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伊藤的提議,石田崇光求之不得,他帶頭答應,忙說了聲,“好!”
中村純一見劉衛平不說話,隻是呆呆的看著林雙棉,便開玩笑道,“中本君,你們《紅樓夢》裏有句話叫什麽天上掉下來的林妹妹,是不是?”
劉衛平和林雙棉臉一起紅了,阿桑齊不知所以,一臉茫然。[]
劉衛平忙說道,“既然教授願意實驗,我願意加入,貢獻點力量。”
這時候,天色已晚,石田崇光說道,“我們分頭想一想怎麽啟動,下周一的時候再碰頭如何?”
眾人都說可以便散了。劉衛平不知道哪裏來的勇氣,他對林雙棉說道,“林小姐我們一起再走走吧。”林雙棉大方一聲好啊,阿桑齊剛想開口,林雙棉已經和劉衛平朝東大方向走去。
“早上看到你用毛筆簽名,還以為你是日本人。”林雙棉先開了口。
“哦,這是石田教授給我起的名,我想在日本用這樣人名地道點,不會受人眼光。”劉衛平解釋道,“林小姐,我有個前輩的女兒名字也和你一樣呢。”
“這麽巧的事情?像我這樣的名字在中國很普遍吧?”林雙棉又笑了。
“真的,我聽我父親說,小的時候,有個北京的畫家下放到我們村,住在我家裏,他有個女兒也叫林雙棉,隻是他從來沒見過自己的女兒。”
林雙棉聽的身體輕輕一震,“他叫林森,是我的生父。”
劉衛平聽林雙棉這麽說,一時竟然說不出話來,世界上竟然真的有這麽巧的事情。他們默默前行,其實各自心潮澎湃,一會來到了東大赤門,林雙棉找了一處長凳坐下,劉衛平也跟著坐了下來,還是林雙棉先說話了,“和我說說我爸爸的事情吧?”
劉衛平搓搓手,“其實,我知道的也不多,你爸爸到我們家的時候,我三歲不到,他去世的時候我才五歲。我知道的都是聽我父親和村裏人說的。”
劉衛平開始娓娓道來,原來,林森年輕時在英國留學,解放後回國分在了中央美院教西方油畫,他按照學校要求創作了一幅反映社會主義大生產的油畫,因為把一個工人畫的比旁邊的農民高,被劃成了****,說是挑撥工農關係。
林森被下放到了河南信陽模範人民公社劉家店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公社裏將他安排在又紅又專的劉春陽家裏。
那時候林森和妻子高鳳霞結婚剛生下林雙棉,留下高鳳霞和林雙棉母女兩人呆在北京。林森到了劉家店被編到公社裏勞動種地養牲口,他哪裏能幹得了這些事情,晚上就著油燈教劉衛平說話認字卻是得心應手,劉春陽夫婦也對他照顧有加。
林森對農村生活很難適應,加上水土不服,沒多久生了大脖子病,因為他是個****,公社裏的赤腳醫生亂開了幾副藥,最後林森不治身亡。
“我就聽老人們說得這些,還真要感謝你爸爸,沒有他我還沒機會到這兒來留學。[.超多好看小說]”劉衛平說完才發現眼淚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從林雙棉的臉上滾了下來。
劉衛平掏出手帕遞了過去,林雙棉擦了眼淚,“謝謝你,我第一次聽到有人講我爸爸,不講這些悲傷的事情了,和我說說你自己吧。”
“我?我也不知道從哪裏說起。”劉衛平靦腆的笑了笑。
“就說說你的名字吧。”林雙棉提議。
“中本聰嗎?是石田教授給我起的日文名字。”劉衛平答道。
“不,我說的是你的中文名字。”林雙棉糾正道。
“哦,你說劉衛平?那要從我的生日講起了,也是母親講給我的聽的。”劉衛平不再靦腆,侃侃道來給林雙棉聽。
