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況眼下情形,敵暗我明,處於被動之中,隻能見招拆招,小心防範。
大劫臨門,由不得不小心謹慎,三思再三思,一切還是要以純陽門道統為最。
葉知秋閉目凝神,再次運轉先天河洛神算妙法,演算天機,然而,此次缺少了功德金蓮相助,任憑他耗費心神,就是不得門徑,隻覺得毫無頭緒,一團亂麻,反而因為過度耗費心神,引動了先前受損的陽神,一陣頭昏腦脹,好懸沒有暈厥過去。
知曉勢不可為,無可奈何,他隻得散了妙法,又服了一丸丹藥,盤膝打坐小心調理。
過得片刻,不適之感散去,葉知秋睜眼起身,又看了一眼功德池,見得再無變故,這才分開陣法禁製,飄然離去。
襄城太和殿,建在姑射國皇宮中軸線正中央,地處整座皇宮中央之位,是姑射國君臣上朝議政之所,每天都有無數道關涉姑射國社稷國勢的命令,從這座並不算大的宮殿之中出,傳達到國境各處,小小的宮殿肩負著無數生靈的命運,許是受了王朝末世的影響,積累了太多怨氣民憤,這座本該堂皇明正的宮殿顯得有些陰森幽沉。
月前,原本龍體康健,枯木回春的國主陛下,舊病複,一夜之間,氣血枯敗,年僅三十五歲,正值壯年的國主,轉眼間變成了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莫說上朝議政,就是連清醒意識都保不住了,那氣若遊絲的模樣,好似隨時都會撒手人寰,若非有輔國真人淩虛仙師一直侍奉在龍榻左右,以仙丹神通吊住了國主性命,隻怕此時早已是舉國哀喪了。
這變故來的著實突然,姑射國上至皇後鳳尊,下至輔政官員,無不是驚慌的手足無措,誰也沒想到原本被輔國真人治好的舊疾竟然又複起來,而且來的這般凶猛,這般詭異,前一天還是容光煥,氣魄雄健的國主,隻過了一個晚上就成了這般垂垂臨死的模樣,而且雪上加霜的是原本妙手回春的輔國真人這次竟然也是回天乏術,隻能以無上神通,吊住國主陛下的性命。
如今襄城之中大小官員,都已心知肚明,此番君位替換,勢在必行了,有那心思活絡,善於鑽營的官員,已然聯合上書輔趙廷沿和四位輔政大臣,提議新君繼位,匡扶社稷之事,卻是想要來個富貴險中求,也好撈個從龍之功。
不過這些人分量不足,雖然聯合上書,聲勢不小,但還不足以左右政局,真正的決議權都在輔趙廷沿和四位輔政大臣手中。
眼下情形,新君繼位勢在必行,隻是令朝臣爭議不定的是這君位繼承人選,國主膝下三子兩女,兩位公主已然出嫁各方,而且身為女子不能持國,自然不必考慮,剩下三位皇子中,三皇子呂子謙,一向厭惡朝政,喜好尋仙問道,平日結交的都是道人隱士,與朝中大臣少有往來,自然也是無人支持,不必考慮。
爭議的焦點自然放在大皇子呂柏旭和二皇子呂德睿身上,若依立長的規矩來,自然是大皇子繼位,然而若依立賢的規矩來,二皇子呂德睿人如其名,賢良恭德,溫潤智睿,遠勝乃兄。
因此朝臣分做兩派爭論不休,就連那四位輔政大臣也是各有分歧,勢均力敵,僵持不下,眼下都在等輔大臣趙廷沿表態,這位位極人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書生一向以老謀深算眼光毒辣著稱於世,隻需他一句話,這君位之爭便是塵埃落定,隻是這位國主陛下的肱股之臣不知有何打算,一直沒有表態,自打國主病危,便閉門謝客,除了來往宮中議政外,便在家中逗弄兒孫,易享天倫,擺明了一副不涉君位之爭的模樣。
眾人對其無可奈何,自然隻能據理力爭,各自維護陣營,相互攻訐扯皮。
眼下,姑射國上至朝堂,下至民間,已然亂作一團。
