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蕭皇後生辰算是隋朝大事一件,那麽,開春之後,隋朝便發生了一件更大的事,隋煬帝率百官於大業二年(即606年)四月到達洛陽,隋朝正式遷都到洛陽城。而皇城背靠的芒山,便是那個外人不知的大金庫。
七月,傍晚,洛陽杜府。素兒站在門邊,神色凝重的看著門外,自從遷都後,丈夫杜林就有些不對勁了,常常很晚才回來,也不吃飯,就一個人到院中喝著悶酒,偶爾自言自語。任憑自己怎麽問,他都不道明原因,溫婉如她,便不會硬要問明緣由,隻是丈夫如此消沉,她也擔心不已。此時的玄月正坐在飯桌前,一雙小手托著臉撐在桌上,一會看看滿桌的飯菜,一會看看娘親。自從搬家以後,這樣的場景不知道重複多少變了,常常是她們餓著肚子等到爹以後,爹也是不吃的,隻是獨自到院中喝悶酒,也不說話,也不陪她玩,而她,雖然年幼,卻也知道爹爹定是有煩心之事,也從未去煩擾過。
雖然爹爹每晚回來都不吃飯,可娘還是會每晚站在門口等,而她,自然也是樂意等爹的。不一會,院中出現一個身影,這來人約摸二十來歲,自然不是杜林,而是他的隨從尤路。這尤路在五年前被杜林救過一命,從此便立誓追隨杜林,見其有幾分功夫,又孤苦無依的,杜林便也就將其帶在身邊,做了個貼身侍從。素兒看到他連忙迎了上去,“相公呢,今日又不回了嗎?”素兒焦急的問道。“是,夫人,老爺今日又為皇上辦差去了”尤路所謂的“辦差”,其實他們也不知道杜林到底幹什麽去了,每次皇帝讓他做辦那件事時,尤路便不能跟在身邊,不僅是他,任何人都不得跟從。<strong>.</strong>而杜林一去,不是十天就是半月的。“這次去多久?”也許心裏知道丈夫不會很早回來,但她還是習慣性地問問,“回稟夫人,老爺說了,此次去了隻需三日便回,讓夫人不必牽掛。”聽到三日,素兒緊鎖的眉頭稍稍展開了,“三日,很快的吧?”仿佛是在問尤路,又仿佛是在對自己說,也許,當年跟大哥一家一起離開了,現在他們就會像平民家庭一樣,簡單卻幸福著,不用整日的擔心受怕,不知這日益暴戾的皇帝何時拿自己開刀,也不用應付那麽多的虛情假意,那樣多好啊!隻是,一步之差,卻謬之千裏。
“尤路哥哥,跟我們一起吃飯吧。”屋內的玄月聽完門口二人的對話後,便朝著尤路喊了一聲,尤路雖然長她十幾歲,又是杜家的侍從,但她一直以哥哥稱呼他,除了父母以外,隻有這個尤路是真心對自己好的,當然,此時的她不會知道,也不會懂,在宮中,還有一個老三常常牽掛與她。聽到玄月這般說,素兒也把思緒收了回來,對尤路說“走吧,進去吃飯了。”尤路也沒有推辭,雖為下人,但是同桌吃飯也是常有的事,這些年他很是清楚,這杜家可是把他當親人一般對待,因此他也甘願為這家人氈前馬後。
而杜林,此時正前往芒山,自從當年建好密室後,楊廣從未開口詢問過密室的情況,也從未派人去查看,似乎放心的很。站在芒山密室的入口處,他麵色凝重,自從遷都洛陽,他已經數次來此了,不為別的,隻為這楊廣興建新都,廣修水渠,耗資巨大,隻能不斷地從此處取出。他輕歎了一聲,向周圍望了望,此處為一處山穀,草木稀疏,平日少有人跡,準確的說,這個時候,除了他沒有人跡了。雖然此處有大量財寶,但楊廣從未派兵鎮守過。平日搬運財物,都是由杜林分批運至三十裏以外的驛站,再由其他官兵前來接應,最後運至皇城。如此大費周章的,隻是為了不讓他人知曉這寶藏地點,不知是楊廣不信任別人還是太信任杜林,這麽多年,寶藏之事全部交由杜林在負責。也許,隻是因為當年陳國後殿中的那席話“我們三人既然結義,那就是生死兄弟了,今後我定然不會讓他人傷害三弟。隻要不背離忠義,上刀山下油鍋,為了兄弟,我也是在所不辭的”。也許正是念及此,這麽多年來,杜林多次要離開,多次頂撞與他,楊廣都忍了下來。隻是,這樣的信賴與容忍還會堅持多久呢?
