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襲擊失敗?”袁懷河沒有太多的感慨,隻是輕輕歎了一口氣,數十個大好兒郎就此消失,但是也算是為一軍的騎軍保留了下來。
“尚雲溪的河朔軍很謹慎,步軍一過河就結陣,而前期過河的術法器械與徐州水軍也迅速組成了防禦體係,我們預設的埋伏隻是起到了幹擾作用,沒有達到預期目的。”前來稟報的袁文楠輕聲道。
“徐州軍慢得起啊。”袁懷河目光裏多了幾分悵惘,是啊,以不變應萬變,憑借著實力平推,根本不需要搶時間,也不需要行險一搏,這就是現在徐州軍的做法,而麵對這樣的敵人,蔡州軍又當如何?
袁文楠不好回到這個問題,龍雀尾的襲擊也是萬不得已,原本準備突襲的騎兵不敢動用,兩個軍的河朔騎軍虎視眈眈,就等你入彀,斟酌再三,家主還是沒有同意騎兵的突襲行動。
但是眼睜睜的看著敵軍渡過汴水,以猛虎下山的姿態壓過來,如果不做一點努力,也說不過去,所以才會有這樣一場以卵擊石的襲擊。
結果並不出所料,如果戰爭都能以這樣的手段來改變結果,恐怕這樣就不叫戰爭了。
“那家主……”袁文楠試探性的問道。
“讓騎軍向後撤退,保持壓力,但是不要發起進攻,牽製徐州軍。”袁懷河的目光慢慢變得沉靜下來,“戰爭的勝負歸根結底還是要用宋城的得失來證明,那就讓我們好好在宋城攻防上來印證一下各自的本事吧。”
“是,家主。”袁文楠明白了家主的意圖,“城防體係還在進行加固和改造,現在已經把能用起來的力量都用上來了,……”
“不必保留什麽了,該用的術法物資全數用上了,術法陷阱盡可能的用層疊連環的方式來布設,徐州軍一旦出手,肯定是連續不斷的,不會給我們多少喘息機會,他們有兵力優勢,肯定要用足,術法器具盡可能采用雙重布設,城牆上一重,在城牆下一重,一旦敵人的天位高手突破,我們不能及時遏製,那就要用這些器具來封鎖壓製。”
丟開了一切幻想的袁懷河思路反而變得越發冷靜清晰,有條不紊的做著安排,“不夠的物資,勒令城中士紳必須限期獻出,否則殺無赦,無條件可講。”
“是。”心中略微一沉,袁文楠知道這是什麽意思,這意味著家主也有些不看好能守住宋城了,否則不會用這種鐵血手段來收繳物資了。
“把他們的私兵全數集中起來,另外把他們的妻兒老小也集中起來。”袁懷河斟酌了一下才下達這道命令:“隻要徐州軍一開始攻城,讓他們率先出城發起衝擊,頂過一輪者,可活,不遵令者,滅其家!”
袁文楠全身發冷,好一陣才回過味來,低下頭道:“是。”
“文楠,這就是戰爭,容不得我們有半絲憐憫之心。”袁懷河似乎知曉自己這個侄兒內心的波動,轉過頭來,“戰爭,就是你死我活,就是要動員一切可動員力量來實現毀滅對方的目的,明白麽?”
******************
“聯係上河朔軍了?”江烽騎馬平緩的行進在蕭縣前往碭山的路上。
夜鷹否決了江烽意圖乘船的想法,實際上江烽也覺得乘船不妥,既然是要率軍親征,那麽自然走陸路,先感受一下氣息。
四個軍的牙軍也是一萬人,全部是步軍,步行而來,的確在時間上要慢了一些。
不過江烽並不在意,既然已經打定主意要和曹州決一雌雄了,那就沒有必要再患得患失。
哪怕現在沙陀人要從南陽撤軍與蔡州聯手和徐州一戰,江烽也一樣要打下去。
當然,沙陀人已經開始在汝州與南陽軍開始先期的碰撞了,據說並沒有占到多少便宜。
南陽軍並沒有像蔡州軍想象的那樣占領了方城,就能讓汝州的南陽軍驚慌失措,陣腳大亂,雖然士氣不可避免的受到影響,但是劉同還是成功的穩住了陣腳。
而沙陀人也還沒有進入狀態,在展開進攻的時候還顯得有些配合不太默契,從細作傳回來的消息,沙陀人內部也如同猜測的那樣有些齟齬的跡象。
這盛夏季節出兵打仗,對於慣於在秋季出征的塞外胡人,的確是一個挑戰,尤其是還是一個陌生的地域。
時疫成為南陽軍最大的盟友,給沙陀人帶來了不小的麻煩,這也是沙陀人在前期的進攻上顯得有氣無力的主要原因。
