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如此!第一次聽說啊!”
“有道理,我當時聽那個英文單詞就怪怪的!”
“這個家夥還挺有水平的!”
台下一陣竊竊私語後,重新安靜下來,期待吳心緣下麵的話題。<strong>最新章節全文閱讀.</strong>
“首先我先解釋一下微表情和微反應的原理,這門學科是美國人類學家,保羅艾克曼博士創立。他為了研究這個規律,去原始部落生活三年,整理收集那些最原始的表情。”
“大家看這張圖片,是什麽表情?”
“憤怒!”不少人第一時間回答道,吳心緣又播放另一張圖片,是一個獵豹,擺出同樣齜牙咧嘴的表情。
“這是悲傷,用手掩蓋眼睛,心理學上是一種逃避反應,不想麵對現實。你看猴子們,它們也會用同樣表情傳達悲傷。”
吳心緣總結道:“所以人是一種高級動物,咱們有社會性,但最原始的表情和反應還是沒有變。是幾百萬年進化的結果,一直印刻在基因裏,傳承下去。”
“真正接觸過微表情研究的人會發現,所謂的微表情不是一個單一環節,也不可能象影視劇裏麵隨便看幾眼就能確定凶手,那是開玩笑!”
吳心緣正色道:“這是一門很嚴肅的學科,它有它的規律和原則,比如確定表情基線,比如設定問卷,比如如何篩選真實有效的信息,都是有嚴格的原則,不是兒戲。”
“所以你們看所謂的十大測謊原則,單肩抖動——不自信;注視對方眼睛——撒謊;回答時生硬的重複問題——典型謊言;抬起下巴——十分尷尬;眼睛向右看是在回憶,向左看是在思考謊話等等。(.)都是不能單一的判斷,還要結合當時的語境和問題,才能綜合判斷。”
“特別是這個眼動原理,科學的確有這個理論,但並不是左邊就是什麽,右邊就是什麽。它是根據人腦左右半球工作原理發展而來,不同的刺激會產生不同結果,這不能一概而論!”
“真正的微表情都是麵部幾百塊肌肉一同運動產生,上眼瞼和瞳孔,下眼瞼和眉頭,都是協同運動。而且真實的微表情最多不會持續一秒,超過一秒以上有可能是故意表演。”
“比如驚訝最多持續四分之一秒,就會根據刺激源的利害,轉化為喜悅,或是厭惡。”
“這是一隻正在吃草的羚羊,突然它抬起頭,耳朵不斷移動,身體緊繃,鼻孔打開,眼睛也開始巡視四周,為什麽?”
“因為有危險靠近!”
吳心緣一指觀眾道:“不錯,這是所有生物的共性,一旦發現外界有刺激源出現,本能的首先分辨它是好,還是壞。如果是一個好的刺激,那驚訝情緒會馬上轉變成喜悅。比如你過生日,朋友開始都裝著忘記,突然在你回家開門的一刻出來慶祝。你第一時間是驚訝,然後就是興奮和喜悅。”
“如果刺激源是惡意,那就會轉化成厭惡,也有四個階段,高低不同。要是刺激源繼續靠近,厭惡會變成憤怒,你會生氣,會通過聲音阻止,甚至會有肢體動作。比如在電梯女孩子遇見一個小混混,他行為不軌,你會大聲嗬斥他對吧?”
台下所有人不由自主點頭,都被吳心緣的演講深深吸引,很是好奇。
“但如果對方是個一米九的大漢,身強體壯,手裏還有把槍,你會如何?”
“對,就是恐懼!憤怒之後就是恐懼,為什麽恐懼?因為刺激源已經超過你本身的能力,也就是說你知道自己無法靠行動阻止它的侵犯,所以就會恐懼。”
“這時候女孩會緊抱雙臂,閉上眼睛,大聲呼救,希望有人盡快來幫助自己脫離危險。”
“最後如果對方成功搶走你的財物,逃之夭夭,你剩下隻有悲傷,知道自己的錢再也回不來,沒有別的辦法,隻能自己流淚,承擔這個損失。”
吳心緣轉過身,最後在大屏幕上總結道:“所以人類的表情基本上分六類,根據刺激源產生,先是驚訝,然後分辨是好是壞,然後是喜悅或是厭惡,再根據刺激源的強弱,逐漸演變成憤怒——恐懼——悲傷。”
“當然這隻是大致分類,人還有很多微妙的表情,比如喜悅又分高興、興奮、瘋狂等。厭惡也有四種不同程度,憤怒有五種,悲傷也有四種。這些很複雜,時間有限,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自己在網上研究一下。”
吳心緣看了看時間,已經過了四十分鍾,按照流程剩下二十分鍾是自由問答,他回答同學們的各種問題。
“您好吳老師,我想請問一下微表情如何應用於我們大學生?”
