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找個心理醫生進行催眠治療,也許可能會幫助到小康,但這進行起來並不是那麽順利的,首先必須要找到一個比較靠譜的醫生才行,而且催眠也不是一定就會百分之百成功,還要因人而異。杜母雖然知道催眠的效果,可是她先前根本就接觸過心理學這方麵的東西,所以在她真的開始了解以後才發現,催眠和她想的完全不一樣。
一般情況下在電視當中認知的心理學催眠,看上去非常的神奇,隻要醫生在一旁說些指令,你就會無條件的服從,不過,這也是要建立在不與你內心想悖論的前提下才可以的。如果你的潛意識感覺到他讓你做的事情很不好,就會直接選擇將此條指令忽略。而且進入催眠非常不容易,一定要當事人全身心的相信催眠可以為自己帶來好處,絕對不能有半點的懷疑,隻有這樣才能保證催眠的成功。
可是,杜母根本就不認識這方麵的權威,所以一時間她不知道該找哪個醫生。現在的社會各行各業都有形形色色的人,就連最為平常的醫院醫師都已經漸漸變得不靠譜了,何況是這種關乎精神的心理醫生呢。杜母打了好多個電話,向親戚朋友詢問有沒有人知道哪個醫生比較好。可是得到的回答,要麽就是不知道,要麽就是根本不搭理她。畢竟從杜傑死後親戚已經疏遠了杜家二老,可能先前他們的三口之家真的是招來了許多人的羨慕與妒忌吧,因此在杜家父母絕後以後,許多人都把這個當成了一種非常痛快的報應,不僅僅隻是秀恩愛死得快,就算是秀親情也同樣如此。
如果說世界上僅僅隻有幾個心理醫生的話,事情就會變得簡單許多,可偏偏當今社會發展迅速,人們因為日常生活的壓力增多,常常會有一些心理問題,也因此這方麵的醫生數量與日俱增。杜母沒了辦法,她實在不知道究竟該選擇找哪一個才不會後悔。
“很辛苦嗎?先休息一下吧,這急也是急不來的,小康的時間可能不會太多,機會應該就隻有一次,要是不找一個有真材實料的醫生,恐怕到時候一旦無功而返的話,會讓小康的心理負擔變得更加沉重”。
杜父端著一杯茶走到了坐在沙發上的杜母身邊,一邊說著一邊幫她按摩了幾下太陽穴。最近幾天老伴一直都在尋找著醫生,甚至都沒有怎麽好好的休息,這樣下去,也許最後醫生沒找到,自己卻要率先倒下了。
“哎,可怎麽辦呢,這是最後的一線希望了,一定要抓緊時間,我在網上搜了一下,口碑好的大概有十多個人,距離我們最近的這個人似乎非常合適,但他卻在前一陣子,因為酗酒耽誤了病人的病情,反倒是把人給治的不好了,不過,從各方麵來看,這個人都是有真本事的,隻是我無法確定是不是該找他”。
杜父看了一眼杜母手中那個醫生的資料,關於這件事情他也在新聞上看到過,此人35歲,姓徐,至今都是單身,不過他在心理學方麵的造詣非常的高深,許多人都慕名前去找他看病,經手的病人大部分痊愈,不過,不知道為什麽,本來企圖一片光明的他,竟然會選擇瘋狂的酗酒,也正是在一次醉酒後的治療過程中,讓自己變得身敗名裂。那個病人隻不過是承受不住逆境帶來的壓力,才會過去找他谘詢治療,希望找回生活的信心,按照曝光的計劃書來看,醫生為這個人定下的療程為一個星期,他很有把握治好病人。
不過,最後一次治療時,他把病人催眠了,接著竟然以悲觀的方式,讓本來即將痊愈的病人再次陷入了無邊無際的恐慌之中,最後,這人滿心都是對生活的絕望,悲劇就此發生了。當然人們對於催眠可以控製其他人的這種說法,有的保持堅信,有的則覺得是無稽之談。不管怎麽樣,事情曝光,這個醫生涉嫌謀殺被逮捕,但最終證據不足,又將他釋放了。可酗酒對於職業生涯的人來說是非常致命的。徐醫生被吊銷了執照,沒有醫院願意聘請他,也沒有人再敢拿自己的生命冒險去找他治療。
“其實,也許徐醫生真的是最適合的人選,首先,他的情況來說,如果我們把小康的事情告訴他,以他的學識和認知應該還不至於太固執,而且,我有種直覺,酗酒和蓄意殺人這其中一定有什麽隱情,他絕對能夠想到這些事情的後果,能夠爬到事業的頂點是非常不容易的,他又怎麽會連這點職業操守都沒有呢”?
