表在交割軍事指揮權的協議書上簽t三份協議都得加蓋代表國家與軍隊的印章。整個過程前後隻花了不到十五分鍾的時間,隨後英國代表就在突然響起的帝國海軍軍歌的嘹亮樂曲聲中黯然離開了“安徽”號戰列艦。
上午十點,第一批陸戰隊在距離倫敦塔橋不到一公裏的河灘上上岸。
到當天下午,陸戰隊就控製了倫敦附近的十多個軍營,並且派出了巡邏隊,在倫敦市區執行治安巡邏任務(在英國臨時政府的警察部隊完成改編之前,一直由占領軍負責英國各城鎮的治安巡邏工作)。
晚上,白佑彬參加了由鍾長生舉辦的晚會。
與白天的情況不一樣,受邀前來的英**人不再那麽落寞,也不再那麽低調,而是利用晚會的機會,在盡量與帝國海軍與陸戰隊的軍官套近乎。後來,白佑彬才知道,在實施軍事管製之後,不管是已經解除武裝的英**隊,還是英國平民的生活物資都由占領軍統一配發,如果不搞好與占領軍的關係,恐怕連生活都難以保障。
白佑彬毫無疑問的成為了晚會上的主角。
當那些上了年紀的英國將領得知那個三十歲都不到的年輕人就是曾經消滅了他們十多艘戰列艦,把菲利普斯、薩摩維爾、蒂裏特、霍頓、坎寧安等人打得落花流水,功績超過了英國海軍傳奇將領納爾遜,被譽為帝國海軍有史以來最年輕、最出色的海軍上將時,沒有人相信,白佑彬竟然如此貌不驚人。即便是以前在照片上見過白佑彬的英國海軍將領都不得不承認,現實中的白佑彬比照片上的那個年輕人更加普通。
當時,白佑彬隻後悔沒有讓楊定方來參加晚會。
結果,晚會還沒有結束,白佑彬就以第四艦隊即將執行新的作戰任務為由,匆匆向鍾長生與陸少豐道別,離開了晚會會場。
十六日,參加受降儀式的戰艦全部駛出了泰晤士河。
接下來的幾天內,英國投降的事情成為了幾乎所有同盟國集團成員國國內輿論的焦點。相反,美國國內的輿論隻是非常低調的報道了英國投降的事情。早在十二日的時候,美國白宮辦公室就以總統的名義發表了一篇社論,分析了英國投降對戰爭的影響(當然是微乎其微,甚至認為英國投降能夠減輕美國的壓力,讓美國能夠將更多的資源投入到戰爭中去),同時號召所有美國人戰鬥到底。
除了美國之外,受到影響最大的就是德國了。
因為德軍沒有能夠進入英國,所以德國國內在十五日的時候爆發了一場規模不小的示威遊行,要求德國政府采取強硬態度,出兵占領英國,同時也要求帝國按照同盟國集團的協議,與德國分享勝利的果實。
問題是,既成事實是不可能改變的。
按照帝國內閣政府宣傳部門的要求,帝國國內的通信社都以同盟國的立場分析了英國投降的結果,而沒有過分強調帝國在此事上占到的便宜,並且一再強調了維護同盟國團結的重要性。
很快,德國政府也做出了明智的選擇。
與其在英國問題上與帝國糾纏,不如多撈點好處。
按照當時的情況德國唯一能做的就是在西班牙獲得更多的好處。因此,在與帝國接觸之後,德國政府首先就提出應該維護西班牙的統一與完整,而不是仿照俄國模式,將西班牙劃分成多個占領區。
當時,帝國也確實需要抽調兵力去占領英國。
很快,雙方就在西班牙問題上達成了協議。德國與西班牙臨時政府都承認了帝國在直布羅陀,以及巴利阿裏群島的利益,並且承諾不再要求收回直布羅陀,巴利阿裏群島為帝國的占領區,在戰後成立巴利阿裏自治區。在此基礎上,帝國統一撤出進入西班牙的軍隊,將占領區移交給德軍。當然,這一協議公布之後,立即遭到了意大利的堅決反對。最終,德國以建立科西嘉自治區為條件,讓意大利從梅諾卡島撤出了駐軍。
結果似乎很圓滿,三個同盟國集團的主要成員國都獲得了好處。
可從長遠來看,真正獲益的還是帝國。不管是直布羅陀,還是巴利阿裏自治區,都讓帝國獲得了幹預西班牙內政的基礎。同時,德國與意大利也因為巴利阿裏群島的占領問題而產生了矛盾。最重要的是,帝國按照早就製訂好的計劃,單獨占領了英國,獲得了牽製德國的重要籌碼。
幾十年之後再來看,都不得不佩服當時帝國決策者的戰略目光。