“我生於1954年6月7日,這一天英國計算機專家圖靈服毒自殺了,許多交大同事還嘲笑我是圖靈投的胎,不過我那天真的是早產了。”看到林雙棉聽的入神,劉衛平開始滔滔不絕的講了下去。
“我有個哥哥在朝鮮戰場上救了一落水小孩犧牲了,信陽民政局來通知那天,我媽媽早產了。我哥哥叫衛國,我媽請民政局的同誌起名,那個同誌說朝鮮和平協定簽定了,就給我起名衛平,就是保衛和平的意思。”
“我聽中學曆史課老師說那是停戰協定,就是暫時和平的意思。”林雙棉插話道,“不過聽你的故事也蠻慘的。”
“你呢?為什麽叫雙棉?”劉衛平問道。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林雙棉輕輕說道,“爸爸是嶺南人,他思念老家院子裏的兩個木棉樹,便給我起名雙棉。不過我生下來沒多久,爸爸就被抓去你的老家。”
“媽媽帶著年幼的我一路討飯回到廣東老家,從深圳尖沙角遊海潛逃香港,那天風浪很大,媽媽精辟力竭溺海而死,我放在木盆裏的僥幸活了下來。”
“我漂到香港後被救起,媽媽在盆裏留了身世,後來我的名字見報,正好被爸爸的同鄉林明海看到,他不忍我們家悲慘,正好他太太何英姿不能生育,便尋著報紙認養了我。”
劉衛平歎道,“吉人之有天像。”
“哪裏,這才是苦難的開始。”林雙棉憂傷的說道,“林明海將我撫養到十二歲的時候,香港爆發了六七暴動,短波裏在播放新聞的同時,也會製作一些新聞評論節目,裏麵最紅的要算香港經濟廣播台的林斌主持的小市民日記節目了,林斌是林明海哥哥,他收聽率很高,他有時難免會對罷工行為加以批評,他的這些話被廣播出去為他埋下了禍根。”
“我還記得那是8月24日清晨,林斌像往常一樣,開著一輛甲殼蟲小車,帶著林明海,前往九龍塘又一村的經濟台上班。”
“他剛剛出了家門帶上搭順風車的林明海,馬路就被罷工的人群堵住了,街道兩邊的商鋪門窗緊閉,上麵貼滿了大字報,成群結隊的工人站在馬路上,手舉標語,高呼口號,阻住了他們的去路。”
“他們隻好饒道行走,當他們開到文福道與文運道交界處,被兩名路政工人上來攔住了林斌的車,一個人突然將一桶汽油倒入車內用火點燃了,兄弟兩人燒的麵目全非。”
劉衛平聽的心驚肉跳,林雙棉卻是平靜無比,仿佛在敘說別人的故事。
“林斌妻子郝潔梅帶著三個未成年的兒女移居台灣,而林明海妻子何英姿帶著我去了加拿大蒙特利爾。”
劉衛平說道,“原來是這樣,你在加拿大也呆過,幹嗎來日本讀書呢?”
林雙棉歎了口氣,“何英姿帶著我移民到加拿大在魁北克的蒙特利城定居下來,開始香港經濟台還定期為我們寄來生活經費,加上何英姿在中國城的餐館打工,勉強也維持家用,省吃儉用居然能讓我上學念書。”
“到了七十年代,電視漸漸興起,廣播電台競爭激烈,日子越來越難過,香港經濟台對我們的補貼漸漸少了,後來幹脆斷了炊。”
“當時我正在蒙特利爾理工學院念書,生活越來越拮據,何英姿迫於生活壓力和當地一個愛爾蘭人結了婚。”
“沒想到婚後沒多久,何英姿發現她丈夫是個癮君子,混亂不堪的七十年代,何英姿都不知道是那天染上了艾滋病,和那個愛爾蘭人離婚後,何英姿感染傷寒因為免疫力低下很快離開人世,剛剛大學畢業的我又變成了孤兒,我決定離開加拿大,我申請了東京藝術學院的獎學金,就來到這兒來了。”
劉衛平大著膽子攬住林雙棉的肩膀,林雙棉默默的靠在他身上,“你呢?為什麽來東大?”
