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桑喃喃道:“這樣說的話……他豈非才是真正的長生不老?”
“的確如此,”扶蘇點了點頭,“便因他始終不會老去,別人更加相信他是上天派來,助秦國興盛的將星,而許多戰役雖然是他指揮,但他往往隱於幕後,就如長平之戰,表麵上的主將乃是王齕,他自身卻很少出現在人前,非要出現,也都是戴著麵具,免得別人視他為妖邪。他越是這般神秘,六國對他便越是懼怕,直等他死迅傳出之時,六國盡皆慶賀,隻因他們對那少年,早己恨到極點,同時也畏到極點。”
鬼影子歎道:“整個戰國,戰死者兩百多萬人,半數為他一人所殺,六國不畏不恨,才是怪事。”
單天琪道:“他既是上天垂下之將星,又為秦國立下不朽之戰功,昭襄王為何卻要殺他?”
“白起視人命如草芥,長平一戰,坑殺了四十萬人,手段之殘忍,莫說六國,便是秦國內部,亦為之驚駭,與此同時,他性子確實是太過驕傲,與秦相應侯範雎將相不和,”扶蘇道,“長平之戰後,白起想要乘勝滅掉趙韓兩國,一等平定上黨,便讓後軍兩路出擊,自己親自圍攻秦郢邯鄲,韓趙兩國驚懼之下,暗遣密使以重金賄賂範雎,那密使向範雎進言,說白起一旦攻下邯鄲,滅掉趙國,秦國便可以稱帝,到那時,白起之功績,即便是周之薑尚都無法比得,必將封作三公,你範雎隻能位居白起之下,以白起的性子和你們兩人以往的過節,他又豈能容你?
範雎聽後,深以為是,於是向昭襄王進言,說再打下去,雖能滅掉趙國,但底下將士疲憊,得到的卻是趙國這種百戰之地,到那時,秦國疆土北到燕國,東到齊國,南至韓魏,與各國同時接壤,各國必將群起而攻,再加上趙國百姓因長平一役,不知多少人的親人死於白起之手,仇恨之下,勢必響應各國,秦國反而有難。昭襄王信了範雎之言,允許韓、趙割地求和,以秦兵疲憊為備,令白起收兵。”
“白起收到命令後,當著諸將的麵,大罵奸相誤國,但是上命已至,不能不聽,隻得長歎一聲,說‘果然還是沒有辦法改變’,就此收兵回秦,而他這句話到底是什麽意思,卻沒有人弄得明白,回國之後,他興致也變得消沉起來。”扶蘇繼續道,“白起與範雎原本就將相不和,至此,兩人更是結下仇怨,範雎開始向昭襄王屢進讒言,那個時候,昭襄王年紀也已經大了,對白起疑心漸起,不過真正讓他生出殺心的,則是另一件事。”
劉桑等一同看著他。
“那是在白起從趙國班師回國的慶功宴上,眾人紛紛敬酒,白起亦是喝得大醉,”扶蘇道,“他的戰績原本就可稱得上曠古絕今,更何況又是慶功宴上,諸將喝得興高采烈,有人討好白起,說隻要有白將軍在,我秦國何愁不能一掃六國,建立萬世之偉業。白起聽到這話,卻是噴出酒來,一聲嗤笑,拍著那人的肩醉笑道:‘哪來的萬世?我告訴你,就是兩世,兩世就亡了,這個是教科書上寫著的,誰都改不了。’”
皇甫澄、鬼影子彼此對望,俱想著說出這樣的話,不管是什麽樣的帝王聽了都不舒服,卻未注意到他們身邊的少年,臉色微變,整個人都震了一震。
