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仲尼居,曾子侍。[看本書最新章節請到.]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參不敏,何足以知之?’……咦?禕兒,為父為你講授《孝經》,你不安坐聽講,站起來做什麽?”
“父親,曾子聞師命而避席,孩兒今奉慈命,豈敢安坐不動?”
“哈哈哈,想不到我兒竟如此聰慧機敏,看來重振我陳氏門楣的重任,便要由禕兒你來完成了!”
……
恍恍惚惚之間,“蟬”感覺自己做了一個極其漫長的夢。在夢中,他從旁觀者的角度觀看了一個同樣名為“陳禕”的少年的十年人生,事無巨細,一覽無遺。
這個陳禕卻不是現代人,他出生於隋開皇二十年(公元600年),祖籍穎川,先祖是東漢名臣陳寔。曾祖陳欽仕北魏為上黨太守、征東將軍,封南陽郡開國公。祖父陳康文名卓著,官至北齊國子博士、禮部侍郎,並將家業遷至洛州緱氏縣。到了陳禕的父親陳惠時,陳家的家世已經衰落。雖然陳惠少年時貌美而才高,稱為一方名士,卻隻做了一任江陵縣令。
陳惠與妻子宋氏育有四子,長子與三子皆不幸早夭,僅餘下次子陳素與幼子陳禕。
陳素年長陳禕十歲,自幼性情疏淡,崇尚佛學。在兩兄弟分別到了十五歲和五歲時,他們的母親宋氏染病亡故。陳素在悲痛之餘,愈發看透世情,竟拜了來為母親做法事的一位高僧為師,隨他去了洛陽名刹淨土寺出家,得法號“長捷”。
陳惠一方麵因痛失愛妻而心灰意冷,另一方麵則是看到新帝楊廣繼位後天下隱現亂象,索性稱病辭了官職,攜幼子陳禕返回緱氏縣,從此守著幾畝薄田與幼子相依為命,忙時躬耕隴畝,閑來閉門課子,過了幾年雖然清貧卻頗為安樂自足的日子。<strong>.</strong>
豈知天有不測風雲,在陳禕剛滿十歲時,陳惠亦身罹重病,醫石罔救而終撒手人寰。
陳禕年紀雖小,卻頗為聰慧懂事,一方麵托人往洛陽給二哥送信,另一方麵則在家中忠仆和鄉鄰的幫助下為亡父操辦喪事。但他終究還是個隻有十歲的孩子,極度的悲痛與心力的操勞最終拖垮了他稚嫩的身體。在父親入土為安的一刻,陳禕連日緊繃的精神一鬆,當場昏厥在父親的墓前。而“蟬”對陳禕的了解便終止於他昏厥的前一刻。
感覺到自己的意識正重新占據並主宰軀體,“蟬”的心中大為納罕:“難道我竟然在導彈的轟炸下活了下來?但多出來的這段記憶算怎麽回事?”
懷著滿腹的狐疑,他吃力的抬起似有千鈞之中的眼皮,登時有一片刺目的亮光映進眼中,使他本能的舉起右手擋在眼前。
“這是……”等到雙目稍稍適應了一些外界的光線,看清遮擋在眼前的是一隻纖細稚嫩的手掌而不是自己那千錘百煉、殺人無數的“魔手”時,即使以“蟬”久經生死砥礪的強大心理素質,也不由得驚愕呆滯,腦中一片空白。
“四少爺,你終於醒了!”隨著這句飽含濃濃驚喜之情的喊聲,一個五十多歲,頭發花白的老人走進了這間古樸簡潔古風盎然的臥室。這老人穿了一件樣式古怪的灰色半長袍衫,圓領、窄袖、兩邊胯部開衩,下擺長至膝下。他進門看著已經從榻上坐起身,一臉茫然之色的“蟬”,臉上已經初具規模的皺紋笑成一朵燦爛的菊花,“謝天謝地,四少爺你這一睡便是三天三夜,著實將老奴嚇苦了。”
“興伯,讓你擔心了,我已經沒事了。”看著眼前這個似陌生又似熟悉的老人,“蟬”衝口說出這句話後,才終於醒覺如今的自己已經不再是刺客“蟬”,而是一個生活在隋朝大業五年、名為“陳禕”的十歲少年。
這老人是陳家的老仆人陳興,雖然陳家已是家道中落,卻始終忠心耿耿地追隨主人。此刻他看到自家小主人的臉色忽陰忽晴,有心擔心地問道:“四少爺,你真得沒事了?”
