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韓雲華的作戰計劃,中,宣化、萬全、陽原、蔚縣、天鎮、陽高、赤城、崇禮包括省會城市張家口都在放棄的範圍之內,整整十二座縣城和一座省會大城市上萬平方公裏的土地都是韓雲華作戰計劃中的棄子。如此重大的犧牲要是不能夠取得相應的戰果的話,韓雲華知道自己的下場將會是什麽,到時候要是有人要搞他,不要說〖主〗席等人根本不能說什麽,就算是〖主〗席等人力保他也無濟於事。
十二個縣和一個大城市那是一個什麽概念,就算是陝甘寧邊區這個黨〖中〗央經營了五六年的好地方也不過三幾十個縣而已,現在韓雲華要丟給〖日〗本人的是一塊相當於陝甘寧邊區三分之一大小的土地。況且陝甘寧邊區的土地和這裏能比嗎,〖答〗案是肯定的,那不是一個等級上的。
所以這一仗韓雲華身上的壓力真的很大很大,而且日軍所表現出來的戰鬥力也要比韓雲華預計的要強上不少。剛開始多田駿就搞出一個戰車師團迫使韓雲華不得不鄭重地將同第五師團打一場規模適當的野戰改為依靠地形和工事節節阻擊,這次日軍更是搞出了一個電子偵察部隊。雖然在韓雲華看來日軍的這個電子偵察部隊隻能算是個雛形,但是其表現出的危害卻是相當大的。
盡管韓雲華並不清楚日軍使用的是一些什麽電子偵察裝備,但是韓雲華畢竟是國防科技大學的優秀畢業生,雖然他不是專門學軍事科學和武器裝備研製的,但是畢竟是國防科技大學學習了四年,一些鼻基礎的東西韓雲華還是會的。想當年在上軍事基礎課的時候韓雲華的教授就曾經為韓雲華所在的哪個班級專門講了近四個學時的電子對抗部隊的發展史。並且還找到了一些當年電子偵查部隊所使用裝備為韓雲華等人做展示。
雖然過去了這麽多年,那些記憶已經被韓雲華丟到了不知什麽地方,要不是這次遇到這件事情韓雲華還真的將那些記憶忘掉了。
散會後韓雲華將自己關在屋子裏拚命地回想當時教授講的那些東西以及那些古董裝備,韓雲華相信隻要是將那些用於電子對抗的武器裝備製造出來,對付日軍的那些簡陋的電子裝備絕對不成問題的。
不過畢竟事情已經過去了近八九年,就算韓雲華的記憶在穿越的時候可能被強化了,但是像這些本來就不怎麽深刻的記憶原本是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被淡忘掉的,所以又怎麽會那樣容易想起來的。
苦思冥想了近一個小時,韓雲華的腦海中依然隻有那個矮矮胖胖的老教授並不清晰的模樣以及老教授身後那個碩大的黑板。至於黑板上的文字以及老教授所說的東西韓雲華是一點都沒有想起來,倒是老教授給他們展示的那些電子裝備的樣子他想起了不少,不過那也隻是一個大致的模樣,還不足以仿製出來。
左思右想還是沒有一個結果,韓雲華最終還是決定將研製電子武器裝備的事情先暫時放一放,先把電子對抗部隊建立起來再說,武器裝備實在不行下點血本或搶或買,畢竟還是有辦法的,車到山前必有路,水到盡頭還有天,難不到人的。
韓雲華考慮到日軍的電子偵察部隊人數肯定不算多,雖然不可能隻有李大勇所說的五十人,但是卻絕對不會超過兩百人。一方麵是那種便攜式電子偵察裝備肯定是日軍新研製出來的,現在投放到戰場上想要看一看這種武器的實戰效果,至於大規模生產那隻是下一步的計劃。
另一方麵這個電子偵察部隊對於士兵的要求也是極為高的,必須是經過電子電訊訓練的熟練人才才能勝任的,對於這種性能還沒有經過實戰經驗的武器裝備不管是日軍還是其他國家的部隊都隻是淺嚐輒止,絕對不會隨意整出一個團或者是一個大隊的,基於這些考慮,所以韓雲華決定將自己的這個電子對抗部隊也定在營中隊一級。
