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輪到自己,跟他一起進場的還有另外兩名同學,他們選擇了左邊和右邊的考場,陸言少隻能奔中間,心裏止不住念阿彌陀佛,千萬別碰上柳門卿啊。進入教室一瞧頓時放下心,沒有柳門卿,三個評委他都很熟悉,都在自己的班級任過課,隻不過有兩個是去年和前年的事了。
三位評委並排坐著,跟前擺著一張長條桌子,桌麵上鋪著白布,上麵放著三件文物。其中一個評委先講了考試規則,桌上的三件文物是他們隨機選上來的,考生要在十分鍾之內辨明真偽,評委根據考生的結論打分。在觀察文物的過程中考生不能用手去碰,因為有些文物是從博物館借來的,損壞了沒地方賠去,當然也有從地攤上買來的贗品。
陸言少聽完規則之後點點頭,示意可以開始了。另一位評委開始計時。
陸言少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考題上,桌子上端端正正擺放著三件文物:一件青銅器、一幅字畫和一塊古怪的玉石。
十分鍾判斷一件文物的真偽其實挺難的,因為鑒定文物是很嚴肅的事情,需要多方麵去考證,而且現在的作假技術相當高超,稍不留神就會打眼。有時候一件文物需要好幾位專家反複論證,沒有一天半天恐怕得不出結論。更何況說十分鍾之內鑒定三件,如果遇到高仿品,一件也鑒定不出來。評委們也意識到這一點,所以擺上來的文物都是大真大假。所謂大真大假就是真的和假的特征都很明顯,隻要理論知識到位,稍微有些實戰經驗,不難辨別。
陸言少先看青銅器,類似於古代的酒杯,底下三足、中間杯身、上麵的部分叫尾。這種形製的東西他見過,在青銅器的專業實訓上也學過,學名叫青銅角。形狀跟爵有些類似。這隻青銅角表麵鏽跡斑斑,而且都是綠鏽,一看就是銅器。他心裏有了底,於是接著看第二件。
第二件是一幅字畫,呈展開的狀態放在桌子上。畫麵上有幾隻蝦,還有幾片荷葉,屬於小寫意作品,整幅畫看上去還是比較靈動。落款有“丁醜年白石”的字樣,如果是真的就是齊白石的大作了。陸言少一時難辨真偽,不由得仔仔細細看了好幾遍,足足花了七八分鍾。總算摸著了些頭緒。看看時間所剩無幾,趕緊繼續下一件。
第三件是一枚玉器,形狀有些古怪,好像一隻毛毛蟲彎著身體首尾連在一起,頭部雕刻著陰線圖案,眼睛、鼻子等等清晰可辨,尾部則處理的比較簡練。整個玉器的中間有圓孔,邊緣還有一個細小的孔。“玉豬龍”陸言少心裏道,紅山玉的代表就是玉豬龍和勾雲形玉佩。不過這件東西肯定是假的,因為紅山玉產在內蒙的赤峰一帶,遼寧的西部也有,作為中原地區的博物館,收藏這種東西的幾率很小。況且做工也不對。
此時時間剛好十分鍾。評委開始提問,三件文物的真假如何,不管是真是假都要有相應的理由。
陸言少逐一作答:青銅角是真的,因為他在本市的博物館不止一次見到過,一模一樣,顯然就是從博物館借出來的,絕真無疑。而且從鏽跡和紋飾上看也是真的,隻有經曆過滄桑的鏽跡才會深入肌理。如果是酸咬出來的鏽跡,會很輕浮,有時候用手一撥能掉渣。
評委又問陸言少對青銅角了解多少。陸言少說青銅角在古代是一種酒器,喝酒用的。《劄記.禮器》有記載:宗廟之祭,尊者舉******卑者舉角。
評委點點頭,對陸言少表示讚賞。然後讓他介紹第二件。
