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換了新的環境,大家多少都有些不適應。雖然這個園子的主母是小姐,不對,現在應該叫二少奶奶,但兩家的奴婢混在一起服侍,還比不得在霜園自在些。雖然二少奶奶沒有立刻整理這園子裏的人和事,但是煩心事依舊不少,這不成親還不到半個月,柳夫人送來的一房陪嫁就與府裏的人起了衝突。
我還是後來聽冬梅說起,才知道陪嫁的兩房,一戶當家的叫錢五,另一戶則叫劉順,正是這劉順家的,仗著自己公公當年跟老太爺上過戰場,賜予劉姓的榮耀,沒少排擠別人,如今怕是得了柳夫人不少好處,念著奶奶是新嫁娘,麵皮薄,還要依附於護國公府,便更加有恃無恐,在園子裏狐假虎威,到處生事。
聽說起初也隻是打罵幾個陪嫁來的小丫頭,嫌她們是外采買來的,年紀小又小又不懂規矩,眼裏沒她這個老人。麵上雖是這樣說,但冬梅和夏荷私下裏都猜測是因為她們幾個發了月錢沒有總孝敬她吃酒的緣故,畢竟這樣的慣例,在哪裏都是有的,新來的小丫頭無論是想有機會在主子麵前露臉,還是想被分派到輕鬆一點的夥計,賄賂管事的媽媽,總是不可避免的。隻是我們這幾個一直陪著奶奶的丫鬟,要麽是奶奶的心腹,要麽是像我這種沒啥眼裏見,隻知道幹活吃飯的,她哪裏敢輕易得罪,自然是柿子要撿軟的捏。隻可惜了吳媽媽雖然頂著奶娘的身份跟著奶奶陪嫁過來,但是她畢竟年歲大了,奶奶也沒想著讓她管事,所以她老人家隻有空的時候,才來陪奶奶說說話,其餘時間,自然是安心養老,這也是奶奶一早就吩咐過的,就怕有人再借著吳媽媽的手生事,讓她為難。
本來在錦州時,秦舅爺送了來一個殷媽媽擔任教引嬤嬤,隻是早幾個月她婆婆去了,雖然人此刻就在京城,但怕衝撞了小姐的喜事,隻好等守孝滿了一年,才好過來服侍。要說當年在霜落園我最怕誰,當真莫過於這位殷媽媽。她雖然隻是個下人,但經曆傳奇,讓人咋舌。
據夏荷的可靠消息,殷媽媽小時候被賣進了禧親王府,後來有緣跟著柔嘉郡主一起學規矩,差點就跟著陪嫁在塞外,成為一國王後身邊的掌事女官,但不知為何沒有去成,後來雖得了自由身,卻被兄嫂嫁於一做官的為妾,雖然殷媽媽的第一任老公官階不低,也待殷媽媽相敬如賓,堪比正妻,可奈何沒過幾年,老官撒手人寰,正妻積怨已久,逼著殷媽媽簽了賣身契,發配到莊子裏日夜勞作,過了十來年,直到那正妻的兒子獲罪,抄家落獄,殷媽媽才得以脫離苦海,隻是她多年備受欺淩,容貌早已衰敗,瘦的隻是一副皮骨,因此再賣之時已無人問津,最終被迫入了花樓,做個灑掃的粗使仆婦。後來不知殷媽媽是走了何種好運,竟在花樓這種美女如雲的地方也能被人相中,而後又嫁於一富商為妾,不得不說這第二任老公比之第一任更為對殷媽媽上心,竟然在短短三年之內,又將殷媽媽補養了起來,據說兩人也稱得上舉案齊眉,事已至此,本該是完美結局,誰知突然又殺出第三任老公,前後休妾、聘妻不過半年,殷媽媽才真的成為“殷媽媽”,直至如今未曾有變。
本來我還曾想一睹這位殷管事風采,好好探究一下他是如何半路殺出,抱的美人歸的,可惜夏荷說殷媽媽嫁於他兩年後,他就死於咳疾。殷媽媽韶華半生,三起三落,無子無女,為了照顧年邁的婆婆,自願賣身進秦府,秦舅爺見她孤苦,念及殷管事為秦府鞠躬盡瘁,所以改買為聘,讓她來教引小姐學規矩。