但江烽不認為沙陀人會就此罷兵等到秋季,蔡州軍已經如約攻陷了方城,這樣一個機遇對於沙陀人來說是可遇不可求的,哪怕付出再大,哪怕困難再多,他們也會對汝州的南陽軍發起進攻。
南陽軍之所以能沉住氣,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魯陽關南北的向城和魯山都還在他們手裏,哪怕是蔡州軍攻下方城關,他們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已然可以從魯陽關南下返回南陽,不至於被甕中捉鱉。
戰爭一旦開打,就沒有回轉的餘地了,這不是哪一方能決定的,就像江烽既然出兵蔡州了,那麽這一仗就隻能打下去,打到一方崩滅為止。
俞明真策馬走在了江烽的右側方,“回郡王,已經聯係上了,尚雲溪來信,蔡州龍雀尾在汴河南岸發動了一輪小規模的突襲,燒毀了兩輛馬車,全部戰死,目前大軍已經順利渡過汴河,正在向宋城挺進,未發現敵軍騎兵。”
“唔,袁懷河還是舍不得他的騎兵啊。”江烽撇了撇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他會為此付出代價的。”
“郡王,屬下以為袁懷河也是無奈之舉,在宋城的蔡州騎兵數量不足,他還需要確保在我們對宋城發起攻擊是保留騎兵給我們製造壓力,以便拖住我們部分兵力。”俞明真想了一想道。
“明真,孤知道,但你覺得他這樣有作用麽?”江烽淡定的道:“一旦圍城,除非他把騎兵布置在外,否則他的騎兵根本沒有發揮作用的時候,如果他把騎兵放在外,河朔軍和淄青軍的騎軍正好找不到發揮作用的機會,要麽被圍殲,要麽就隻有脫離宋城地域,一樣毫無發揮作用的機會,歸根結底,袁懷河還是舍不得。”
俞明真點頭,“既是如此,袁懷河不如就此撤離宋城?”
“撤?到了這一步,他往哪裏撤?撤到哪裏,我們打到哪裏,他這樣不戰而退,對士氣的影響有多大?”江烽微笑道:“所以他的希望就是寄托在我們對宋城的攻城戰中受挫,這樣他才能有機會。”
“可是我們兵力有絕對優勢,他沒有任何機會啊。”俞明真不解的道:“拖下去,他們一樣隻有城滅人亡的結果。”
江烽搖頭,目光深沉,“袁懷河不是那麽容易認輸的人,他敢留下來親守宋城,說明他是有一定想法的,如果我沒猜錯的話,他是在等待沙陀人,甚至魏博軍。”
俞明真悚然一驚,“沙陀人,魏博軍?!郡王,你是說沙陀人要對我們動手,魏博軍也有可能加入進來?”
“任何可能都有,事實上明真你應該看得到,石敬瑭在曹州的試探,其實他們就是在試探看看誰最好打,我們沒有給他任何機會,所以他們退縮了,胡人一樣是欺軟怕硬的。”江烽輕笑,“蔡州軍也表現得差強人意,所以綜合評估了一下付出和收益,他們選擇了南陽,當然也不排除蔡州向沙陀人靠攏促使沙陀人選擇了南陽。”
“可是現在……”俞明真還是有些不太相信,“魏博軍也要動手麽?”
“魏博軍現在的處境很尷尬,沙陀人成了中原霸主,他們原來一直是依附於大梁的,但現在沙陀人並未對他們有動作,嗯,應該還在拉攏他們,如果他們不想和沙陀人撕破臉,那就隻有歸附,沙陀人這個時候要讓他出兵,他敢不從?”江烽顯得很平靜,“當然,羅紹威也不蠢,他也要觀察形勢,和袁懷河一樣。”
“郡王的意思是,如果袁懷河在宋城給我們以打擊,拖住我們,讓沙陀人覺得我們徐州軍不過如此,也許沙陀人就會讓魏博軍出兵南下?”
“不僅是魏博軍出兵,石敬瑭、安重榮的大軍恐怕立馬就會向東突進了,他們不會放棄這樣一個機會的。”江烽泰然自若的道:“那時候就要看朱茂能不能扛得住了,當然,我們不會給他們這個機會,所以我們會在預定時間內,讓沙陀人滅了那份心思,乖乖的去打他的南陽。”
俞明真明白為什麽這一次江烽要親征,而且一口氣把四個軍的牙軍當作預備隊帶了上來。
在他看來,河朔軍的三萬,淄青軍的三萬五,再加上占據絕對優勢的術法器械和術法師部隊,怎麽打宋城都肯定打得下來,那裏有必要再動用四個軍的牙軍?
