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母對張俊道:“那好,我們一起回中原去殺了遊盛鳴!”
“這個辦法好是好,但如今我有傷在身,行走不便,最少也要休養一兩個月方能回中原。”
“你吃了天山續命丹,隻需休息一天就能恢複功力,怎麽可能還要休養一兩個月,你又想騙我是不是?”仙母慍怒道。
“我自幼身體就不好,恢複也比常人要慢,不信你可以問問我娘。”
仙母看向蘇巧雲,蘇巧雲知道兒子是在使緩兵之計,她很配合地點了點頭。
“那怎麽辦?我想盡快成親,這樣我心裏比較踏實。”仙母道。
“如果你真的很急,那你就先回中原殺遊盛鳴,我們稍後就起程。”
仙母想了想,她也得先到中原部署一切,培養自己的實力,若是留在這等張俊一兩個月那確實太浪費時間了,反正她也不怕張俊耍什麽陰謀,便說道:“那好,我先去中原,不過你得讓你母親跟我一同先去中原,這樣我就不怕你耍什麽花樣了。”
“不行!”張俊叫道。
“不行?那證明你是想騙我了!”仙母冷冷地道。
“不是…….這樣長途跋涉…….,我怕……我娘會受不了……”
“放心,我不會讓你娘受苦的,我會叫人用轎子抬著她回中原。”
“我……我還是不放心,我怕……我怕你會傷害我娘……”張俊直截了當地說出來。
仙母笑了笑,道:“這就要看你了,你若是不耍什麽花樣,我可以保證你娘會平安無事,絕不會讓她少一根頭發,但你若是想存心欺騙我,嗬嗬,你知道後果會怎麽樣。”
“我還是不放心,我……”
“我答應你,先和你回中原。”張俊話還未說完,蘇巧雲就搶先回答了。
“娘……”
“俊兒,不要多說了,我跟她回中原。”蘇巧雲湊到張俊耳旁:“俊兒,這個老妖怪武功太厲害,一般人都不是她的對手,你回到中原就去找皇上,隻有找到皇上,才能對付這個老妖怪。”
“娘,你一定要小心。”張俊的手緊緊抓住蘇巧雲的手,淚水滴在他母親手上。
在仙母帶走蘇巧雲的第三天,張俊的內傷已經恢複好了,他擔心母親的安全,迫不及待地要求蘇天霸起程回中原。蘇天霸也想早日回到中原鏟除滅天教和遊盛鳴,為武林除害。於是,闊別中原多年的張俊一家人終於踏上了回中原的漫長道路。
……
在張俊一家踏上回中原的路程時,另一邊的戰事正愈演愈烈。
二萬宋軍騎兵開始向西打了。很快,李繼勳就占領了瀟河北岸的小鎮上湖。又很快,瀟河北岸邊的另一小鎮蘆家莊也落入李繼勳之手。手下回報:蘆家莊以西二十裏,是小鎮段廷,鎮內駐有二千多北漢軍,為首的是北漢皇帝劉繼元的弟弟劉繼欽。
聞聽劉繼欽就在前麵,許多宋將便磨拳擦掌地向李繼勳請戰,要率兵去攻打段廷。如果活捉或打死了劉繼欽,那該是一件多麽大的功勞?更何況,劉繼欽的身邊還隻有二千多人。
然而,李繼勳卻阻止了部將們的衝動。他皺著眉頭問部將道:“你們說,那劉繼業現在何處?為何我等連克上湖、蘆家莊,劉繼業卻一直沒有露麵?”
李繼勳這麽一說,部將們便漸漸地冷靜了下來。是啊,不說別的,那劉繼欽好歹也是北漢皇族,為何身邊隻有二千多人?還有,劉繼欽明明知道宋軍的二萬騎兵已經打來,為何還呆在段廷小鎮裏不動?難道,劉繼欽僅憑二千來人,就能夠守得住段廷?
李繼勳突然衝著部將們高聲言道:“我敢肯定,那劉繼業就在我們的身邊!”
李繼勳說對了。一宋將匆匆忙忙地跑來向李繼勳報告,說是有兩三萬北漢軍已經從北邊壓過來,指揮者正是那個劉繼業。
又有一宋將跑來報告李繼勳:段廷小鎮裏的北漢軍突然增加到了近二萬人,有一多半都是騎兵。
宋將們這才明白過來:劉繼業和劉繼欽二人要把他們這二萬宋軍消滅在瀟河岸邊。這樣一想,許多宋將便多少有些緊張起來。
李繼勳卻“哈哈”一笑道:“好個劉繼業,動作真快啊!我李某實在是佩服!”
