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艦隊來說,欠缺的不僅僅是先進的戰艦與強大的


    比如,德意戰列艦上使用的雷達在各項性能方麵都遠遠比不上帝國海軍的雷達,另外德意而國在情報方麵也有所欠缺。


    雖然德國是最早研製的國家,德國海軍也早在戰爭爆發的時候就為其主力艦配備了雷達,當時“沙恩霍斯特”號與“格奈森瑙”號還利用雷達所帶來的優勢,在北海戰場上重創了英國海軍的“聲望”號戰列艦。但是德國在雷達研究方麵的投入並不多,且對雷達的認識並不深刻。


    可以說,導致德國雷達技術落後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戰場環境。


    北大西洋常年風急浪高,海況極為惡劣,而早期的雷達很不穩定,非常容易出故障,難以在海上維修。相對而言,太平洋上的氣候條件就要好得多,更有利於雷達的使用與維護。結果,德國海軍認為雷達隻是看得更遠的“了望員”,而沒有將雷達的重要性提升到火力控製係統核心技術的地位。


    要想依靠引進來獲得先進技術,在任何時候都是一件不靠譜的事。


    隨著雷達在戰爭,特別是海戰中大規模使用,且作用日益突出,德國也從帝國引進了好幾種雷達,並且針對北大西洋上的獨特環境進行了改進。可是,從防止技術泄密出發,帝國出售給德國的雷達基本上都是“淘汰產品”。比如,帝國海軍已經裝備了第六代搜索雷達與第五代火控雷達,並且針對不同大小的戰艦研製了不同型號的雷達,而帝國在七十六年44年)年底出售給德國的隻是第四代搜索雷達與第二代火控雷達,其性能早已落後,根本無法適應戰場環境。


    因為雷達方麵的欠缺,所以到現在,德國戰列艦的遠程交戰能力都不怎麽樣,“德意誌”級戰列艦上仍然保留了完備的光學測量與瞄準儀器(從“省”級乙型戰列艦開始,其副光學測距儀就被取消了,隻保留了一部光學測距儀,以及三部光學瞄準儀)。不得不承認,德國在光學設備方麵的技術確實領先於其他國家,其生產的光學測距儀與光學瞄準儀的精確程度比帝國的同類產品高出了一個數量級。問題是,在遠距離炮戰,以及夜間戰鬥中,光學測距儀幾乎沒有發揮作用的機會。


    也許正是因為雷達方麵的問題,德國海軍並沒有為“德意誌”級戰列艦引進七十二年型四百毫米艦炮,而是使用了威力明顯差了一個級別,遠程交戰能力更是差了很多的六十七年型艦炮。


    情報方麵的問題也相當突出。


    戰爭爆發之後,德國本土就遭到了英國海軍的全麵封鎖,其對外通道幾乎徹底斷絕,導致很多德國外交人員都隻能借道土耳其,或者意大利出海。隨後,同盟國集團進行了戰區劃分,德國的主戰場就在歐洲大陸上。


    數年下來。德國一直高度重視英國、法國、西班牙與俄羅斯地舉動。其在英國地情報網更是發揮了巨大地作用。可是。德國在美國地情報網並不完善。很多時候甚至需要依靠帝國提供地相關情報。


    美國參戰之後。立即驅逐了德國地駐美外交人員。並且在其德裔聚居區事實了嚴格地軍事管製。導致幾個德國情報部門花費了幾十年才建立起來地情報網全軍覆沒。上百名諜報人員從此銷聲匿跡。而此時。帝國則利用日本戰敗。大量日本人流亡到美國地機會。向美國派出了大量情報人員。建立了數個關係廣泛地情報網。另外。加上戰前建立地情報網。整個戰爭期間。幾乎一直由帝國地情報部門在負責收集美國地重要情報。


    從前麵地分析可以看出。德意艦隊除了規模龐大之外。確實沒有值得驕傲地地方。


    可以想像。當這支從來沒有離開過“家門”地艦隊在經曆了二次停靠補給。千裏迢迢地趕赴北大西洋西部戰場之後。等待著它地絕對不是輝煌地勝利。而是一場災難。一場滅頂之災。


    最嚴重地是。一直以睿智見稱地斯佩上將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在他看來。英國戰敗之後。美國已成強弩之末。美國海軍也已奄奄一息。勝利指日可待。興奮戰勝了理智。衝動掩蓋了危險。


    入夜之後,德意艦隊裏就隻有二部搜索雷達在運轉,其他雷達全都處於關機狀態。


    這是斯佩犯的第一個錯誤,在他看來,隻要有雷達在運轉,就能監視周圍數十海裏範圍內的一切情況,不給敵人可趁之機。可他卻忘了一點,電子幹擾早已在戰爭中得到了廣泛應用,而且二部雷達監視的範圍不足以覆蓋所有危險方向。