現在才知道江烽這是要給沙陀人和羅紹威看,徐州軍兵威之盛,讓他們在做任何決定之前三思。
“尚雲溪的河朔軍很謹慎,步軍一過河就結陣,而前期過河的術法器械與徐州水軍也迅速組成了防禦體係,我們預設的埋伏隻是起到了幹擾作用,沒有達到預期目的。”前來稟報的袁文楠輕聲道。
“徐州軍慢得起啊。”袁懷河目光裏多了幾分悵惘,是啊,以不變應萬變,憑借著實力平推,根本不需要搶時間,也不需要行險一搏,這就是現在徐州軍的做法,而麵對這樣的敵人,蔡州軍又當如何?
袁文楠不好回到這個問題,龍雀尾的襲擊也是萬不得已,原本準備突襲的騎兵不敢動用,兩個軍的河朔騎軍虎視眈眈,就等你入彀,斟酌再三,家主還是沒有同意騎兵的突襲行動。
但是眼睜睜的看著敵軍渡過汴水,以猛虎下山的姿態壓過來,如果不做一點努力,也說不過去,所以才會有這樣一場以卵擊石的襲擊。
結果並不出所料,如果戰爭都能以這樣的手段來改變結果,恐怕這樣就不叫戰爭了。
“那家主……”袁文楠試探性的問道。
“讓騎軍向後撤退,保持壓力,但是不要發起進攻,牽製徐州軍。”袁懷河的目光慢慢變得沉靜下來,“戰爭的勝負歸根結底還是要用宋城的得失來證明,那就讓我們好好在宋城攻防上來印證一下各自的本事吧。”
“是,家主。”袁文楠明白了家主的意圖,“城防體係還在進行加固和改造,現在已經把能用起來的力量都用上來了,……”
“不必保留什麽了,該用的術法物資全數用上了,術法陷阱盡可能的用層疊連環的方式來布設,徐州軍一旦出手,肯定是連續不斷的,不會給我們多少喘息機會,他們有兵力優勢,肯定要用足,術法器具盡可能采用雙重布設,城牆上一重,在城牆下一重,一旦敵人的天位高手突破,我們不能及時遏製,那就要用這些器具來封鎖壓製。”
丟開了一切幻想的袁懷河思路反而變得越發冷靜清晰,有條不紊的做著安排,“不夠的物資,勒令城中士紳必須限期獻出,否則殺無赦,無條件可講。”
“是。”心中略微一沉,袁文楠知道這是什麽意思,這意味著家主也有些不看好能守住宋城了,否則不會用這種鐵血手段來收繳物資了。
“把他們的私兵全數集中起來,另外把他們的妻兒老小也集中起來。”袁懷河斟酌了一下才下達這道命令:“隻要徐州軍一開始攻城,讓他們率先出城發起衝擊,頂過一輪者,可活,不遵令者,滅其家!”
袁文楠全身發冷,好一陣才回過味來,低下頭道:“是。”
“文楠,這就是戰爭,容不得我們有半絲憐憫之心。”袁懷河似乎知曉自己這個侄兒內心的波動,轉過頭來,“戰爭,就是你死我活,就是要動員一切可動員力量來實現毀滅對方的目的,明白麽?”
******************
“聯係上河朔軍了?”江烽騎馬平緩的行進在蕭縣前往碭山的路上。
夜鷹否決了江烽意圖乘船的想法,實際上江烽也覺得乘船不妥,既然是要率軍親征,那麽自然走陸路,先感受一下氣息。
四個軍的牙軍也是一萬人,全部是步軍,步行而來,的確在時間上要慢了一些。
不過江烽並不在意,既然已經打定主意要和曹州決一雌雄了,那就沒有必要再患得患失。
哪怕現在沙陀人要從南陽撤軍與蔡州聯手和徐州一戰,江烽也一樣要打下去。
當然,沙陀人已經開始在汝州與南陽軍開始先期的碰撞了,據說並沒有占到多少便宜。
南陽軍並沒有像蔡州軍想象的那樣占領了方城,就能讓汝州的南陽軍驚慌失措,陣腳大亂,雖然士氣不可避免的受到影響,但是劉同還是成功的穩住了陣腳。
而沙陀人也還沒有進入狀態,在展開進攻的時候還顯得有些配合不太默契,從細作傳回來的消息,沙陀人內部也如同猜測的那樣有些齟齬的跡象。
這盛夏季節出兵打仗,對於慣於在秋季出征的塞外胡人,的確是一個挑戰,尤其是還是一個陌生的地域。
時疫成為南陽軍最大的盟友,給沙陀人帶來了不小的麻煩,這也是沙陀人在前期的進攻上顯得有氣無力的主要原因。
但江烽不認為沙陀人會就此罷兵等到秋季,蔡州軍已經如約攻陷了方城,這樣一個機遇對於沙陀人來說是可遇不可求的,哪怕付出再大,哪怕困難再多,他們也會對汝州的南陽軍發起進攻。