如今,她婆婆年老而終,小姐早就放了話,是要終身奉養的,而且冬梅受她教誨頗多,早就認了幹娘,她如今也算是有了依仗,自然是全了孝禮,便會回來侍奉小姐。也許是許久未生活在殷媽媽的管束之下,倒是讓我忘了剛入園那會學規矩的痛苦記憶。記得那時我還未曾想起前世之事,初進別院,整個一個劉姥姥進大觀園,看啥都新鮮,也正是因為這個貪鮮的毛病,沒少被殷媽媽打手板,不過我好歹是上過封閉式學校的學生,天生的本能還是讓我很快地學會適應環境,一個月下來規矩中的要點已經熟練掌握,然後為了配合大家的步調和我不冒頭的階段理想,終於在三個月後成功合格畢業,分配到霜落園做灑掃。
現在想來,當初最讓我懼怕的不是殷媽媽的規矩到底有多嚴,而是她那雙無論看什麽都能一眼看穿人心思的火眼金晶,果然經曆才是教會人成長的最好老師,殷媽媽的半生坎坷,練就了對事事的洞若觀火,想必我當年的那些雕蟲小計早就被她看透了,想來未曾發作也是覺得我不求上進,掀不起什麽風浪,便由得我偏安一隅。
大概劉順家的也是覺得園子裏沒什麽長輩級的家仆,雖然丫鬟們更得主子心意,但畢竟都還是些未經事的姑娘家,隻會聽人吩咐做事,哪裏敢訓誡她這種有閱曆的管家娘子,因此才越發大膽,無所顧忌。卻不想今日竟與園裏的老媽媽掐起架來,夏荷回報的時候,場麵已然鬧大,聽說連夫人那邊都得了消息,遣了個媽媽過來詢問情況,我不禁為奶奶坎坷的前途唉聲歎氣了一番,這個劉媽媽也確實蠢笨,奶奶擺明了沒有針對任何人的意思,她卻一個月也等不及,不,或許是某人更加急不可耐,想要看奶奶的笑話。隻可惜,奶奶已非昨日吳下阿蒙,有勇無謀,又豈會輕易任人淩辱。
其實事情的經過和起因很是簡單,因著二少爺中午不常回府用膳,二少奶奶也未接這中饋大權,於是大廚房裏的管事難免有些怠慢之心,當然二少奶奶的飯食,做奴才們不敢擅自克扣,但下人們的飯食偷工減料、魚目混珠在這高門大府裏卻是屢見不鮮。劉順家的常年在護國公府裏作威作福,什麽吃食未曾見過,一看膳房送來的菜色便知是最下等的吃食,頓時火冒三丈,帶著幾個婆子就到大廚房鬧了開來。
據說這事已不是頭回,膳房管事的娘子見她是二少奶奶院子裏的媽媽,以為是有二少奶奶做主,立馬揪了個丫頭頂罪,隻說是不小心送錯了,並又做了新的吃食賠禮道歉,誰知事後也未見二少奶奶身邊的丫鬟提起此事,本以為就過去了。誰料今日劉順家的又聚眾生事,非說她克扣了自己的吃食,那膳房管事娘子也不是個麵捏的,本來今日之事就不是她的錯,她也看出劉順家的就是想借生事從膳房撈好處,遂也和她叫嚷起來,雙方爭執不下,也不知誰也先動了手,兩撥人就打了起來。
此事要處理起來並不難,不過是奴婢間為點吃食引起的口角,奶奶心裏隻怕早就知道了,一直不過問又縱著這個劉媽媽鬧事,我猜多半是想給個下馬威,除了這個槍頭鳥,讓園子那些不安分的人知道些厲害,也省的整日為防著這些不打緊的人費功夫。
隻見奶奶慢條斯理地梳妝打扮好,開了偏廳,看過茶後,才有條不紊地押了當事人問話。劉順家的見事情鬧的眾人皆知,怕被嚴懲,急忙先聲奪人,表起了忠心。
