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中旬,盛夏的酷暑還沒有散去,便傳來了一個噩耗。
黃河決堤。
弘治帝震怒,下旨派遣都察院副都禦使張謙前去陝西巡查,大小事宜任其決斷,對四品以下官員可有先斬後奏之權。
這件事在朝野中也引起了軒然大波,黃河決堤不稀奇。自從成化年間黃河改道以來,其便似一個猛獸般肆虐沿岸百姓。
修築堤壩效果時好時壞,老天爺一個不高興黃河就要決口。
為了這件事天子召見百官詢問解決之法,卻並沒有得出一個一致的意見。
弘治十年是個多災之年。
地震,蝗災,旱災,兵患,決堤......
加上小公主早夭,清寧宮又發生火災,實是大凶之兆,真有那不怕死的直言上書認為是奸佞蒙蔽君上所致。請求天子懲處奸佞李廣等人,以謝天下。
這其中的代表便是給事中葉紳,禦史張縉。
弘治帝雖是好脾氣,但這次卻是直接駁回了奏請。
在他看來有兩個人不能動,一個是壽寧侯張鶴齡,另一個則是李廣。
前者是皇後的親弟弟,後者則是弘治皇帝的心腹寵臣。
但天子彈壓的越厲害,進諫的人便越多,最後竟然演變成一場聲勢浩大的聯名行動。
近百名官員聯名上奏,矛頭直指李廣。
這下弘治皇帝嚇壞了。
他還沒有將一百名臣躬拉下去廷杖的魄力,隻得先叫來人占卜,得知占卜結果是李廣在萬歲山建毓秀亭犯了歲忌,這才鬆了一口氣向百官服軟,下旨搜查李廣宅邸。
李廣聞訊竟然直接自殺。
這一查不要緊,竟然在李廣府邸之中發現了堆積如山的金銀。
又有人在李廣書房的箱匣中發現了一份厚厚的賬本。賬本上詳細的記載了獻禮的官員名目。隻不過金銀數量都用黃白米代替。
弘治皇帝問左右李廣為何收了這麽多的米糧,左右答曰這不過是金銀的隱晦說法。
天子暴怒,下令查抄李廣宅邸,一並罰沒入國庫。
除了金銀,還發現李廣府中有順天府近萬畝田畝的地契,大多是他以極低的價格強買來的,或者索性是強占。
弘治皇帝下令將李廣強占來的這些土地歸還於民,這贏得了京師百姓的稱頌。
李廣自殺這一件事引發了不少連鎖反應。
因為弘治皇帝手中握有行賄官員的名目,導致那些向李廣行賄的文官惶惶不可終日,有的幹脆直接上書請辭。
由於涉賄官員實在太多,弘治皇帝也不好發作,不然麵上無光的是他這個皇帝。
故而他便索性允準了這些官員辭官的請求。
弘治十年八月,爆發了一股辭官熱。
一下子走了一批官員,自然得有新官填補上來。
弘治皇帝調任不少地方官進京填補空缺,這才算把這場辭官風波平息。
李廣跌倒,弘治吃飽。
這是民間孩童們編出的歌謠,雖然淺俗卻也不是沒有道理。
光查抄李廣府邸查到的金銀就足足是大明國庫一年的收入。
用富可敵國來形容李太監一點也不為過。
這日謝慎和王守文、謝丕一起在府中吃酒,慶賀奸佞倒台。
“謹修這下可以放心了吧?李太監這一倒,再沒人能找你麻煩了。”
王守文一邊將葡萄丟入口中,一邊笑著說道。
謝慎白了他一眼道:“子文兄這話偏頗了。沒有李太監還會有張太監,王太監。一個太監倒下去,還有千萬個太監站起來。”
噗嗤。
王守文笑出了聲。
“一個太監倒下去,千萬個太監站起來。謹修,你這說法倒真是有趣。”
謝慎伸了一個懶腰,淡淡道:“怎麽,這不是符合主流文臣價值觀嗎。”
謝慎口中總能蹦出一兩個王守文聽不懂的詞語,他早已習慣。
不過他還是下意識的問道:“價值觀是什麽東西?”
謝慎無奈笑道:“價值觀就是人們的看法,對天下的看法,對天下人的看法......”