南陽軍之所以能沉住氣,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魯陽關南北的向城和魯山都還在他們手裏,哪怕是蔡州軍攻下方城關,他們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已然可以從魯陽關南下返回南陽,不至於被甕中捉鱉。
戰爭一旦開打,就沒有回轉的餘地了,這不是哪一方能決定的,就像江烽既然出兵蔡州了,那麽這一仗就隻能打下去,打到一方崩滅為止。
俞明真策馬走在了江烽的右側方,“回郡王,已經聯係上了,尚雲溪來信,蔡州龍雀尾在汴河南岸發動了一輪小規模的突襲,燒毀了兩輛馬車,全部戰死,目前大軍已經順利渡過汴河,正在向宋城挺進,未發現敵軍騎兵。”
“唔,袁懷河還是舍不得他的騎兵啊。”江烽撇了撇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他會為此付出代價的。”
“郡王,屬下以為袁懷河也是無奈之舉,在宋城的蔡州騎兵數量不足,他還需要確保在我們對宋城發起攻擊是保留騎兵給我們製造壓力,以便拖住我們部分兵力。”俞明真想了一想道。
“明真,孤知道,但你覺得他這樣有作用麽?”江烽淡定的道:“一旦圍城,除非他把騎兵布置在外,否則他的騎兵根本沒有發揮作用的時候,如果他把騎兵放在外,河朔軍和淄青軍的騎軍正好找不到發揮作用的機會,要麽被圍殲,要麽就隻有脫離宋城地域,一樣毫無發揮作用的機會,歸根結底,袁懷河還是舍不得。”
俞明真點頭,“既是如此,袁懷河不如就此撤離宋城?”
“撤?到了這一步,他往哪裏撤?撤到哪裏,我們打到哪裏,他這樣不戰而退,對士氣的影響有多大?”江烽微笑道:“所以他的希望就是寄托在我們對宋城的攻城戰中受挫,這樣他才能有機會。”
“可是我們兵力有絕對優勢,他沒有任何機會啊。”俞明真不解的道:“拖下去,他們一樣隻有城滅人亡的結果。”
江烽搖頭,目光深沉,“袁懷河不是那麽容易認輸的人,他敢留下來親守宋城,說明他是有一定想法的,如果我沒猜錯的話,他是在等待沙陀人,甚至魏博軍。”
俞明真悚然一驚,“沙陀人,魏博軍?!郡王,你是說沙陀人要對我們動手,魏博軍也有可能加入進來?”
“任何可能都有,事實上明真你應該看得到,石敬瑭在曹州的試探,其實他們就是在試探看看誰最好打,我們沒有給他任何機會,所以他們退縮了,胡人一樣是欺軟怕硬的。”江烽輕笑,“蔡州軍也表現得差強人意,所以綜合評估了一下付出和收益,他們選擇了南陽,當然也不排除蔡州向沙陀人靠攏促使沙陀人選擇了南陽。”
“可是現在……”俞明真還是有些不太相信,“魏博軍也要動手麽?”
“魏博軍現在的處境很尷尬,沙陀人成了中原霸主,他們原來一直是依附於大梁的,但現在沙陀人並未對他們有動作,嗯,應該還在拉攏他們,如果他們不想和沙陀人撕破臉,那就隻有歸附,沙陀人這個時候要讓他出兵,他敢不從?”江烽顯得很平靜,“當然,羅紹威也不蠢,他也要觀察形勢,和袁懷河一樣。”
“郡王的意思是,如果袁懷河在宋城給我們以打擊,拖住我們,讓沙陀人覺得我們徐州軍不過如此,也許沙陀人就會讓魏博軍出兵南下?”
“不僅是魏博軍出兵,石敬瑭、安重榮的大軍恐怕立馬就會向東突進了,他們不會放棄這樣一個機會的。”江烽泰然自若的道:“那時候就要看朱茂能不能扛得住了,當然,我們不會給他們這個機會,所以我們會在預定時間內,讓沙陀人滅了那份心思,乖乖的去打他的南陽。”
俞明真明白為什麽這一次江烽要親征,而且一口氣把四個軍的牙軍當作預備隊帶了上來。
在他看來,河朔軍的三萬,淄青軍的三萬五,再加上占據絕對優勢的術法器械和術法師部隊,怎麽打宋城都肯定打得下來,那裏有必要再動用四個軍的牙軍?
現在才知道江烽這是要給沙陀人和羅紹威看,徐州軍兵威之盛,讓他們在做任何決定之前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