本來劉順家的今日吃了幾杯酒,便覺得尚書府的吃食比起她在護國公府的差了許多,想起上次鬧事得了好處的事情,便想故伎重施,再去恐嚇一番,誰知今日那管事娘子竟死活不依,她氣急就借著酒氣與之打罵了起來,想著自己的主子怎麽也是府中的二少奶奶,鬧開了奶奶為了自己的顏麵一定會出言袒護,更何況自己是陪嫁中最體麵的老人,膳房過去也的確輕慢過她,所以即便真的要罰,也是做做樣子,不然定會讓跟來的奴婢寒心,覺得主子護不住奴婢,這樣讓主子打落牙齒往肚子裏咽的計謀,柳夫人身邊的媽媽沒少同她講,她自認為這次做的嚴絲合縫,所以一開口便道:“求奶奶做主,奴婢雖然是個上不台麵的下人,但也知曉一身榮辱皆係於主子,因此絲毫不敢有所大意。所謂打狗還要看主人,奴婢雖然是個無足輕重之人,但隻要一日待著奶奶身邊,就絕不讓肯人欺辱,丟了奶奶的臉麵。”
雲煙見劉順家的不說正事,隻顧表忠心,怕別人被她三言兩語誤導了去,以為她如此行事是奶奶在背後支持,遂急忙開口勸道:“劉媽媽是否忠心,大夥心裏明鏡似的,隻是今日之事,奶奶還是一頭霧水,等著劉媽媽好好交代呢,至於旁的,奶奶既然嫁進了尚書府,自然就和府裏融為一體,都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不分彼此的。”
廚房的管事娘子知道雲煙是二少奶奶身邊大丫鬟,她的話自然是代表二少奶奶的意思,既然二少奶奶無意偏袒自己人,定是不會隻聽信劉媽媽一麵之詞的。想來剛才那劉順家的一頓搶白,無非就是仗著主子的威勢,禍水東引,想讓人認為她是捍衛主子顏麵才與自己爭執,然事情未清,已被她三言兩語定性為欺主,這麽大的帽子扣下來,即便自己有理恐也說不清楚,遂立馬跪下,道:“奴婢是廚房的管事蔡勇家的,給二少奶奶請安!”
“起來吧。劉順家的是我的奴婢,恐失公允,還是由蔡媽媽來告訴我到底是怎麽回事吧。”奶奶輕飄飄一句話,堵住了還要開口的劉順家的,夫人身邊的媽媽聽了也覺的二少奶奶明理。
“二少奶奶明鑒,五天前,送飯的小幺錯把粗使婆子的飯菜拿給了劉家姐姐,劉姐姐見了生氣,拎著飯盒來廚房找奴婢評理,奴婢自知理虧,罰了那丫頭,又重新張羅了酒菜給劉姐姐賠禮,劉姐姐也欣然接受了,此事廚房眾人皆可為奴婢作證。今日,劉姐姐大概吃了些酒,氣衝衝地來廚房,張嘴便說是奴婢克扣了她的吃食,有意刁難致遠閣,當時著實嚇了奴婢一跳,奴婢不敢耽擱,立馬盤問一概人等,著實是沒有克扣劉姐姐的飯食。劉姐姐聽後不依不饒,非要奴婢重置酒菜道歉賠禮,奴婢心有不甘,與劉姐姐吵了幾句,也是奴婢管束手下不嚴,有了掀了麵板,她們氣不過,兩邊人才打了起來,奴婢有錯,請奶奶責罰,但奴婢決不敢三番兩次惹惱劉姐姐,更是不敢慢待致遠閣,還請奶奶明察!”說完,蔡媽媽又恭敬地跪下磕了個頭,一副隻等奶奶責罰的樣子。
我心裏暗讚,這蔡媽媽不愧是尚書府多年的老人,心思果然玲瓏剔透。畢竟這膳房管事無論到了什麽時候都是個肥差,她若沒有些眼色和本事,自然也不會在這個位置上幹上許多年。隻瞧她話語謙卑,毫無老仆倚老賣老之相,相較氣勢洶洶的劉順家的,任誰一看,也覺得蔡媽媽才是苦主,且她言辭簡單,邏輯清晰,有理有據,想必是不會添油加醋,再讓那劉順家的有機會反咬。雖是占理的一方,但卻左口一個劉姐姐,右口一個劉姐姐的叫著,讓不知情的還以為她倆是好姐妹,更加沒人會相信她會故意刁難劉順家的,反倒是劉順家的此刻還擺著一副義憤填膺的樣子,更像是會仗勢欺人的惡狗。可見,同樣是高門大戶的奴仆,劉順家的火候還差的遠呢,怨不得柳太太會派她來,想必就是存了讓她給奶奶丟臉的意思,如此一想,倒是不太好處置。不過此刻,我隻看奶奶怎麽處置就好,不該操的心還是少操,畢竟這樣子的事情怕是以後也少不了。