    斯佩犯的第二個錯誤是將前出的偵察艦召了回來。


    按照計劃,艦隊將在夜間十二點左右,在百慕大群島以東大概五百海裏處與帝國海軍第四艦隊會合。而在八點過的時候,前出的偵察艦已經到達了指定會合海域,並沒有發現第四艦隊,也沒有發現敵情。結果斯佩在九點前就讓偵察艦趕了回來,而不是讓其繼續執行前進偵察任務。


    顯然,斯佩認為,在即將與第四艦隊會合的情況下,根本不需要提高警惕。


    斯佩犯的第三個錯誤是沒有提高艦隊的戰備級別。


    雖然德國海軍並不是“遠洋海軍”,其軍規體製並不完善,但是按照帝國海軍的作戰條令,艦隊在越過了大西洋中線之後,就得進入戰備狀態,所有官兵都得做好隨時與敵人交戰的準備工作。


    此時,德意艦隊裏的大部分官兵仍然按照平常的作息製度在執勤!


    十點四十五分,“日耳曼”號戰列艦上的雷達探測到了出現在西北方向上,距離大概二十五海裏的一支艦隊。


    隨後,斯佩才下令啟動“德意誌”號上的雷達,並且聯係了後方的意大利艦隊。


    到此,斯佩犯了第四個錯誤。


    他認為那是趕來會合的第四艦隊,因此沒有提高警惕,更沒有下達戰鬥命令,甚至連聯絡艦艇都沒有派出去。更要命的是,在發給意大利艦隊的電報中,斯佩讓意大利艦隊指揮官不要驚慌!而當時,“維內托”號上的雷達操作員已經起了疑惑,畢竟那支艦隊是突然出現的,而搜索雷達對大型戰艦的最短探測距離都有四十海裏,怎麽可能等到距離隻有二十五海裏的時候才被發現呢?


    可以說,這一切都是斯佩大意輕心的結果。


    直到十點五十五分,當雙方距離不到二十海裏的時候,那支艦隊由向東南方向航行轉為向南航行的時候,斯佩才有所懷疑。


    而在這個時候,斯佩犯了第五個錯誤,也是最嚴重的錯誤。


    當時,他並沒有將下達戰鬥命令,而是讓通信軍官發出了詢問電報,要求對方盡快趕來會合。直到十一點過五分,斯佩才派出了一艘驅逐艦,去聯絡已經到達的“第四艦隊”。而此時,雙方的距離已經不到十七海裏了。


    更重要的是,德意艦隊此時在向西前進,而西麵的那支艦隊則在向南航行。


    也就是說,如果那支艦隊不是第四艦隊,而是美軍作戰艦隊,那麽美軍作戰艦隊已經占據了丁字頭,並且獲得了最有利的戰位。此時,德意艦隊如果迅速轉向,還有可能避開危險,至少不至於陷入被動挨打的境地。斯佩卻沒有下達轉向的命令,隻是發出了詢問電報,派出了聯絡艦艇。


    到十一點十五分的時候,前方的艦隊已經到達了“德意誌”號的一點鍾方向(也就是以航向為軸向的三十度方向),且並沒有鑽為向西航行的意圖。此時,雙方的距離已經縮短到了十四海裏。


    十四海裏約和二萬六千米。


    在這個距離上,美軍的十六英寸重型穿甲彈可以毫不費力的擊穿德意艦隊裏任何一艘戰列艦的裝甲。


    當時,斯佩已經預感到了麻煩,通信參謀在發了三次詢問電報之後都沒有收到回電!


    十一點十七分,了望員報告,前方海麵上出現了微弱的閃光,可是了望員並沒有說明是不是炮口閃光。


    二分鍾後,前出的驅逐艦發回了一份含糊不清的報告。


    到此,斯佩終於醒悟了過來,並且迅速下達了戰鬥命令。隨後,“德意誌”號戰列艦開始左轉向。


    而在這個時候,斯佩又犯了一個錯誤,他沒有命令滿舵轉向,而是以三分之一舵轉向。大概,斯佩也不敢肯定出現在前方的一定是美軍作戰艦隊。或者說,斯佩認為與第四艦隊的聯絡頻道出了問題,所以他在下令轉向的時候,還讓通信參謀按照之前收到的聯絡代碼去檢查了通信電台的聯絡頻段。


    毫無疑問,指揮官犯的一係列錯誤最終將德意艦隊推向了深淵。


    十一點二十分,了望員拉響了戰鬥警報。


    這次的報告很明確,炮口閃光,而且是大口徑艦炮的炮口閃光!


    緊接著,了望員又發出了報告,開火的敵艦有八艘之多,而且都是大型戰艦。


    留給斯佩的時間也就隻有最後的一分多鍾了,首先遭到集中炮擊的就是航行在主力編隊最前方的“德意誌”號。而在敵人開火的時候,“德意誌”號距離其戰列線僅僅隻有二萬三千米。


    在這個距離上,即便是沒有多少經驗的炮手也不會讓炮彈偏得太遠。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巨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閃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閃爍並收藏巨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