確定沒有人跟蹤後,杜林朝著一麵石壁走去,輕輕用手拂去石壁上的塵土,一行字顯露了出來,正是那首打油詩的首聯“同為天涯人”,杜林隨即伸出食指在“同”字上印著寫了起來,待同字寫完,隻聽沉悶的聲響,石門緩緩向左移了開去,露出了第二道石門,上麵刻著“今生逢知己”,他又在“生”字上模寫,石門隨即開啟,之後的第三道和第四道石門分別寫著打油詩的後兩句“從此共悲歡,死亦何所懼”,他分別寫出“共”“死”二字,兩道石門便都打開了。這杜林也是個極其重情之人,不然,為何這開啟石門的密語會是“同生共死”。不一會工夫,四道石門都打開了,隻剩下隨後一道,可這石門上什麽都沒寫,不過這是杜林設置的機關,自然是有辦法開啟的。隻見他蹲下身來,在半人高的地方有一個高一寸寬半寸的口,他吹了吹洞口的灰塵,隨後從懷裏掏出一物,正是那玄月刀,他抽出匕首,對準口徑,緩緩地插了進去,隻聽“吭”的一聲,石門便由洞口處分成兩半,他抽回玄月刀,石門便向著上下收了回去,密室開啟了。待到石門完全收入山體之中,他拿出一顆夜明珠照亮,向著密室走了去。走了沒一會,山腹裏就隱隱透出光來,待到光亮變大,他便到了山腹,他隨即將夜明珠收入懷中,向前走了去。這裏幾乎有當年陳國一半的財富,可以想象滿地排列整齊的箱子內堆了多少的金銀珠寶。隻是山腹外側的已經空了許多,原因很簡單,自然是這隋煬帝拿去用了。自他登基以來,為了讓百姓有所食而廣修糧倉;又因為在南方為官十年,深諳南北溝通的重要性,於是下令修建了大運河,以此疏通南北關係;同時他也深感北方的形式不穩,更是下令修建馳道,不僅有利於貿易往來,也是為不得已時的戰爭做及時調兵遣將之用。也許後人在批判隋煬帝時,也要適當想想他對後世所做的貢獻才對,此乃外話。
遷都洛陽後,杜林已經多次來這裏,本來楊廣將這些財寶用作修建馳道、大運河、糧倉都是利國利民之舉,無可厚非。隻是近來,他對流貴妃更是寵愛有加,因一晚夢到流貴妃在一高台上翩翩起舞,伴著那皎潔的明月,仿佛九天仙子誤入凡塵,愛羨不已,於是下令為流貴妃修建觀月台,硬是要將那夢境變做現實。他杜林雖然未讀過很多書,但是商紂王寵幸妲己,因夢境而修建鹿台勞民傷財,以致亡國的故事他還是知道的。此等荒唐舉動朝中大臣自然是不同意的。可是,那皇帝卻是堅決的很。不僅如此,那流貴妃為西域吐穀渾的公主,離鄉背井的,即使有皇帝的萬般寵愛,那思鄉之情卻是少不了的,雖然她從不向皇帝提起,但這楊廣卻是心細之人,為了讓自己的愛妃少些憂傷,他更是要修建從洛陽到吐穀渾京都的馳道。這兩道令下來後,滿朝嘩然,反對之聲更是不絕於耳。然而忠言逆耳自然是沒能讓那楊廣聽進去,更是一意孤行了起來,竟讓他多次前來取出這裏的寶藏。如此,杜林怎能不愁。楊廣確實是有雄才大略之人,曾經的他愛護百姓,擅於納諫,實乃難得的帝王之才,也是百姓之福了。隻是,英雄難過美人關,為了一個流貴妃,將來怕也是要落得一個荒淫之名了。想到此處,杜林望著日漸減少的金銀,深深地歎了口氣。皇命難為,兄弟之情更是無法拒絕,搬吧!