一個戴眼鏡的女孩站起身,大聲問道:“我們馬上要畢業,進入陌生的職場,有沒有什麽好的建議?”
吳心緣笑著聽完道:“這個問題好,相信也是很多同學最想知道的事!”
他沉思一下,嚴肅道:“我在網上看過很多有關微表情的傳言,其實我也不是專業研究人員,但我有朋友是美國研究中心的成員,她算是權威人士。我也問過類似問題,她是解釋是最好不要用微表情分析你身邊的朋友!”
在場人麵麵相覷,說了半天結果沒有用?這是什麽意思?
“大家請安靜,聽我解釋一下!”
吳心緣解釋道:“微表情是一門科學研究,它有它的現實意義,現在最主要的應用於麵部識別和安保係統,然後是犯罪心理和刑偵。和測謊儀一樣,就算你精通微表情,得到的信息也不能成為證據!”
“它隻是一個工具,在調查過程中是一種輔助手段,而不是主要手段,破案要看證據,法庭也要看證據,其他的都沒用!”
“回到那個同學的話題上,我講過微表情不是電影裏表現的那樣簡單,隨便幾分鍾,看人家幾個表情就能知道結果。那是藝術誇張,就算是創始人艾克曼博士自己來看,他也要設定問卷,確定基線,研究語境,才能有個初步還不一定真實的結果。”
“比如一個麵癱,你難道說他每一句都在說謊?或是打了某種激素,導致麵部僵硬,沒有表情,你能說他是說真話?”
看著台下同學恍然大悟,吳心緣笑道:“所以我作為心理谘詢師,想告訴你們馬上要畢業,進入社會的同齡人一個道理。不要迷信任何理論,用心去感受這個世界,真心對待身邊每個人。”
“人都有感情,你的真誠會贏得別人的回報,就算偶然遇見一些困難,但隻要堅持下去,天道酬勤,老天爺不會讓努力的人吃虧,多謝!”
在場人起立,對吳心緣報以熱烈掌聲,他自己也很激動,第一次上台很成功,自己也很享受這種感覺,很爽!
“真沒想到你挺有天賦,這個演講很精彩,同學們反映熱烈。”
李教授走上來,讚賞道:“他們要邀請你經常來講課,多講點心理學,下次有空一定要再來!”
“有道理,我當時聽那個英文單詞就怪怪的!”
“這個家夥還挺有水平的!”
台下一陣竊竊私語後,重新安靜下來,期待吳心緣下麵的話題。<strong>最新章節全文閱讀.</strong>
“首先我先解釋一下微表情和微反應的原理,這門學科是美國人類學家,保羅艾克曼博士創立。他為了研究這個規律,去原始部落生活三年,整理收集那些最原始的表情。”
“大家看這張圖片,是什麽表情?”
“憤怒!”不少人第一時間回答道,吳心緣又播放另一張圖片,是一個獵豹,擺出同樣齜牙咧嘴的表情。
“這是悲傷,用手掩蓋眼睛,心理學上是一種逃避反應,不想麵對現實。你看猴子們,它們也會用同樣表情傳達悲傷。”
吳心緣總結道:“所以人是一種高級動物,咱們有社會性,但最原始的表情和反應還是沒有變。是幾百萬年進化的結果,一直印刻在基因裏,傳承下去。”
“真正接觸過微表情研究的人會發現,所謂的微表情不是一個單一環節,也不可能象影視劇裏麵隨便看幾眼就能確定凶手,那是開玩笑!”
吳心緣正色道:“這是一門很嚴肅的學科,它有它的規律和原則,比如確定表情基線,比如設定問卷,比如如何篩選真實有效的信息,都是有嚴格的原則,不是兒戲。”
“所以你們看所謂的十大測謊原則,單肩抖動——不自信;注視對方眼睛——撒謊;回答時生硬的重複問題——典型謊言;抬起下巴——十分尷尬;眼睛向右看是在回憶,向左看是在思考謊話等等。(.)都是不能單一的判斷,還要結合當時的語境和問題,才能綜合判斷。”
“特別是這個眼動原理,科學的確有這個理論,但並不是左邊就是什麽,右邊就是什麽。它是根據人腦左右半球工作原理發展而來,不同的刺激會產生不同結果,這不能一概而論!”
“真正的微表情都是麵部幾百塊肌肉一同運動產生,上眼瞼和瞳孔,下眼瞼和眉頭,都是協同運動。而且真實的微表情最多不會持續一秒,超過一秒以上有可能是故意表演。”
“比如驚訝最多持續四分之一秒,就會根據刺激源的利害,轉化為喜悅,或是厭惡。”
“這是一隻正在吃草的羚羊,突然它抬起頭,耳朵不斷移動,身體緊繃,鼻孔打開,眼睛也開始巡視四周,為什麽?”
