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徐飛龍是想到了天台姬家去,準備到天台附近查查姬家的底,但再一想便又打消這個念頭,姬家父子都進了寧王府,他到天台可說是毫無用處白費工夫。
如果渾天王在寧王府藏身,改頭換麵以另一個麵目出現,那就更不容易著手追查了。最好的機會已經失去了。
寧王造反的事情鬧到現在幾乎已是天下盡知的事了,而且起兵在即,如果讓渾天王廖永生再次領兵,到時候他縱橫天下,徐飛龍就更不易下手啦!
徐飛龍不甘心失敗,他知道長安成伯那裏容不得失敗者,失敗一次,再想得到這個機會就沒可能了,所以他暗中打定了主意。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他必須冒險走一趟江西,任何凶險也阻止不了他徐飛龍深入虎穴的決心。
寧王舉兵造反的憑藉,一是江西地界內的水陸悍匪,二是早期訓練的刺客,本來是不成氣候,成不了大事的。
那些水陸悍匪,水上以邵陽地區的水寇為主力,由水寇組成的艦隊出了邵陽,便派不上多少用場了。
陸上則以贛南的山賊為主,那些打家劫舍的匪徒像更是烏合之眾,除了搶劫一無所長,碰上真正訓練有素的官兵,不自亂已然是僥幸了。
但如果渾天王真的投奔了寧王府,寧王便如虎添翼,不啻平空增加了十萬大軍,以渾天王縱橫兩省,屠殺官兵數十萬的豐富帶兵經驗,來領兵除確大江阻隔很少有險峻地形的魚米之鄉,可說易如反掌勢如破竹,沒有人可以擋得住這位驍勇善戰的造反專家。
去江西走一趟,險中求勝;這是徐飛龍的想法,雖然明知凶險,明知有無數的不測與難以計數的危機在等著他,但已經握在手中線索,由不得他退縮了。
徐飛龍打算從九江轉道南昌,走正門而不從偏僻處偷偷入境,九江是江西的門戶,危險性雖然大增,但也容易混入,最危險的地方也就是最安全的。
至於如何偷渡?他想起了金貞姑。
徐飛龍揭破了妖道李自然九華的謀劃,及時救了魔龍現首一群黑道群雄,妖道必定恨呀入骨,不但會禁止他入境,甚至會通令寧王派在天下各地的爪牙,搜查追殺他準備永除後患。
糟的是夜襲九華精舍,無意中被疑似是渾天王的人逃脫了,如果那人真是渾天王,當然不會就這樣輕易放過徐飛龍,必定會傾全力搜尋他這個可怕的勁敵。
其實徐飛龍對聞香宮宮主司馬秋曼指證他是活命閻王真正身份的事,感到有些不安和不滿。難道又要變個行頭?
如果在江西被人認出他的身份,危險性是極為嚴重的。但要是不能隱瞞身份,在江西他將是寸步難行。
到池州還有百多裏路,沿途還有不少山嶺,但這些山嶺都不高,沿途村落都有招待行人的地方,食宿倒是十分方便。
徐飛龍沒有拿著劍,穿了青短小祆背著個行囊,雖然不像是普通人,但也不像是什麽上流人物,除了年輕的臉儀表非凡,頗為引人注目之外,十足是一個平凡的流浪漢角色。
這天一早霧氣末消,徐飛龍正在滿天朝霞的照耀下通過一個路口,由於地形視野有限。
正當他下了一座山峰,倏地感到心潮一陣洶湧,平空生出了一絲毛骨悚然的感覺。
難道有什麽危機要來了。徐飛龍本能地想著,超人的感應力令他心生警惕,暗中留了個心眼。
他並未停留,繼續下山趕路隱約中他覺得後麵貌似有人跟蹤他,雖然他無法發現跟蹤的人,但他卻知道跟蹤的人不但是此道高手,而且不是等閑之輩,還是個武林高手。
一麵走,一麵完成防範意外發生的措施,他就繼續泰然自若地趕路。
到達山腳,已是快到中午。他感覺似乎跟蹤的人已經不再跟來了。
徐飛龍想:自己是不是疑心生暗鬼,庸人自擾?
