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鳳麟詫異道:
“想辦法?”
藥王道:
“沒錯,你所修煉的功法乃道家之無上心法,這世上,隻有你與你師傅二人修練,但是你師傅他一直還未修煉至頂層,所以要想徹底打通你奇經八脈,將功法融會貫通,不是那麽容易就能做到的。[更新快,網站頁麵清爽,廣告少,無彈窗,最喜歡這種網站了,一定要好評]”
當初陳金發將高鳳麟送往終南山,拜入袁成子門下,初時,袁成子並未親自傳授他武藝,隻是囑咐他門下大弟子丹青子莫正虛授他一些三清觀粗淺的武學根基。丹青子見師傅久未收徒,隻道是這小師弟身份特別,授教之時格外用心,不敢怠慢。既得名師指點,加上自己本就天資聰慧,短短一年時間,高鳳麟進步神速。袁成子見這小徒弟實是不出世的奇才,就在高鳳麟入門的第二年,親自傳授他武學。而高鳳麟並沒有讓袁成子失望,短短三年之間,就將三清觀所有武學融會貫通,十六七歲的年紀,其武學修為竟不弱於大師兄莫正虛。全權衡利弊之後,袁成子決定將三清觀鎮派絕學《天罡寶典》傳授與高鳳麟,袁成子未曾向高鳳麟說明這《天罡寶典》的由來,也沒有向他說明,這寶典乃是三清觀鎮派之寶,高鳳麟隻當是師傅傳授自己眾多武功中的其實一門,依言修習,三年小成,五年大成。但這寶典卻有個一處玄關始終未能衝破,這道玄關並非常年修行之下自然突破,而需要非常特定的條件下方能衝破最後玄關,達到水火相濟,龍虎交會的境界。
袁成子修煉《天罡寶典》四十餘載,始終不能衝破最後玄關,也算是他生平最大的遺憾。(.)寶典名為天罡,自是為袁天罡所創,自從拜入藥王孫思邈門下,袁天罡便就入了道門,他於道家周天功,內丹功有所悟,又修得三花聚頂,五氣朝元之境界,晚年之後,將自己畢生所學與其所通讀《道德經》中所悟,融為一體,創出《天罡寶典》這本奇書,此書為三清觀鎮派之寶,非掌教不能修習。莫正虛雖入門早,但無仙緣,無緣得授此書,高鳳麟反而受到袁成子的青睞,有緣修煉,這其中的造化,自不足為外人道也,是以藥王在為高鳳麟把脈之時,依脈象所推,他定是修煉了《天罡寶典》,尤為震驚。
高鳳麟五年時間修寶典大成,袁成子算算日子,高鳳麟到三清觀正好十年時間,既然這最後玄關卻不是那麽好衝破的,那倒不如差高鳳麟回到徐州,說不定這番下山,得獲機緣,便能衝破這最後玄關,成就美事。豈料這才一年光陰,就收到徒弟重傷的消息,命不久矣,於是袁成子匆匆趕到藥王穀,不僅僅是關心徒弟的性命,這其中更是有莫大的機緣,說不定趁此良機,高鳳麟能衝破最後玄關,練成這《天罡寶典》。
《天罡寶典》源於《道德經》,《道德經》的思想是道法自然。“道”是天地萬物之始之母,陰陽對立與統一是萬物的本質體現,物極必反是萬物演化的規律。當你武功達到極致的境界時,若再想突破,便就會物極必反,被其反噬,是以,當修習《天罡寶典》時,自身的武功正在往極致靠近,練到以後,便就遇到瓶頸,不會再有進步了,這瓶頸就是寶典中所載的玄關。那是不是就是說這武功就無法再突破了呢?事實並非如此,《道德經》有雲: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福與禍是相互依存,互相轉化的,武功突破自身的極限,那是福,但是這個福卻不是輕易得來,必須由禍而來。何解?
當初袁天罡創寶典之時,便就依照著經中所載,物極必反,若要強練,必會走火入魔,全身爆裂而死,心中需要有“清靜無為”,方能修習,但是練到極端之時,便就到了盡頭,但這並非真正的盡頭,相反,道家思想,是要無為無不為,達到返樸歸真的境界,那就是無窮無盡的境界。要想突破這重玄關,達到無為之境界,就必須由禍轉化而來。正所謂置之死地而後生,要想衝破這重玄關,就必須從“死”中“活”過來。
袁成子就是於這生死二字,未能參透其中奧妙,故而衝不破那玄關,這次高鳳麟重傷不治,或許正是印證了這生死二字中的玄妙。
這一日晚間,高鳳麟從木桶中出來,晚上用過晚膳之後,便就回房休息。不過片刻,袁成子來到高鳳麟房內,高鳳麟恭請師傅入房內,袁成子對高鳳麟說:
“麟兒,我有一事,要說與你聽。”
“師傅教誨,弟子聆聽。”
袁成子含笑點頭,說道:
“麟兒,你可知道我最後傳授你的,是何種武功啊?”