“劉順家的,我隻問你蔡媽媽的話可曾有誤。”奶奶慢悠悠地問了一句,“回奶奶的話,確實如此,但是。。。”劉順家的急忙還想要再說,就被奶奶的話打斷了,“夏荷,既是如此,按我園子裏的規矩,該怎麽處置就怎麽處置吧。”“是,劉順家的偷奸耍滑,謀取私利,聚眾滋事,敗壞主子名聲,按規矩打板子二十,逐出園去。”夏荷字正腔圓、一字一句地說道,那劉順家的一聽,立馬泄了氣,才知道奶奶這是拿她開刀,殺雞儆猴,遂跪爬到奶奶跟前求饒,自是不敢再拿喬作勢,隻能改口說是因為自己吃多了酒,腦子瘋癲無狀,才惹了禍事,希望奶奶看在自己公公與柳夫人的份上,給她個悔改的機會。
饒是劉順家的百般求饒,整個園子裏竟也無人出頭為她說句好話,連同是柳夫人派來的錢五家的也是一副嗤之以鼻的樣子,想必她平日裏囂張慣了,沒少與人交惡,再加上奶奶態度堅決,眾目睽睽之下,隻待奶奶發話,立刻就要拖出去打板子了。
不料峰回路轉,奶奶卻說句:“長輩賜,不可辭。她即便有錯,也是母親挑的人,板子就改打十下,也好張張記性。既然她還要侍奉翁姑,就送到去莊子上與家人團聚吧。”輕飄飄一句話,劉順家的就被送到莊上去幹活了,多虧當時老太爺和老太太心疼奶奶,怕她管製不了陪嫁來的人家,這才將兩家老人養老的莊子一起陪嫁過來,如此一來,那劉順家的去了莊子上,更是掀不起什麽起風浪。
既然定了處罰,自然是不會再讓劉順家的胡鬧,早有兩個粗使媽媽堵了她的嘴,拉到遠處打板子去了。
“真是讓張媽媽見笑了,都怪我不懂得約束園子裏的下人,才鬧得今日不可開交。還望張媽媽在太太麵前美言幾句,也好讓我安心。”奶奶和顏悅色地說道,“瞧奶奶說的,太太就是怕下麵的人伺候不周,這才打發奴婢來看看有沒有什麽能幫上忙的。如今一瞧,的確是那劉媽媽偷奸耍滑,奶奶心地善良、體恤下人、賞罰分明,老奴看的都是心服口服,這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家和萬事興。”
張媽媽不愧是太太身邊的老人,說話做事極具眼色,她一眼就看出奶奶如此行事,想必是早就惱了那個劉順家的,今日鬧大了才肯處罰,就是顧忌眾口鑠金,怕人說是氣量狹小,容不得繼母送來的人。原本太太派她來的意思就是希望二爺的園子裏不要烏煙瘴氣的,讓二爺煩心,既然奶奶身邊的蠹蟲,奶奶已經動手清除了,自然是皆大歡喜,至於旁的,大家都是聰明人,誰也不會傻到說是主子故意縱著奴婢行事,才招來禍端。
隻是這園子裏總沒個有閱曆的媽媽管著,以後難免還是讓太太掛心,於是張媽媽開口提醒道:“本來二爺的奶娘是個極好的管事媽媽,以前這園子就是由她打理的,二爺和太太都極其倚重,隻是前年她孫兒出世,身子有些孱弱,太太慈心,這才賞了許多金銀,放了她歸家含飴弄孫。”
“張媽媽放心,雖然我的奶娘吳媽媽年紀大了,不好管事,但我在錦州別院的教引嬤嬤——殷媽媽過些日子就能入園了,她也不是旁人,想必張媽媽也曾聽說過,殷媽媽曾做過柔嘉郡主的掌事女官,別的不敢誇口,但規矩是極嚴的,定能代我管教好她們這些蠢笨的丫頭,還請張媽媽代為轉告,莫讓太太再為此煩心。”小姐和顏悅色地說道。
