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大夫吃了藥,沈慶之的身體第二日就好了起來,一早便到牡丹閣道謝了。
而這天上午,牡丹閣門前可是熱鬧非常。那些個沒有娘親疼的庶妹庶弟或親自或由乳母抱著上門,紛紛來謝沈連城的施恩了。
這讓沈連城很有些不好意思。她習慣了別人的嫉妒與假意逢迎,倒不習慣別人的誠意感謝。不過,她心裏還是雀躍的。
黃氏作為當家主母聽說此事,立馬嚴查自省,生怕是自己身邊的人不好好辦事,怠慢了那些庶子庶女們。她可不想因此招惹沈連城不快。事後她還跑到沈連城那兒與之解釋了一番,直至確定沈連城沒有怪罪於她方才放心。
她又讓奴子將準備好的新衣裳呈上來,告訴沈連城道:“這是我讓人連夜趕製的,阿蠻你快去試試,看合不合身。合身的話明日去韓府就穿這套。”
是一件雪白綢緞製成的開襟禮服,裙擺和袖口處繡有紅梅點綴,又鑲有金線滾邊,煞是好看。
沈連城試過,正合適。青菱玉荷也都說好看。
“還不錯,就是女兒氣太重了,不便我與那些個世家公子說話。”穿得太女兒氣了,那些個世家公子哥就光看她美色了,“明日我還是穿胡服吧!”
“萬萬使不得。”黃氏忙告勸,“韓家九公子乃韓大夫人晚年得子,疼在心尖尖上的,便是八周歲生日宴,也請了不少京都的親朋。阿蠻你也不小了,該是時候婚嫁了。我聽說啊,這次來的多是女眷……”
言及此處,沈連城也明白了。無非是要給京都的貴婦們留個名門淑女的好印象,就算她們回去不動上門求親的念頭,有合適的男兒,總有人會想到她的。
臨安城少有與晉陽公府門當戶對的人家,便是有,那也沒有適齡的男兒。又加上祖父和二伯三叔,以及外祖家都在京都,沈連城若嫁人,十有八九是會嫁往京都的。
若換作是上一世,沈連城是不會管這些的。她行為出格慣了,猶如她的父親自由慣了,她內心驕傲,想的盡是“你不接受這樣的我,我還不稀罕你”。這一世可就不一樣了。她深刻領會過婚嫁並非兩情相悅即可,而是兩個家族的門當戶對,父母看法,媒妁之言。
更何況,她心儀的那戶人家,對繁文縟節尤為看中?
“那阿母可知,武成侯府會有人來嗎?”上一世沈連城愛慕了一輩子卻不敢愛的那個男子,便是武成侯府的二公子薛戎。
黃氏一時倒想不出武成侯府的來曆,心道定不是什麽高門大戶,便訕訕答:“這我倒不清楚……阿蠻跟武成侯府有熟識?”
沈連城笑了一下,沒答黃氏的話,忽而轉了話頭:“這衣裳我明日會穿,多謝阿母。”
她一向如此,黃氏也習慣了,心中記下“武成侯府”幾個字,並不多問。
翌日又是個豔陽天,韓府門庭若市,顯得格外的熱。但這絲毫不影響賓客們高興的勁頭。
韓府花園,早有外地來的小公子哥兒們,跟新結識的朋友玩得熱絡。
宴席還未開始,見過韓府的長輩,寒暄了幾句,黃氏便準允沈連城、沈碧君等人去後園找韓家的孩子們玩了。
沈碧君自然跟沈連城走不到一塊兒,得了黃氏的準允,便拉著八弟弟沈乾庭先一步跑了,生怕別人不知沈家兩位嫡女不和似的。
沈連城則是帶著長兄沈慶之,喚了在場伺候的一個奴子,直言問:“你家三公子在哪兒?”
奴子有些猶豫,似是不甚清楚,但她知道沈連城的身份,不敢怠慢,便道:“不如女公子到後園的涼亭稍候?奴這就去請三公子,讓三公子到亭裏找您。”
“也好。”沈連城便帶了沈慶之,往韓府後園走了去。
她不知道韓大夫人已在須臾之間將她上下打量了好幾回。
待她走後,韓大夫人更是將目光投向黃氏,問她道:“沈夫人,你家大娘子該是出閣之齡了吧?可有中意的人家?”