首先是進攻巴拿馬的行動被無限期推遲,畢竟在第四艦隊返回英國海域之後,帝國海軍無法派出作戰艦隊去攔截美軍的作戰艦隊,如果在此時攻打巴拿馬,陸戰隊將付出高昂的代價。
其次是迅速成立英國占領司令部。
最後,還得盡快與德國通氣,解決與德國的矛盾。
相對而言,後兩件事情更加重要。
因為沒有陸軍參與,所以英國占領司令部由海軍全權負責,首任司令官就是剛剛被調回去的鍾長生將軍。為了提高鍾長生的影響力,陳錦寬還破格提拔鍾長生為海軍大將。可以說,這算得上是對鍾長生最高級別的獎賞。要知道,在秦寶獻陣亡之後,正是鍾長生肩負起了整個北大西洋戰區的重任,如果沒有他的付出,就不會有現在的勝利。另外,作為海軍大將,鍾長生足以讓英國人心服口服。畢竟,在數年之內,帝國海軍中真正讓英國人嚐到痛苦的隻有三個人,而白佑彬與楊定方都過於年輕,沒有多少威望。
作為北大西洋戰區司令官,白佑彬也參加了英國簽署投降協議的儀式。
最重要的是,投降協議的簽署地點就在第四艦隊的“安徽”號戰列艦上。
三月十四日,在“安徽”號的率領下,第四艦隊的四艘戰列艦,來自破交艦隊的八艘大型巡洋艦,以及其他十多艘戰艦緩緩駛入了泰晤士河,在距離倫敦不到十公裏的格林尼治附近拋錨停靠。
當天晚上,搭載著將眼前去占領倫敦的五千餘名陸戰隊官兵的船隻到達。
按照計劃,在簽署了投降書之後,英國海軍大臣與陸軍大臣將向白佑彬與陸少豐交出軍隊指揮權,隨後陸戰隊上岸,正式進駐倫敦。
最初地時候。鍾長生計劃到白金漢宮去簽署投降協議。
結果。這個提議立即就被帝國內閣首輔給否決了。
從長遠來看。英國將是戰後帝國在北大西洋上最重要地“盟國”。如果在白金漢宮簽署投降協議。將侮辱所有英國人。並且埋下仇恨地種子。因此。給頑固保守。且自尊心極強地英國人保留一點麵子。對戰後控製英國有更大地好處。
選擇在戰艦上簽署投降書。這也是蕭鼎昆地意見。
英國是一個極端重視海權地國家。海軍就是英國地**。現在。英國海軍已經戰敗了。而通過展示帝國海軍地雄壯身姿。讓英國人見識到帝國海軍最先進、最強大地戰列艦。不但能夠打擊英國人地士氣。還能讓更多地英國人意識到。英國主動投降不是因為打不下去了。而是被徹底擊敗了。
當然。最關鍵地是。當時陸戰隊還沒有占領倫敦。戰艦上要安全得多。
十五日上午,英國臨時內閣首相,海軍大臣,陸軍大臣,以及隨行的十多名軍官達成一艘汽艇來到了“安徽”號戰列艦上。
此時,相關的準備工作都已完成。
簽字場地就在戰列艦艦尾的露天甲板上,除了遮陽篷之外,隻有一張長條桌,以及幾張椅子。因為事情來得很突然,桌子與椅子都是從“黃岩島”號巡洋艦上搬過來的,所以顯得有點陳舊。
這些,讓白佑彬覺得很沒麵子。
畢竟,他是北大西洋戰區司令官,更是帝國海軍上將,第四艦隊的前任司令官。
還好,在雙方代表見麵的時候,那幾個英國人早已沒有了以往的驕傲,完全像是鬥敗了的公雞。或者說,當他們看到整齊停靠在岸邊的四艘“省”級乙型戰列艦的時候,已經被這種外表威猛,火力強大的戰列艦給徹底征服了。
與參加受降儀式的鍾長生、陸少豐一樣,白佑彬換上了一套幹淨的上將禮服。為了準備這套衣服,李明博花了一個晚上的時間才將其燙平。畢竟,在出海作戰的時候,白佑彬絕不會穿禮服。如果不是帶上了李明博,白佑彬恐怕得讓陸少豐從直布羅陀幫他帶一套禮服過來。
在奏響了帝國國歌之後,雙方代表來到了遮陽篷下。
雖然沒有按照原先的計劃演奏英國國歌(主要是沒有找到樂譜,演奏國歌的陸戰隊儀仗隊沒有人可以不用樂譜演奏英國國歌),但是英國代表並沒有提出抗議,畢竟英國戰敗了,在可以遇見的未來,英國都將以戰敗國的身份成為帝國的占領區。按照當時的情況,即便英國在戰後成立了新的政府,主導英國的仍然不是英國人,而是帝國占領軍,以及由占領軍成立的占領司令部。
簽字儀式很簡短,沒有任何值得介紹的地方。
首先是雙方的最高代表在英國投降書上簽字,
