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房內的擺設也是簡單至極,就比方正大師的房間多了張桌子和一把椅子,李雲坐在椅子上靜靜的想著明日怎樣才能多敲詐幾本絕學。
“當,當,當”寺裏的鍾聲打斷了李雲的思緒,李雲看了看天色,應該是用膳的鍾聲響了,果然沒過一會,就有個小和尚跑了過來。
“施主,隨我到膳堂用膳吧!”小和尚上氣不接下氣的說道,不時還抬頭看看李雲,似乎是在好奇。
李雲點了點頭,隨著小和尚往膳堂走去,路上不時有僧人從李雲旁邊走過,有的略帶好奇的看看李雲,有的則對著李雲善意的笑笑。
膳堂內,五張長約五米的桌子擺在堂內,桌子兩邊已經坐滿了僧人,小和尚帶著自己來到第一張桌子最前麵,這裏坐的都是方丈和各院首座。
方正大師見到李雲過來,微笑著對著自己的左邊的一個空位指了指,示意李雲坐這。
這位置應該是方正專門給李雲留的,常人來寺裏可不會有這個待遇,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李雲心底閃過這句話來。
李雲坐下之後,又等了片刻,人差不多齊了,才有僧人將飯菜端了上來。
兩點菜,一個炒青菜,一個炒白菜,一碗白米飯。菜吃起來除了鹹味沒別的味道,而且沒有一絲油腥,李雲瞬間對接下來的日子不抱任何希望,隻能想辦法出去整點好吃的了。
用完膳,李雲閑來無事便四處逛逛,隱約聽道前麵傳來呼和聲,李雲過去一看,原來是寺裏的僧人在練武,旁邊站著一個身上披著袈裟的老僧,定睛一看,原來是菩提院首座方信大師,吃飯的時候見過。
李雲緩步走到方信跟前,對著方信行了一禮,和方信並排站著看著場上的僧人練武。
場上人數不多,二十多號人,每人手持一根長棍。李雲對少林功夫的了解基本上也就是知道比如拈花指,大力金剛掌之類的手上功夫,其他的倒不了解。
方信似乎看出來李雲不懂,對著李雲介紹道:“場上均是我菩提院武僧,精修佛法,武功則是以棍法為主,他們現在練的是伏魔棍法,取羅漢伏魔之意,棍勢大開大合,一棍打出要走一往無前之勢,生死置之度外,是我少林上乘棍法。不過此棍法厲氣太深,需要高深佛法才可化解。”
方信將伏魔棍法的優勢劣勢一股腦的講給了李雲聽,並我藏私。
李雲看場上的僧人將這套棍法用的是爐火純青,招招帶著一絲殺伐果斷之意,不過每個人的表情都是一臉慈悲。
這些僧人內力均在後天五層之上,甚至有幾個與李雲一樣,已經是後天六層,不禁感歎,華山派在江湖上也算是大派,可是少林寺僅僅一個菩提院就能將華山比了下去,華山現在隻有自己和令狐衝能比眼前這些僧人強點,其他人不說也罷。
怪不得少林百年昌盛不衰,僅僅這一個菩提院,羅漢堂,般若堂,戒律院這些加起來估計也隻有五嶽合並才能與之一較高下。
看來此間事了要回華山派一趟了,嶽不群守成有餘,開拓不足,令狐衝除了喝酒什麽也不會,隻能靠自己,忽然感覺到自己好累呀。
場上僧人一套棍法打完,李雲向方信告辭後,回到了自己的房間,躺在床上想著到底要幾套武功合適。
方正隻答應換兩套,但是他的底線最少是三套,畢竟幹什麽都會有個討價還價的過程,如果李雲傻一點,直接兩套和他換了,那他就賺點。
所以說最少是三套,不過應該不會包括易筋經,畢竟不是一般武功,他想換三套,李雲也算能接受,但是誰不貪心,能多換一套李雲就知足了。
雖然說武學一途在於專一,但是這說法對李雲好像沒什麽卵用,什麽武功一看就會,對與李雲來說武功做多越好,以備不時之需嘛!
李雲心裏暗自做了決定,四套,不給四套不給換。
既然這事已經有了章程,那明天這樣和方丈說就好了。可是自己上山的目的又被帶溝裏了,明明說好來學習佛法和練習鐵布衫,誰知道方正又給出了個這問題,讓李雲想了半天。
佛法隨時可以去請教,鐵布衫也可以隨時練習,那個易筋鍛骨藥湯的方子也有了,最關鍵的是沒藥材呀!