考慮了一陣之後韓雲華依然覺得營級的編製依然有些大,現在內蒙古軍區還沒有奢侈到用六七百文化軍事等各方麵的素質都極高的優秀人才來專門對付小鬼子的這一兩百號人。所以最終韓雲華還是將這個新即將組建的電子對抗部隊的編製定在了中隊一級,番號為內蒙古軍區直屬電子對抗中隊。
由於時間緊急,所以韓雲華也沒有過分的苛刻,直接從指揮部負責收發電報的通信中隊裏抽掉了一個排,然後又將塞北軍事指揮學院派到前線進行實戰訓練的五百多個即將畢業的學員兵裏麵抽調了一百五十多人,其中還包括六十多個還未畢業特戰隊學員。
猛一看這支部隊就是一個大雜燴,但是韓雲華也清楚後世的電子對抗兵即是電子特種兵又是戰鬥特種兵,執行任務的時候非常的靈活多變。
所以韓雲華將這個即將組建的婁子對抗兵也進行了戰場定位,這個定位就是電子對抗兵不僅僅是電子兵,更要是特種兵,拿著電台是電子兵,拿起武器就是特種兵,當然了眼前這些人還遠遠達不到韓雲華的要求。
不過既然日軍現在組建了自己的電子偵察兵,那麽內蒙古軍區就必須組建自己的電子對抗兵,否則的話整個軍區就顯得極其被動。不管做什麽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雖然在現在這支部隊是個大雜燴,但是韓雲華相信最多一年的時間這支部隊必將震驚世界。
其實很早之前韓雲華就有了組建電子對抗兵的念頭了,那時候倒是沒有想到日軍竟然會把無線電偵察和幹擾技術用在野戰中,這種技術好像是在1942年之後才首次出現在華北的,但是現在不知道是什麽原因使得這種技術提前兩年麵世了。但是不管是出於何種原因,日軍既然率先使用了這種強大的兵種,那麽內蒙古軍區就絕對不能落後。
對於電子對抗兵韓雲華所了解的也隻是後世的一些皮毛,畢竟他的專業是軍事指揮,而且還是偏重於特種兵指揮。對於電子對抗兵他隻清楚那是陸軍的一個新兵種,是陸草中與敵方進行電子鬥爭的主要力量,是使用電子設備或器材與敵進行電磁鬥爭的專業兵種。韓雲華知道電子對抗兵通常不與敵進行麵對麵的鬥爭,而是通過電磁頻譜這一特殊領域與敵進行較量。
不過盡管韓雲華不清楚電子對抗兵的武器裝備該怎樣研製,但是他卻清楚電子對抗兵的攻擊方式,前世他在執行任務的時候沒少指揮那些電子對抗兵,知道電子對抗兵的行動具有很強的技術性、隱蔽性和謀略性,也清楚要是將一支電子對抗部隊使用好了對作戰行動和結局將會產生什麽樣地影響。
根據戰鬥需要以及軍區現在所能提供的裝備,韓雲華將這個電子對抗中隊分成三個小隊,第一小隊為戰鬥小隊,人數最多,六十多個即將畢業的特種隊員是電子對抗中隊最強的打擊力量。第二小隊是電子偵察小隊,人數為36人,負責電子偵察任務。第三小隊則是電子通信幹擾小隊,人數46人,負責電子通信和信號幹擾等任務。另外整個電子對抗中隊還有一個36人得後勤保障小隊和一個5人製的指揮部。
由於那個電子偵察和幹擾的裝備韓雲華暫時還沒有眉目,所以韓雲華給電子對抗中隊的任務是加緊時間磨合。尤其是電子對抗中隊的中隊長更需要和整個中隊隊的熟悉,然後才能更好地指揮作戰。
將電子對抗中隊暫時安排好之後便又將自己關到了自己的屋子裏繼續弄自己的那個電子信號偵察器,其實這種東西韓雲華之前見過不止一次,而且在一次大型講座上麵還聽過一位教授講過最原始的電子偵察設備的製造方法,按照那個老教授所說的,隻要將電台稍稍改裝一下,然後在增加一個特定的收發裝置既可以了。