扶蘇又道:“白起自己隻是酒喝多了,事後也沒有把這事放在心上,但這話卻被有心之人傳到昭襄王耳中,昭襄王自是既怒且疑。而就在當年九月,與白起從趙國退兵不過大半年,昭襄王亦開始認識到,長平之戰後,沒有趁機滅掉趙國,確實是失去了一個大好機會,心中後悔,令白起再次攻趙,這一次,白起卻是稱病不起,再加上範雎也不願看到白起繼續建功,於是舉王陵而代之。王陵領兵攻打邯鄲,屢攻不下,昭襄王不得不增發重兵,反為趙國所破,一下子損失四萬餘人。昭襄王無法,隻好令白起替王陵,領兵滅趙,白起卻是無論如何都不願上陣。”
劉桑歎道:“戰場上的機會,一瞬即逝,錯過了就是錯過了,當時沒有乘勝追擊,幾個月後再次出兵,形勢自是大不相同。”
“白起亦是這般說的,”扶蘇道,“他向昭襄王進言,說邯鄲易守難攻,當日仗著大勝,趙國上下,從君到臣喪失鬥誌,若是一舉滅趙,繼而攻韓,天下已定。但是現在,趙國已經整頓人心,舉國盡成哀兵,再加上各國諸侯怨秦己久,我軍遠隔山河取人國都,諸侯馳援邯鄲,發兵即至,現在要想攻下邯鄲,已無可能。襄昭王不聽,催他上陣,他卻無論如何都不肯,襄昭王無法,隻得改用王齕為大將,領大軍圍攻邯鄲,久攻不下,楚國春申君與信陵君趁機率兵數十萬馳援趙國,令秦軍傷亡慘重。昭襄王這才知道,白起判斷無誤,無奈之下,想要收兵,範雎卻又進讒,言白起聽到秦軍大敗的消息後,於家中大笑,說‘秦王不聽吾計,現在如何?’昭襄王聽後大怒,強令白起出兵,白起雖然被迫受命,卻是拖拖延延。”
劉桑道:“我猜他是不想留下一生的汙點,從他領兵以來,大大小小七十餘仗,未嚐敗績,但是當時那種形勢,他就算到了前線也改變不了敗勢。何為名將?身為名將最重要的一點其實不是勇武,而是‘審時度勢’,以他的將才,自然知道大局已定,如果他上了前線,這場敗戰就會算在他的頭上,‘人屠’白起於戰場上從未敗過的威名將就此被破。隻是他如此愛惜羽毛,原本就已對他不滿的昭襄王,想不起心殺他都難。”
扶蘇道:“確是如此!前方敗退的戰報不斷傳來,白起卻仍在拖延,昭襄王自是大怒,範雎趁機進言,說白起敢勝不敢敗,是為了要保持他在軍中的崇高聲望,以便將來昭襄王死後,他能夠擁兵自重。那個時候,昭襄王已經差不多有七十歲,而白起依舊未老,昭襄王深恐自己死後,白起無人能製,再一想到白起曾有秦國一統天下後‘兩世而亡’的醉言,大秦亡在誰的手中?難道就是亡在白起手中?要知,那個時候白起已經被封為武安君,再封下去,唯有‘三公’,到那時,他就真的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若再挾剿滅六國之大功,以他的強大實力和非凡的將才,若是他不肯做薑尚,而是要做周武王,誰能擋得住他?於是,昭襄王派出使者,命白起自刎,為防白起抗命,更是聚集整個秦國最強的眾多高手,藏身周圍,一旦白起反抗,便群起而攻。”
劉桑道:“白起逃了?”