黃氏在外人看來,不過是晉陽公府的填房,在這些貴夫人之間,向來默默無聞,忽地韓大夫人跟她說話了,一說話就是沈連城的婚嫁,不由得心頭一緊。
她想了想,忙噙笑道:“我家阿蠻的婚事還輪不得我與他父親做主。”
此言一出,在座的貴夫人們,認得她的不認得她的,都向她投來疑惑的目光。
“這卻是為何?”韓大夫人也是驚奇,“自古以來,兒女婚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沈夫人怎說沈大娘子的婚事是你和晉國公都做不得主的?”
黃氏忙解釋:“我家阿蠻一向得她祖父重視,她祖父老早就發話了,阿蠻的婚嫁,他說了算。”提到沈連城的祖父,掌管全國軍政的天子太傅,黃氏驕傲得眼裏自帶流光溢彩。
怕在場貴夫人不知道沈連城的祖父是誰,她又悠悠道:“隻是阿蠻的祖父在朝輔弼天子,實在繁忙,怕是一時還沒想起孫女兒已到了婚嫁之齡……下回去京都探望,我倒要提醒一下我大人公(公公)和大家(婆婆)。”
韓大夫人施然一笑,接了她的話,“沈太傅輔弼天子,卻還惦念著沈大娘子,足見他對沈大娘子的重視。”
韓大夫人此言一出,那幾個來自京都的貴夫人眼睛立馬亮了。原來黃氏說的那輔弼天子的人物,竟是沈太傅!她的那個女兒,竟是沈太傅最為重視的那個孫女。
“早就聽人說沈太傅有個極為疼愛的孫女,原是沈夫人的長女。”這就有人願意與黃氏攀談了。
“我聽說宮裏的王太妃還是沈大娘子的姨母,對沈大娘子也是格外的愛護。”
話題說著說著就歪掉了,不知道的也豁然明白了,黃氏不過是沈連城的繼母。這讓黃氏有一刹的不悅。不過,到底京都的貴夫人們都是明白人,繼母也是沈連城正經的母親,也是小覷不得的。
這頭黃氏備受關注,後園裏的沈連城卻是被一家美公子給纏上了。
而這天上午,牡丹閣門前可是熱鬧非常。那些個沒有娘親疼的庶妹庶弟或親自或由乳母抱著上門,紛紛來謝沈連城的施恩了。
這讓沈連城很有些不好意思。她習慣了別人的嫉妒與假意逢迎,倒不習慣別人的誠意感謝。不過,她心裏還是雀躍的。
黃氏作為當家主母聽說此事,立馬嚴查自省,生怕是自己身邊的人不好好辦事,怠慢了那些庶子庶女們。她可不想因此招惹沈連城不快。事後她還跑到沈連城那兒與之解釋了一番,直至確定沈連城沒有怪罪於她方才放心。
她又讓奴子將準備好的新衣裳呈上來,告訴沈連城道:“這是我讓人連夜趕製的,阿蠻你快去試試,看合不合身。合身的話明日去韓府就穿這套。”
是一件雪白綢緞製成的開襟禮服,裙擺和袖口處繡有紅梅點綴,又鑲有金線滾邊,煞是好看。
沈連城試過,正合適。青菱玉荷也都說好看。
“還不錯,就是女兒氣太重了,不便我與那些個世家公子說話。”穿得太女兒氣了,那些個世家公子哥就光看她美色了,“明日我還是穿胡服吧!”
“萬萬使不得。”黃氏忙告勸,“韓家九公子乃韓大夫人晚年得子,疼在心尖尖上的,便是八周歲生日宴,也請了不少京都的親朋。阿蠻你也不小了,該是時候婚嫁了。我聽說啊,這次來的多是女眷……”
言及此處,沈連城也明白了。無非是要給京都的貴婦們留個名門淑女的好印象,就算她們回去不動上門求親的念頭,有合適的男兒,總有人會想到她的。
臨安城少有與晉陽公府門當戶對的人家,便是有,那也沒有適齡的男兒。又加上祖父和二伯三叔,以及外祖家都在京都,沈連城若嫁人,十有八九是會嫁往京都的。
若換作是上一世,沈連城是不會管這些的。她行為出格慣了,猶如她的父親自由慣了,她內心驕傲,想的盡是“你不接受這樣的我,我還不稀罕你”。這一世可就不一樣了。她深刻領會過婚嫁並非兩情相悅即可,而是兩個家族的門當戶對,父母看法,媒妁之言。
更何況,她心儀的那戶人家,對繁文縟節尤為看中?