宋將們連忙詢問李繼勳該如何應對。北漢軍總兵力有近五萬人,且騎兵的數量也不比宋軍少多少。如果宋軍不想應戰,那就隻有抓緊時間向東撤,不然,待劉繼業趕到,宋軍便隻能往瀟河裏跳了。
李繼勳自然是不想往瀟河裏跳的,而且也不想向東才撤。他朗聲對諸將們言道:“漢匪既然已經逼過來了,那我等就在此與他們好好地戰上一場!隻要我等能將這批漢匪拖住,那皇上就有時機把這些漢匪圍而殲之!”
李繼勳說得氣宇軒昂,眾將領都不禁豪情萬丈起來。李繼勳命令道:置北邊的劉繼業於不顧,先全力向西攻打段廷,力爭在劉繼業趕到瀟河岸邊之前,擊潰劉繼欽,然後再回過頭來迎戰劉繼業。
李繼勳是這樣考慮的:劉繼業人數雖較多,但大半為步兵,行動慢,而劉繼欽人數雖較少,但大半為騎兵,行動快,如果不率先將劉繼欽擊潰,那宋軍的處境就會很危險。問題的關鍵在於,宋軍能否在劉繼業趕到之前一舉將劉繼欽擊潰?
李繼勳重重地對部將們言道:“告訴弟兄們,在攻打段廷的時候,隻許前進,不許後退!誰敢後退一步,定斬不饒!”
二萬宋軍騎兵便甩開馬蹄子向西衝去了。從蘆家莊到段廷,不過二十裏耳,李繼勳很快就率眾佇立在了段廷小鎮外。那劉繼欽把近二萬人的軍隊大多都屯在小鎮內,似乎在等候著李繼勳和宋軍來攻打。而段廷鎮外,隻有三千餘北漢騎兵在緊張兮兮地遊弋。
李繼勳不禁笑謂左右道:“這個劉繼欽根本就不會打仗啊!劉繼業與這樣的人合力,豈不是自討沒趣?”
一宋將也輕鬆地笑道:“是呀,劉繼欽把段廷當作太原了,以為我們非得去攻打它!”
“這個辦法好是好,但如今我有傷在身,行走不便,最少也要休養一兩個月方能回中原。”
“你吃了天山續命丹,隻需休息一天就能恢複功力,怎麽可能還要休養一兩個月,你又想騙我是不是?”仙母慍怒道。
“我自幼身體就不好,恢複也比常人要慢,不信你可以問問我娘。”
仙母看向蘇巧雲,蘇巧雲知道兒子是在使緩兵之計,她很配合地點了點頭。
“那怎麽辦?我想盡快成親,這樣我心裏比較踏實。”仙母道。
“如果你真的很急,那你就先回中原殺遊盛鳴,我們稍後就起程。”
仙母想了想,她也得先到中原部署一切,培養自己的實力,若是留在這等張俊一兩個月那確實太浪費時間了,反正她也不怕張俊耍什麽陰謀,便說道:“那好,我先去中原,不過你得讓你母親跟我一同先去中原,這樣我就不怕你耍什麽花樣了。”
“不行!”張俊叫道。
“不行?那證明你是想騙我了!”仙母冷冷地道。
“不是…….這樣長途跋涉…….,我怕……我娘會受不了……”
“放心,我不會讓你娘受苦的,我會叫人用轎子抬著她回中原。”
“我……我還是不放心,我怕……我怕你會傷害我娘……”張俊直截了當地說出來。
仙母笑了笑,道:“這就要看你了,你若是不耍什麽花樣,我可以保證你娘會平安無事,絕不會讓她少一根頭發,但你若是想存心欺騙我,嗬嗬,你知道後果會怎麽樣。”
“我還是不放心,我……”
“我答應你,先和你回中原。”張俊話還未說完,蘇巧雲就搶先回答了。
“娘……”
“俊兒,不要多說了,我跟她回中原。”蘇巧雲湊到張俊耳旁:“俊兒,這個老妖怪武功太厲害,一般人都不是她的對手,你回到中原就去找皇上,隻有找到皇上,才能對付這個老妖怪。”
“娘,你一定要小心。”張俊的手緊緊抓住蘇巧雲的手,淚水滴在他母親手上。
在仙母帶走蘇巧雲的第三天,張俊的內傷已經恢複好了,他擔心母親的安全,迫不及待地要求蘇天霸起程回中原。蘇天霸也想早日回到中原鏟除滅天教和遊盛鳴,為武林除害。於是,闊別中原多年的張俊一家人終於踏上了回中原的漫長道路。
……
在張俊一家踏上回中原的路程時,另一邊的戰事正愈演愈烈。
二萬宋軍騎兵開始向西打了。很快,李繼勳就占領了瀟河北岸的小鎮上湖。又很快,瀟河北岸邊的另一小鎮蘆家莊也落入李繼勳之手。手下回報:蘆家莊以西二十裏,是小鎮段廷,鎮內駐有二千多北漢軍,為首的是北漢皇帝劉繼元的弟弟劉繼欽。
聞聽劉繼欽就在前麵,許多宋將便磨拳擦掌地向李繼勳請戰,要率兵去攻打段廷。如果活捉或打死了劉繼欽,那該是一件多麽大的功勞?更何況,劉繼欽的身邊還隻有二千多人。
然而,李繼勳卻阻止了部將們的衝動。他皺著眉頭問部將道:“你們說,那劉繼業現在何處?為何我等連克上湖、蘆家莊,劉繼業卻一直沒有露麵?”