杜母喝了一口茶,認真的聽了一下杜父的話,感覺非常有道理,隻是她實在不想拿此事冒險,畢竟這關乎到小康的性命,稍有不慎就會加劇結果的到來,這是杜母所不想看到的。然而,就在她拿不定主意的時候,小康不知道何時走出了房間,他有聽到兩人的談話。
“伯父,伯母,我決定就找這個人了,不管他身上有什麽隱情,隻要能夠幫助我,我願意一試”。
杜母知道小康麵臨那些痛苦的幻覺,已經走到了崩潰的邊緣,他知道,再不想辦法解決的話,幾個月,甚至幾天的時間就能夠摧毀他。
既然當事人都沒有意見了,杜母自然是不會在出聲阻止的,姑且將命運再次交給上天好了,也許情況並沒有自己所想的這麽糟糕,畢竟這次的目的僅僅隻是讓小康將缺失的部分記憶找回來而已,這應該不會太難才對。接下來,杜母將徐醫生的家庭住址記了下來,明天便打算出發過去。但是這也不免讓她擔心,如果人家不願意幫忙的話可怎麽辦呢,畢竟他都已經不是心理醫生了,完全沒有義務去接待病人,況且要是大家都猜錯了,這人就是因為酗酒或者對生活的不滿而故意將人治壞的話,把小康交給他,就會釀成更大的錯誤了。(未完待續。)
一般情況下在電視當中認知的心理學催眠,看上去非常的神奇,隻要醫生在一旁說些指令,你就會無條件的服從,不過,這也是要建立在不與你內心想悖論的前提下才可以的。如果你的潛意識感覺到他讓你做的事情很不好,就會直接選擇將此條指令忽略。而且進入催眠非常不容易,一定要當事人全身心的相信催眠可以為自己帶來好處,絕對不能有半點的懷疑,隻有這樣才能保證催眠的成功。
可是,杜母根本就不認識這方麵的權威,所以一時間她不知道該找哪個醫生。現在的社會各行各業都有形形色色的人,就連最為平常的醫院醫師都已經漸漸變得不靠譜了,何況是這種關乎精神的心理醫生呢。杜母打了好多個電話,向親戚朋友詢問有沒有人知道哪個醫生比較好。可是得到的回答,要麽就是不知道,要麽就是根本不搭理她。畢竟從杜傑死後親戚已經疏遠了杜家二老,可能先前他們的三口之家真的是招來了許多人的羨慕與妒忌吧,因此在杜家父母絕後以後,許多人都把這個當成了一種非常痛快的報應,不僅僅隻是秀恩愛死得快,就算是秀親情也同樣如此。
如果說世界上僅僅隻有幾個心理醫生的話,事情就會變得簡單許多,可偏偏當今社會發展迅速,人們因為日常生活的壓力增多,常常會有一些心理問題,也因此這方麵的醫生數量與日俱增。杜母沒了辦法,她實在不知道究竟該選擇找哪一個才不會後悔。
“很辛苦嗎?先休息一下吧,這急也是急不來的,小康的時間可能不會太多,機會應該就隻有一次,要是不找一個有真材實料的醫生,恐怕到時候一旦無功而返的話,會讓小康的心理負擔變得更加沉重”。
杜父端著一杯茶走到了坐在沙發上的杜母身邊,一邊說著一邊幫她按摩了幾下太陽穴。最近幾天老伴一直都在尋找著醫生,甚至都沒有怎麽好好的休息,這樣下去,也許最後醫生沒找到,自己卻要率先倒下了。
