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收藏,求推薦票!)
這《石頭記》從目前來看有紅遍大明的趨勢,手稿是一定要好好保存的,絕不能輕易示人。(.)謝慎寧可暫時少賺一些,也不能把手稿拱手讓人。
便在這時,小二哥將酒菜端了上來。
那些涼菜就是一些尋常的下酒菜,謝慎沒有什麽興趣。
他的目光完全聚集在那壇標有狀元紅的黃酒上。
女兒紅原名叫加飯酒,之後因為習俗改為女兒紅,一下便在浙江火了起來。
這狀元居有自己的酒坊,又應景的把女兒紅改成了狀元紅,自然是想討個彩頭。
實際上參加科舉的考生那麽多,別說狀元,就是三年一科的進士一共能有幾百人?學子們來這裏吃酒更多的是圖一個心裏安慰罷了。
謝慎啟開酒壇,給三人分別倒了一杯,還沒飲便感覺到芬芳馥鬱的香氣飄蕩開來。
謝慎將酒杯送至嘴邊剛呷了一口,口腔內便被濃鬱的味道包裹充盈。
甜,酸,苦,辛,甚至帶著微微的一抹澀味,端是五味雜陳。
“好酒,好酒啊!”
這才是地道的紹興女兒紅!
便在這時忽然見樓下衝上來一幫軍士兵勇打扮的壯漢,將端坐閑聊的酒客毫不客氣的拽起,推搡著擠下樓去。
這些兵勇來到謝慎,王守文這一桌剛想故技重施,謝慎便冷冷的一礅酒杯道:“什麽人這麽囂張跋扈,簡直不知廉恥!”
“裴千戶,這小子不識抬舉,小的幫您教訓教訓他!”
一個尖嘴猴腮的兵勇卷起袖子就要上前教訓謝慎來向裴千戶邀功,卻被那裴千戶一把拉住。(.$>>>棉、花‘糖’小‘說’)
“這位公子聽口音不是紹興府的人吧,可否讓裴某坐下聊聊?”
見那裴千戶還算客氣,本著伸手不打笑臉人的想法,謝慎點了點頭道:“裴千戶請了!”
那裴千戶也不矯情,一撩下擺便坐在了謝慎身旁。
王守文憋了一肚子的火氣正要發作卻一下子找不到了理由,懊喪的扭過頭去。
“在下餘姚學子謝慎,來紹興府參加府試。今日閑來至這狀元居吃酒,不知哪裏得罪了幾位軍爺,竟要受此淩辱。謝某本人倒是沒什麽,就怕傳將出去,侮墮了聖人之名。”
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不到萬不得已謝慎不打算和眼前這些兵勇翻臉。不過他剛剛的一番話已經足夠誅心,算是把場子找回來了不少。
那裴千戶哈哈大笑道:“原來是餘姚縣試案首謝慎謝公子,剛剛是裴某部曲失禮了!裴某在這裏代他們給謝公子陪個不是,謝公子也給裴某一個麵子,此事就此揭過可好?”
謝慎微微一愣,他本已經做好與對方唇槍舌戰三百回合的打算,可裴千戶的態度卻讓他有些茫然。
他已經這麽有名了嗎?連紹興府的一個千戶都已經知道了他的名字?
裴千戶歎息一聲道:“紹興府果然是人傑地靈,餘姚又掌握了紹興府的文脈,怪不得世人都說江南文才半數落在紹興餘姚啊。‘槿籬茅舍繁花裏,也有秋千出短牆’這詩是謝公子作的吧?”
謝慎恍然大悟,這是他在三味書院作的《早春》,想不到竟然傳到了紹興府來。
不過這裴千戶應該出身軍戶,怎麽會對這些詩文感興趣呢?
裴千戶仿佛看出了謝慎心中所想大笑一聲道:“謝公子可知這詩已經被孔教諭寫入雅集,編修入冊?某便是從那詩冊中看到的。”
明代文人都喜歡沒事編寫些雅集詩冊,這孔教諭活了大半輩子想不到也沒有跳出這個模式來。
可孔教諭就這麽把謝慎作的《早春》編入詩冊也不跟他說一聲,還是略微讓謝慎有些不爽的。版權意識啊,堂堂縣學教諭竟然沒有版權意識,謝慎很是痛心啊......