經過一個睜上的試驗和回憶,還真讓韓雲華鼓搗出了最原始的電子偵察設備,雖然這個電子偵察設備很簡單,但是按照韓雲華的預計,比日軍的那個電子偵察部隊的裝備應該差不到哪裏,畢竟韓雲華研製出的這個電子偵察電台的一些技術可是要比日軍的先進超過五六年,在韓雲華的記憶中日軍直到投降的時候也沒有一支成建製的電子對抗部隊。
這個電子偵察電台樣子很醜陋,也就是一個行軍便攜式小電台外加一個電子信號接收裝置,而那個電子信號接收裝置是韓雲華根據後世電視頻段接收器改進的。雖然無法和後世,尤其是無法同韓雲華生活的那個年代的電子偵察和電子幹擾裝備相比,但是對付眼下的日軍還是應該沒什麽問題。
電子偵察裝備研製成功之後,電子幹擾裝備就好弄多了,第二天一上午韓雲華又搞出了一台電子信號幹擾器,經過試驗,電子信號偵察電台可以偵察到方圓五十裏範圍內的所有高頻電子信號,如果對方的電台信號低於限值的話,電子對抗中隊的這台信號偵察電台就失去了作用。
倒是那個電子信號幹擾器的功能確實很強大,隻要將那個小家夥往指揮部一放,頓時間指揮部所有的電台的信號都出現了高頻率的紊亂,不要說是收發電報了,就連報務員連耳麥都無法戴,那種噪音絕對會死人的。不過這個電子幹擾器的弊端也不容忽視,那就是隻要這個電子幹擾器一出,那麽不分敵我,隻要是範圍之內的所有電台都將會受到波及。
韓雲華對於這兩件裝備很滿意,在初步驗證了這兩件裝備確實可以暫時壓製住日軍的電子部隊後便命令電子對抗中隊帶著改裝好的三台電子信號偵察電台和兩台電子信號幹擾器立即趕往五師,而他自己則是又將精力投入到了作戰指揮上去了。
就在韓雲華躲在屋子裏整那兩件裝備的這一天一夜,整個戰場上的形勢又發生了一些變化,首先是日軍第五師團大部隊在賈家營外圍同第九旅團回合了,並且在第二天便重新組織起了大軍對賈家營發起來進攻。這次日軍不但使用了戰車和山炮野炮部隊,甚至還使用了毒氣彈。
守衛賈家營的野戰六師也不是吃素的,為了支援一旅,許世友將手中僅有的一個山炮營也調到了賈家營,由於賈家營地形是四麵低中間高,所以一旅占了地形上的優勢,再加上一旅在賈家營修築了比較完備的防禦工事,所以盡管日軍的武器裝備和兵力都要比一旅強很多,但是一旅還是拚借地理地形的優勢將第五師團的第一輪攻擊給打了下去。
朗占日,第五師團在這一天下午再一次發動了對賈家營的攻擊,由於上午一上午的炮擊已經將賈家營所有的防禦工事基本上摧毀了,所以下午一旅僅僅抵抗了三個小時便全軍撤退了。日軍也在同一時間進占賈家營,並且第九旅團進入賈家營稍作休息便直奔宣化而來,野戰六師和日軍第五師團的第一次全麵碰撞將在宣化這個小縣城展開。
同時日軍第三十八師團也快速向崇禮方向殺來,在燕兒山同野戰七師殺了整整兩天,在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之後終於將野戰七師趕出了燕兒山,內蒙古軍區精心修築的燕兒山陣地也丟了。
2月16日,日軍第就旅團同野戰六師一旅在宣化外圍的楊家村再次相遇,雙方進行了四個小時的苦戰,最後野戰六師一旅敗退,第九旅團進駐楊家村。
同一天日軍第三十三師團組織大軍對李大勇的五師駐守的蔚縣縣城發動了進攻,雙方以蔚縣縣城周邊十公裏的範圍內進行了主力決戰,這一戰一直打了一天一夜,五師不敵日軍第三十三師團,於2月17日淩晨2
時從蔚縣縣城撤兵。
2月17日,進攻陽原的日軍第四十師團同野戰五師二旅在南高崖進行了一場曠世大戰,五師二旅利用南高崖險峻的地形以及無所不在的地雷陣抵擋第四十師團的進攻,雙方在南高崖一直打了一天一夜,日軍傷亡慘重不得寸進。