陸言少說從書畫的落款來看,應該是齊白石的作品,齊白石最擅長的就是畫蝦,一隻蝦恐怕得值20萬。但是具體到這幅畫,他認為疑點很多:第一,畫上的蝦表麵上看著很活,但是仔細看就會發現,蝦與蝦之間的排列略顯呆板,缺乏大師級的手筆,整幅畫看上去缺乏張力;第二,畫的落款是丁醜年,齊白石一生經曆過兩個丁醜年,一個是13歲的時候,一個是73歲的時候。齊白石13歲剛剛跟叔祖父學木匠,不可能畫畫,73歲畫風已相當成熟,不可能畫出這麽幼稚的作品;第三,畫作的紙張年代不夠,丁醜年是1937年,距離現在有70年的曆史,一張紙放70年會是什麽樣子?這幅畫的紙張頂多也就10年的曆史。所以說畫的疑點很大。
三位評委再次讚許的點點頭,示意他繼續。
陸言少開始介紹第三件文物:從形狀上看應該是玉豬龍,紅山文化的產物。紅山文化產生於距今五千年以前,在現今的內蒙古赤峰。紅山玉的玉料一般是產自遼西的岫岩玉,這塊玉顯然不是岫岩玉,而是一般的雜玉。沁色也不對,一塊玉埋在地下五千年,土沁肯定很明顯,而且有自然的過度。但是這塊玉的土沁斑斑駁駁界限分明,明顯是人為做上去的。
陸言少回答完之後不再說話,眼睛盯著三位評委,等待著對方打分。三位評委這次沒有交流,各自把分數寫在牌子上:95、95、98。陸言少心中暗喜,平均分96,肯定及格了。他向三位老師鞠躬致謝,轉身退出教室。他出來之後後麵的考生沒有再進去,中午到了,大家都得吃飯。
老大和老四問陸言少情況怎麽樣,他們有針對性的準備準備。唯獨老二滿不在乎,反正他也不懂,準備不準備都是那樣。
下午除了陸言少之外其他哥幾個都準備著考試,上午考完的同學都自發的聚在教室打發沉悶的時間,畢業在即,去向問題成為最大、最關心的話題。
同學們議論紛紛,陸言少隻能當聽眾,最近半年他一直在忙別的,一場招聘會沒參加過,對於畢業後的就業問題一點準備都沒有。況且連畢業證都拿不到,也沒法去用人單位麵試啊。對於就業的問題他實在跟其他同學沒共同語言。
三位評委並排坐著,跟前擺著一張長條桌子,桌麵上鋪著白布,上麵放著三件文物。其中一個評委先講了考試規則,桌上的三件文物是他們隨機選上來的,考生要在十分鍾之內辨明真偽,評委根據考生的結論打分。在觀察文物的過程中考生不能用手去碰,因為有些文物是從博物館借來的,損壞了沒地方賠去,當然也有從地攤上買來的贗品。
陸言少聽完規則之後點點頭,示意可以開始了。另一位評委開始計時。
陸言少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考題上,桌子上端端正正擺放著三件文物:一件青銅器、一幅字畫和一塊古怪的玉石。
十分鍾判斷一件文物的真偽其實挺難的,因為鑒定文物是很嚴肅的事情,需要多方麵去考證,而且現在的作假技術相當高超,稍不留神就會打眼。有時候一件文物需要好幾位專家反複論證,沒有一天半天恐怕得不出結論。更何況說十分鍾之內鑒定三件,如果遇到高仿品,一件也鑒定不出來。評委們也意識到這一點,所以擺上來的文物都是大真大假。所謂大真大假就是真的和假的特征都很明顯,隻要理論知識到位,稍微有些實戰經驗,不難辨別。
陸言少先看青銅器,類似於古代的酒杯,底下三足、中間杯身、上麵的部分叫尾。這種形製的東西他見過,在青銅器的專業實訓上也學過,學名叫青銅角。形狀跟爵有些類似。這隻青銅角表麵鏽跡斑斑,而且都是綠鏽,一看就是銅器。他心裏有了底,於是接著看第二件。
