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人學齊語


    春秋時期,在現在河南省境內有一個小國叫“宋”。宋國大夫戴不勝比較開明,很關心國事,很想讓宋國國君多理朝政,就是不知道該怎樣勸說宋王才好。戴不勝知道孟子很有見識,很佩服孟子,也很想向孟子請教。有一次孟子到宋國旅行,戴不勝大夫很恭敬地接待了孟子,向孟子請教說:“您是很有學問的人。請您告訴我,怎樣才能勸說一個國家的國君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用來管理自己的國家,多為國家辦些好事呢?”


    孟子想了一會兒,微笑著不緊不慢地說道:“這話看怎麽說,比如說,有位楚國大夫很想讓自己的兒子學說齊國話,您看是請齊國人教他好呢,還是請楚國人教他好呢?”戴不勝亦笑著回答說:“那當然是請齊國人教他好啊!”孟子笑了一下,接著說;“即使請來一個齊國人教他,並且很耐心地教他說齊國話,然而他周圍的人覺得很希奇,整天來幹擾他,吵吵鬧鬧難得安靜,到了這種情形之下,哪怕用鞭子來抽打他,逼迫他學齊國話,他仍然是學不會的。如果把他帶引到齊國去,並且住在齊國都城最有名、最繁華的街巷裏,住下來學講齊國話。幾年以後,他的齊國話學會了,講得很好了,到那時再要他說楚國話,假若也用鞭子天天抽打他,要他說楚國話,那也是很困難的了。”


    聽了孟子一席話以後,戴不勝終於明白過來:在宋國,國王周圍的大夫少有好人,在太多的壞大夫的讒言欺騙下,也難怪宋國國君會變得無道啊!


    這篇寓言的寓意是:不可忽視客觀環境、周圍風氣對人的影響。


    兩個青年學棋


    有兩個青年人想學下棋。他們聽說奕秋是全國最有名的棋手,就邀著一起來到奕秋這裏,拜奕秋為師學下棋。


    由於這兩個學下棋的青年人學習時用心程度不一樣,最後學習的結果也就不一樣。其中一個人學下棋時全神貫注地聽奕秋講解下棋的技藝。因為他聽講時思想集中,學得快,懂得深,下棋的技巧也掌握得熟練多了,後來也成了一名出色的棋手。另一個學下棋的青年人則不同,每次當奕秋講下棋的時候,他雖然也坐在那裏聽,可是思想卻開了小差,總覺得有大天鵝快要飛過來了。待天鵝快要飛到眼前時該要準備好弓和箭了。他一心想著當天鵝飛近後該如何拿弓,如何搭箭,又要如何瞄準,然後再怎樣放箭,向最大的天鵝射去,等等。這個青年人雖然和前一個青年人同在一道學習下棋,但由於他老是思想不集中,而是沉思在遐想之中。結果學習的效果卻遠遠不如前一個全神貫注、用心學習下棋的青年人。難道說是後一個青年人在才智上不如前一個青年人嗎?當然不是的!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學習必須專心。隻有全神貫注、用心學習的人才會學好本領,在學習上三心二意、極不專心的人是學而無成的。


    心不在馬


    趙襄王向王子期學習駕車技巧,剛剛入門不久,他就要與王子期比賽,看誰的馬車跑得快。可是,他一連換了三次馬,比賽三場,每次都遠遠地落在王子期的後麵。


    趙襄王這下可不高興了,他於是叫來王子期,責問道:“你既然教我駕車,為什麽不將真本領完全教給我呢?你難道還想留一手嗎?”


    王子期回答說:“駕車的方法、技巧,我已經全部教給大王了。隻是您在運用的時候有些舍本逐末,忘卻了要領。一般說來,駕車時最重要的是使馬在車轅裏鬆緊適度,自在舒適;而駕車人的注意力則要集中在馬的身上,沉住氣,駕好車,讓人與馬的動作配合協調,這樣才可以使車跑得快,跑得遠。可是剛才您在與我賽車的時候,隻要是稍有落後,你的心裏就著急,使勁鞭打奔馬,拚命要超過我;而一旦跑到了我的前麵,又時常回頭觀望,生怕我再趕上您。總之,您是不顧馬的死活,總是要跑到我的前麵才放心。其實,在遠距離的比賽中,有時在前,有時落後,都是很正常的;而您呢,不論領先還是落後,始終心情十分緊張,您的注意力幾乎全都集中在比賽的勝負上了,又怎麽可能去調好馬、駕好車呢?這就是您三次比賽、三次落後的根本原因啊。”