僅僅一天多的時間,日軍的進攻速度和進攻的力度都有了明顯的提高,現在韓雲華所部已經被壓縮到了陽原、陽高天鎮、完全、張家口一線了,至於宣化和崇禮兩縣危在旦夕,淪陷隻是時間問題。更為重要的是內蒙古軍區的士氣下降的很嚴重很厲害,根據這幾天下麵各部隊反映上來的情況表示,戰士們對於軍區連續丟失了數個縣區的做法很不滿意。
看完請把部門收集來的情報後,韓雲華默不作聲,他知道現在整個軍區的士氣肯定有所下降。畢竟丟了那麽多地盤,打了那麽多的“敗仗”戰士們心裏不舒服那是肯定的。最讓韓雲華擔心的是,現在由於有些基層幹部不了解軍區的戰略方針,對於上級連續不斷地撤退很不滿意,所以的接到師旅長撤退的命令後竟然公然戰場抗命,率領部隊繼續死守陣地,給部隊造成了不小的損失。
而且這種事情可不是個別現象,這在整個前線是普遍存在的,有些幹部是公然抗命,有的則是陽奉陰違。在接到命令後並不立即撤退,拖延個半把個小時也是常有的事情。
對於這種事情韓雲華很擔心,他也很清楚戰士們的想法,畢竟內蒙古軍區的自成立以來就一直沒有受到這樣的慘敗。平常隻有他們攻城略地,哪有小鬼子欺負到他們頭上,所以每個戰士心裏都有一口傲氣。再加上他們並不清楚軍區製定的作戰方針,所以戰場抗命這種事情就自然而然地出現了。
盡管理解歸理解,但是該處理還得處理,而且還得從嚴從重處理,韓雲華考慮了半晌之後,在同羅榮桓通了電報之後給李大勇的五師下大了關於一旅二團一營長張國慶戰場抗命的處理意見。鑒於張國慶戰場抗命情節嚴重,給二團造成了重大的傷亡,情節惡劣,故撤銷張國慶二團一營營長的職務。並且立即將張國慶送回軍區總部接受調查,同時二團團長馬青雲記大過,全軍通報批評。
這個處分說實話有點重了,但是盡管知道這些,然而為了這次大戰的勝利韓雲華還是忍痛下大了這個處理意見。他要讓全軍都清楚軍令的嚴肅性,是不允許任何人隨意更改和踐踏的。
這個全軍的通報批評在第一時間就被軍區總部的報務員發到了內蒙古軍區所有的師級單位,然後再由各師向下級單位傳達下去。一時間整個內蒙古軍區所有的幹部戰士都感覺到了司令鼻的怒火,對於上級下達的命令尤其是指揮部下達的命令都不敢再馬虎了。
十二個縣和一個大城市那是一個什麽概念,就算是陝甘寧邊區這個黨〖中〗央經營了五六年的好地方也不過三幾十個縣而已,現在韓雲華要丟給〖日〗本人的是一塊相當於陝甘寧邊區三分之一大小的土地。況且陝甘寧邊區的土地和這裏能比嗎,〖答〗案是肯定的,那不是一個等級上的。
所以這一仗韓雲華身上的壓力真的很大很大,而且日軍所表現出來的戰鬥力也要比韓雲華預計的要強上不少。剛開始多田駿就搞出一個戰車師團迫使韓雲華不得不鄭重地將同第五師團打一場規模適當的野戰改為依靠地形和工事節節阻擊,這次日軍更是搞出了一個電子偵察部隊。雖然在韓雲華看來日軍的這個電子偵察部隊隻能算是個雛形,但是其表現出的危害卻是相當大的。
盡管韓雲華並不清楚日軍使用的是一些什麽電子偵察裝備,但是韓雲華畢竟是國防科技大學的優秀畢業生,雖然他不是專門學軍事科學和武器裝備研製的,但是畢竟是國防科技大學學習了四年,一些鼻基礎的東西韓雲華還是會的。想當年在上軍事基礎課的時候韓雲華的教授就曾經為韓雲華所在的哪個班級專門講了近四個學時的電子對抗部隊的發展史。並且還找到了一些當年電子偵查部隊所使用裝備為韓雲華等人做展示。
雖然過去了這麽多年,那些記憶已經被韓雲華丟到了不知什麽地方,要不是這次遇到這件事情韓雲華還真的將那些記憶忘掉了。
散會後韓雲華將自己關在屋子裏拚命地回想當時教授講的那些東西以及那些古董裝備,韓雲華相信隻要是將那些用於電子對抗的武器裝備製造出來,對付日軍的那些簡陋的電子裝備絕對不成問題的。