“奶奶都如此說了,太太哪裏還有什麽可不放心的,奴婢這就回去稟告,隻是以後少不得還要請殷媽媽多教教規矩,讓奴婢們也顯得體麵些。”張媽媽恭維了一番後,就回去複命。
我還是後來聽冬梅說起,才知道陪嫁的兩房,一戶當家的叫錢五,另一戶則叫劉順,正是這劉順家的,仗著自己公公當年跟老太爺上過戰場,賜予劉姓的榮耀,沒少排擠別人,如今怕是得了柳夫人不少好處,念著奶奶是新嫁娘,麵皮薄,還要依附於護國公府,便更加有恃無恐,在園子裏狐假虎威,到處生事。
聽說起初也隻是打罵幾個陪嫁來的小丫頭,嫌她們是外采買來的,年紀小又小又不懂規矩,眼裏沒她這個老人。麵上雖是這樣說,但冬梅和夏荷私下裏都猜測是因為她們幾個發了月錢沒有總孝敬她吃酒的緣故,畢竟這樣的慣例,在哪裏都是有的,新來的小丫頭無論是想有機會在主子麵前露臉,還是想被分派到輕鬆一點的夥計,賄賂管事的媽媽,總是不可避免的。隻是我們這幾個一直陪著奶奶的丫鬟,要麽是奶奶的心腹,要麽是像我這種沒啥眼裏見,隻知道幹活吃飯的,她哪裏敢輕易得罪,自然是柿子要撿軟的捏。隻可惜了吳媽媽雖然頂著奶娘的身份跟著奶奶陪嫁過來,但是她畢竟年歲大了,奶奶也沒想著讓她管事,所以她老人家隻有空的時候,才來陪奶奶說說話,其餘時間,自然是安心養老,這也是奶奶一早就吩咐過的,就怕有人再借著吳媽媽的手生事,讓她為難。
本來在錦州時,秦舅爺送了來一個殷媽媽擔任教引嬤嬤,隻是早幾個月她婆婆去了,雖然人此刻就在京城,但怕衝撞了小姐的喜事,隻好等守孝滿了一年,才好過來服侍。要說當年在霜落園我最怕誰,當真莫過於這位殷媽媽。她雖然隻是個下人,但經曆傳奇,讓人咋舌。
據夏荷的可靠消息,殷媽媽小時候被賣進了禧親王府,後來有緣跟著柔嘉郡主一起學規矩,差點就跟著陪嫁在塞外,成為一國王後身邊的掌事女官,但不知為何沒有去成,後來雖得了自由身,卻被兄嫂嫁於一做官的為妾,雖然殷媽媽的第一任老公官階不低,也待殷媽媽相敬如賓,堪比正妻,可奈何沒過幾年,老官撒手人寰,正妻積怨已久,逼著殷媽媽簽了賣身契,發配到莊子裏日夜勞作,過了十來年,直到那正妻的兒子獲罪,抄家落獄,殷媽媽才得以脫離苦海,隻是她多年備受欺淩,容貌早已衰敗,瘦的隻是一副皮骨,因此再賣之時已無人問津,最終被迫入了花樓,做個灑掃的粗使仆婦。後來不知殷媽媽是走了何種好運,竟在花樓這種美女如雲的地方也能被人相中,而後又嫁於一富商為妾,不得不說這第二任老公比之第一任更為對殷媽媽上心,竟然在短短三年之內,又將殷媽媽補養了起來,據說兩人也稱得上舉案齊眉,事已至此,本該是完美結局,誰知突然又殺出第三任老公,前後休妾、聘妻不過半年,殷媽媽才真的成為“殷媽媽”,直至如今未曾有變。
本來我還曾想一睹這位殷管事風采,好好探究一下他是如何半路殺出,抱的美人歸的,可惜夏荷說殷媽媽嫁於他兩年後,他就死於咳疾。殷媽媽韶華半生,三起三落,無子無女,為了照顧年邁的婆婆,自願賣身進秦府,秦舅爺見她孤苦,念及殷管事為秦府鞠躬盡瘁,所以改買為聘,讓她來教引小姐學規矩。