王朝末世,天災**並起,百姓本就怨聲載道,又逢朝堂混亂,政令不出,無法及時疏導民怨,積怨成疾,一夜之間,爆多處叛亂,給了這個本就搖搖欲墜的王朝又一重擊。
等到消息傳到朝堂,群臣一片嘩然,各地急報如同雪片一般落在龍案之上,然而君位未決,雙方陣營又是互不相讓,令出二門,怎能執行,導致平叛軍隊遲遲不能調度,等到事態升級,三郡之地淪陷,眾人這才感受到了危機。
兩位皇子聯袂請出了輔趙廷沿,召集眾臣廷議,決定以平叛之事決議君位,由兩位皇子各領兵馬,南北分理,誰先平定叛亂,誰就繼任大統。
於是,朝堂爭議暫且擱置,轉而各展手段,征伐叛亂。
這一日,太和殿中群臣廷議完近日戰報,各自散去,隻餘輔趙廷沿一人,這位已過不惑之年的書生,早已兩鬢斑白,白叢生,似是為這個搖搖欲墜的王朝耗盡了心力。
吱嘎~~~
太和殿殿門關閉,驟然而至的黑暗,使得這座原本就顯得陰沉的大殿更添了幾分森森鬼氣。
隱在黑暗之中的趙廷沿,略略皺了皺眉頭,似是對於驟然而至的黑暗顯得不滿。
“你急了。”
黑暗之中,陡然響起了人聲,來人無聲無息,不知何時而至,也不知如何繞過了關閉的殿門,陰冷的聲音回蕩在空曠黑暗的大殿之中。
趙廷沿似乎早料到了出聲之人的到來,並未有絲毫驚疑之舉,隱在暗中沉聲說道。
“我趙家的東西,豈容他人肆意染指!”
暗中之人聞言,陰慘慘的怪笑幾聲,譏諷道。
“你趙家的東西?如今呂家還未死絕,龍氣尚存。他呂氏一日不滅,你趙家就一日不得出頭!這姑射國的天下也還是他呂家的天下!”
趙廷沿聞言,頓時沉默下來,那暗中之人說的沒錯,他趙家想得這姑射國的天下,必然要先滅了呂氏宗族,隻是眼下有個不知深淺的輔國真人守在龍榻左右,若是冒然動手,勝負之數難料。
本來最穩妥的辦法便是等到國主壽盡而終,新君尚未繼位之際,施以雷霆手段,將呂氏宗族盡數鏟除,而後憑借多年經營埋下的助力,一舉登上九五之位,定鼎乾坤。
大劫臨門,由不得不小心謹慎,三思再三思,一切還是要以純陽門道統為最。
葉知秋閉目凝神,再次運轉先天河洛神算妙法,演算天機,然而,此次缺少了功德金蓮相助,任憑他耗費心神,就是不得門徑,隻覺得毫無頭緒,一團亂麻,反而因為過度耗費心神,引動了先前受損的陽神,一陣頭昏腦脹,好懸沒有暈厥過去。
知曉勢不可為,無可奈何,他隻得散了妙法,又服了一丸丹藥,盤膝打坐小心調理。
過得片刻,不適之感散去,葉知秋睜眼起身,又看了一眼功德池,見得再無變故,這才分開陣法禁製,飄然離去。
襄城太和殿,建在姑射國皇宮中軸線正中央,地處整座皇宮中央之位,是姑射國君臣上朝議政之所,每天都有無數道關涉姑射國社稷國勢的命令,從這座並不算大的宮殿之中出,傳達到國境各處,小小的宮殿肩負著無數生靈的命運,許是受了王朝末世的影響,積累了太多怨氣民憤,這座本該堂皇明正的宮殿顯得有些陰森幽沉。
月前,原本龍體康健,枯木回春的國主陛下,舊病複,一夜之間,氣血枯敗,年僅三十五歲,正值壯年的國主,轉眼間變成了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莫說上朝議政,就是連清醒意識都保不住了,那氣若遊絲的模樣,好似隨時都會撒手人寰,若非有輔國真人淩虛仙師一直侍奉在龍榻左右,以仙丹神通吊住了國主性命,隻怕此時早已是舉國哀喪了。
這變故來的著實突然,姑射國上至皇後鳳尊,下至輔政官員,無不是驚慌的手足無措,誰也沒想到原本被輔國真人治好的舊疾竟然又複起來,而且來的這般凶猛,這般詭異,前一天還是容光煥,氣魄雄健的國主,隻過了一個晚上就成了這般垂垂臨死的模樣,而且雪上加霜的是原本妙手回春的輔國真人這次竟然也是回天乏術,隻能以無上神通,吊住國主陛下的性命。