“因為有危險靠近!”
吳心緣一指觀眾道:“不錯,這是所有生物的共性,一旦發現外界有刺激源出現,本能的首先分辨它是好,還是壞。如果是一個好的刺激,那驚訝情緒會馬上轉變成喜悅。比如你過生日,朋友開始都裝著忘記,突然在你回家開門的一刻出來慶祝。你第一時間是驚訝,然後就是興奮和喜悅。”
“如果刺激源是惡意,那就會轉化成厭惡,也有四個階段,高低不同。要是刺激源繼續靠近,厭惡會變成憤怒,你會生氣,會通過聲音阻止,甚至會有肢體動作。比如在電梯女孩子遇見一個小混混,他行為不軌,你會大聲嗬斥他對吧?”
台下所有人不由自主點頭,都被吳心緣的演講深深吸引,很是好奇。
“但如果對方是個一米九的大漢,身強體壯,手裏還有把槍,你會如何?”
“對,就是恐懼!憤怒之後就是恐懼,為什麽恐懼?因為刺激源已經超過你本身的能力,也就是說你知道自己無法靠行動阻止它的侵犯,所以就會恐懼。”
“這時候女孩會緊抱雙臂,閉上眼睛,大聲呼救,希望有人盡快來幫助自己脫離危險。”
“最後如果對方成功搶走你的財物,逃之夭夭,你剩下隻有悲傷,知道自己的錢再也回不來,沒有別的辦法,隻能自己流淚,承擔這個損失。”
吳心緣轉過身,最後在大屏幕上總結道:“所以人類的表情基本上分六類,根據刺激源產生,先是驚訝,然後分辨是好是壞,然後是喜悅或是厭惡,再根據刺激源的強弱,逐漸演變成憤怒——恐懼——悲傷。”
“當然這隻是大致分類,人還有很多微妙的表情,比如喜悅又分高興、興奮、瘋狂等。厭惡也有四種不同程度,憤怒有五種,悲傷也有四種。這些很複雜,時間有限,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自己在網上研究一下。”
吳心緣看了看時間,已經過了四十分鍾,按照流程剩下二十分鍾是自由問答,他回答同學們的各種問題。
“您好吳老師,我想請問一下微表情如何應用於我們大學生?”
一個戴眼鏡的女孩站起身,大聲問道:“我們馬上要畢業,進入陌生的職場,有沒有什麽好的建議?”
吳心緣笑著聽完道:“這個問題好,相信也是很多同學最想知道的事!”
他沉思一下,嚴肅道:“我在網上看過很多有關微表情的傳言,其實我也不是專業研究人員,但我有朋友是美國研究中心的成員,她算是權威人士。我也問過類似問題,她是解釋是最好不要用微表情分析你身邊的朋友!”
在場人麵麵相覷,說了半天結果沒有用?這是什麽意思?
“大家請安靜,聽我解釋一下!”
吳心緣解釋道:“微表情是一門科學研究,它有它的現實意義,現在最主要的應用於麵部識別和安保係統,然後是犯罪心理和刑偵。和測謊儀一樣,就算你精通微表情,得到的信息也不能成為證據!”
“它隻是一個工具,在調查過程中是一種輔助手段,而不是主要手段,破案要看證據,法庭也要看證據,其他的都沒用!”
“回到那個同學的話題上,我講過微表情不是電影裏表現的那樣簡單,隨便幾分鍾,看人家幾個表情就能知道結果。那是藝術誇張,就算是創始人艾克曼博士自己來看,他也要設定問卷,確定基線,研究語境,才能有個初步還不一定真實的結果。”
“比如一個麵癱,你難道說他每一句都在說謊?或是打了某種激素,導致麵部僵硬,沒有表情,你能說他是說真話?”
看著台下同學恍然大悟,吳心緣笑道:“所以我作為心理谘詢師,想告訴你們馬上要畢業,進入社會的同齡人一個道理。不要迷信任何理論,用心去感受這個世界,真心對待身邊每個人。”
“人都有感情,你的真誠會贏得別人的回報,就算偶然遇見一些困難,但隻要堅持下去,天道酬勤,老天爺不會讓努力的人吃虧,多謝!”
在場人起立,對吳心緣報以熱烈掌聲,他自己也很激動,第一次上台很成功,自己也很享受這種感覺,很爽!
“真沒想到你挺有天賦,這個演講很精彩,同學們反映熱烈。”
李教授走上來,讚賞道:“他們要邀請你經常來講課,多講點心理學,下次有空一定要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