第二件是一幅字畫,呈展開的狀態放在桌子上。畫麵上有幾隻蝦,還有幾片荷葉,屬於小寫意作品,整幅畫看上去還是比較靈動。落款有“丁醜年白石”的字樣,如果是真的就是齊白石的大作了。陸言少一時難辨真偽,不由得仔仔細細看了好幾遍,足足花了七八分鍾。總算摸著了些頭緒。看看時間所剩無幾,趕緊繼續下一件。
第三件是一枚玉器,形狀有些古怪,好像一隻毛毛蟲彎著身體首尾連在一起,頭部雕刻著陰線圖案,眼睛、鼻子等等清晰可辨,尾部則處理的比較簡練。整個玉器的中間有圓孔,邊緣還有一個細小的孔。“玉豬龍”陸言少心裏道,紅山玉的代表就是玉豬龍和勾雲形玉佩。不過這件東西肯定是假的,因為紅山玉產在內蒙的赤峰一帶,遼寧的西部也有,作為中原地區的博物館,收藏這種東西的幾率很小。況且做工也不對。
此時時間剛好十分鍾。評委開始提問,三件文物的真假如何,不管是真是假都要有相應的理由。
陸言少逐一作答:青銅角是真的,因為他在本市的博物館不止一次見到過,一模一樣,顯然就是從博物館借出來的,絕真無疑。而且從鏽跡和紋飾上看也是真的,隻有經曆過滄桑的鏽跡才會深入肌理。如果是酸咬出來的鏽跡,會很輕浮,有時候用手一撥能掉渣。
評委又問陸言少對青銅角了解多少。陸言少說青銅角在古代是一種酒器,喝酒用的。《劄記.禮器》有記載:宗廟之祭,尊者舉******卑者舉角。
評委點點頭,對陸言少表示讚賞。然後讓他介紹第二件。
陸言少說從書畫的落款來看,應該是齊白石的作品,齊白石最擅長的就是畫蝦,一隻蝦恐怕得值20萬。但是具體到這幅畫,他認為疑點很多:第一,畫上的蝦表麵上看著很活,但是仔細看就會發現,蝦與蝦之間的排列略顯呆板,缺乏大師級的手筆,整幅畫看上去缺乏張力;第二,畫的落款是丁醜年,齊白石一生經曆過兩個丁醜年,一個是13歲的時候,一個是73歲的時候。齊白石13歲剛剛跟叔祖父學木匠,不可能畫畫,73歲畫風已相當成熟,不可能畫出這麽幼稚的作品;第三,畫作的紙張年代不夠,丁醜年是1937年,距離現在有70年的曆史,一張紙放70年會是什麽樣子?這幅畫的紙張頂多也就10年的曆史。所以說畫的疑點很大。
三位評委再次讚許的點點頭,示意他繼續。
陸言少開始介紹第三件文物:從形狀上看應該是玉豬龍,紅山文化的產物。紅山文化產生於距今五千年以前,在現今的內蒙古赤峰。紅山玉的玉料一般是產自遼西的岫岩玉,這塊玉顯然不是岫岩玉,而是一般的雜玉。沁色也不對,一塊玉埋在地下五千年,土沁肯定很明顯,而且有自然的過度。但是這塊玉的土沁斑斑駁駁界限分明,明顯是人為做上去的。
陸言少回答完之後不再說話,眼睛盯著三位評委,等待著對方打分。三位評委這次沒有交流,各自把分數寫在牌子上:95、95、98。陸言少心中暗喜,平均分96,肯定及格了。他向三位老師鞠躬致謝,轉身退出教室。他出來之後後麵的考生沒有再進去,中午到了,大家都得吃飯。
老大和老四問陸言少情況怎麽樣,他們有針對性的準備準備。唯獨老二滿不在乎,反正他也不懂,準備不準備都是那樣。
下午除了陸言少之外其他哥幾個都準備著考試,上午考完的同學都自發的聚在教室打發沉悶的時間,畢業在即,去向問題成為最大、最關心的話題。
同學們議論紛紛,陸言少隻能當聽眾,最近半年他一直在忙別的,一場招聘會沒參加過,對於畢業後的就業問題一點準備都沒有。況且連畢業證都拿不到,也沒法去用人單位麵試啊。對於就業的問題他實在跟其他同學沒共同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