扶蘇搖頭道:“不,他確實是死了,據說他當時隻是笑著說‘夢也該醒了’,然後便按著上命,拔劍自刎。”
皇甫澄、鬼影子俱是不解:“他既然已經死了,那後來的‘殺神’白起……”
扶蘇道:“具體發生了什麽事情,我也弄不清楚,隻知道,當時白起雖然自刎而死,但在將他的屍體送回鹹陽時,卻又發生了一件怪事,一批來曆不明的神秘刺客突然出現,昭襄王派出的那些高手,亦有許多人反水,裏應外合,搶走了白起的屍體,昭襄王雖然派人全力調查,但當時怎麽也查不出那些刺客的來曆,再加上有許多人都證實白起確實已然身死,也就壓下了此事,沒過幾年,昭襄王亦老死,孝文王繼位僅僅三天,便突然暴斃,我祖父莊襄王繼位,三年後也因病而死,我父皇繼位,年僅十三歲。而白起再次出現,卻是十年後的事了,那個時候,他突然就出現在父皇身邊,成為我父皇身邊的第一劍客,隻是,再次出現的他,卻是性情大變,不但失去了當年的意氣風發,同時更是變得沉默寡言。”
劉桑略一沉吟,道:“王爺既已知道前後兩個白起是同一個人,對於白起屍身被搶之事,難道從來不曾調查過?”
扶蘇道:“雖然查過,大體上也已弄清背後的主使,隻不過……”
劉桑忽道:“呂不韋?”
扶蘇一震,死死地盯著他:“你如何會知道?”
劉桑緩緩地籲了口氣:“我猜的。”他笑道:“白起的屍體被搶之時,始皇帝方出生未久,而白起再次出現,則是呂不韋被殺之後的事,不知草民猜得對不對?”
扶蘇繼續盯著他:“不錯……你到底是怎麽知道的?”
劉桑淡淡地道:“呂不韋‘奇貨可居’的故事,無人不知,秦孝文王與秦昭襄王連著兩任秦王都死得不明不白,令尊繼位,一直到他真正掌權的那十年間,呂不韋與太後趙姬基本上把持了整個秦國的朝政,隻怕那個時候,大家就已經在懷疑孝文王與莊襄王的死與他有關,隻是沒有證據,或者縱有證據也不敢出來指控罷了。既有本事又有膽量,敢動白起屍體的,除了暗地裏早已對整個秦國虎視眈眈的呂不韋,我想不出有其他人。”
扶蘇歎道:“看來這世上,果然沒有多少事瞞得住你。”
……rs
“的確如此,”扶蘇點了點頭,“便因他始終不會老去,別人更加相信他是上天派來,助秦國興盛的將星,而許多戰役雖然是他指揮,但他往往隱於幕後,就如長平之戰,表麵上的主將乃是王齕,他自身卻很少出現在人前,非要出現,也都是戴著麵具,免得別人視他為妖邪。他越是這般神秘,六國對他便越是懼怕,直等他死迅傳出之時,六國盡皆慶賀,隻因他們對那少年,早己恨到極點,同時也畏到極點。”
鬼影子歎道:“整個戰國,戰死者兩百多萬人,半數為他一人所殺,六國不畏不恨,才是怪事。”
單天琪道:“他既是上天垂下之將星,又為秦國立下不朽之戰功,昭襄王為何卻要殺他?”
“白起視人命如草芥,長平一戰,坑殺了四十萬人,手段之殘忍,莫說六國,便是秦國內部,亦為之驚駭,與此同時,他性子確實是太過驕傲,與秦相應侯範雎將相不和,”扶蘇道,“長平之戰後,白起想要乘勝滅掉趙韓兩國,一等平定上黨,便讓後軍兩路出擊,自己親自圍攻秦郢邯鄲,韓趙兩國驚懼之下,暗遣密使以重金賄賂範雎,那密使向範雎進言,說白起一旦攻下邯鄲,滅掉趙國,秦國便可以稱帝,到那時,白起之功績,即便是周之薑尚都無法比得,必將封作三公,你範雎隻能位居白起之下,以白起的性子和你們兩人以往的過節,他又豈能容你?
