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


    828開始應舉


    829移居洛陽。結識白居易、令狐楚等前輩。令狐楚欣賞李商隱的文才,對其十分器重,讓李商隱與其子令狐綯等交遊。


    833—-836王屋山學道835的時候22歲


    837年末中進士


    838娶王氏


    839擔任弘農縣尉


    因為唐宣宗生於元和五年(公元810年),會昌六年(公元846年)糊裏糊塗被宦官黃袍加身時還不滿36歲。他的長子唐懿宗生於大和七年(公元833年),大中四年(公元850年)女兒萬壽公主出嫁,而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封三個皇子為王。所以有些曆史研究者就來了疑問:“如果當時削發為僧,長期不在長安,而在南方遊方,他哪裏會有自己的家庭和眾多的子女”


    更加令人稱奇的是,史載,唐宣宗大中元年(公元847年),甫一上位的唐宣宗就下旨敕新吳縣百丈禪寺“大智壽聖禪寺”的匾額,這種詭異舉動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因為人們不禁要問,為何地處偏僻的百丈寺有如此隆恩?


    最後,一則故事解開了這一謎團。原來是唐宣宗為了躲避唐武宗迫害,京城一得道高僧支招讓他離開宮廷百丈遠避禍,就在他的巴掌中寫了二個字:“百丈”。居然他會錯了意,以為是要他去百丈寺躲避,於是就不遠萬裏到了新吳縣的百丈山下的百丈寺做了和尚,神奇的說。


    在長安,有一個專為天子喂養鷹犬寵物的【五坊】。裏麵的人常以搜羅鷹犬為名勒索百姓,惡名遠揚,人稱“五坊小兒”。與長安相隔咫尺的華州(今陝西省華縣)山水環繞,是鳥獸棲息地,也成了五坊小兒經常滋擾的地方。


    安史亂後,國家供養的士兵超過八十萬,又是一項沉重的負擔。(.mianhuaang好看的小說棉花糖這還沒算上僧侶和道士。寺院的田產不用交賦稅,僧尼不耕不織,還可以免服徭役。無數信佛或不信佛的男女紛紛投身空門,躲避日漸沉重的苛捐雜稅和無盡的苦役。佛教惡性擴張。就這樣,天下十分之七的人坐待衣食,田地間辛勞、織機前忙碌的另外十分之三的人被壓的喘不過氣來


    ——可憐這一片天下,從根底裏腐敗、潰爛。這些滿口“大慈大悲”,卻從未“救苦救難”的【僧侶】銀兩,有元寶、馬蹄、有銀條,也有銀餅……僧尼不僅可享受善男信女的供奉,還可以免除賦稅、徭役。四方百姓聽說後,雲集泗州,用兩緡(音min)錢,也就是大約兩千文,來換取一紙度牒。滾滾金錢,都落入了王智興的私囊中。浙西的百姓自然不落人後,紛紛北上。


    而且,佛教當時不僅與士大夫有千絲萬縷的聯係,內廷握有重權的太監們大多也都是虔誠的佛教徒,從高力士開始,魚朝恩、李憲誠、吐突承璀、楊思勖、李輔國、仇士良等等有權【大太監,無一不信佛】(當然,這也和太監多充任“功德使”有關,本身他們自己就掌管“宗教事務”)。宦官信佛,主要是佛教宣揚因果報應,眾生平等。這讓沒有□□的公公們很迷崇。以為此生大灑金錢拜佛,來世即可變為正常男子並深享榮華富貴。


    反觀道教,在宮廷中總是教唆皇帝修身養性,健體調生,這對宦官們沒有任何吸引力――大力丸吃的再多,也沒有地方可使。而且,道教傳說中的眾神等級森然,儼然是世俗的翻版,皇帝仍是皇帝,太監仍是太監,即使升仙上天,仍舊是沒老二伺侯人的奴才。由此,太監們對與他們爭寵的道士心中憎恨,武宗滅佛,實際上也加劇了禁庭內的暗鬥。


    《元和郡縣圖誌》放在了禦案上。從“秦塞重關一百二,漢家離宮三十六”的關中到“青海黃雲暗雪山”的隴右,四十卷文字寫不盡【天下四十七鎮】的高山流水、名都雄關,在卷首配上精致的圖畫,就描繪出了一個完整的天下。素稱柔弱的李吉甫用這種方式,向世界展露出自己的雄心壯誌。用他的話說,這部地理書就是要“【佐明王扼天下之吭,製群生之命……”】這是何等之大的氣魄呀。


    那是火星,在天穹中時而自西向東,時而自東向西,亮度也時大時小,變化無常,讓塵世中的人感到迷惑。古書上都稱它為“【熒惑”】


    ——“熒熒火光,離離亂惑”,象征著流血和死亡。


    我們說過,唐玄宗(李隆基)以宗王的身份,依靠政變當上天子後,處處提防他的兄弟、子侄覬覦帝位。他將宗室諸王鎖進【十六宅】,用錦衣玉食的生活泯滅他們的雄心壯誌。一百年下來,將一個英雄輩出、叱吒風雲的偉大家族變成了一群酒囊飯袋。


    道教重生,是一種很關注人體康健的宗教,《太平經》中就明確指出,“壽最為善”,即“人命最重”。道門中人有不少醫學名家,如神醫華佗,藥王孫思邈。十道九醫,不懂醫術不足以成為道士。