“那阿母可知,武成侯府會有人來嗎?”上一世沈連城愛慕了一輩子卻不敢愛的那個男子,便是武成侯府的二公子薛戎。
黃氏一時倒想不出武成侯府的來曆,心道定不是什麽高門大戶,便訕訕答:“這我倒不清楚……阿蠻跟武成侯府有熟識?”
沈連城笑了一下,沒答黃氏的話,忽而轉了話頭:“這衣裳我明日會穿,多謝阿母。”
她一向如此,黃氏也習慣了,心中記下“武成侯府”幾個字,並不多問。
翌日又是個豔陽天,韓府門庭若市,顯得格外的熱。但這絲毫不影響賓客們高興的勁頭。
韓府花園,早有外地來的小公子哥兒們,跟新結識的朋友玩得熱絡。
宴席還未開始,見過韓府的長輩,寒暄了幾句,黃氏便準允沈連城、沈碧君等人去後園找韓家的孩子們玩了。
沈碧君自然跟沈連城走不到一塊兒,得了黃氏的準允,便拉著八弟弟沈乾庭先一步跑了,生怕別人不知沈家兩位嫡女不和似的。
沈連城則是帶著長兄沈慶之,喚了在場伺候的一個奴子,直言問:“你家三公子在哪兒?”
奴子有些猶豫,似是不甚清楚,但她知道沈連城的身份,不敢怠慢,便道:“不如女公子到後園的涼亭稍候?奴這就去請三公子,讓三公子到亭裏找您。”
“也好。”沈連城便帶了沈慶之,往韓府後園走了去。
她不知道韓大夫人已在須臾之間將她上下打量了好幾回。
待她走後,韓大夫人更是將目光投向黃氏,問她道:“沈夫人,你家大娘子該是出閣之齡了吧?可有中意的人家?”
黃氏在外人看來,不過是晉陽公府的填房,在這些貴夫人之間,向來默默無聞,忽地韓大夫人跟她說話了,一說話就是沈連城的婚嫁,不由得心頭一緊。
她想了想,忙噙笑道:“我家阿蠻的婚事還輪不得我與他父親做主。”
此言一出,在座的貴夫人們,認得她的不認得她的,都向她投來疑惑的目光。
“這卻是為何?”韓大夫人也是驚奇,“自古以來,兒女婚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沈夫人怎說沈大娘子的婚事是你和晉國公都做不得主的?”
黃氏忙解釋:“我家阿蠻一向得她祖父重視,她祖父老早就發話了,阿蠻的婚嫁,他說了算。”提到沈連城的祖父,掌管全國軍政的天子太傅,黃氏驕傲得眼裏自帶流光溢彩。
怕在場貴夫人不知道沈連城的祖父是誰,她又悠悠道:“隻是阿蠻的祖父在朝輔弼天子,實在繁忙,怕是一時還沒想起孫女兒已到了婚嫁之齡……下回去京都探望,我倒要提醒一下我大人公(公公)和大家(婆婆)。”
韓大夫人施然一笑,接了她的話,“沈太傅輔弼天子,卻還惦念著沈大娘子,足見他對沈大娘子的重視。”
韓大夫人此言一出,那幾個來自京都的貴夫人眼睛立馬亮了。原來黃氏說的那輔弼天子的人物,竟是沈太傅!她的那個女兒,竟是沈太傅最為重視的那個孫女。
“早就聽人說沈太傅有個極為疼愛的孫女,原是沈夫人的長女。”這就有人願意與黃氏攀談了。
“我聽說宮裏的王太妃還是沈大娘子的姨母,對沈大娘子也是格外的愛護。”
話題說著說著就歪掉了,不知道的也豁然明白了,黃氏不過是沈連城的繼母。這讓黃氏有一刹的不悅。不過,到底京都的貴夫人們都是明白人,繼母也是沈連城正經的母親,也是小覷不得的。
這頭黃氏備受關注,後園裏的沈連城卻是被一家美公子給纏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