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發和平青雲趙文心三人也聞訓趕來,見高鳳麟生龍活虎一般,不禁悲喜交加,又聞他因禍得福,練成神功,更是欣喜若狂。[.想看的書幾乎都有啊,比一般的小說網站要穩定很多更新還快,全文字的沒有廣告。]三人將高鳳麟拉到一邊,跟他詳細打聽這幾日所發生的事,不停的追問事如何因禍得福,練成了高深武功的,高鳳麟自然也是描述如何被泡了三天藥水,如何又吃了假死藥,如何被師尊打通全身經脈濤濤不絕的講著。
用過午膳之後,袁成子將高鳳麟帶到清虛宮後堂,堂中供奉著一個靈位,正是袁天罡,師徒二人都想袁天罡叩了三炷香。高鳳麟將香插好之後,袁成子從桌子下麵的地上,取出一塊薄磚,磚下竟是一個暗格,袁成子從暗格中緩緩取出一個錦盒,這錦盒紅布金絲,華貴逼人,一眼看去就知道不是民間之物,錦盒用一個小金鎖鎖著,不知裏麵藏著是什麽。
袁成子雙手捧著錦盒,向袁天罡靈位又拜了三拜,轉身對高鳳麟說:
“麟兒,你可知道這裏麵是什麽?”
高鳳麟搖了搖頭,袁成子繼續說道:
“這裏麵的東西,從今天開始,交由你來保管。”
高鳳麟問道:
“師尊,這錦盒裏麵到底裝的是什麽東西,為何要我來保管?”
袁成子瞧了高鳳麟一眼,才慢慢道了兩字:“天書”
高鳳麟聞聲色變:
“什麽,這裏麵是天書?”
“沒錯,正是江湖中傳聞的《天書》。[更新快,網站頁麵清爽,廣告少,無彈窗,最喜歡這種網站了,一定要好評]”
“師尊,這《天書》裏所記載的,是什麽內容啊?”
“這天書能知過去,現在,和未來。”
“這書有如此神奇?”高鳳麟忍不住自己的好奇之心。
“沒錯,這《天書》確實這般神奇,正因如此,這本書也成為江湖中人人都想得到的異寶。”袁成子說道。
“既然是這樣的異寶,那應當留存在觀內才安全啊,天下誰敢在三清觀找麻煩啊,為何要我保管呢?”
袁成子道:
“如今你練成《天罡寶典》,自然便就是這《天書》的守護人。”
高鳳麟詫道:
“師尊的意思,莫非這《天書》與天罡祖師有莫大的關聯?”
“正是。”袁成子將這天書的來曆緩緩道來。
“當年太宗皇帝在世之時,命天罡祖師和當時另一名奇人異世李淳風共同推算大唐的國運,那李淳風天縱奇材,推演之術出神入化,不在天罡祖師之下,二人背對著背,各自占卜推演,一人畫圖,一人寫讖語,這一推算起來便一發不可收拾,直到後來祖師覺得此舉泄露天機,恐遭天譴,便就沒有再推下去。後來太宗皇帝看過之後,直歎此為‘天書’,對祖師與李淳風二人大加讚賞,後來天罡祖師勸諫太宗皇帝,此書泄露天機太多,如果公諸於世,恐對大唐國運不利,是故,便將此書封存於三清觀,後世之人不得閱覽。後來這《天書》還是泄露出去,流傳於江湖。這些年來,雖不乏有明求暗盜者,但《天書》始終無恙。天罡祖師曾有傳下訓示,能練成《天罡寶典》者,定能護《天書》之周全,如今你練成寶典,這《天書》理應由你看護。”
高鳳麟始終覺得這事不宜操之過急,況且三清觀乃天下道教玄門之正宗,袁成子貴為中原七大宗師之首,若將《天書》交給自己保管,無異於棄美玉而抱頑石矣,甚為不妥。
袁成子又道:
“如今天下之人都知道《天書》藏於三清觀之內,三清觀早已成了眾矢之的,假如你攜書而走,即便有人來討書,也叫他竹籃打水,一場空。”
高鳳麟奇道:
“師尊,普天之下,還有誰能跟您討書,您卻不能拒之的?”