沒有人跟蹤,當然不是壞事,免得沿途提心吊膽,被人跟蹤畢竟是件挺討厭的麻煩事。他不再疑神疑鬼,放開腳步加速趕路。
走了不遠,前麵山坡下,出現了一座歇腳的小亭,一個中年僧人,正在亭子裏整理著快變成灰白色的破僧袍,從容不迫地束緊腳上的長襪,弄妥了草鞋,直等到徐飛龍接近至百米內,方才動身向西北方向走了。
總算碰上同道的旅伴,徐飛龍想跟上去與這僧人結伴同行,聊聊天打發旅途的寂寞。畢竟一個人走顯得非常的無聊。
僧人似乎不想與人結伴,大袖飄飄腳下不慢,自得其樂地信口唱著勸世歌:“回頭好。回頭好。世事將來一筆掃。紅塵堆裏任他忙。我心清淨無煩惱。終日貪。何日了。隻恨家中財帛少。無常到。沒大小。不用金錢不用寶。不分富貴與王侯。年年多少埋荒草。看看紅日落西山。不覺雞鳴天又曉。急回頭。莫說早。小小孩童易得老。財高北半富千箱。孽障隨身何日了。勸世人。回頭好。吃齋念佛隨身寶。看來名利一場空。不如修心念佛好。”
聽了這麽有趣的歌,徐飛龍心中一動,籲出一口長氣,喃喃自語道:“要是人,都像如此看得開,豈不天下太平,人人安樂無煩惱?我也不用這般冒險了,可是世間怎會如此,不過是個空罷了!”
“一派青山景色幽。”僧人又在高歌,有一代歌霸的風采:“前人田地後人收,後人收得休歡喜,還有後人在後頭。”(範仲淹?書扇示門人)
徐飛龍看這僧人唱個不停,搖了搖頭,一聲苦笑,打消了與其結伴同行的念頭。
聽僧人的口氣,人生目標那是要做一個看破一切世情的苦行僧,兩人要是同行,恐怕也不會有什麽好談的。
徐飛龍活在高科技時代,對佛理真的是一無所知,對因果報應之類的更是存疑,混江湖,隻知快意恩仇,也聽不進那些消極的禪理,又何必去自尋煩惱?
沒了同行的心思,徐飛龍頓時腳下一慢,目送僧人逐漸去遠。”
如果渾天王在寧王府藏身,改頭換麵以另一個麵目出現,那就更不容易著手追查了。最好的機會已經失去了。
寧王造反的事情鬧到現在幾乎已是天下盡知的事了,而且起兵在即,如果讓渾天王廖永生再次領兵,到時候他縱橫天下,徐飛龍就更不易下手啦!
徐飛龍不甘心失敗,他知道長安成伯那裏容不得失敗者,失敗一次,再想得到這個機會就沒可能了,所以他暗中打定了主意。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他必須冒險走一趟江西,任何凶險也阻止不了他徐飛龍深入虎穴的決心。
寧王舉兵造反的憑藉,一是江西地界內的水陸悍匪,二是早期訓練的刺客,本來是不成氣候,成不了大事的。
那些水陸悍匪,水上以邵陽地區的水寇為主力,由水寇組成的艦隊出了邵陽,便派不上多少用場了。
陸上則以贛南的山賊為主,那些打家劫舍的匪徒像更是烏合之眾,除了搶劫一無所長,碰上真正訓練有素的官兵,不自亂已然是僥幸了。
但如果渾天王真的投奔了寧王府,寧王便如虎添翼,不啻平空增加了十萬大軍,以渾天王縱橫兩省,屠殺官兵數十萬的豐富帶兵經驗,來領兵除確大江阻隔很少有險峻地形的魚米之鄉,可說易如反掌勢如破竹,沒有人可以擋得住這位驍勇善戰的造反專家。
去江西走一趟,險中求勝;這是徐飛龍的想法,雖然明知凶險,明知有無數的不測與難以計數的危機在等著他,但已經握在手中線索,由不得他退縮了。
徐飛龍打算從九江轉道南昌,走正門而不從偏僻處偷偷入境,九江是江西的門戶,危險性雖然大增,但也容易混入,最危險的地方也就是最安全的。
至於如何偷渡?他想起了金貞姑。
徐飛龍揭破了妖道李自然九華的謀劃,及時救了魔龍現首一群黑道群雄,妖道必定恨呀入骨,不但會禁止他入境,甚至會通令寧王派在天下各地的爪牙,搜查追殺他準備永除後患。
糟的是夜襲九華精舍,無意中被疑似是渾天王的人逃脫了,如果那人真是渾天王,當然不會就這樣輕易放過徐飛龍,必定會傾全力搜尋他這個可怕的勁敵。
其實徐飛龍對聞香宮宮主司馬秋曼指證他是活命閻王真正身份的事,感到有些不安和不滿。難道又要變個行頭?