範雎聽後,深以為是,於是向昭襄王進言,說再打下去,雖能滅掉趙國,但底下將士疲憊,得到的卻是趙國這種百戰之地,到那時,秦國疆土北到燕國,東到齊國,南至韓魏,與各國同時接壤,各國必將群起而攻,再加上趙國百姓因長平一役,不知多少人的親人死於白起之手,仇恨之下,勢必響應各國,秦國反而有難。昭襄王信了範雎之言,允許韓、趙割地求和,以秦兵疲憊為備,令白起收兵。”
“白起收到命令後,當著諸將的麵,大罵奸相誤國,但是上命已至,不能不聽,隻得長歎一聲,說‘果然還是沒有辦法改變’,就此收兵回秦,而他這句話到底是什麽意思,卻沒有人弄得明白,回國之後,他興致也變得消沉起來。”扶蘇繼續道,“白起與範雎原本就將相不和,至此,兩人更是結下仇怨,範雎開始向昭襄王屢進讒言,那個時候,昭襄王年紀也已經大了,對白起疑心漸起,不過真正讓他生出殺心的,則是另一件事。”
劉桑等一同看著他。
“那是在白起從趙國班師回國的慶功宴上,眾人紛紛敬酒,白起亦是喝得大醉,”扶蘇道,“他的戰績原本就可稱得上曠古絕今,更何況又是慶功宴上,諸將喝得興高采烈,有人討好白起,說隻要有白將軍在,我秦國何愁不能一掃六國,建立萬世之偉業。白起聽到這話,卻是噴出酒來,一聲嗤笑,拍著那人的肩醉笑道:‘哪來的萬世?我告訴你,就是兩世,兩世就亡了,這個是教科書上寫著的,誰都改不了。’”
皇甫澄、鬼影子彼此對望,俱想著說出這樣的話,不管是什麽樣的帝王聽了都不舒服,卻未注意到他們身邊的少年,臉色微變,整個人都震了一震。
扶蘇又道:“白起自己隻是酒喝多了,事後也沒有把這事放在心上,但這話卻被有心之人傳到昭襄王耳中,昭襄王自是既怒且疑。而就在當年九月,與白起從趙國退兵不過大半年,昭襄王亦開始認識到,長平之戰後,沒有趁機滅掉趙國,確實是失去了一個大好機會,心中後悔,令白起再次攻趙,這一次,白起卻是稱病不起,再加上範雎也不願看到白起繼續建功,於是舉王陵而代之。王陵領兵攻打邯鄲,屢攻不下,昭襄王不得不增發重兵,反為趙國所破,一下子損失四萬餘人。昭襄王無法,隻好令白起替王陵,領兵滅趙,白起卻是無論如何都不願上陣。”
劉桑歎道:“戰場上的機會,一瞬即逝,錯過了就是錯過了,當時沒有乘勝追擊,幾個月後再次出兵,形勢自是大不相同。”
“白起亦是這般說的,”扶蘇道,“他向昭襄王進言,說邯鄲易守難攻,當日仗著大勝,趙國上下,從君到臣喪失鬥誌,若是一舉滅趙,繼而攻韓,天下已定。但是現在,趙國已經整頓人心,舉國盡成哀兵,再加上各國諸侯怨秦己久,我軍遠隔山河取人國都,諸侯馳援邯鄲,發兵即至,現在要想攻下邯鄲,已無可能。襄昭王不聽,催他上陣,他卻無論如何都不肯,襄昭王無法,隻得改用王齕為大將,領大軍圍攻邯鄲,久攻不下,楚國春申君與信陵君趁機率兵數十萬馳援趙國,令秦軍傷亡慘重。昭襄王這才知道,白起判斷無誤,無奈之下,想要收兵,範雎卻又進讒,言白起聽到秦軍大敗的消息後,於家中大笑,說‘秦王不聽吾計,現在如何?’昭襄王聽後大怒,強令白起出兵,白起雖然被迫受命,卻是拖拖延延。”
劉桑道:“我猜他是不想留下一生的汙點,從他領兵以來,大大小小七十餘仗,未嚐敗績,但是當時那種形勢,他就算到了前線也改變不了敗勢。何為名將?身為名將最重要的一點其實不是勇武,而是‘審時度勢’,以他的將才,自然知道大局已定,如果他上了前線,這場敗戰就會算在他的頭上,‘人屠’白起於戰場上從未敗過的威名將就此被破。隻是他如此愛惜羽毛,原本就已對他不滿的昭襄王,想不起心殺他都難。”