“說來話長,1974年的時候,我們學校都停課了,我因為你爸爸打的底子好,是全村識字最多的男孩,給全村人民念《人民日報》是我每天主要工作。”
“我還清楚記得那是8月26日上午,人民公社的社員們剛剛從田裏拔完草上來,大家圍坐在打穀場上,又開始聽我念起報紙來,’北京大學、北京有線電廠和燃化部等單位聯合攻關,中國第一台每秒鍾運算一百萬次的集成電路電子計算機試製成功了!’”
聽到劉衛平抑仰頓挫模仿當年的語調,林雙棉輕輕笑了起來。
“社員們並不知道我在念什麽,我也不知道集成電路電子計算機是什麽,我決定弄明白好給社員們解釋。”
“我問遍了小學中學老師沒有一個人知道,我從媽媽枕頭下偷了兩毛錢坐車到了正陽縣圖書館,在裏麵呆了一天也沒有查到個所以然來。”
“回家的時候被爸爸發現了我偷了兩毛錢,他爸爸狠狠揍了我一頓,徹底打消了我去信陽專區圖書館的念頭。”
“恢複高考的時候,我因為平時看書多,沒廢多大力氣就考上了上海交大,我想也沒想就填報了計算機專業,不知道為什麽調劑到了通信專業。”
“後來畢業我留校任教的時候才知道自己被調劑到通信學院的原因,上海電話快速發展,連續更新換代,從開始的旋轉式交換機到縱橫製交換機,在我念書的短短幾年已經發展到二十萬門了,社會需求井噴。”
林雙棉聽的似懂非懂,不過他還是靜靜的聽劉衛平講,但劉衛平故意隱去了他曾經和同村姑娘張翠英的失敗的婚姻。
“能培養這方麵人才的隻有郵電部下屬的南北郵電學院,人才奇缺,上海決定在交大成立通信學院培養電信人才。到了我畢業,上海開始規劃升級程控交換機,全套引進日本富士通株式會社技術,計劃到七五末完成四十萬門電話裝機。”
“在這個背景下,年初的時候,上海市內電話局決定派遣一個研修團赴東京大學通信專業學習日本程控電話技術,留學人員主要從520電話廠、電話局挑選,上海市保密局領導偶然看到了我關於加密通信的畢業論文,點名要求我參加研修團。”
“研修團名額有限,電話局激烈反對給高校代表,他們提出了需要熟悉日語的人才赴日留學,不要浪費名額,而520電話廠、電話局和日本企業早有合作,熟悉日語的人比比皆是。我也不負學校期望,硬是三個月內完成了日語速成。”
林雙棉聽到此處轉過頭來,“你真厲害,我來了一年了日語還不是很熟練。”
“你英語好啊,要不然中村怎麽會讓你幫忙呢。就這樣,我順利的登上了飛東京的班機。”
一個晚上,兩個人無話不談,一直坐到了天黑還意猶未盡,他們約好第二天中午一起用餐,隨後一段日子,東京的大街小巷到處都留下了兩個年輕人的身影。
周一月曜日,石田崇光照例將大家都請到了他的家裏。
劉衛平和林雙棉談戀愛的同時也沒有忘記上周的任務,石田崇光這幾天已經將一些算法原理告訴了他,劉衛平坐下來先通報了對解碼程序的考慮,最後他說道,“但我們要獲得腦波才能開展這項工作。”
中村純一道,“這個不難,用腦電波計采集你的就可以,這樣你編寫的程序來破解你自己的腦波最能驗證有效性了。”
眾人哈哈大笑起來,大家都同意這麽辦,決定在石田崇光的實驗室新辟一塊場地,他們購置腦電波計,便開始采集劉衛平的腦電波,阿桑齊晚上沒事也來幫忙。
一晃三個月過去了,劉衛平找到石田崇光,“石田教授,腦電波計采集的信號根本無法使用?”
“為什麽?”石田崇光剛剛出國訪問兩個月,一回來就聽到劉衛平的壞消息也吃了一驚。
“太微弱了,也不規則,很難進行數字化采樣?”劉衛平答道。
“你有什麽好的辦法?”石田崇光問道。
劉衛平早已想好了答案,“可能需要還原鬆代地震那天的場景!”
“可我們東大沒有模擬地震的條件啊?”石田崇光搖了搖頭。
“不,不是地震,是31.4千赫的高壓交變電場!”