“師傅傳我的是《天罡寶典》。”
“那你可知這寶典是什麽武學呢?”
“弟子不知。”
“這《天罡寶典》是你袁天罡祖師爺傳下來的,為三清觀震觀之寶,非掌教不能修行。”
“啊!”高鳳麟吃了一驚。
於是袁成子就將《天罡寶典》其中的來龍去脈與高鳳麟說的清清楚楚,之所以傳他這門神功,是要他肩負起傳三清觀武學的重任。
“隻是弟子如今內力盡失,如何能擔此重任。”
“關於《天罡寶典》,當年你天罡祖師曾留下幾句揭語,為師參詳至今,直到這次你來藥王穀求醫,方才知曉正是印證了這句揭語,”袁成子頓了頓,“那揭語是這樣說的:‘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先生而後死,後死而再生。若要大道成,需往終南尋。’”
“這揭語是什麽意思?”高鳳麟問。
“這揭語與修煉《天罡寶典》,衝破最後玄關有密切的關係,隻可惜為師資質愚魯,四十多年來都不曾想通這其中的奧妙,直到前幾日得知你來藥王穀求醫,我便想到了,這揭語中的終南或許不是指三清觀,而是指藥王穀。”
“藥王穀?師傅,您的意思是說,咱們練這寶典上的武功,還得需要藥王穀相助,才能練的成嗎?”
“那****剛趕到這裏時,你已經處於彌留之際,我為你把脈發現,雖然你脈搏微弱,人也是昏迷不醒,但是卻發現你丹田之處,有一股氣蓄在其中,我本打算將其引導出來,卻發現散出去的真氣全都給你丹田中那股蓄氣所吸引過去,便就猶如滴水入海,消失的無影無蹤。這幾日藥王為你診斷時,發現丹田之氣,越蓄越大,隻是你經脈被封,無法自行將其釋放出來。”
高鳳麟又問道:
“這股氣如果不將它引出來,我會被其反噬嗎?”
袁成子道:
“我與藥王商議幾日,都認為這丹田內之氣,再過幾日便會容滿,到時候如若不將其散泄而出,恐怕會再次傷及自身。明日待藥王為你活絡十二經脈之後,我二人再合力助你。”
二人商議到三更時分,這其中是福是禍,實屬難料,倘若任由這股真氣膨脹不管,到時候高鳳麟仍還是有性命之危,眼下隻有一條路可走,別無他法。
“想辦法?”
藥王道:
“沒錯,你所修煉的功法乃道家之無上心法,這世上,隻有你與你師傅二人修練,但是你師傅他一直還未修煉至頂層,所以要想徹底打通你奇經八脈,將功法融會貫通,不是那麽容易就能做到的。[更新快,網站頁麵清爽,廣告少,無彈窗,最喜歡這種網站了,一定要好評]”
當初陳金發將高鳳麟送往終南山,拜入袁成子門下,初時,袁成子並未親自傳授他武藝,隻是囑咐他門下大弟子丹青子莫正虛授他一些三清觀粗淺的武學根基。丹青子見師傅久未收徒,隻道是這小師弟身份特別,授教之時格外用心,不敢怠慢。既得名師指點,加上自己本就天資聰慧,短短一年時間,高鳳麟進步神速。袁成子見這小徒弟實是不出世的奇才,就在高鳳麟入門的第二年,親自傳授他武學。而高鳳麟並沒有讓袁成子失望,短短三年之間,就將三清觀所有武學融會貫通,十六七歲的年紀,其武學修為竟不弱於大師兄莫正虛。全權衡利弊之後,袁成子決定將三清觀鎮派絕學《天罡寶典》傳授與高鳳麟,袁成子未曾向高鳳麟說明這《天罡寶典》的由來,也沒有向他說明,這寶典乃是三清觀鎮派之寶,高鳳麟隻當是師傅傳授自己眾多武功中的其實一門,依言修習,三年小成,五年大成。但這寶典卻有個一處玄關始終未能衝破,這道玄關並非常年修行之下自然突破,而需要非常特定的條件下方能衝破最後玄關,達到水火相濟,龍虎交會的境界。
袁成子修煉《天罡寶典》四十餘載,始終不能衝破最後玄關,也算是他生平最大的遺憾。(.)寶典名為天罡,自是為袁天罡所創,自從拜入藥王孫思邈門下,袁天罡便就入了道門,他於道家周天功,內丹功有所悟,又修得三花聚頂,五氣朝元之境界,晚年之後,將自己畢生所學與其所通讀《道德經》中所悟,融為一體,創出《天罡寶典》這本奇書,此書為三清觀鎮派之寶,非掌教不能修習。莫正虛雖入門早,但無仙緣,無緣得授此書,高鳳麟反而受到袁成子的青睞,有緣修煉,這其中的造化,自不足為外人道也,是以藥王在為高鳳麟把脈之時,依脈象所推,他定是修煉了《天罡寶典》,尤為震驚。
高鳳麟五年時間修寶典大成,袁成子算算日子,高鳳麟到三清觀正好十年時間,既然這最後玄關卻不是那麽好衝破的,那倒不如差高鳳麟回到徐州,說不定這番下山,得獲機緣,便能衝破這最後玄關,成就美事。豈料這才一年光陰,就收到徒弟重傷的消息,命不久矣,於是袁成子匆匆趕到藥王穀,不僅僅是關心徒弟的性命,這其中更是有莫大的機緣,說不定趁此良機,高鳳麟能衝破最後玄關,練成這《天罡寶典》。
《天罡寶典》源於《道德經》,《道德經》的思想是道法自然。“道”是天地萬物之始之母,陰陽對立與統一是萬物的本質體現,物極必反是萬物演化的規律。當你武功達到極致的境界時,若再想突破,便就會物極必反,被其反噬,是以,當修習《天罡寶典》時,自身的武功正在往極致靠近,練到以後,便就遇到瓶頸,不會再有進步了,這瓶頸就是寶典中所載的玄關。那是不是就是說這武功就無法再突破了呢?事實並非如此,《道德經》有雲: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福與禍是相互依存,互相轉化的,武功突破自身的極限,那是福,但是這個福卻不是輕易得來,必須由禍而來。何解?