雙方海陸兩軍的代表在交割軍事指揮權的協議書上簽t三份協議都得加蓋代表國家與軍隊的印章。整個過程前後隻花了不到十五分鍾的時間,隨後英國代表就在突然響起的帝國海軍軍歌的嘹亮樂曲聲中黯然離開了“安徽”號戰列艦。
上午十點,第一批陸戰隊在距離倫敦塔橋不到一公裏的河灘上上岸。
到當天下午,陸戰隊就控製了倫敦附近的十多個軍營,並且派出了巡邏隊,在倫敦市區執行治安巡邏任務(在英國臨時政府的警察部隊完成改編之前,一直由占領軍負責英國各城鎮的治安巡邏工作)。
晚上,白佑彬參加了由鍾長生舉辦的晚會。
與白天的情況不一樣,受邀前來的英**人不再那麽落寞,也不再那麽低調,而是利用晚會的機會,在盡量與帝國海軍與陸戰隊的軍官套近乎。後來,白佑彬才知道,在實施軍事管製之後,不管是已經解除武裝的英**隊,還是英國平民的生活物資都由占領軍統一配發,如果不搞好與占領軍的關係,恐怕連生活都難以保障。
白佑彬毫無疑問的成為了晚會上的主角。
當那些上了年紀的英國將領得知那個三十歲都不到的年輕人就是曾經消滅了他們十多艘戰列艦,把菲利普斯、薩摩維爾、蒂裏特、霍頓、坎寧安等人打得落花流水,功績超過了英國海軍傳奇將領納爾遜,被譽為帝國海軍有史以來最年輕、最出色的海軍上將時,沒有人相信,白佑彬竟然如此貌不驚人。即便是以前在照片上見過白佑彬的英國海軍將領都不得不承認,現實中的白佑彬比照片上的那個年輕人更加普通。
當時,白佑彬隻後悔沒有讓楊定方來參加晚會。
結果,晚會還沒有結束,白佑彬就以第四艦隊即將執行新的作戰任務為由,匆匆向鍾長生與陸少豐道別,離開了晚會會場。
十六日,參加受降儀式的戰艦全部駛出了泰晤士河。
接下來的幾天內,英國投降的事情成為了幾乎所有同盟國集團成員國國內輿論的焦點。相反,美國國內的輿論隻是非常低調的報道了英國投降的事情。早在十二日的時候,美國白宮辦公室就以總統的名義發表了一篇社論,分析了英國投降對戰爭的影響(當然是微乎其微,甚至認為英國投降能夠減輕美國的壓力,讓美國能夠將更多的資源投入到戰爭中去),同時號召所有美國人戰鬥到底。
除了美國之外,受到影響最大的就是德國了。
因為德軍沒有能夠進入英國,所以德國國內在十五日的時候爆發了一場規模不小的示威遊行,要求德國政府采取強硬態度,出兵占領英國,同時也要求帝國按照同盟國集團的協議,與德國分享勝利的果實。
問題是,既成事實是不可能改變的。
按照帝國內閣政府宣傳部門的要求,帝國國內的通信社都以同盟國的立場分析了英國投降的結果,而沒有過分強調帝國在此事上占到的便宜,並且一再強調了維護同盟國團結的重要性。
很快,德國政府也做出了明智的選擇。
與其在英國問題上與帝國糾纏,不如多撈點好處。
按照當時的情況德國唯一能做的就是在西班牙獲得更多的好處。因此,在與帝國接觸之後,德國政府首先就提出應該維護西班牙的統一與完整,而不是仿照俄國模式,將西班牙劃分成多個占領區。
當時,帝國也確實需要抽調兵力去占領英國。
很快,雙方就在西班牙問題上達成了協議。德國與西班牙臨時政府都承認了帝國在直布羅陀,以及巴利阿裏群島的利益,並且承諾不再要求收回直布羅陀,巴利阿裏群島為帝國的占領區,在戰後成立巴利阿裏自治區。在此基礎上,帝國統一撤出進入西班牙的軍隊,將占領區移交給德軍。當然,這一協議公布之後,立即遭到了意大利的堅決反對。最終,德國以建立科西嘉自治區為條件,讓意大利從梅諾卡島撤出了駐軍。
結果似乎很圓滿,三個同盟國集團的主要成員國都獲得了好處。
可從長遠來看,真正獲益的還是帝國。不管是直布羅陀,還是巴利阿裏自治區,都讓帝國獲得了幹預西班牙內政的基礎。同時,德國與意大利也因為巴利阿裏群島的占領問題而產生了矛盾。最重要的是,帝國按照早就製訂好的計劃,單獨占領了英國,獲得了牽製德國的重要籌碼。
幾十年之後再來看,都不得不佩服當時帝國決策者的戰略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