十日之後,在朝臣的反對聲中,觀月台便開始修建了,而那通往吐穀渾地馳道實乃大工程,卻也沒有急於動工。不過這觀月台的修建也不是件容易的事,畢竟是在楊廣的夢中所見,其他人自然是不知為何樣子,為此,楊廣已有數日未上早朝了,隻為與工匠描繪觀月台,更是親自督建。如此,這朝中也亂了,剛開始,還有幾位大臣直言進諫,隻是,煬帝大怒,他們之中情況好的或收監、或被貶,差的,便也可想而知了。看著皇上從最初的勤政愛民,到如今的專橫暴戾、荒廢朝政,大臣們也是敢怒不敢言,然而,這矛頭卻隱隱的指向了流貴妃。民間已經有諸多的流言,要麽說這流貴妃恃寵而驕,讓皇帝為其修建觀月台、馳道,勞民傷財,不顧百姓死活;也有說這流貴妃是吐穀渾故意送來迷惑皇上的,所不定就要發兵攻打隋國了;還有說這流貴妃是西域女子,定會妖法、蠱術,不然怎會讓皇帝寵愛這麽多年;更有甚者,說著流貴妃是狐狸精變得……種種多的說法,無一不是在指責她,百姓也是怨聲載道,還有一些自詡義士的人更是請來法師當眾做法,希望能夠除掉妖孽。
七月,傍晚,洛陽杜府。素兒站在門邊,神色凝重的看著門外,自從遷都後,丈夫杜林就有些不對勁了,常常很晚才回來,也不吃飯,就一個人到院中喝著悶酒,偶爾自言自語。任憑自己怎麽問,他都不道明原因,溫婉如她,便不會硬要問明緣由,隻是丈夫如此消沉,她也擔心不已。此時的玄月正坐在飯桌前,一雙小手托著臉撐在桌上,一會看看滿桌的飯菜,一會看看娘親。自從搬家以後,這樣的場景不知道重複多少變了,常常是她們餓著肚子等到爹以後,爹也是不吃的,隻是獨自到院中喝悶酒,也不說話,也不陪她玩,而她,雖然年幼,卻也知道爹爹定是有煩心之事,也從未去煩擾過。
雖然爹爹每晚回來都不吃飯,可娘還是會每晚站在門口等,而她,自然也是樂意等爹的。不一會,院中出現一個身影,這來人約摸二十來歲,自然不是杜林,而是他的隨從尤路。這尤路在五年前被杜林救過一命,從此便立誓追隨杜林,見其有幾分功夫,又孤苦無依的,杜林便也就將其帶在身邊,做了個貼身侍從。素兒看到他連忙迎了上去,“相公呢,今日又不回了嗎?”素兒焦急的問道。“是,夫人,老爺今日又為皇上辦差去了”尤路所謂的“辦差”,其實他們也不知道杜林到底幹什麽去了,每次皇帝讓他做辦那件事時,尤路便不能跟在身邊,不僅是他,任何人都不得跟從。<strong>.</strong>而杜林一去,不是十天就是半月的。“這次去多久?”也許心裏知道丈夫不會很早回來,但她還是習慣性地問問,“回稟夫人,老爺說了,此次去了隻需三日便回,讓夫人不必牽掛。”聽到三日,素兒緊鎖的眉頭稍稍展開了,“三日,很快的吧?”仿佛是在問尤路,又仿佛是在對自己說,也許,當年跟大哥一家一起離開了,現在他們就會像平民家庭一樣,簡單卻幸福著,不用整日的擔心受怕,不知這日益暴戾的皇帝何時拿自己開刀,也不用應付那麽多的虛情假意,那樣多好啊!隻是,一步之差,卻謬之千裏。