不過畢竟事情已經過去了近八九年,就算韓雲華的記憶在穿越的時候可能被強化了,但是像這些本來就不怎麽深刻的記憶原本是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被淡忘掉的,所以又怎麽會那樣容易想起來的。
苦思冥想了近一個小時,韓雲華的腦海中依然隻有那個矮矮胖胖的老教授並不清晰的模樣以及老教授身後那個碩大的黑板。至於黑板上的文字以及老教授所說的東西韓雲華是一點都沒有想起來,倒是老教授給他們展示的那些電子裝備的樣子他想起了不少,不過那也隻是一個大致的模樣,還不足以仿製出來。
左思右想還是沒有一個結果,韓雲華最終還是決定將研製電子武器裝備的事情先暫時放一放,先把電子對抗部隊建立起來再說,武器裝備實在不行下點血本或搶或買,畢竟還是有辦法的,車到山前必有路,水到盡頭還有天,難不到人的。
韓雲華考慮到日軍的電子偵察部隊人數肯定不算多,雖然不可能隻有李大勇所說的五十人,但是卻絕對不會超過兩百人。一方麵是那種便攜式電子偵察裝備肯定是日軍新研製出來的,現在投放到戰場上想要看一看這種武器的實戰效果,至於大規模生產那隻是下一步的計劃。
另一方麵這個電子偵察部隊對於士兵的要求也是極為高的,必須是經過電子電訊訓練的熟練人才才能勝任的,對於這種性能還沒有經過實戰經驗的武器裝備不管是日軍還是其他國家的部隊都隻是淺嚐輒止,絕對不會隨意整出一個團或者是一個大隊的,基於這些考慮,所以韓雲華決定將自己的這個電子對抗部隊也定在營中隊一級。
考慮了一陣之後韓雲華依然覺得營級的編製依然有些大,現在內蒙古軍區還沒有奢侈到用六七百文化軍事等各方麵的素質都極高的優秀人才來專門對付小鬼子的這一兩百號人。所以最終韓雲華還是將這個新即將組建的電子對抗部隊的編製定在了中隊一級,番號為內蒙古軍區直屬電子對抗中隊。
由於時間緊急,所以韓雲華也沒有過分的苛刻,直接從指揮部負責收發電報的通信中隊裏抽掉了一個排,然後又將塞北軍事指揮學院派到前線進行實戰訓練的五百多個即將畢業的學員兵裏麵抽調了一百五十多人,其中還包括六十多個還未畢業特戰隊學員。
猛一看這支部隊就是一個大雜燴,但是韓雲華也清楚後世的電子對抗兵即是電子特種兵又是戰鬥特種兵,執行任務的時候非常的靈活多變。
所以韓雲華將這個即將組建的婁子對抗兵也進行了戰場定位,這個定位就是電子對抗兵不僅僅是電子兵,更要是特種兵,拿著電台是電子兵,拿起武器就是特種兵,當然了眼前這些人還遠遠達不到韓雲華的要求。
不過既然日軍現在組建了自己的電子偵察兵,那麽內蒙古軍區就必須組建自己的電子對抗兵,否則的話整個軍區就顯得極其被動。不管做什麽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雖然在現在這支部隊是個大雜燴,但是韓雲華相信最多一年的時間這支部隊必將震驚世界。
其實很早之前韓雲華就有了組建電子對抗兵的念頭了,那時候倒是沒有想到日軍竟然會把無線電偵察和幹擾技術用在野戰中,這種技術好像是在1942年之後才首次出現在華北的,但是現在不知道是什麽原因使得這種技術提前兩年麵世了。但是不管是出於何種原因,日軍既然率先使用了這種強大的兵種,那麽內蒙古軍區就絕對不能落後。
對於電子對抗兵韓雲華所了解的也隻是後世的一些皮毛,畢竟他的專業是軍事指揮,而且還是偏重於特種兵指揮。對於電子對抗兵他隻清楚那是陸軍的一個新兵種,是陸草中與敵方進行電子鬥爭的主要力量,是使用電子設備或器材與敵進行電磁鬥爭的專業兵種。韓雲華知道電子對抗兵通常不與敵進行麵對麵的鬥爭,而是通過電磁頻譜這一特殊領域與敵進行較量。