如今,她婆婆年老而終,小姐早就放了話,是要終身奉養的,而且冬梅受她教誨頗多,早就認了幹娘,她如今也算是有了依仗,自然是全了孝禮,便會回來侍奉小姐。也許是許久未生活在殷媽媽的管束之下,倒是讓我忘了剛入園那會學規矩的痛苦記憶。記得那時我還未曾想起前世之事,初進別院,整個一個劉姥姥進大觀園,看啥都新鮮,也正是因為這個貪鮮的毛病,沒少被殷媽媽打手板,不過我好歹是上過封閉式學校的學生,天生的本能還是讓我很快地學會適應環境,一個月下來規矩中的要點已經熟練掌握,然後為了配合大家的步調和我不冒頭的階段理想,終於在三個月後成功合格畢業,分配到霜落園做灑掃。
現在想來,當初最讓我懼怕的不是殷媽媽的規矩到底有多嚴,而是她那雙無論看什麽都能一眼看穿人心思的火眼金晶,果然經曆才是教會人成長的最好老師,殷媽媽的半生坎坷,練就了對事事的洞若觀火,想必我當年的那些雕蟲小計早就被她看透了,想來未曾發作也是覺得我不求上進,掀不起什麽風浪,便由得我偏安一隅。
大概劉順家的也是覺得園子裏沒什麽長輩級的家仆,雖然丫鬟們更得主子心意,但畢竟都還是些未經事的姑娘家,隻會聽人吩咐做事,哪裏敢訓誡她這種有閱曆的管家娘子,因此才越發大膽,無所顧忌。卻不想今日竟與園裏的老媽媽掐起架來,夏荷回報的時候,場麵已然鬧大,聽說連夫人那邊都得了消息,遣了個媽媽過來詢問情況,我不禁為奶奶坎坷的前途唉聲歎氣了一番,這個劉媽媽也確實蠢笨,奶奶擺明了沒有針對任何人的意思,她卻一個月也等不及,不,或許是某人更加急不可耐,想要看奶奶的笑話。隻可惜,奶奶已非昨日吳下阿蒙,有勇無謀,又豈會輕易任人淩辱。
其實事情的經過和起因很是簡單,因著二少爺中午不常回府用膳,二少奶奶也未接這中饋大權,於是大廚房裏的管事難免有些怠慢之心,當然二少奶奶的飯食,做奴才們不敢擅自克扣,但下人們的飯食偷工減料、魚目混珠在這高門大府裏卻是屢見不鮮。劉順家的常年在護國公府裏作威作福,什麽吃食未曾見過,一看膳房送來的菜色便知是最下等的吃食,頓時火冒三丈,帶著幾個婆子就到大廚房鬧了開來。
據說這事已不是頭回,膳房管事的娘子見她是二少奶奶院子裏的媽媽,以為是有二少奶奶做主,立馬揪了個丫頭頂罪,隻說是不小心送錯了,並又做了新的吃食賠禮道歉,誰知事後也未見二少奶奶身邊的丫鬟提起此事,本以為就過去了。誰料今日劉順家的又聚眾生事,非說她克扣了自己的吃食,那膳房管事娘子也不是個麵捏的,本來今日之事就不是她的錯,她也看出劉順家的就是想借生事從膳房撈好處,遂也和她叫嚷起來,雙方爭執不下,也不知誰也先動了手,兩撥人就打了起來。
此事要處理起來並不難,不過是奴婢間為點吃食引起的口角,奶奶心裏隻怕早就知道了,一直不過問又縱著這個劉媽媽鬧事,我猜多半是想給個下馬威,除了這個槍頭鳥,讓園子那些不安分的人知道些厲害,也省的整日為防著這些不打緊的人費功夫。
隻見奶奶慢條斯理地梳妝打扮好,開了偏廳,看過茶後,才有條不紊地押了當事人問話。劉順家的見事情鬧的眾人皆知,怕被嚴懲,急忙先聲奪人,表起了忠心。
本來劉順家的今日吃了幾杯酒,便覺得尚書府的吃食比起她在護國公府的差了許多,想起上次鬧事得了好處的事情,便想故伎重施,再去恐嚇一番,誰知今日那管事娘子竟死活不依,她氣急就借著酒氣與之打罵了起來,想著自己的主子怎麽也是府中的二少奶奶,鬧開了奶奶為了自己的顏麵一定會出言袒護,更何況自己是陪嫁中最體麵的老人,膳房過去也的確輕慢過她,所以即便真的要罰,也是做做樣子,不然定會讓跟來的奴婢寒心,覺得主子護不住奴婢,這樣讓主子打落牙齒往肚子裏咽的計謀,柳夫人身邊的媽媽沒少同她講,她自認為這次做的嚴絲合縫,所以一開口便道:“求奶奶做主,奴婢雖然是個上不台麵的下人,但也知曉一身榮辱皆係於主子,因此絲毫不敢有所大意。所謂打狗還要看主人,奴婢雖然是個無足輕重之人,但隻要一日待著奶奶身邊,就絕不讓肯人欺辱,丟了奶奶的臉麵。”