中村純一見劉衛平不說話,隻是呆呆的看著林雙棉,便開玩笑道,“中本君,你們《紅樓夢》裏有句話叫什麽天上掉下來的林妹妹,是不是?”
劉衛平和林雙棉臉一起紅了,阿桑齊不知所以,一臉茫然。[]
劉衛平忙說道,“既然教授願意實驗,我願意加入,貢獻點力量。”
這時候,天色已晚,石田崇光說道,“我們分頭想一想怎麽啟動,下周一的時候再碰頭如何?”
眾人都說可以便散了。劉衛平不知道哪裏來的勇氣,他對林雙棉說道,“林小姐我們一起再走走吧。”林雙棉大方一聲好啊,阿桑齊剛想開口,林雙棉已經和劉衛平朝東大方向走去。
“早上看到你用毛筆簽名,還以為你是日本人。”林雙棉先開了口。
“哦,這是石田教授給我起的名,我想在日本用這樣人名地道點,不會受人眼光。”劉衛平解釋道,“林小姐,我有個前輩的女兒名字也和你一樣呢。”
“這麽巧的事情?像我這樣的名字在中國很普遍吧?”林雙棉又笑了。
“真的,我聽我父親說,小的時候,有個北京的畫家下放到我們村,住在我家裏,他有個女兒也叫林雙棉,隻是他從來沒見過自己的女兒。”
林雙棉聽的身體輕輕一震,“他叫林森,是我的生父。”
劉衛平聽林雙棉這麽說,一時竟然說不出話來,世界上竟然真的有這麽巧的事情。他們默默前行,其實各自心潮澎湃,一會來到了東大赤門,林雙棉找了一處長凳坐下,劉衛平也跟著坐了下來,還是林雙棉先說話了,“和我說說我爸爸的事情吧?”
劉衛平搓搓手,“其實,我知道的也不多,你爸爸到我們家的時候,我三歲不到,他去世的時候我才五歲。我知道的都是聽我父親和村裏人說的。”
劉衛平開始娓娓道來,原來,林森年輕時在英國留學,解放後回國分在了中央美院教西方油畫,他按照學校要求創作了一幅反映社會主義大生產的油畫,因為把一個工人畫的比旁邊的農民高,被劃成了****,說是挑撥工農關係。
林森被下放到了河南信陽模範人民公社劉家店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公社裏將他安排在又紅又專的劉春陽家裏。
那時候林森和妻子高鳳霞結婚剛生下林雙棉,留下高鳳霞和林雙棉母女兩人呆在北京。林森到了劉家店被編到公社裏勞動種地養牲口,他哪裏能幹得了這些事情,晚上就著油燈教劉衛平說話認字卻是得心應手,劉春陽夫婦也對他照顧有加。
林森對農村生活很難適應,加上水土不服,沒多久生了大脖子病,因為他是個****,公社裏的赤腳醫生亂開了幾副藥,最後林森不治身亡。
“我就聽老人們說得這些,還真要感謝你爸爸,沒有他我還沒機會到這兒來留學。[.超多好看小說]”劉衛平說完才發現眼淚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從林雙棉的臉上滾了下來。
劉衛平掏出手帕遞了過去,林雙棉擦了眼淚,“謝謝你,我第一次聽到有人講我爸爸,不講這些悲傷的事情了,和我說說你自己吧。”
“我?我也不知道從哪裏說起。”劉衛平靦腆的笑了笑。
“就說說你的名字吧。”林雙棉提議。
“中本聰嗎?是石田教授給我起的日文名字。”劉衛平答道。
“不,我說的是你的中文名字。”林雙棉糾正道。
“哦,你說劉衛平?那要從我的生日講起了,也是母親講給我的聽的。”劉衛平不再靦腆,侃侃道來給林雙棉聽。