不過盡管韓雲華不清楚電子對抗兵的武器裝備該怎樣研製,但是他卻清楚電子對抗兵的攻擊方式,前世他在執行任務的時候沒少指揮那些電子對抗兵,知道電子對抗兵的行動具有很強的技術性、隱蔽性和謀略性,也清楚要是將一支電子對抗部隊使用好了對作戰行動和結局將會產生什麽樣地影響。
根據戰鬥需要以及軍區現在所能提供的裝備,韓雲華將這個電子對抗中隊分成三個小隊,第一小隊為戰鬥小隊,人數最多,六十多個即將畢業的特種隊員是電子對抗中隊最強的打擊力量。第二小隊是電子偵察小隊,人數為36人,負責電子偵察任務。第三小隊則是電子通信幹擾小隊,人數46人,負責電子通信和信號幹擾等任務。另外整個電子對抗中隊還有一個36人得後勤保障小隊和一個5人製的指揮部。
由於那個電子偵察和幹擾的裝備韓雲華暫時還沒有眉目,所以韓雲華給電子對抗中隊的任務是加緊時間磨合。尤其是電子對抗中隊的中隊長更需要和整個中隊隊的熟悉,然後才能更好地指揮作戰。
將電子對抗中隊暫時安排好之後便又將自己關到了自己的屋子裏繼續弄自己的那個電子信號偵察器,其實這種東西韓雲華之前見過不止一次,而且在一次大型講座上麵還聽過一位教授講過最原始的電子偵察設備的製造方法,按照那個老教授所說的,隻要將電台稍稍改裝一下,然後在增加一個特定的收發裝置既可以了。
經過一個睜上的試驗和回憶,還真讓韓雲華鼓搗出了最原始的電子偵察設備,雖然這個電子偵察設備很簡單,但是按照韓雲華的預計,比日軍的那個電子偵察部隊的裝備應該差不到哪裏,畢竟韓雲華研製出的這個電子偵察電台的一些技術可是要比日軍的先進超過五六年,在韓雲華的記憶中日軍直到投降的時候也沒有一支成建製的電子對抗部隊。
這個電子偵察電台樣子很醜陋,也就是一個行軍便攜式小電台外加一個電子信號接收裝置,而那個電子信號接收裝置是韓雲華根據後世電視頻段接收器改進的。雖然無法和後世,尤其是無法同韓雲華生活的那個年代的電子偵察和電子幹擾裝備相比,但是對付眼下的日軍還是應該沒什麽問題。
電子偵察裝備研製成功之後,電子幹擾裝備就好弄多了,第二天一上午韓雲華又搞出了一台電子信號幹擾器,經過試驗,電子信號偵察電台可以偵察到方圓五十裏範圍內的所有高頻電子信號,如果對方的電台信號低於限值的話,電子對抗中隊的這台信號偵察電台就失去了作用。
倒是那個電子信號幹擾器的功能確實很強大,隻要將那個小家夥往指揮部一放,頓時間指揮部所有的電台的信號都出現了高頻率的紊亂,不要說是收發電報了,就連報務員連耳麥都無法戴,那種噪音絕對會死人的。不過這個電子幹擾器的弊端也不容忽視,那就是隻要這個電子幹擾器一出,那麽不分敵我,隻要是範圍之內的所有電台都將會受到波及。
韓雲華對於這兩件裝備很滿意,在初步驗證了這兩件裝備確實可以暫時壓製住日軍的電子部隊後便命令電子對抗中隊帶著改裝好的三台電子信號偵察電台和兩台電子信號幹擾器立即趕往五師,而他自己則是又將精力投入到了作戰指揮上去了。
就在韓雲華躲在屋子裏整那兩件裝備的這一天一夜,整個戰場上的形勢又發生了一些變化,首先是日軍第五師團大部隊在賈家營外圍同第九旅團回合了,並且在第二天便重新組織起了大軍對賈家營發起來進攻。這次日軍不但使用了戰車和山炮野炮部隊,甚至還使用了毒氣彈。
守衛賈家營的野戰六師也不是吃素的,為了支援一旅,許世友將手中僅有的一個山炮營也調到了賈家營,由於賈家營地形是四麵低中間高,所以一旅占了地形上的優勢,再加上一旅在賈家營修築了比較完備的防禦工事,所以盡管日軍的武器裝備和兵力都要比一旅強很多,但是一旅還是拚借地理地形的優勢將第五師團的第一輪攻擊給打了下去。