雲煙見劉順家的不說正事,隻顧表忠心,怕別人被她三言兩語誤導了去,以為她如此行事是奶奶在背後支持,遂急忙開口勸道:“劉媽媽是否忠心,大夥心裏明鏡似的,隻是今日之事,奶奶還是一頭霧水,等著劉媽媽好好交代呢,至於旁的,奶奶既然嫁進了尚書府,自然就和府裏融為一體,都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不分彼此的。”
廚房的管事娘子知道雲煙是二少奶奶身邊大丫鬟,她的話自然是代表二少奶奶的意思,既然二少奶奶無意偏袒自己人,定是不會隻聽信劉媽媽一麵之詞的。想來剛才那劉順家的一頓搶白,無非就是仗著主子的威勢,禍水東引,想讓人認為她是捍衛主子顏麵才與自己爭執,然事情未清,已被她三言兩語定性為欺主,這麽大的帽子扣下來,即便自己有理恐也說不清楚,遂立馬跪下,道:“奴婢是廚房的管事蔡勇家的,給二少奶奶請安!”
“起來吧。劉順家的是我的奴婢,恐失公允,還是由蔡媽媽來告訴我到底是怎麽回事吧。”奶奶輕飄飄一句話,堵住了還要開口的劉順家的,夫人身邊的媽媽聽了也覺的二少奶奶明理。
“二少奶奶明鑒,五天前,送飯的小幺錯把粗使婆子的飯菜拿給了劉家姐姐,劉姐姐見了生氣,拎著飯盒來廚房找奴婢評理,奴婢自知理虧,罰了那丫頭,又重新張羅了酒菜給劉姐姐賠禮,劉姐姐也欣然接受了,此事廚房眾人皆可為奴婢作證。今日,劉姐姐大概吃了些酒,氣衝衝地來廚房,張嘴便說是奴婢克扣了她的吃食,有意刁難致遠閣,當時著實嚇了奴婢一跳,奴婢不敢耽擱,立馬盤問一概人等,著實是沒有克扣劉姐姐的飯食。劉姐姐聽後不依不饒,非要奴婢重置酒菜道歉賠禮,奴婢心有不甘,與劉姐姐吵了幾句,也是奴婢管束手下不嚴,有了掀了麵板,她們氣不過,兩邊人才打了起來,奴婢有錯,請奶奶責罰,但奴婢決不敢三番兩次惹惱劉姐姐,更是不敢慢待致遠閣,還請奶奶明察!”說完,蔡媽媽又恭敬地跪下磕了個頭,一副隻等奶奶責罰的樣子。
我心裏暗讚,這蔡媽媽不愧是尚書府多年的老人,心思果然玲瓏剔透。畢竟這膳房管事無論到了什麽時候都是個肥差,她若沒有些眼色和本事,自然也不會在這個位置上幹上許多年。隻瞧她話語謙卑,毫無老仆倚老賣老之相,相較氣勢洶洶的劉順家的,任誰一看,也覺得蔡媽媽才是苦主,且她言辭簡單,邏輯清晰,有理有據,想必是不會添油加醋,再讓那劉順家的有機會反咬。雖是占理的一方,但卻左口一個劉姐姐,右口一個劉姐姐的叫著,讓不知情的還以為她倆是好姐妹,更加沒人會相信她會故意刁難劉順家的,反倒是劉順家的此刻還擺著一副義憤填膺的樣子,更像是會仗勢欺人的惡狗。可見,同樣是高門大戶的奴仆,劉順家的火候還差的遠呢,怨不得柳太太會派她來,想必就是存了讓她給奶奶丟臉的意思,如此一想,倒是不太好處置。不過此刻,我隻看奶奶怎麽處置就好,不該操的心還是少操,畢竟這樣子的事情怕是以後也少不了。