當初袁天罡創寶典之時,便就依照著經中所載,物極必反,若要強練,必會走火入魔,全身爆裂而死,心中需要有“清靜無為”,方能修習,但是練到極端之時,便就到了盡頭,但這並非真正的盡頭,相反,道家思想,是要無為無不為,達到返樸歸真的境界,那就是無窮無盡的境界。要想突破這重玄關,達到無為之境界,就必須由禍轉化而來。正所謂置之死地而後生,要想衝破這重玄關,就必須從“死”中“活”過來。
袁成子就是於這生死二字,未能參透其中奧妙,故而衝不破那玄關,這次高鳳麟重傷不治,或許正是印證了這生死二字中的玄妙。
這一日晚間,高鳳麟從木桶中出來,晚上用過晚膳之後,便就回房休息。不過片刻,袁成子來到高鳳麟房內,高鳳麟恭請師傅入房內,袁成子對高鳳麟說:
“麟兒,我有一事,要說與你聽。”
“師傅教誨,弟子聆聽。”
袁成子含笑點頭,說道:
“麟兒,你可知道我最後傳授你的,是何種武功啊?”
“師傅傳我的是《天罡寶典》。”
“那你可知這寶典是什麽武學呢?”
“弟子不知。”
“這《天罡寶典》是你袁天罡祖師爺傳下來的,為三清觀震觀之寶,非掌教不能修行。”
“啊!”高鳳麟吃了一驚。
於是袁成子就將《天罡寶典》其中的來龍去脈與高鳳麟說的清清楚楚,之所以傳他這門神功,是要他肩負起傳三清觀武學的重任。
“隻是弟子如今內力盡失,如何能擔此重任。”
“關於《天罡寶典》,當年你天罡祖師曾留下幾句揭語,為師參詳至今,直到這次你來藥王穀求醫,方才知曉正是印證了這句揭語,”袁成子頓了頓,“那揭語是這樣說的:‘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先生而後死,後死而再生。若要大道成,需往終南尋。’”
“這揭語是什麽意思?”高鳳麟問。
“這揭語與修煉《天罡寶典》,衝破最後玄關有密切的關係,隻可惜為師資質愚魯,四十多年來都不曾想通這其中的奧妙,直到前幾日得知你來藥王穀求醫,我便想到了,這揭語中的終南或許不是指三清觀,而是指藥王穀。”
“藥王穀?師傅,您的意思是說,咱們練這寶典上的武功,還得需要藥王穀相助,才能練的成嗎?”
“那****剛趕到這裏時,你已經處於彌留之際,我為你把脈發現,雖然你脈搏微弱,人也是昏迷不醒,但是卻發現你丹田之處,有一股氣蓄在其中,我本打算將其引導出來,卻發現散出去的真氣全都給你丹田中那股蓄氣所吸引過去,便就猶如滴水入海,消失的無影無蹤。這幾日藥王為你診斷時,發現丹田之氣,越蓄越大,隻是你經脈被封,無法自行將其釋放出來。”
高鳳麟又問道:
“這股氣如果不將它引出來,我會被其反噬嗎?”
袁成子道:
“我與藥王商議幾日,都認為這丹田內之氣,再過幾日便會容滿,到時候如若不將其散泄而出,恐怕會再次傷及自身。明日待藥王為你活絡十二經脈之後,我二人再合力助你。”
二人商議到三更時分,這其中是福是禍,實屬難料,倘若任由這股真氣膨脹不管,到時候高鳳麟仍還是有性命之危,眼下隻有一條路可走,別無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