謝慎暗自腹誹,這詩文一共就那麽多,用完了可就沒了。好鋼要用在刀刃上,好詩自然也要用在關鍵的場合。雖然謝慎不至於管孔教諭討要版權費,但細細想來,除了名望這首詩確實沒有給他帶來什麽實質性的東西。
雖然謝慎現在不缺錢,但誰也不會嫌錢多不是......餘姚米貴,居大不易啊!
“裴某也有一個不成器的外甥在餘姚三味書院進學,上次他來紹興府在我耳旁念叨了幾句,裴某便記下了這首詩。想不到竟然能在此處遇到作詩之人,真是天意啊!”
謝慎心中苦笑一聲,看不出來這裴千戶還挺文雅,竟然喜歡讀詩......
他還以為千戶百戶都是喊打喊殺的粗人呢。
“裴千戶言中了,小子不過隨口吟誦幾句,登不得大雅之堂。”
稍頓了頓,謝慎繼續說道:“何況詩詞都是末道,時文才是正途。對那詩詞小子不過是閑來無事作上一首調節心情罷了。”
對於謝慎的謙虛,裴千戶似乎並沒有感到很意外。這些文人都是一個樣,明明心裏已經樂開了花,還偏要表現出寵辱不驚的樣子,為的便是一個名聲。
裴千戶也不說破,淡淡道:“謝公子既然來了紹興,有用得著裴某的地方盡管開口,裴某一定盡力相助。隻是今日恐怕得請謝公子稍稍相讓了。”
謝慎皺起眉問道:“不知今日是哪個大人物駕臨,竟然如此興師動眾。”
裴千戶歎息一聲道:“實不相瞞,今日是浙江巡撫劉大人按臨,姚知府下令全城戒嚴,裴某身負督護重任,不敢掉以輕心。”
嚴格的來講,明朝地方官係統中最高的是三司,分為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揮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其中布政使是總管一省財政大權的,是地方名義上的最高長官。但這一製度自宣德之後有了改變,總督、巡撫的設置使得三司尤其是布政使的地位急轉直下,在有的地方布政使甚至沒有什麽說話的權利。但這並不是說總督、巡撫完全代替了布政使的位置,實際上督撫在明代早期是臨時設置的,並不是常設官員。
......
......
這《石頭記》從目前來看有紅遍大明的趨勢,手稿是一定要好好保存的,絕不能輕易示人。(.)謝慎寧可暫時少賺一些,也不能把手稿拱手讓人。
便在這時,小二哥將酒菜端了上來。
那些涼菜就是一些尋常的下酒菜,謝慎沒有什麽興趣。
他的目光完全聚集在那壇標有狀元紅的黃酒上。
女兒紅原名叫加飯酒,之後因為習俗改為女兒紅,一下便在浙江火了起來。
這狀元居有自己的酒坊,又應景的把女兒紅改成了狀元紅,自然是想討個彩頭。
實際上參加科舉的考生那麽多,別說狀元,就是三年一科的進士一共能有幾百人?學子們來這裏吃酒更多的是圖一個心裏安慰罷了。
謝慎啟開酒壇,給三人分別倒了一杯,還沒飲便感覺到芬芳馥鬱的香氣飄蕩開來。
謝慎將酒杯送至嘴邊剛呷了一口,口腔內便被濃鬱的味道包裹充盈。
甜,酸,苦,辛,甚至帶著微微的一抹澀味,端是五味雜陳。
“好酒,好酒啊!”
這才是地道的紹興女兒紅!
便在這時忽然見樓下衝上來一幫軍士兵勇打扮的壯漢,將端坐閑聊的酒客毫不客氣的拽起,推搡著擠下樓去。
這些兵勇來到謝慎,王守文這一桌剛想故技重施,謝慎便冷冷的一礅酒杯道:“什麽人這麽囂張跋扈,簡直不知廉恥!”
“裴千戶,這小子不識抬舉,小的幫您教訓教訓他!”
一個尖嘴猴腮的兵勇卷起袖子就要上前教訓謝慎來向裴千戶邀功,卻被那裴千戶一把拉住。(.$>>>棉、花‘糖’小‘說’)
“這位公子聽口音不是紹興府的人吧,可否讓裴某坐下聊聊?”
見那裴千戶還算客氣,本著伸手不打笑臉人的想法,謝慎點了點頭道:“裴千戶請了!”