如果在江西被人認出他的身份,危險性是極為嚴重的。但要是不能隱瞞身份,在江西他將是寸步難行。
到池州還有百多裏路,沿途還有不少山嶺,但這些山嶺都不高,沿途村落都有招待行人的地方,食宿倒是十分方便。
徐飛龍沒有拿著劍,穿了青短小祆背著個行囊,雖然不像是普通人,但也不像是什麽上流人物,除了年輕的臉儀表非凡,頗為引人注目之外,十足是一個平凡的流浪漢角色。
這天一早霧氣末消,徐飛龍正在滿天朝霞的照耀下通過一個路口,由於地形視野有限。
正當他下了一座山峰,倏地感到心潮一陣洶湧,平空生出了一絲毛骨悚然的感覺。
難道有什麽危機要來了。徐飛龍本能地想著,超人的感應力令他心生警惕,暗中留了個心眼。
他並未停留,繼續下山趕路隱約中他覺得後麵貌似有人跟蹤他,雖然他無法發現跟蹤的人,但他卻知道跟蹤的人不但是此道高手,而且不是等閑之輩,還是個武林高手。
一麵走,一麵完成防範意外發生的措施,他就繼續泰然自若地趕路。
到達山腳,已是快到中午。他感覺似乎跟蹤的人已經不再跟來了。
徐飛龍想:自己是不是疑心生暗鬼,庸人自擾?
沒有人跟蹤,當然不是壞事,免得沿途提心吊膽,被人跟蹤畢竟是件挺討厭的麻煩事。他不再疑神疑鬼,放開腳步加速趕路。
走了不遠,前麵山坡下,出現了一座歇腳的小亭,一個中年僧人,正在亭子裏整理著快變成灰白色的破僧袍,從容不迫地束緊腳上的長襪,弄妥了草鞋,直等到徐飛龍接近至百米內,方才動身向西北方向走了。
總算碰上同道的旅伴,徐飛龍想跟上去與這僧人結伴同行,聊聊天打發旅途的寂寞。畢竟一個人走顯得非常的無聊。
僧人似乎不想與人結伴,大袖飄飄腳下不慢,自得其樂地信口唱著勸世歌:“回頭好。回頭好。世事將來一筆掃。紅塵堆裏任他忙。我心清淨無煩惱。終日貪。何日了。隻恨家中財帛少。無常到。沒大小。不用金錢不用寶。不分富貴與王侯。年年多少埋荒草。看看紅日落西山。不覺雞鳴天又曉。急回頭。莫說早。小小孩童易得老。財高北半富千箱。孽障隨身何日了。勸世人。回頭好。吃齋念佛隨身寶。看來名利一場空。不如修心念佛好。”
聽了這麽有趣的歌,徐飛龍心中一動,籲出一口長氣,喃喃自語道:“要是人,都像如此看得開,豈不天下太平,人人安樂無煩惱?我也不用這般冒險了,可是世間怎會如此,不過是個空罷了!”
“一派青山景色幽。”僧人又在高歌,有一代歌霸的風采:“前人田地後人收,後人收得休歡喜,還有後人在後頭。”(範仲淹?書扇示門人)
徐飛龍看這僧人唱個不停,搖了搖頭,一聲苦笑,打消了與其結伴同行的念頭。
聽僧人的口氣,人生目標那是要做一個看破一切世情的苦行僧,兩人要是同行,恐怕也不會有什麽好談的。
徐飛龍活在高科技時代,對佛理真的是一無所知,對因果報應之類的更是存疑,混江湖,隻知快意恩仇,也聽不進那些消極的禪理,又何必去自尋煩惱?
沒了同行的心思,徐飛龍頓時腳下一慢,目送僧人逐漸去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