李廣倒台確實有些出乎謝慎的意料。主要是足足提前了一年。
按照曆史的既定發展,李廣是要在弘治十一年才會倒台的。
想不到謝慎穿越的蝴蝶效應如此明顯,竟然讓李廣倒台提前發生。
當然這並不是說所有事情都會跟著發生改變,曆史有極強的自我修複能力,總會往正確軌跡偏轉。
倒是辭官熱潮引起了謝慎的注意。這些官員行賄貪汙最終卻全身而退倒真是便宜他們了。
“閹人並不都是奸佞,文臣也不都是忠良。”
一旁的謝丕酌了一口女兒紅,悠悠道。
“便說這次抄家李廣,在其府邸中發現了向其行賄的官員名目,其中大部分可都是文臣。”
謝慎點了點頭道:“以中說的不錯,奸佞與否不能看臉。”
王守文覺得有些無趣,嘟囔著嘴道:“不說這些了。聽說謹修老弟在山西入了一家錢莊的股,該是日進鬥金了吧?”
謝慎搖了搖頭道:“錢莊沒有你想象的那樣賺錢......”
王守文嗤笑一聲道:“我會信?”
“真不騙你,京師富商雖多但他們大多有自己穩定的渠道,周轉銀錢並不困難。相較而言,倒是小商賈存銀兌銀的多。”
這就是問題所在了。
錢莊發展為票號麵臨最大的難題就是如何吸納銀錢。
晉商需要大量的銀錢流轉,故而也許會存銀兌銀。
但京師這些商賈卻不同。他們或多或少都有官家背景,並不十分需要銀錢流轉。
在這種情況下想讓濟盛昌的牌子在京師打響便需要另想辦法了。
“那就從小商賈那吸銀啊。”
王守文不解道。
“小商賈存銀數量少,且兌現時間不確定。如果遇到擠兌拿不出錢來不是砸自己招牌嗎。”
錢莊或者票號想要賺錢就不能讓存銀在庫裏躺著,而要讓錢流轉起來。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放貸。
大商賈的銀錢兌現時間比較固定,易於安排放貸。
可小商賈這方麵就不好控製了。萬一走漏風聲遇到擠兌那真要砸了招牌又賠錢了。
......
......
黃河決堤。
弘治帝震怒,下旨派遣都察院副都禦使張謙前去陝西巡查,大小事宜任其決斷,對四品以下官員可有先斬後奏之權。
這件事在朝野中也引起了軒然大波,黃河決堤不稀奇。自從成化年間黃河改道以來,其便似一個猛獸般肆虐沿岸百姓。
修築堤壩效果時好時壞,老天爺一個不高興黃河就要決口。
為了這件事天子召見百官詢問解決之法,卻並沒有得出一個一致的意見。
弘治十年是個多災之年。
地震,蝗災,旱災,兵患,決堤......
加上小公主早夭,清寧宮又發生火災,實是大凶之兆,真有那不怕死的直言上書認為是奸佞蒙蔽君上所致。請求天子懲處奸佞李廣等人,以謝天下。
這其中的代表便是給事中葉紳,禦史張縉。
弘治帝雖是好脾氣,但這次卻是直接駁回了奏請。
在他看來有兩個人不能動,一個是壽寧侯張鶴齡,另一個則是李廣。
前者是皇後的親弟弟,後者則是弘治皇帝的心腹寵臣。
但天子彈壓的越厲害,進諫的人便越多,最後竟然演變成一場聲勢浩大的聯名行動。
近百名官員聯名上奏,矛頭直指李廣。
這下弘治皇帝嚇壞了。
他還沒有將一百名臣躬拉下去廷杖的魄力,隻得先叫來人占卜,得知占卜結果是李廣在萬歲山建毓秀亭犯了歲忌,這才鬆了一口氣向百官服軟,下旨搜查李廣宅邸。
李廣聞訊竟然直接自殺。
這一查不要緊,竟然在李廣府邸之中發現了堆積如山的金銀。
又有人在李廣書房的箱匣中發現了一份厚厚的賬本。賬本上詳細的記載了獻禮的官員名目。隻不過金銀數量都用黃白米代替。
弘治皇帝問左右李廣為何收了這麽多的米糧,左右答曰這不過是金銀的隱晦說法。
天子暴怒,下令查抄李廣宅邸,一並罰沒入國庫。