朗占日,第五師團在這一天下午再一次發動了對賈家營的攻擊,由於上午一上午的炮擊已經將賈家營所有的防禦工事基本上摧毀了,所以下午一旅僅僅抵抗了三個小時便全軍撤退了。日軍也在同一時間進占賈家營,並且第九旅團進入賈家營稍作休息便直奔宣化而來,野戰六師和日軍第五師團的第一次全麵碰撞將在宣化這個小縣城展開。
同時日軍第三十八師團也快速向崇禮方向殺來,在燕兒山同野戰七師殺了整整兩天,在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之後終於將野戰七師趕出了燕兒山,內蒙古軍區精心修築的燕兒山陣地也丟了。
2月16日,日軍第就旅團同野戰六師一旅在宣化外圍的楊家村再次相遇,雙方進行了四個小時的苦戰,最後野戰六師一旅敗退,第九旅團進駐楊家村。
同一天日軍第三十三師團組織大軍對李大勇的五師駐守的蔚縣縣城發動了進攻,雙方以蔚縣縣城周邊十公裏的範圍內進行了主力決戰,這一戰一直打了一天一夜,五師不敵日軍第三十三師團,於2月17日淩晨2
時從蔚縣縣城撤兵。
2月17日,進攻陽原的日軍第四十師團同野戰五師二旅在南高崖進行了一場曠世大戰,五師二旅利用南高崖險峻的地形以及無所不在的地雷陣抵擋第四十師團的進攻,雙方在南高崖一直打了一天一夜,日軍傷亡慘重不得寸進。
僅僅一天多的時間,日軍的進攻速度和進攻的力度都有了明顯的提高,現在韓雲華所部已經被壓縮到了陽原、陽高天鎮、完全、張家口一線了,至於宣化和崇禮兩縣危在旦夕,淪陷隻是時間問題。更為重要的是內蒙古軍區的士氣下降的很嚴重很厲害,根據這幾天下麵各部隊反映上來的情況表示,戰士們對於軍區連續丟失了數個縣區的做法很不滿意。
看完請把部門收集來的情報後,韓雲華默不作聲,他知道現在整個軍區的士氣肯定有所下降。畢竟丟了那麽多地盤,打了那麽多的“敗仗”戰士們心裏不舒服那是肯定的。最讓韓雲華擔心的是,現在由於有些基層幹部不了解軍區的戰略方針,對於上級連續不斷地撤退很不滿意,所以的接到師旅長撤退的命令後竟然公然戰場抗命,率領部隊繼續死守陣地,給部隊造成了不小的損失。
而且這種事情可不是個別現象,這在整個前線是普遍存在的,有些幹部是公然抗命,有的則是陽奉陰違。在接到命令後並不立即撤退,拖延個半把個小時也是常有的事情。
對於這種事情韓雲華很擔心,他也很清楚戰士們的想法,畢竟內蒙古軍區的自成立以來就一直沒有受到這樣的慘敗。平常隻有他們攻城略地,哪有小鬼子欺負到他們頭上,所以每個戰士心裏都有一口傲氣。再加上他們並不清楚軍區製定的作戰方針,所以戰場抗命這種事情就自然而然地出現了。
盡管理解歸理解,但是該處理還得處理,而且還得從嚴從重處理,韓雲華考慮了半晌之後,在同羅榮桓通了電報之後給李大勇的五師下大了關於一旅二團一營長張國慶戰場抗命的處理意見。鑒於張國慶戰場抗命情節嚴重,給二團造成了重大的傷亡,情節惡劣,故撤銷張國慶二團一營營長的職務。並且立即將張國慶送回軍區總部接受調查,同時二團團長馬青雲記大過,全軍通報批評。
這個處分說實話有點重了,但是盡管知道這些,然而為了這次大戰的勝利韓雲華還是忍痛下大了這個處理意見。他要讓全軍都清楚軍令的嚴肅性,是不允許任何人隨意更改和踐踏的。
這個全軍的通報批評在第一時間就被軍區總部的報務員發到了內蒙古軍區所有的師級單位,然後再由各師向下級單位傳達下去。一時間整個內蒙古軍區所有的幹部戰士都感覺到了司令鼻的怒火,對於上級下達的命令尤其是指揮部下達的命令都不敢再馬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