“哎,可怎麽辦呢,這是最後的一線希望了,一定要抓緊時間,我在網上搜了一下,口碑好的大概有十多個人,距離我們最近的這個人似乎非常合適,但他卻在前一陣子,因為酗酒耽誤了病人的病情,反倒是把人給治的不好了,不過,從各方麵來看,這個人都是有真本事的,隻是我無法確定是不是該找他”。
杜父看了一眼杜母手中那個醫生的資料,關於這件事情他也在新聞上看到過,此人35歲,姓徐,至今都是單身,不過他在心理學方麵的造詣非常的高深,許多人都慕名前去找他看病,經手的病人大部分痊愈,不過,不知道為什麽,本來企圖一片光明的他,竟然會選擇瘋狂的酗酒,也正是在一次醉酒後的治療過程中,讓自己變得身敗名裂。那個病人隻不過是承受不住逆境帶來的壓力,才會過去找他谘詢治療,希望找回生活的信心,按照曝光的計劃書來看,醫生為這個人定下的療程為一個星期,他很有把握治好病人。
不過,最後一次治療時,他把病人催眠了,接著竟然以悲觀的方式,讓本來即將痊愈的病人再次陷入了無邊無際的恐慌之中,最後,這人滿心都是對生活的絕望,悲劇就此發生了。當然人們對於催眠可以控製其他人的這種說法,有的保持堅信,有的則覺得是無稽之談。不管怎麽樣,事情曝光,這個醫生涉嫌謀殺被逮捕,但最終證據不足,又將他釋放了。可酗酒對於職業生涯的人來說是非常致命的。徐醫生被吊銷了執照,沒有醫院願意聘請他,也沒有人再敢拿自己的生命冒險去找他治療。
“其實,也許徐醫生真的是最適合的人選,首先,他的情況來說,如果我們把小康的事情告訴他,以他的學識和認知應該還不至於太固執,而且,我有種直覺,酗酒和蓄意殺人這其中一定有什麽隱情,他絕對能夠想到這些事情的後果,能夠爬到事業的頂點是非常不容易的,他又怎麽會連這點職業操守都沒有呢”?
杜母喝了一口茶,認真的聽了一下杜父的話,感覺非常有道理,隻是她實在不想拿此事冒險,畢竟這關乎到小康的性命,稍有不慎就會加劇結果的到來,這是杜母所不想看到的。然而,就在她拿不定主意的時候,小康不知道何時走出了房間,他有聽到兩人的談話。
“伯父,伯母,我決定就找這個人了,不管他身上有什麽隱情,隻要能夠幫助我,我願意一試”。
杜母知道小康麵臨那些痛苦的幻覺,已經走到了崩潰的邊緣,他知道,再不想辦法解決的話,幾個月,甚至幾天的時間就能夠摧毀他。
既然當事人都沒有意見了,杜母自然是不會在出聲阻止的,姑且將命運再次交給上天好了,也許情況並沒有自己所想的這麽糟糕,畢竟這次的目的僅僅隻是讓小康將缺失的部分記憶找回來而已,這應該不會太難才對。接下來,杜母將徐醫生的家庭住址記了下來,明天便打算出發過去。但是這也不免讓她擔心,如果人家不願意幫忙的話可怎麽辦呢,畢竟他都已經不是心理醫生了,完全沒有義務去接待病人,況且要是大家都猜錯了,這人就是因為酗酒或者對生活的不滿而故意將人治壞的話,把小康交給他,就會釀成更大的錯誤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