如今襄城之中大小官員,都已心知肚明,此番君位替換,勢在必行了,有那心思活絡,善於鑽營的官員,已然聯合上書輔趙廷沿和四位輔政大臣,提議新君繼位,匡扶社稷之事,卻是想要來個富貴險中求,也好撈個從龍之功。
不過這些人分量不足,雖然聯合上書,聲勢不小,但還不足以左右政局,真正的決議權都在輔趙廷沿和四位輔政大臣手中。
眼下情形,新君繼位勢在必行,隻是令朝臣爭議不定的是這君位繼承人選,國主膝下三子兩女,兩位公主已然出嫁各方,而且身為女子不能持國,自然不必考慮,剩下三位皇子中,三皇子呂子謙,一向厭惡朝政,喜好尋仙問道,平日結交的都是道人隱士,與朝中大臣少有往來,自然也是無人支持,不必考慮。
爭議的焦點自然放在大皇子呂柏旭和二皇子呂德睿身上,若依立長的規矩來,自然是大皇子繼位,然而若依立賢的規矩來,二皇子呂德睿人如其名,賢良恭德,溫潤智睿,遠勝乃兄。
因此朝臣分做兩派爭論不休,就連那四位輔政大臣也是各有分歧,勢均力敵,僵持不下,眼下都在等輔大臣趙廷沿表態,這位位極人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書生一向以老謀深算眼光毒辣著稱於世,隻需他一句話,這君位之爭便是塵埃落定,隻是這位國主陛下的肱股之臣不知有何打算,一直沒有表態,自打國主病危,便閉門謝客,除了來往宮中議政外,便在家中逗弄兒孫,易享天倫,擺明了一副不涉君位之爭的模樣。
眾人對其無可奈何,自然隻能據理力爭,各自維護陣營,相互攻訐扯皮。
眼下,姑射國上至朝堂,下至民間,已然亂作一團。
王朝末世,天災**並起,百姓本就怨聲載道,又逢朝堂混亂,政令不出,無法及時疏導民怨,積怨成疾,一夜之間,爆多處叛亂,給了這個本就搖搖欲墜的王朝又一重擊。
等到消息傳到朝堂,群臣一片嘩然,各地急報如同雪片一般落在龍案之上,然而君位未決,雙方陣營又是互不相讓,令出二門,怎能執行,導致平叛軍隊遲遲不能調度,等到事態升級,三郡之地淪陷,眾人這才感受到了危機。
兩位皇子聯袂請出了輔趙廷沿,召集眾臣廷議,決定以平叛之事決議君位,由兩位皇子各領兵馬,南北分理,誰先平定叛亂,誰就繼任大統。
於是,朝堂爭議暫且擱置,轉而各展手段,征伐叛亂。
這一日,太和殿中群臣廷議完近日戰報,各自散去,隻餘輔趙廷沿一人,這位已過不惑之年的書生,早已兩鬢斑白,白叢生,似是為這個搖搖欲墜的王朝耗盡了心力。
吱嘎~~~
太和殿殿門關閉,驟然而至的黑暗,使得這座原本就顯得陰沉的大殿更添了幾分森森鬼氣。
隱在黑暗之中的趙廷沿,略略皺了皺眉頭,似是對於驟然而至的黑暗顯得不滿。
“你急了。”
黑暗之中,陡然響起了人聲,來人無聲無息,不知何時而至,也不知如何繞過了關閉的殿門,陰冷的聲音回蕩在空曠黑暗的大殿之中。
趙廷沿似乎早料到了出聲之人的到來,並未有絲毫驚疑之舉,隱在暗中沉聲說道。
“我趙家的東西,豈容他人肆意染指!”
暗中之人聞言,陰慘慘的怪笑幾聲,譏諷道。
“你趙家的東西?如今呂家還未死絕,龍氣尚存。他呂氏一日不滅,你趙家就一日不得出頭!這姑射國的天下也還是他呂家的天下!”
趙廷沿聞言,頓時沉默下來,那暗中之人說的沒錯,他趙家想得這姑射國的天下,必然要先滅了呂氏宗族,隻是眼下有個不知深淺的輔國真人守在龍榻左右,若是冒然動手,勝負之數難料。
本來最穩妥的辦法便是等到國主壽盡而終,新君尚未繼位之際,施以雷霆手段,將呂氏宗族盡數鏟除,而後憑借多年經營埋下的助力,一舉登上九五之位,定鼎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