扶蘇道:“確是如此!前方敗退的戰報不斷傳來,白起卻仍在拖延,昭襄王自是大怒,範雎趁機進言,說白起敢勝不敢敗,是為了要保持他在軍中的崇高聲望,以便將來昭襄王死後,他能夠擁兵自重。那個時候,昭襄王已經差不多有七十歲,而白起依舊未老,昭襄王深恐自己死後,白起無人能製,再一想到白起曾有秦國一統天下後‘兩世而亡’的醉言,大秦亡在誰的手中?難道就是亡在白起手中?要知,那個時候白起已經被封為武安君,再封下去,唯有‘三公’,到那時,他就真的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若再挾剿滅六國之大功,以他的強大實力和非凡的將才,若是他不肯做薑尚,而是要做周武王,誰能擋得住他?於是,昭襄王派出使者,命白起自刎,為防白起抗命,更是聚集整個秦國最強的眾多高手,藏身周圍,一旦白起反抗,便群起而攻。”
劉桑道:“白起逃了?”
扶蘇搖頭道:“不,他確實是死了,據說他當時隻是笑著說‘夢也該醒了’,然後便按著上命,拔劍自刎。”
皇甫澄、鬼影子俱是不解:“他既然已經死了,那後來的‘殺神’白起……”
扶蘇道:“具體發生了什麽事情,我也弄不清楚,隻知道,當時白起雖然自刎而死,但在將他的屍體送回鹹陽時,卻又發生了一件怪事,一批來曆不明的神秘刺客突然出現,昭襄王派出的那些高手,亦有許多人反水,裏應外合,搶走了白起的屍體,昭襄王雖然派人全力調查,但當時怎麽也查不出那些刺客的來曆,再加上有許多人都證實白起確實已然身死,也就壓下了此事,沒過幾年,昭襄王亦老死,孝文王繼位僅僅三天,便突然暴斃,我祖父莊襄王繼位,三年後也因病而死,我父皇繼位,年僅十三歲。而白起再次出現,卻是十年後的事了,那個時候,他突然就出現在父皇身邊,成為我父皇身邊的第一劍客,隻是,再次出現的他,卻是性情大變,不但失去了當年的意氣風發,同時更是變得沉默寡言。”
劉桑略一沉吟,道:“王爺既已知道前後兩個白起是同一個人,對於白起屍身被搶之事,難道從來不曾調查過?”
扶蘇道:“雖然查過,大體上也已弄清背後的主使,隻不過……”
劉桑忽道:“呂不韋?”
扶蘇一震,死死地盯著他:“你如何會知道?”
劉桑緩緩地籲了口氣:“我猜的。”他笑道:“白起的屍體被搶之時,始皇帝方出生未久,而白起再次出現,則是呂不韋被殺之後的事,不知草民猜得對不對?”
扶蘇繼續盯著他:“不錯……你到底是怎麽知道的?”
劉桑淡淡地道:“呂不韋‘奇貨可居’的故事,無人不知,秦孝文王與秦昭襄王連著兩任秦王都死得不明不白,令尊繼位,一直到他真正掌權的那十年間,呂不韋與太後趙姬基本上把持了整個秦國的朝政,隻怕那個時候,大家就已經在懷疑孝文王與莊襄王的死與他有關,隻是沒有證據,或者縱有證據也不敢出來指控罷了。既有本事又有膽量,敢動白起屍體的,除了暗地裏早已對整個秦國虎視眈眈的呂不韋,我想不出有其他人。”
扶蘇歎道:“看來這世上,果然沒有多少事瞞得住你。”
……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