“當年太宗皇帝曾傳下口諭,不準後人閱覽《天書》,皇室宗親自然不會跟為師討書為難,但是後世之中,總有不肖子孫將先祖教訓忘於腦後,企圖一覽《天書》究竟。當年武周代唐,聖神武皇帝就曾賁臨三清觀,借閱《天書》,天罡祖師不便違拗聖意,好在武皇帝閱完當即歸還,自那以後,《天書》便封存至今,這錦盒和金鎖便是武皇帝所賜。”
“那如果再有皇室宗親跟師尊要《天書》,那如何是好?”
袁成子淡淡一笑,說道:
“倘若《天書》不在三清觀,任他掘地三尺又如何。”
袁成子以仙師遺訓,事關三清觀安危等為由,將錦盒交由高鳳麟保管,高鳳麟雖極不情願,但師命難違,終究還是接受了這份差事。
如此,高鳳麟與平青雲等人在三清觀又小住了三日,打算第四日用過早膳後就準備啟程,先去洛陽,再回徐州。眾人正自吃著,卻聽山下來報,廣平王拜山。
原來袁成子雲遊之極,廣平王就曾多次到三清觀尋訪袁成子下落,廣平王李俶自幼好學,最為崇尚老莊,經常與人講經論道,袁成子既為大唐國師,掌管三清觀,李俶自然會經常向袁成子請教,長此以往,二人既為君臣,又似師徒。
高鳳麟在三清觀學藝之時,廣平王就經常到訪,二人雖一人問道,一人練武,但一個作為袁成子的座上賓,一個是關門愛徒,時間一長,兩人便就熟識了,李俶年長高鳳麟幾歲,二人經常以兄弟相稱。當初廣平王都是以學生身份向袁成子問道,高鳳麟一直不知他是當今皇帝之孫,受封廣平王。
依照君臣之禮,三清觀上下全都出了山門去迎接廣平王,當高鳳麟見到廣平王那一刻,頓時覺得一道晴天霹靂劈了下來。
當初高鳳麟在觀內,見廣平王李俶每年總會來小住一段時間,短則月餘,長則半年,二人閑暇之餘,免不了比武切磋,每次都是李俶敗下陣來,是以後來,高鳳麟想要與之比武,李俶都避而遠之,而後幾年,李俶便來的少了。如今他以廣平王身份降臨三清觀,高鳳麟瞧內心還是有點心驚膽戰的。
李俶隻帶了五十名隨行親兵,他攜長子和四名近身侍衛上了山,其餘幾人山下等待,李俶受了眾人的跪拜之後,叫各人退下,袁成子也隻留高鳳麟,莫正虛二人進了內堂招待李俶。
用過午膳之後,袁成子將高鳳麟帶到清虛宮後堂,堂中供奉著一個靈位,正是袁天罡,師徒二人都想袁天罡叩了三炷香。高鳳麟將香插好之後,袁成子從桌子下麵的地上,取出一塊薄磚,磚下竟是一個暗格,袁成子從暗格中緩緩取出一個錦盒,這錦盒紅布金絲,華貴逼人,一眼看去就知道不是民間之物,錦盒用一個小金鎖鎖著,不知裏麵藏著是什麽。
袁成子雙手捧著錦盒,向袁天罡靈位又拜了三拜,轉身對高鳳麟說:
“麟兒,你可知道這裏麵是什麽?”
高鳳麟搖了搖頭,袁成子繼續說道:
“這裏麵的東西,從今天開始,交由你來保管。”
高鳳麟問道:
“師尊,這錦盒裏麵到底裝的是什麽東西,為何要我來保管?”
袁成子瞧了高鳳麟一眼,才慢慢道了兩字:“天書”
高鳳麟聞聲色變:
“什麽,這裏麵是天書?”
“沒錯,正是江湖中傳聞的《天書》。[更新快,網站頁麵清爽,廣告少,無彈窗,最喜歡這種網站了,一定要好評]”
“師尊,這《天書》裏所記載的,是什麽內容啊?”
“這天書能知過去,現在,和未來。”
“這書有如此神奇?”高鳳麟忍不住自己的好奇之心。
“沒錯,這《天書》確實這般神奇,正因如此,這本書也成為江湖中人人都想得到的異寶。”袁成子說道。
“既然是這樣的異寶,那應當留存在觀內才安全啊,天下誰敢在三清觀找麻煩啊,為何要我保管呢?”
袁成子道:
“如今你練成《天罡寶典》,自然便就是這《天書》的守護人。”
高鳳麟詫道:
“師尊的意思,莫非這《天書》與天罡祖師有莫大的關聯?”