“尤路哥哥,跟我們一起吃飯吧。”屋內的玄月聽完門口二人的對話後,便朝著尤路喊了一聲,尤路雖然長她十幾歲,又是杜家的侍從,但她一直以哥哥稱呼他,除了父母以外,隻有這個尤路是真心對自己好的,當然,此時的她不會知道,也不會懂,在宮中,還有一個老三常常牽掛與她。聽到玄月這般說,素兒也把思緒收了回來,對尤路說“走吧,進去吃飯了。”尤路也沒有推辭,雖為下人,但是同桌吃飯也是常有的事,這些年他很是清楚,這杜家可是把他當親人一般對待,因此他也甘願為這家人氈前馬後。
而杜林,此時正前往芒山,自從當年建好密室後,楊廣從未開口詢問過密室的情況,也從未派人去查看,似乎放心的很。站在芒山密室的入口處,他麵色凝重,自從遷都洛陽,他已經數次來此了,不為別的,隻為這楊廣興建新都,廣修水渠,耗資巨大,隻能不斷地從此處取出。他輕歎了一聲,向周圍望了望,此處為一處山穀,草木稀疏,平日少有人跡,準確的說,這個時候,除了他沒有人跡了。雖然此處有大量財寶,但楊廣從未派兵鎮守過。平日搬運財物,都是由杜林分批運至三十裏以外的驛站,再由其他官兵前來接應,最後運至皇城。如此大費周章的,隻是為了不讓他人知曉這寶藏地點,不知是楊廣不信任別人還是太信任杜林,這麽多年,寶藏之事全部交由杜林在負責。也許,隻是因為當年陳國後殿中的那席話“我們三人既然結義,那就是生死兄弟了,今後我定然不會讓他人傷害三弟。隻要不背離忠義,上刀山下油鍋,為了兄弟,我也是在所不辭的”。也許正是念及此,這麽多年來,杜林多次要離開,多次頂撞與他,楊廣都忍了下來。隻是,這樣的信賴與容忍還會堅持多久呢?
確定沒有人跟蹤後,杜林朝著一麵石壁走去,輕輕用手拂去石壁上的塵土,一行字顯露了出來,正是那首打油詩的首聯“同為天涯人”,杜林隨即伸出食指在“同”字上印著寫了起來,待同字寫完,隻聽沉悶的聲響,石門緩緩向左移了開去,露出了第二道石門,上麵刻著“今生逢知己”,他又在“生”字上模寫,石門隨即開啟,之後的第三道和第四道石門分別寫著打油詩的後兩句“從此共悲歡,死亦何所懼”,他分別寫出“共”“死”二字,兩道石門便都打開了。這杜林也是個極其重情之人,不然,為何這開啟石門的密語會是“同生共死”。不一會工夫,四道石門都打開了,隻剩下隨後一道,可這石門上什麽都沒寫,不過這是杜林設置的機關,自然是有辦法開啟的。隻見他蹲下身來,在半人高的地方有一個高一寸寬半寸的口,他吹了吹洞口的灰塵,隨後從懷裏掏出一物,正是那玄月刀,他抽出匕首,對準口徑,緩緩地插了進去,隻聽“吭”的一聲,石門便由洞口處分成兩半,他抽回玄月刀,石門便向著上下收了回去,密室開啟了。待到石門完全收入山體之中,他拿出一顆夜明珠照亮,向著密室走了去。走了沒一會,山腹裏就隱隱透出光來,待到光亮變大,他便到了山腹,他隨即將夜明珠收入懷中,向前走了去。這裏幾乎有當年陳國一半的財富,可以想象滿地排列整齊的箱子內堆了多少的金銀珠寶。