“我生於1954年6月7日,這一天英國計算機專家圖靈服毒自殺了,許多交大同事還嘲笑我是圖靈投的胎,不過我那天真的是早產了。”看到林雙棉聽的入神,劉衛平開始滔滔不絕的講了下去。
“我有個哥哥在朝鮮戰場上救了一落水小孩犧牲了,信陽民政局來通知那天,我媽媽早產了。我哥哥叫衛國,我媽請民政局的同誌起名,那個同誌說朝鮮和平協定簽定了,就給我起名衛平,就是保衛和平的意思。”
“我聽中學曆史課老師說那是停戰協定,就是暫時和平的意思。”林雙棉插話道,“不過聽你的故事也蠻慘的。”
“你呢?為什麽叫雙棉?”劉衛平問道。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林雙棉輕輕說道,“爸爸是嶺南人,他思念老家院子裏的兩個木棉樹,便給我起名雙棉。不過我生下來沒多久,爸爸就被抓去你的老家。”
“媽媽帶著年幼的我一路討飯回到廣東老家,從深圳尖沙角遊海潛逃香港,那天風浪很大,媽媽精辟力竭溺海而死,我放在木盆裏的僥幸活了下來。”
“我漂到香港後被救起,媽媽在盆裏留了身世,後來我的名字見報,正好被爸爸的同鄉林明海看到,他不忍我們家悲慘,正好他太太何英姿不能生育,便尋著報紙認養了我。”
劉衛平歎道,“吉人之有天像。”
“哪裏,這才是苦難的開始。”林雙棉憂傷的說道,“林明海將我撫養到十二歲的時候,香港爆發了六七暴動,短波裏在播放新聞的同時,也會製作一些新聞評論節目,裏麵最紅的要算香港經濟廣播台的林斌主持的小市民日記節目了,林斌是林明海哥哥,他收聽率很高,他有時難免會對罷工行為加以批評,他的這些話被廣播出去為他埋下了禍根。”
“我還記得那是8月24日清晨,林斌像往常一樣,開著一輛甲殼蟲小車,帶著林明海,前往九龍塘又一村的經濟台上班。”
“他剛剛出了家門帶上搭順風車的林明海,馬路就被罷工的人群堵住了,街道兩邊的商鋪門窗緊閉,上麵貼滿了大字報,成群結隊的工人站在馬路上,手舉標語,高呼口號,阻住了他們的去路。”
“他們隻好饒道行走,當他們開到文福道與文運道交界處,被兩名路政工人上來攔住了林斌的車,一個人突然將一桶汽油倒入車內用火點燃了,兄弟兩人燒的麵目全非。”
劉衛平聽的心驚肉跳,林雙棉卻是平靜無比,仿佛在敘說別人的故事。
“林斌妻子郝潔梅帶著三個未成年的兒女移居台灣,而林明海妻子何英姿帶著我去了加拿大蒙特利爾。”
劉衛平說道,“原來是這樣,你在加拿大也呆過,幹嗎來日本讀書呢?”
林雙棉歎了口氣,“何英姿帶著我移民到加拿大在魁北克的蒙特利城定居下來,開始香港經濟台還定期為我們寄來生活經費,加上何英姿在中國城的餐館打工,勉強也維持家用,省吃儉用居然能讓我上學念書。”
“到了七十年代,電視漸漸興起,廣播電台競爭激烈,日子越來越難過,香港經濟台對我們的補貼漸漸少了,後來幹脆斷了炊。”
“當時我正在蒙特利爾理工學院念書,生活越來越拮據,何英姿迫於生活壓力和當地一個愛爾蘭人結了婚。”
“沒想到婚後沒多久,何英姿發現她丈夫是個癮君子,混亂不堪的七十年代,何英姿都不知道是那天染上了艾滋病,和那個愛爾蘭人離婚後,何英姿感染傷寒因為免疫力低下很快離開人世,剛剛大學畢業的我又變成了孤兒,我決定離開加拿大,我申請了東京藝術學院的獎學金,就來到這兒來了。”
劉衛平大著膽子攬住林雙棉的肩膀,林雙棉默默的靠在他身上,“你呢?為什麽來東大?”