“劉順家的,我隻問你蔡媽媽的話可曾有誤。”奶奶慢悠悠地問了一句,“回奶奶的話,確實如此,但是。。。”劉順家的急忙還想要再說,就被奶奶的話打斷了,“夏荷,既是如此,按我園子裏的規矩,該怎麽處置就怎麽處置吧。”“是,劉順家的偷奸耍滑,謀取私利,聚眾滋事,敗壞主子名聲,按規矩打板子二十,逐出園去。”夏荷字正腔圓、一字一句地說道,那劉順家的一聽,立馬泄了氣,才知道奶奶這是拿她開刀,殺雞儆猴,遂跪爬到奶奶跟前求饒,自是不敢再拿喬作勢,隻能改口說是因為自己吃多了酒,腦子瘋癲無狀,才惹了禍事,希望奶奶看在自己公公與柳夫人的份上,給她個悔改的機會。
饒是劉順家的百般求饒,整個園子裏竟也無人出頭為她說句好話,連同是柳夫人派來的錢五家的也是一副嗤之以鼻的樣子,想必她平日裏囂張慣了,沒少與人交惡,再加上奶奶態度堅決,眾目睽睽之下,隻待奶奶發話,立刻就要拖出去打板子了。
不料峰回路轉,奶奶卻說句:“長輩賜,不可辭。她即便有錯,也是母親挑的人,板子就改打十下,也好張張記性。既然她還要侍奉翁姑,就送到去莊子上與家人團聚吧。”輕飄飄一句話,劉順家的就被送到莊上去幹活了,多虧當時老太爺和老太太心疼奶奶,怕她管製不了陪嫁來的人家,這才將兩家老人養老的莊子一起陪嫁過來,如此一來,那劉順家的去了莊子上,更是掀不起什麽起風浪。
既然定了處罰,自然是不會再讓劉順家的胡鬧,早有兩個粗使媽媽堵了她的嘴,拉到遠處打板子去了。
“真是讓張媽媽見笑了,都怪我不懂得約束園子裏的下人,才鬧得今日不可開交。還望張媽媽在太太麵前美言幾句,也好讓我安心。”奶奶和顏悅色地說道,“瞧奶奶說的,太太就是怕下麵的人伺候不周,這才打發奴婢來看看有沒有什麽能幫上忙的。如今一瞧,的確是那劉媽媽偷奸耍滑,奶奶心地善良、體恤下人、賞罰分明,老奴看的都是心服口服,這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家和萬事興。”
張媽媽不愧是太太身邊的老人,說話做事極具眼色,她一眼就看出奶奶如此行事,想必是早就惱了那個劉順家的,今日鬧大了才肯處罰,就是顧忌眾口鑠金,怕人說是氣量狹小,容不得繼母送來的人。原本太太派她來的意思就是希望二爺的園子裏不要烏煙瘴氣的,讓二爺煩心,既然奶奶身邊的蠹蟲,奶奶已經動手清除了,自然是皆大歡喜,至於旁的,大家都是聰明人,誰也不會傻到說是主子故意縱著奴婢行事,才招來禍端。
隻是這園子裏總沒個有閱曆的媽媽管著,以後難免還是讓太太掛心,於是張媽媽開口提醒道:“本來二爺的奶娘是個極好的管事媽媽,以前這園子就是由她打理的,二爺和太太都極其倚重,隻是前年她孫兒出世,身子有些孱弱,太太慈心,這才賞了許多金銀,放了她歸家含飴弄孫。”
“張媽媽放心,雖然我的奶娘吳媽媽年紀大了,不好管事,但我在錦州別院的教引嬤嬤——殷媽媽過些日子就能入園了,她也不是旁人,想必張媽媽也曾聽說過,殷媽媽曾做過柔嘉郡主的掌事女官,別的不敢誇口,但規矩是極嚴的,定能代我管教好她們這些蠢笨的丫頭,還請張媽媽代為轉告,莫讓太太再為此煩心。”小姐和顏悅色地說道。
“奶奶都如此說了,太太哪裏還有什麽可不放心的,奴婢這就回去稟告,隻是以後少不得還要請殷媽媽多教教規矩,讓奴婢們也顯得體麵些。”張媽媽恭維了一番後,就回去複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