“蟬”用力甩了甩頭,似乎這個動作可以促進腦中的兩份記憶更快的融合。為了安慰眼前關心自己的老人,他勉強露出一個笑臉道:“真得沒事了,隻是感覺餓得厲害。”
陳興歡天喜地地道:“知道餓就好,這才說明四少爺是真得好了。你昏睡了三天未吃過東西,自然會感到餓。老奴已經托陳保家的準備了飯食,馬上就去拿來。”說罷興衝衝地轉身便向外跑,腿腳利索得完全不像一個五十多歲的老人。
下意識地將右手探入衣領,摸出一隻用紅絲繩穿了掛在頸上的一枚飾物。這赫然竟是那枚改變了“蟬”命運的淡黃色玉蟬,不過在少年陳禕的記憶中,這枚玉蟬卻是他陳家的傳家之寶。雖然猜到這一切應該與這枚玉蟬脫不開關係,但其中的詳細因果卻沒有半點頭緒。
沉思半晌無果之後,他將玉蟬放回衣服裏麵貼著胸口,同時在心中和過去了刺客“蟬”做了最後的告別。“雖然此陳禕非彼陳禕,但終究不用再幹那收買人命的勾當。今後還是按照原來的計劃,開開心心地過一段屬於自己的人生罷。”
“四哥你醒啦!”一個頭挽雙髻、瘦瘦小小的六七歲男孩兒一頭闖進門來,看到已經站在床邊,嚐試著把幾件外衣穿到身上的陳禕時,一臉歡喜地大聲喊道。
陳禕略一愣神,才想起這個孩子是鄰居陳保的幼子陳喜。陳保屬陳家旁係遠枝,與陳惠同輩,陳喜也與陳禕兄弟相稱,平時總愛跟在年長幾歲的陳禕身後。
“小喜子,你給我放老實點。小禕剛剛醒過來,不許吵到他!”隨著一聲嗬斥,一個布衣荊釵的中年婦人走了進來,先將手中的一個托盤放在室內的小幾上,而後扯過陳喜在他屁股上烙了一巴掌將其趕到一邊,接著很自然地走到陳禕身邊,幫他把不知如何穿戴結束的衣服穿好。
“多謝嬸娘。”陳禕也記起這婦人正是陳喜的母親張氏,急忙道了一聲謝。
張氏爽朗地笑道:“讀過書的孩子就是規矩多。你大病初愈,還鬧這些虛文幹什麽?嬸娘已經給你做了飯食,趕緊吃了才是正經!”
嘴裏說著,她已將陳禕推到小幾前按坐了下去,而後拿了榻上的被褥到外麵晾曬。
陳禕看到小幾上的托盤裏放著一碗金黃的粟米粥、一碗燉得稀爛的羊肉和一個切成四塊的蒸餅。
早已饑腸轆轆的陳禕嗅到熱騰騰飯食散發的的撲鼻香氣,不覺胃口大開,剛剛拿起筷子,卻見到陳喜湊到身邊,眼巴巴地望著碗中的羊肉。
陳禕搖頭失笑,拿起一塊蒸餅掰開,挑了幾大塊特別肥美的羊肉夾在中間,然後遞到陳喜麵前:“喜子,陪我一起吃吧!”
聞著從鼻子裏一直鑽到心底,勾引的心頭發癢的香氣,陳喜使勁兒吞咽了幾口唾液,最後卻用力搖頭道:“我方才已經吃過了,四哥你自己吃罷!”
陳禕笑道:“我餓的時間太久,多吃對身體無益,這些飯食是肯定吃不完的,所以才請你一起吃。”
“真的嗎?”陳喜臉上堅決的神情立時變成了猶豫。
陳禕肯定地點頭,又將蒸餅往前送了一點。
陳喜終究未能抵禦美食的誘惑,猶猶豫豫地將蒸餅接了過來,隨即卻橫下心狠狠地咬了下去。
陳禕看他吃得香甜,便也一小口一口細嚼慢咽地吃了起來。
他先前對陳喜說的話倒也並非虛言,就著幾塊羊肉吃了一小塊蒸餅,又把那碗粟米粥喝掉,雖然腹中依然饑餓,卻仍憑著前世訓練出的強大意誌強迫自己放下了碗筷。
陳禕剛剛起身略做活動,舒展了一下酸麻僵硬的筋骨,老陳興卻風風火火地跑進房來喊道:“四少爺,二少爺回來了!”