“說來話長,1974年的時候,我們學校都停課了,我因為你爸爸打的底子好,是全村識字最多的男孩,給全村人民念《人民日報》是我每天主要工作。”
“我還清楚記得那是8月26日上午,人民公社的社員們剛剛從田裏拔完草上來,大家圍坐在打穀場上,又開始聽我念起報紙來,’北京大學、北京有線電廠和燃化部等單位聯合攻關,中國第一台每秒鍾運算一百萬次的集成電路電子計算機試製成功了!’”
聽到劉衛平抑仰頓挫模仿當年的語調,林雙棉輕輕笑了起來。
“社員們並不知道我在念什麽,我也不知道集成電路電子計算機是什麽,我決定弄明白好給社員們解釋。”
“我問遍了小學中學老師沒有一個人知道,我從媽媽枕頭下偷了兩毛錢坐車到了正陽縣圖書館,在裏麵呆了一天也沒有查到個所以然來。”
“回家的時候被爸爸發現了我偷了兩毛錢,他爸爸狠狠揍了我一頓,徹底打消了我去信陽專區圖書館的念頭。”
“恢複高考的時候,我因為平時看書多,沒廢多大力氣就考上了上海交大,我想也沒想就填報了計算機專業,不知道為什麽調劑到了通信專業。”
“後來畢業我留校任教的時候才知道自己被調劑到通信學院的原因,上海電話快速發展,連續更新換代,從開始的旋轉式交換機到縱橫製交換機,在我念書的短短幾年已經發展到二十萬門了,社會需求井噴。”
林雙棉聽的似懂非懂,不過他還是靜靜的聽劉衛平講,但劉衛平故意隱去了他曾經和同村姑娘張翠英的失敗的婚姻。
“能培養這方麵人才的隻有郵電部下屬的南北郵電學院,人才奇缺,上海決定在交大成立通信學院培養電信人才。到了我畢業,上海開始規劃升級程控交換機,全套引進日本富士通株式會社技術,計劃到七五末完成四十萬門電話裝機。”
“在這個背景下,年初的時候,上海市內電話局決定派遣一個研修團赴東京大學通信專業學習日本程控電話技術,留學人員主要從520電話廠、電話局挑選,上海市保密局領導偶然看到了我關於加密通信的畢業論文,點名要求我參加研修團。”
“研修團名額有限,電話局激烈反對給高校代表,他們提出了需要熟悉日語的人才赴日留學,不要浪費名額,而520電話廠、電話局和日本企業早有合作,熟悉日語的人比比皆是。我也不負學校期望,硬是三個月內完成了日語速成。”
林雙棉聽到此處轉過頭來,“你真厲害,我來了一年了日語還不是很熟練。”
“你英語好啊,要不然中村怎麽會讓你幫忙呢。就這樣,我順利的登上了飛東京的班機。”
一個晚上,兩個人無話不談,一直坐到了天黑還意猶未盡,他們約好第二天中午一起用餐,隨後一段日子,東京的大街小巷到處都留下了兩個年輕人的身影。
周一月曜日,石田崇光照例將大家都請到了他的家裏。
劉衛平和林雙棉談戀愛的同時也沒有忘記上周的任務,石田崇光這幾天已經將一些算法原理告訴了他,劉衛平坐下來先通報了對解碼程序的考慮,最後他說道,“但我們要獲得腦波才能開展這項工作。”
中村純一道,“這個不難,用腦電波計采集你的就可以,這樣你編寫的程序來破解你自己的腦波最能驗證有效性了。”
眾人哈哈大笑起來,大家都同意這麽辦,決定在石田崇光的實驗室新辟一塊場地,他們購置腦電波計,便開始采集劉衛平的腦電波,阿桑齊晚上沒事也來幫忙。
一晃三個月過去了,劉衛平找到石田崇光,“石田教授,腦電波計采集的信號根本無法使用?”
“為什麽?”石田崇光剛剛出國訪問兩個月,一回來就聽到劉衛平的壞消息也吃了一驚。
“太微弱了,也不規則,很難進行數字化采樣?”劉衛平答道。
“你有什麽好的辦法?”石田崇光問道。
劉衛平早已想好了答案,“可能需要還原鬆代地震那天的場景!”
“可我們東大沒有模擬地震的條件啊?”石田崇光搖了搖頭。
“不,不是地震,是31.4千赫的高壓交變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