李繼勳這麽一說,部將們便漸漸地冷靜了下來。是啊,不說別的,那劉繼欽好歹也是北漢皇族,為何身邊隻有二千多人?還有,劉繼欽明明知道宋軍的二萬騎兵已經打來,為何還呆在段廷小鎮裏不動?難道,劉繼欽僅憑二千來人,就能夠守得住段廷?
李繼勳突然衝著部將們高聲言道:“我敢肯定,那劉繼業就在我們的身邊!”
李繼勳說對了。一宋將匆匆忙忙地跑來向李繼勳報告,說是有兩三萬北漢軍已經從北邊壓過來,指揮者正是那個劉繼業。
又有一宋將跑來報告李繼勳:段廷小鎮裏的北漢軍突然增加到了近二萬人,有一多半都是騎兵。
宋將們這才明白過來:劉繼業和劉繼欽二人要把他們這二萬宋軍消滅在瀟河岸邊。這樣一想,許多宋將便多少有些緊張起來。
李繼勳卻“哈哈”一笑道:“好個劉繼業,動作真快啊!我李某實在是佩服!”
宋將們連忙詢問李繼勳該如何應對。北漢軍總兵力有近五萬人,且騎兵的數量也不比宋軍少多少。如果宋軍不想應戰,那就隻有抓緊時間向東撤,不然,待劉繼業趕到,宋軍便隻能往瀟河裏跳了。
李繼勳自然是不想往瀟河裏跳的,而且也不想向東才撤。他朗聲對諸將們言道:“漢匪既然已經逼過來了,那我等就在此與他們好好地戰上一場!隻要我等能將這批漢匪拖住,那皇上就有時機把這些漢匪圍而殲之!”
李繼勳說得氣宇軒昂,眾將領都不禁豪情萬丈起來。李繼勳命令道:置北邊的劉繼業於不顧,先全力向西攻打段廷,力爭在劉繼業趕到瀟河岸邊之前,擊潰劉繼欽,然後再回過頭來迎戰劉繼業。
李繼勳是這樣考慮的:劉繼業人數雖較多,但大半為步兵,行動慢,而劉繼欽人數雖較少,但大半為騎兵,行動快,如果不率先將劉繼欽擊潰,那宋軍的處境就會很危險。問題的關鍵在於,宋軍能否在劉繼業趕到之前一舉將劉繼欽擊潰?
李繼勳重重地對部將們言道:“告訴弟兄們,在攻打段廷的時候,隻許前進,不許後退!誰敢後退一步,定斬不饒!”
二萬宋軍騎兵便甩開馬蹄子向西衝去了。從蘆家莊到段廷,不過二十裏耳,李繼勳很快就率眾佇立在了段廷小鎮外。那劉繼欽把近二萬人的軍隊大多都屯在小鎮內,似乎在等候著李繼勳和宋軍來攻打。而段廷鎮外,隻有三千餘北漢騎兵在緊張兮兮地遊弋。
李繼勳不禁笑謂左右道:“這個劉繼欽根本就不會打仗啊!劉繼業與這樣的人合力,豈不是自討沒趣?”
一宋將也輕鬆地笑道:“是呀,劉繼欽把段廷當作太原了,以為我們非得去攻打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