“仲尼居,曾子侍。[看本書最新章節請到.]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參不敏,何足以知之?’……咦?禕兒,為父為你講授《孝經》,你不安坐聽講,站起來做什麽?”
“父親,曾子聞師命而避席,孩兒今奉慈命,豈敢安坐不動?”
“哈哈哈,想不到我兒竟如此聰慧機敏,看來重振我陳氏門楣的重任,便要由禕兒你來完成了!”
……
恍恍惚惚之間,“蟬”感覺自己做了一個極其漫長的夢。在夢中,他從旁觀者的角度觀看了一個同樣名為“陳禕”的少年的十年人生,事無巨細,一覽無遺。
這個陳禕卻不是現代人,他出生於隋開皇二十年(公元600年),祖籍穎川,先祖是東漢名臣陳寔。曾祖陳欽仕北魏為上黨太守、征東將軍,封南陽郡開國公。祖父陳康文名卓著,官至北齊國子博士、禮部侍郎,並將家業遷至洛州緱氏縣。到了陳禕的父親陳惠時,陳家的家世已經衰落。雖然陳惠少年時貌美而才高,稱為一方名士,卻隻做了一任江陵縣令。
陳惠與妻子宋氏育有四子,長子與三子皆不幸早夭,僅餘下次子陳素與幼子陳禕。
陳素年長陳禕十歲,自幼性情疏淡,崇尚佛學。在兩兄弟分別到了十五歲和五歲時,他們的母親宋氏染病亡故。陳素在悲痛之餘,愈發看透世情,竟拜了來為母親做法事的一位高僧為師,隨他去了洛陽名刹淨土寺出家,得法號“長捷”。
陳惠一方麵因痛失愛妻而心灰意冷,另一方麵則是看到新帝楊廣繼位後天下隱現亂象,索性稱病辭了官職,攜幼子陳禕返回緱氏縣,從此守著幾畝薄田與幼子相依為命,忙時躬耕隴畝,閑來閉門課子,過了幾年雖然清貧卻頗為安樂自足的日子。<strong>.</strong>
豈知天有不測風雲,在陳禕剛滿十歲時,陳惠亦身罹重病,醫石罔救而終撒手人寰。
陳禕年紀雖小,卻頗為聰慧懂事,一方麵托人往洛陽給二哥送信,另一方麵則在家中忠仆和鄉鄰的幫助下為亡父操辦喪事。但他終究還是個隻有十歲的孩子,極度的悲痛與心力的操勞最終拖垮了他稚嫩的身體。在父親入土為安的一刻,陳禕連日緊繃的精神一鬆,當場昏厥在父親的墓前。而“蟬”對陳禕的了解便終止於他昏厥的前一刻。
感覺到自己的意識正重新占據並主宰軀體,“蟬”的心中大為納罕:“難道我竟然在導彈的轟炸下活了下來?但多出來的這段記憶算怎麽回事?”
懷著滿腹的狐疑,他吃力的抬起似有千鈞之中的眼皮,登時有一片刺目的亮光映進眼中,使他本能的舉起右手擋在眼前。
“這是……”等到雙目稍稍適應了一些外界的光線,看清遮擋在眼前的是一隻纖細稚嫩的手掌而不是自己那千錘百煉、殺人無數的“魔手”時,即使以“蟬”久經生死砥礪的強大心理素質,也不由得驚愕呆滯,腦中一片空白。
“四少爺,你終於醒了!”隨著這句飽含濃濃驚喜之情的喊聲,一個五十多歲,頭發花白的老人走進了這間古樸簡潔古風盎然的臥室。這老人穿了一件樣式古怪的灰色半長袍衫,圓領、窄袖、兩邊胯部開衩,下擺長至膝下。他進門看著已經從榻上坐起身,一臉茫然之色的“蟬”,臉上已經初具規模的皺紋笑成一朵燦爛的菊花,“謝天謝地,四少爺你這一睡便是三天三夜,著實將老奴嚇苦了。”
“興伯,讓你擔心了,我已經沒事了。”看著眼前這個似陌生又似熟悉的老人,“蟬”衝口說出這句話後,才終於醒覺如今的自己已經不再是刺客“蟬”,而是一個生活在隋朝大業五年、名為“陳禕”的十歲少年。
這老人是陳家的老仆人陳興,雖然陳家已是家道中落,卻始終忠心耿耿地追隨主人。此刻他看到自家小主人的臉色忽陰忽晴,有心擔心地問道:“四少爺,你真得沒事了?”