“正是。”袁成子將這天書的來曆緩緩道來。
“當年太宗皇帝在世之時,命天罡祖師和當時另一名奇人異世李淳風共同推算大唐的國運,那李淳風天縱奇材,推演之術出神入化,不在天罡祖師之下,二人背對著背,各自占卜推演,一人畫圖,一人寫讖語,這一推算起來便一發不可收拾,直到後來祖師覺得此舉泄露天機,恐遭天譴,便就沒有再推下去。後來太宗皇帝看過之後,直歎此為‘天書’,對祖師與李淳風二人大加讚賞,後來天罡祖師勸諫太宗皇帝,此書泄露天機太多,如果公諸於世,恐對大唐國運不利,是故,便將此書封存於三清觀,後世之人不得閱覽。後來這《天書》還是泄露出去,流傳於江湖。這些年來,雖不乏有明求暗盜者,但《天書》始終無恙。天罡祖師曾有傳下訓示,能練成《天罡寶典》者,定能護《天書》之周全,如今你練成寶典,這《天書》理應由你看護。”
高鳳麟始終覺得這事不宜操之過急,況且三清觀乃天下道教玄門之正宗,袁成子貴為中原七大宗師之首,若將《天書》交給自己保管,無異於棄美玉而抱頑石矣,甚為不妥。
袁成子又道:
“如今天下之人都知道《天書》藏於三清觀之內,三清觀早已成了眾矢之的,假如你攜書而走,即便有人來討書,也叫他竹籃打水,一場空。”
高鳳麟奇道:
“師尊,普天之下,還有誰能跟您討書,您卻不能拒之的?”
“當年太宗皇帝曾傳下口諭,不準後人閱覽《天書》,皇室宗親自然不會跟為師討書為難,但是後世之中,總有不肖子孫將先祖教訓忘於腦後,企圖一覽《天書》究竟。當年武周代唐,聖神武皇帝就曾賁臨三清觀,借閱《天書》,天罡祖師不便違拗聖意,好在武皇帝閱完當即歸還,自那以後,《天書》便封存至今,這錦盒和金鎖便是武皇帝所賜。”
“那如果再有皇室宗親跟師尊要《天書》,那如何是好?”
袁成子淡淡一笑,說道:
“倘若《天書》不在三清觀,任他掘地三尺又如何。”
袁成子以仙師遺訓,事關三清觀安危等為由,將錦盒交由高鳳麟保管,高鳳麟雖極不情願,但師命難違,終究還是接受了這份差事。
如此,高鳳麟與平青雲等人在三清觀又小住了三日,打算第四日用過早膳後就準備啟程,先去洛陽,再回徐州。眾人正自吃著,卻聽山下來報,廣平王拜山。
原來袁成子雲遊之極,廣平王就曾多次到三清觀尋訪袁成子下落,廣平王李俶自幼好學,最為崇尚老莊,經常與人講經論道,袁成子既為大唐國師,掌管三清觀,李俶自然會經常向袁成子請教,長此以往,二人既為君臣,又似師徒。
高鳳麟在三清觀學藝之時,廣平王就經常到訪,二人雖一人問道,一人練武,但一個作為袁成子的座上賓,一個是關門愛徒,時間一長,兩人便就熟識了,李俶年長高鳳麟幾歲,二人經常以兄弟相稱。當初廣平王都是以學生身份向袁成子問道,高鳳麟一直不知他是當今皇帝之孫,受封廣平王。
依照君臣之禮,三清觀上下全都出了山門去迎接廣平王,當高鳳麟見到廣平王那一刻,頓時覺得一道晴天霹靂劈了下來。
當初高鳳麟在觀內,見廣平王李俶每年總會來小住一段時間,短則月餘,長則半年,二人閑暇之餘,免不了比武切磋,每次都是李俶敗下陣來,是以後來,高鳳麟想要與之比武,李俶都避而遠之,而後幾年,李俶便來的少了。如今他以廣平王身份降臨三清觀,高鳳麟瞧內心還是有點心驚膽戰的。
李俶隻帶了五十名隨行親兵,他攜長子和四名近身侍衛上了山,其餘幾人山下等待,李俶受了眾人的跪拜之後,叫各人退下,袁成子也隻留高鳳麟,莫正虛二人進了內堂招待李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