隻是山腹外側的已經空了許多,原因很簡單,自然是這隋煬帝拿去用了。自他登基以來,為了讓百姓有所食而廣修糧倉;又因為在南方為官十年,深諳南北溝通的重要性,於是下令修建了大運河,以此疏通南北關係;同時他也深感北方的形式不穩,更是下令修建馳道,不僅有利於貿易往來,也是為不得已時的戰爭做及時調兵遣將之用。也許後人在批判隋煬帝時,也要適當想想他對後世所做的貢獻才對,此乃外話。
遷都洛陽後,杜林已經多次來這裏,本來楊廣將這些財寶用作修建馳道、大運河、糧倉都是利國利民之舉,無可厚非。隻是近來,他對流貴妃更是寵愛有加,因一晚夢到流貴妃在一高台上翩翩起舞,伴著那皎潔的明月,仿佛九天仙子誤入凡塵,愛羨不已,於是下令為流貴妃修建觀月台,硬是要將那夢境變做現實。他杜林雖然未讀過很多書,但是商紂王寵幸妲己,因夢境而修建鹿台勞民傷財,以致亡國的故事他還是知道的。此等荒唐舉動朝中大臣自然是不同意的。可是,那皇帝卻是堅決的很。不僅如此,那流貴妃為西域吐穀渾的公主,離鄉背井的,即使有皇帝的萬般寵愛,那思鄉之情卻是少不了的,雖然她從不向皇帝提起,但這楊廣卻是心細之人,為了讓自己的愛妃少些憂傷,他更是要修建從洛陽到吐穀渾京都的馳道。這兩道令下來後,滿朝嘩然,反對之聲更是不絕於耳。然而忠言逆耳自然是沒能讓那楊廣聽進去,更是一意孤行了起來,竟讓他多次前來取出這裏的寶藏。如此,杜林怎能不愁。楊廣確實是有雄才大略之人,曾經的他愛護百姓,擅於納諫,實乃難得的帝王之才,也是百姓之福了。隻是,英雄難過美人關,為了一個流貴妃,將來怕也是要落得一個荒淫之名了。想到此處,杜林望著日漸減少的金銀,深深地歎了口氣。皇命難為,兄弟之情更是無法拒絕,搬吧!
十日之後,在朝臣的反對聲中,觀月台便開始修建了,而那通往吐穀渾地馳道實乃大工程,卻也沒有急於動工。不過這觀月台的修建也不是件容易的事,畢竟是在楊廣的夢中所見,其他人自然是不知為何樣子,為此,楊廣已有數日未上早朝了,隻為與工匠描繪觀月台,更是親自督建。如此,這朝中也亂了,剛開始,還有幾位大臣直言進諫,隻是,煬帝大怒,他們之中情況好的或收監、或被貶,差的,便也可想而知了。看著皇上從最初的勤政愛民,到如今的專橫暴戾、荒廢朝政,大臣們也是敢怒不敢言,然而,這矛頭卻隱隱的指向了流貴妃。民間已經有諸多的流言,要麽說這流貴妃恃寵而驕,讓皇帝為其修建觀月台、馳道,勞民傷財,不顧百姓死活;也有說這流貴妃是吐穀渾故意送來迷惑皇上的,所不定就要發兵攻打隋國了;還有說這流貴妃是西域女子,定會妖法、蠱術,不然怎會讓皇帝寵愛這麽多年;更有甚者,說著流貴妃是狐狸精變得……種種多的說法,無一不是在指責她,百姓也是怨聲載道,還有一些自詡義士的人更是請來法師當眾做法,希望能夠除掉妖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