那裴千戶也不矯情,一撩下擺便坐在了謝慎身旁。
王守文憋了一肚子的火氣正要發作卻一下子找不到了理由,懊喪的扭過頭去。
“在下餘姚學子謝慎,來紹興府參加府試。今日閑來至這狀元居吃酒,不知哪裏得罪了幾位軍爺,竟要受此淩辱。謝某本人倒是沒什麽,就怕傳將出去,侮墮了聖人之名。”
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不到萬不得已謝慎不打算和眼前這些兵勇翻臉。不過他剛剛的一番話已經足夠誅心,算是把場子找回來了不少。
那裴千戶哈哈大笑道:“原來是餘姚縣試案首謝慎謝公子,剛剛是裴某部曲失禮了!裴某在這裏代他們給謝公子陪個不是,謝公子也給裴某一個麵子,此事就此揭過可好?”
謝慎微微一愣,他本已經做好與對方唇槍舌戰三百回合的打算,可裴千戶的態度卻讓他有些茫然。
他已經這麽有名了嗎?連紹興府的一個千戶都已經知道了他的名字?
裴千戶歎息一聲道:“紹興府果然是人傑地靈,餘姚又掌握了紹興府的文脈,怪不得世人都說江南文才半數落在紹興餘姚啊。‘槿籬茅舍繁花裏,也有秋千出短牆’這詩是謝公子作的吧?”
謝慎恍然大悟,這是他在三味書院作的《早春》,想不到竟然傳到了紹興府來。
不過這裴千戶應該出身軍戶,怎麽會對這些詩文感興趣呢?
裴千戶仿佛看出了謝慎心中所想大笑一聲道:“謝公子可知這詩已經被孔教諭寫入雅集,編修入冊?某便是從那詩冊中看到的。”
明代文人都喜歡沒事編寫些雅集詩冊,這孔教諭活了大半輩子想不到也沒有跳出這個模式來。
可孔教諭就這麽把謝慎作的《早春》編入詩冊也不跟他說一聲,還是略微讓謝慎有些不爽的。版權意識啊,堂堂縣學教諭竟然沒有版權意識,謝慎很是痛心啊......
謝慎暗自腹誹,這詩文一共就那麽多,用完了可就沒了。好鋼要用在刀刃上,好詩自然也要用在關鍵的場合。雖然謝慎不至於管孔教諭討要版權費,但細細想來,除了名望這首詩確實沒有給他帶來什麽實質性的東西。
雖然謝慎現在不缺錢,但誰也不會嫌錢多不是......餘姚米貴,居大不易啊!
“裴某也有一個不成器的外甥在餘姚三味書院進學,上次他來紹興府在我耳旁念叨了幾句,裴某便記下了這首詩。想不到竟然能在此處遇到作詩之人,真是天意啊!”
謝慎心中苦笑一聲,看不出來這裴千戶還挺文雅,竟然喜歡讀詩......
他還以為千戶百戶都是喊打喊殺的粗人呢。
“裴千戶言中了,小子不過隨口吟誦幾句,登不得大雅之堂。”
稍頓了頓,謝慎繼續說道:“何況詩詞都是末道,時文才是正途。對那詩詞小子不過是閑來無事作上一首調節心情罷了。”
對於謝慎的謙虛,裴千戶似乎並沒有感到很意外。這些文人都是一個樣,明明心裏已經樂開了花,還偏要表現出寵辱不驚的樣子,為的便是一個名聲。
裴千戶也不說破,淡淡道:“謝公子既然來了紹興,有用得著裴某的地方盡管開口,裴某一定盡力相助。隻是今日恐怕得請謝公子稍稍相讓了。”
謝慎皺起眉問道:“不知今日是哪個大人物駕臨,竟然如此興師動眾。”
裴千戶歎息一聲道:“實不相瞞,今日是浙江巡撫劉大人按臨,姚知府下令全城戒嚴,裴某身負督護重任,不敢掉以輕心。”
嚴格的來講,明朝地方官係統中最高的是三司,分為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揮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其中布政使是總管一省財政大權的,是地方名義上的最高長官。但這一製度自宣德之後有了改變,總督、巡撫的設置使得三司尤其是布政使的地位急轉直下,在有的地方布政使甚至沒有什麽說話的權利。但這並不是說總督、巡撫完全代替了布政使的位置,實際上督撫在明代早期是臨時設置的,並不是常設官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