    甘露之變,大和九年,27歲的唐文宗策劃謀殺幹政宦官,重奪皇權。


    背景:安史之亂之後,宦官掌管禁軍,壬戌日開始,21到27,七天時間,全麵失敗。君王廢立、甚至生死大權掌握在宦官手中,開始了中國曆史早上第二次宦官時代。


    洛陽。


    東都洛陽,西京長安。隋唐時期的兩大超級城市。這兩座城市關係極為密切。京師乃是國家根本,四方之心腹。


    洛陽在隋朝時叫做大興,建造時極為繁華,端門、應天門、明堂、天堂在一條直線上的建築,一個比一個高大,一座比一座奢華。這是隋煬帝的紫微宮。洛水從西南向東北貫穿全城,仿佛銀河,兩旁裏坊圍繞,象征繁星。紫微宮位於洛陽城的東北角,象征紫微星。寬一百一十米的禦道連接宮城正門和定鼎門,為天子之街。城池堅固,水運便利,便於防禦和發展工商業。


    洛陽城北,夏門亭,是東漢人李固曝屍之處,他的雙眼曾經在這裏熄滅,伴隨著一首千百年來傳唱不休的歌謠:“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侯。”


    這裏也是唐朝的紫禁城,還有一個名字是太初宮。曾經武後自立為皇帝,改國號唐為周,定都洛陽,號神都。其實在此之前唐高宗、唐中宗、唐睿宗三位皇帝就經常來這裏聽政,處理國家大事。


    李唐王朝憑借隴西勢力發家,將國都定在長安,此後二百多年間,卻一直為吃飯的事情發愁。關中平原有高山作為屏障,但糧食產量遠遠不及平原大地,長安百萬家,出門無所之,這是韓愈的詩句,可見城中人口眾多,吃飯成了大問題。


    洛陽則不同,隋煬帝興修大運河,這裏算是中心,水運便利,本身農業又發達,所以在長安建都的國家,往往需要在洛陽補給糧食。


    “蠶老一時,櫻熟一晌。櫻桃花和桃花差不多,花瓣少在今洛陽市內,順瀍河溯流而上數裏,在流經瀍河的邙山深溝裏,有一個小村名叫櫻桃溝,此溝正當瀍河上遊,經過瀍河以及山洪的曆年衝刷,形成一條南北深壑,兩邊土壁,【高達數十丈,聳然屹立,如刀斧削成。】村人在【滿溝遍植櫻桃樹,】每當春天櫻桃成熟時,滿溝遍壑高高低低千紅萬綠。綿延數裏,十分壯觀。故被稱為“瀍壑朱櫻”。


    唐朝全國軍隊八十萬,中央隻有二十萬。


    安史之後的唐朝,在大部分時間內,保持了政治上的穩定(盡管有藩鎮割據,但它們互相牽製,未對唐朝構成實質威脅),軍事上的強大(內戰雖勝負難言,對外仍然勝多敗少,強敵漸次消除),經濟恢複、發展,經濟格局未變,文化繁榮昌盛。特別值得提出的是,唐朝的風尚依然是強健、豪邁、積極、向上,如果說與安史之前有什麽不同的話,那就是滄桑感加重,晚期則有一些溫柔氣息。中後期的唐朝,對周邊各國仍然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和向心力,難怪唐朝被稱為“盛唐”,這個“盛”字豈止是安史之前,而是整個大唐。


    唐朝中後期的文化在經曆了一個短暫的調整期後,恢複了昌盛局麵,出現了韓愈、柳宗元、劉禹錫、白居易、李商隱、杜牧、元稹、皮日休等詩文大家,不亞於安史之前。


    南嶽夫人【魏華存】為第一代宗師西晉,魏華存夫人,曾經立誌不嫁,結果二十歲時被強迫嫁人生子,後來孩子漸漸長大,她便入山修煉,終於寫出了道教經典《黃庭經》,被尊為上清派創始人。


    尋仙向南嶽,應見魏夫人。(《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遊南嶽》)


    【麻姑】廟在山穀當中,溝壑縱橫,環境清幽。15歲入山修道的□□拜在玉真公主門下,每天挑水澆麻,因此叫做□□。麻姑獻壽,他是長壽的象征。


    【陶弘景】被稱為“山中宰相”;他的弟子、上清派第十代宗師王遠知曆經齊、隋、唐三朝更替而能恩寵不衰;之後的上清派弟子潘師正、司馬承禎、吳筠、李含光等都備受唐朝皇帝的寵信。加入此派也正可以幫助李白實現他參與政治的強烈願望。


    《道典論》引《太上太霄琅書經》雲:“明解須專,專必有應,應則通神,何勞乎惑?欣戚兩遣,日夜專勤,誓進無退,號為道人。人行大道,號為道士。士者,何也?理也,事也。身心順理,唯道是從,從道為事,故稱【道士】。”


    足見人如果能效法大道的美德,“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清淨其意”,即是道士。並非穿上道裝的才是!道士,乃是對於行道之人的尊稱。


    若修道之人,出家而不清淨,傳度而不守戒,虧負太上教誨,乃是玄門之罪人也,怎麽能稱為道士?而我們普通的剛入門的學道之人,最多隻能算是“道人”,是不敢自稱為道士的。


    【呂洞賓】唐德宗貞元十四年(798)四月十四生,傳說異香滿室,有白鶴飛入帳中不見,自幼聰穎,十歲便能文,十五歲就能武,精通百家經籍,唐文宗開成二年舉進士第,出任江州德化縣令一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娛樂圈撰稿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肉腰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肉腰刀並收藏重生之娛樂圈撰稿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