    趙襄王賽車時心不在馬,終致失敗的教訓說明:我們無論做什麽事,都要專心致誌,集中精力,掌握要領,不計功利,努力將每一件事情做好。如果過於患得患失,為名利所累,往往會事與願違,把事情的結果弄糟。


    樂羊子求學


    古時候有個叫作樂羊子的人,他娶了一位知書達理、勤勞賢惠的好妻子,她總是幫助和輔佐丈夫力求上進,做個有抱負的人。


    妻子常常跟樂羊子說:“你是一個七尺男子漢,要多學些有用的知識,將來好做大事,天天呆在家裏或者隻在鄉裏四鄰轉悠一下,開闊不了眼界,長不了見識,不會有什麽出息的。不如帶些盤纏,到遠方去找名師學習本領來充實自己,也不在活一世啊!”


    日子一長,樂羊子被說動了,就按照妻子的話收拾好行李出遠門去了。自從那天和樂羊子依依惜別後,妻子一天比一天思念自己的丈夫,記掛他在異鄉求學的情況,但她把這份惦念埋在心底,隻是每天不停地織布幹活來排遣這份心情,好讓樂羊子安心學習,不牽掛自己和家裏。


    一天,妻子正織著布,忽然聽見有人敲門。她過去開了門一看,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站在麵前的竟然是自己日夜想念的丈夫。她高興極了,忙將丈夫迎進屋坐下。可是驚喜了沒多久,妻子似乎想起了什麽,疑惑地問:“才剛剛過了一年,你怎麽就回來了,是出了什麽事嗎?”樂羊子望著妻子笑答:“沒什麽事,隻是離別的日子太久了,我對你朝思暮想,實在忍受不了,就回來了。”


    妻子聽了這話,半晌無語,表情很是難過。她抓起剪刀,快步走到織布機前“哢嚓哢嚓”地把織了一大半的布都剪斷了。樂羊子吃了一驚,問道:“你這是幹什麽?”妻子回答說:“這匹布是我日日夜夜不停地織呀織呀,它才一絲一縷地積累起來,一分一毫地變長起來,終於織成了一整匹布。現在我把它剪斷了,白白浪費了寶貴的光陰,它也永遠不能恢複為整匹布了。學習也是一樣的道理,要一點點地積累知識才能成功。你現在半途而廢,不願堅持到底,不是和我剪斷布一樣可惜嗎?”


    樂羊子聽了這話恍然大悟,意識到自己錯了,不由得羞愧不已。他再次離開家去求學,整整過了7年才終於學成而返。


    樂羊子妻以她的遠見和勇氣幫助丈夫堅定了求學的意誌,而樂羊子也終於以驚人的毅力克服困難,堅持學習。這一切都告訴我們學習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我們應該磨練自己的意誌,不懈地努力。


    狙公失猴


    從前,楚國有個老頭以飼養猴子為生,楚國人都把他叫作狙(ju)公。每天早上,狙公起床以後都在院子裏給他的猴子們分配任務。他讓老猴子帶著猴子們跳出去,采摘山裏果樹的果實。晚上,等猴子們回來了,狙公就逼著猴子們交出它們所采果實的十分之一。光靠著這些猴子采來的果實,他就可養活自己,而且還略有盈餘。有一次幾個猴子覺得自己白白辛苦一場,狙公卻坐享其成,不願交出果實,狙公就對它們棍棒相加,一陣毒打。猴子雖然覺得每天采摘果實是件苦活,可又怕狙公的棍棒,不敢違背狙公的命令。


    有一天,一隻不懂事的小猴子突然問這群猴子:“山裏果實累累,難道是狙公親手所種嗎?”大夥都說:“不是呀,誰都知道這些果樹並沒有什麽人去栽種,都是天生的。”小猴子又問:“既然這樣,我們幹嗎靠給狙公做苦力過日子呢?”小猴子話還沒說完,猴子都已經恍然大悟。


    當天晚上,猴子們趁狙公睡熟之後,悄悄地打破柵欄,弄壞籠子。然後,它們拿上狙公積存的果實,手牽著手跑進了樹林深處,從此再也不回去了。狙公一覺醒來,才發覺猴子們都跑光了,他賴以生存的手段沒有了,隻得待在家中活活地餓死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要自食其力,如果自己不付出努力,企圖依賴別人,或者靠剝削別人過活,最終隻能落得像狙公那樣活活餓死的下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導演有點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雪虐風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雪虐風饕並收藏導演有點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