除了金銀,還發現李廣府中有順天府近萬畝田畝的地契,大多是他以極低的價格強買來的,或者索性是強占。
弘治皇帝下令將李廣強占來的這些土地歸還於民,這贏得了京師百姓的稱頌。
李廣自殺這一件事引發了不少連鎖反應。
因為弘治皇帝手中握有行賄官員的名目,導致那些向李廣行賄的文官惶惶不可終日,有的幹脆直接上書請辭。
由於涉賄官員實在太多,弘治皇帝也不好發作,不然麵上無光的是他這個皇帝。
故而他便索性允準了這些官員辭官的請求。
弘治十年八月,爆發了一股辭官熱。
一下子走了一批官員,自然得有新官填補上來。
弘治皇帝調任不少地方官進京填補空缺,這才算把這場辭官風波平息。
李廣跌倒,弘治吃飽。
這是民間孩童們編出的歌謠,雖然淺俗卻也不是沒有道理。
光查抄李廣府邸查到的金銀就足足是大明國庫一年的收入。
用富可敵國來形容李太監一點也不為過。
這日謝慎和王守文、謝丕一起在府中吃酒,慶賀奸佞倒台。
“謹修這下可以放心了吧?李太監這一倒,再沒人能找你麻煩了。”
王守文一邊將葡萄丟入口中,一邊笑著說道。
謝慎白了他一眼道:“子文兄這話偏頗了。沒有李太監還會有張太監,王太監。一個太監倒下去,還有千萬個太監站起來。”
噗嗤。
王守文笑出了聲。
“一個太監倒下去,千萬個太監站起來。謹修,你這說法倒真是有趣。”
謝慎伸了一個懶腰,淡淡道:“怎麽,這不是符合主流文臣價值觀嗎。”
謝慎口中總能蹦出一兩個王守文聽不懂的詞語,他早已習慣。
不過他還是下意識的問道:“價值觀是什麽東西?”
謝慎無奈笑道:“價值觀就是人們的看法,對天下的看法,對天下人的看法......”
李廣倒台確實有些出乎謝慎的意料。主要是足足提前了一年。
按照曆史的既定發展,李廣是要在弘治十一年才會倒台的。
想不到謝慎穿越的蝴蝶效應如此明顯,竟然讓李廣倒台提前發生。
當然這並不是說所有事情都會跟著發生改變,曆史有極強的自我修複能力,總會往正確軌跡偏轉。
倒是辭官熱潮引起了謝慎的注意。這些官員行賄貪汙最終卻全身而退倒真是便宜他們了。
“閹人並不都是奸佞,文臣也不都是忠良。”
一旁的謝丕酌了一口女兒紅,悠悠道。
“便說這次抄家李廣,在其府邸中發現了向其行賄的官員名目,其中大部分可都是文臣。”
謝慎點了點頭道:“以中說的不錯,奸佞與否不能看臉。”
王守文覺得有些無趣,嘟囔著嘴道:“不說這些了。聽說謹修老弟在山西入了一家錢莊的股,該是日進鬥金了吧?”
謝慎搖了搖頭道:“錢莊沒有你想象的那樣賺錢......”
王守文嗤笑一聲道:“我會信?”
“真不騙你,京師富商雖多但他們大多有自己穩定的渠道,周轉銀錢並不困難。相較而言,倒是小商賈存銀兌銀的多。”
這就是問題所在了。
錢莊發展為票號麵臨最大的難題就是如何吸納銀錢。
晉商需要大量的銀錢流轉,故而也許會存銀兌銀。
但京師這些商賈卻不同。他們或多或少都有官家背景,並不十分需要銀錢流轉。
在這種情況下想讓濟盛昌的牌子在京師打響便需要另想辦法了。
“那就從小商賈那吸銀啊。”
王守文不解道。
“小商賈存銀數量少,且兌現時間不確定。如果遇到擠兌拿不出錢來不是砸自己招牌嗎。”
錢莊或者票號想要賺錢就不能讓存銀在庫裏躺著,而要讓錢流轉起來。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放貸。
大商賈的銀錢兌現時間比較固定,易於安排放貸。
可小商賈這方麵就不好控製了。萬一走漏風聲遇到擠兌那真要砸了招牌又賠錢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