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楊廷和堅決不接受戶部尚書的職位也是情有可原的。


    畢竟此時內閣處於動蕩期,幾個老閣臣都上疏乞骸骨,剩下的李東陽和謝遷也隱隱有退居二線的意思。


    這樣一來,內閣就肯定要進新人。


    如果他接受了戶部尚書的職位,就意味著短期內很難再入閣。


    畢竟戶部不像禮部這樣的清閑衙門,是實權部門。在六部之中,吏部是最重要的,戶部則穩居次席。


    楊廷和自視甚高,結果新君登基卻沒有在第一批入閣的成員名單中,難免覺得心中不快。發發脾氣,鬧鬧情緒也是正常的。


    他拚不過謝慎,難道還熬不過李東陽、謝遷嗎?


    在大明官場混,最重要的一個素質就是要能熬。熬到競爭對手都七老八十,不得不辭官那就算熬出頭了。


    如果當初正德皇帝要讓楊廷和當吏部尚書,他沒準還會答應。畢竟吏部尚書,是天官,是太宰,幾乎可以和內閣大學士平起平坐。但若是老二戶部尚書,那排場和地位就一落千丈了。


    果然,正德皇帝聽到楊廷和的名字,麵容有些古怪。


    “先生為何會推舉楊卿?”


    謝慎心中暗歎一聲。看來正德還是對楊廷和拒絕擔任戶部尚書耿耿於懷啊。


    “陛下,臣以為楊大人久居戶部,對於錢糧籌措十分擅長。延綏、遼東、宣府、大同四邊總督的職責不在於戰術衝鋒,而在於戰略布局,在於對全局的把握。而且楊大人的年齡十分適合擔任此職。”


    卻說楊廷和是天順三年生人,今年正好是四十七歲。


    對於一個官員來說,這可是黃金年齡。


    常在官場混的,都聽過一個說法叫做草三、銀四、金五。


    說的意思是,三十歲是最不值錢的年紀,這個年紀的官員一抓一大把,最多隻能打打醬油。


    四十歲時,一些有政治天賦的官員就開始嶄露頭角了,經過十幾年二十年的打磨,他們待人接物越發嫻熟,漸漸可以擔任六部侍郎、巡撫等要職。


    到了五十歲,人生和官場都已經基本看透,各種事情處理來得心應手,又是人之壯年,還擔得起千鈞重擔。這個時期也是成為部院高官的黃金時期。


    至於六十來歲,已經沒有拚勁和爭心,除非有機會入閣,否則沒有多少人會想要拚命,反倒是不容易升遷。


    正德苦笑道:“楊廷和且不論,先生以為讓陝西巡撫楊一清擔任這四邊總督如何?”


    謝慎微微一愣。


    楊一清?這位也是一代名臣啊。


    謝慎知道楊一清的主要政績是出在陝西督理馬政期間,照理說如果擔任四邊總督上手應該很快。


    “這封奏疏,先生看看吧。”


    說完竟然示意張永將一封奏疏遞給了謝慎。


    謝慎接過奏疏恭敬的展開看來。


    “陝西各邊,延綏據險,寧夏、甘肅扼河山。惟花馬池至靈州,地域寬延,城堡複疏,寇毀牆入,則固原、慶陽、平涼、鞏昌皆受患。成化初寧夏巡撫徐廷璋築邊牆,綿延二百餘裏;在延綏,餘子俊修邊牆堅固,因此,寇不入河套地區二十餘年。後邊備日弛,牆塹日夷,弘治末年,寇連侵略,以至於今。秦竑僅偽四五小堡及靖虜至環慶治塹七百裏,不足捍敵。臣久官陝西,頗悉形勢。寇動稱數萬,往來倏忽,未至征兵多擾費,既至召援輒後時,欲戰則彼不來,久持則我師坐老。臣以為防邊之策,大要有四:修灘牆塹以固邊防,增設衛可以壯邊兵,經理靈夏以安內附,整飾韋州以遏外侵。今河套據三麵之險,當千裏之蔽。國初舍河套而衛東勝,已失一麵險;其後又輟東勝以就延綏,則以一麵而遮千裏之衝;遂使河套沃壤,為寇巢穴,深山大河,勢乃在彼。而寧夏外險,及南備河,此邊患所以相尋而不可解。誠宜扼守東勝,因河為固,東接大同,而屬寧夏,使河套方千裏之地,歸為耕牧,屯田數百萬畝,省內地轉輸,方為上策;如或不能,及今增築防邊,敵來存禦,猶愈無策。武宗允準一清所議,大發帑金數十萬,使一清築牆。不久,因劉瑾構陷,一清所築邊牆僅成四十裏之地而止。”


    奏疏寫的很長,其中心思想便是要在陝西等地修建邊牆。


    自出任陝西巡撫以來,楊一清頗有建樹,將邊防馬政搞得有聲有色。現在他又上呈一封奏疏給正德皇帝,請求皇帝降旨修建邊牆。


    大明朝不缺清流,缺肯塌下心辦事的官員。楊一清就是這樣一個官員。


    怪不得正德會提到楊一清,原來是這位提出建設性意見了啊。


    “陛下,楊大人這封奏疏寫的十分在理。”


    謝慎也不得不佩服楊一清,這奏疏寫的鞭辟入裏,讓人挑不出一點錯來。


    不過他還是堅持自己的看法,認為楊廷和更適合擔任這個總督。


    “不過,臣以為,在統籌全局上,楊巡撫可能不如楊侍郎。這倒也不矛盾,不如陛下再設個甘陝總督,讓這楊一清去總製寧夏、固原、甘肅、延遂四鎮。給楊廷和楊侍郎減減擔子,讓他專心去管大同、宣府、遼東。”


    “讓楊廷和去管宣府、大同、遼東,讓楊一清去管陝甘?這倒也有幾分道理。”


    正德皇帝的眼中閃過一抹精光。


    “陛下英明。”


    謝慎拍了一記馬屁道。


    不得不說,把延綏分給楊一清去管更為妥帖。畢竟陝甘一體,管理起來也更為方便。加之楊一清對陝西的情況很熟悉,他去節製延綏不需要適應時間。


    而大同、宣府、遼東又是一個大的戰區,另外派一人更為合適。


    如此一來大明九邊重鎮中有七邊被兩位總督節製,基本解決了各鎮之間互不統屬的尷尬情況。


    正德思忖了片刻,沉聲道:“謝閣老和李閣老以為呢?”


    “老臣以為,四明所言在理。”


    “老臣附議。”


    兩個老油條見縫插針的說道。


    ......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寒門首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袖乾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袖乾坤並收藏寒門首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