“蟬”用力甩了甩頭,似乎這個動作可以促進腦中的兩份記憶更快的融合。為了安慰眼前關心自己的老人,他勉強露出一個笑臉道:“真得沒事了,隻是感覺餓得厲害。”
陳興歡天喜地地道:“知道餓就好,這才說明四少爺是真得好了。你昏睡了三天未吃過東西,自然會感到餓。老奴已經托陳保家的準備了飯食,馬上就去拿來。”說罷興衝衝地轉身便向外跑,腿腳利索得完全不像一個五十多歲的老人。
下意識地將右手探入衣領,摸出一隻用紅絲繩穿了掛在頸上的一枚飾物。這赫然竟是那枚改變了“蟬”命運的淡黃色玉蟬,不過在少年陳禕的記憶中,這枚玉蟬卻是他陳家的傳家之寶。雖然猜到這一切應該與這枚玉蟬脫不開關係,但其中的詳細因果卻沒有半點頭緒。
沉思半晌無果之後,他將玉蟬放回衣服裏麵貼著胸口,同時在心中和過去了刺客“蟬”做了最後的告別。“雖然此陳禕非彼陳禕,但終究不用再幹那收買人命的勾當。今後還是按照原來的計劃,開開心心地過一段屬於自己的人生罷。”
“四哥你醒啦!”一個頭挽雙髻、瘦瘦小小的六七歲男孩兒一頭闖進門來,看到已經站在床邊,嚐試著把幾件外衣穿到身上的陳禕時,一臉歡喜地大聲喊道。
陳禕略一愣神,才想起這個孩子是鄰居陳保的幼子陳喜。陳保屬陳家旁係遠枝,與陳惠同輩,陳喜也與陳禕兄弟相稱,平時總愛跟在年長幾歲的陳禕身後。
“小喜子,你給我放老實點。小禕剛剛醒過來,不許吵到他!”隨著一聲嗬斥,一個布衣荊釵的中年婦人走了進來,先將手中的一個托盤放在室內的小幾上,而後扯過陳喜在他屁股上烙了一巴掌將其趕到一邊,接著很自然地走到陳禕身邊,幫他把不知如何穿戴結束的衣服穿好。
“多謝嬸娘。”陳禕也記起這婦人正是陳喜的母親張氏,急忙道了一聲謝。
張氏爽朗地笑道:“讀過書的孩子就是規矩多。你大病初愈,還鬧這些虛文幹什麽?嬸娘已經給你做了飯食,趕緊吃了才是正經!”
嘴裏說著,她已將陳禕推到小幾前按坐了下去,而後拿了榻上的被褥到外麵晾曬。
陳禕看到小幾上的托盤裏放著一碗金黃的粟米粥、一碗燉得稀爛的羊肉和一個切成四塊的蒸餅。
早已饑腸轆轆的陳禕嗅到熱騰騰飯食散發的的撲鼻香氣,不覺胃口大開,剛剛拿起筷子,卻見到陳喜湊到身邊,眼巴巴地望著碗中的羊肉。
陳禕搖頭失笑,拿起一塊蒸餅掰開,挑了幾大塊特別肥美的羊肉夾在中間,然後遞到陳喜麵前:“喜子,陪我一起吃吧!”
聞著從鼻子裏一直鑽到心底,勾引的心頭發癢的香氣,陳喜使勁兒吞咽了幾口唾液,最後卻用力搖頭道:“我方才已經吃過了,四哥你自己吃罷!”
陳禕笑道:“我餓的時間太久,多吃對身體無益,這些飯食是肯定吃不完的,所以才請你一起吃。”
“真的嗎?”陳喜臉上堅決的神情立時變成了猶豫。
陳禕肯定地點頭,又將蒸餅往前送了一點。
陳喜終究未能抵禦美食的誘惑,猶猶豫豫地將蒸餅接了過來,隨即卻橫下心狠狠地咬了下去。
陳禕看他吃得香甜,便也一小口一口細嚼慢咽地吃了起來。
他先前對陳喜說的話倒也並非虛言,就著幾塊羊肉吃了一小塊蒸餅,又把那碗粟米粥喝掉,雖然腹中依然饑餓,卻仍憑著前世訓練出的強大意誌強迫自己放下了碗筷。
陳禕剛剛起身略做活動,舒展了一下酸麻僵硬的筋骨,老陳興卻風風火火地跑進房來喊道:“四少爺,二少爺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