本想著少林寺裏邊應該有,可是仔細一想,如果是問少林寺要的話,方子不就會被人家猜出來,所以李雲決定還是下山去買。
下山容易上山難,這可不像現代,把公路都修到少林寺門口,不論是坐車開車,毫不費力。
這時候嵩山的山路也就半米寬的一條羊腸小道,甚至有的地方兩側還沒有遮擋,一般人是很少上山的,所以少林寺雖然聲名遠播,但是前來上香的香客卻是寥寥無幾。
李雲向著少林寺門口的知客小沙彌打了聲招呼,運起輕功往山下趕去,山下的小鎮因為少林的緣故,也算繁榮,基本上來去的都是江湖人士,花錢如流水,山下的店家倒也賺的盆滿缽滿。
雖然江湖中人居多,但是並無人敢在此鬧事,三年前,有一對兄弟,江湖外號嶺南雙刀,有了名號在江湖上也是個人物。
估計那天倆人喝了點酒,老大王凱腦子一熱,覺得自己在江湖上威名赫赫,就拉著老二王博一起來少林拜山,少林寺是啥地方,佛門聖地,不能舞刀弄槍,方正就以這個理由拒絕了他倆。
這回兄弟倆氣不過了,你說你少林寺佛門聖地就聖地唄,你學啥武功,好好當和尚不就好了。既然你學就學了,過幾招又能咋樣!
老大王凱拗不過這根筋,索性在山下大肆殺戮,隨後被下山的方正一掌斃命,老二見狀不對早早逃跑了。
後來便再也沒人說少林佛家弟子練武幹嘛了,方正那一掌讓江湖中人深深地記住了佛門有菩薩濟世度人,更有羅漢降妖伏魔。
未完待續
求推薦求收藏
“當,當,當”寺裏的鍾聲打斷了李雲的思緒,李雲看了看天色,應該是用膳的鍾聲響了,果然沒過一會,就有個小和尚跑了過來。
“施主,隨我到膳堂用膳吧!”小和尚上氣不接下氣的說道,不時還抬頭看看李雲,似乎是在好奇。
李雲點了點頭,隨著小和尚往膳堂走去,路上不時有僧人從李雲旁邊走過,有的略帶好奇的看看李雲,有的則對著李雲善意的笑笑。
膳堂內,五張長約五米的桌子擺在堂內,桌子兩邊已經坐滿了僧人,小和尚帶著自己來到第一張桌子最前麵,這裏坐的都是方丈和各院首座。
方正大師見到李雲過來,微笑著對著自己的左邊的一個空位指了指,示意李雲坐這。
這位置應該是方正專門給李雲留的,常人來寺裏可不會有這個待遇,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李雲心底閃過這句話來。
李雲坐下之後,又等了片刻,人差不多齊了,才有僧人將飯菜端了上來。
兩點菜,一個炒青菜,一個炒白菜,一碗白米飯。菜吃起來除了鹹味沒別的味道,而且沒有一絲油腥,李雲瞬間對接下來的日子不抱任何希望,隻能想辦法出去整點好吃的了。
用完膳,李雲閑來無事便四處逛逛,隱約聽道前麵傳來呼和聲,李雲過去一看,原來是寺裏的僧人在練武,旁邊站著一個身上披著袈裟的老僧,定睛一看,原來是菩提院首座方信大師,吃飯的時候見過。
李雲緩步走到方信跟前,對著方信行了一禮,和方信並排站著看著場上的僧人練武。
場上人數不多,二十多號人,每人手持一根長棍。李雲對少林功夫的了解基本上也就是知道比如拈花指,大力金剛掌之類的手上功夫,其他的倒不了解。
方信似乎看出來李雲不懂,對著李雲介紹道:“場上均是我菩提院武僧,精修佛法,武功則是以棍法為主,他們現在練的是伏魔棍法,取羅漢伏魔之意,棍勢大開大合,一棍打出要走一往無前之勢,生死置之度外,是我少林上乘棍法。不過此棍法厲氣太深,需要高深佛法才可化解。”
方信將伏魔棍法的優勢劣勢一股腦的講給了李雲聽,並我藏私。
李雲看場上的僧人將這套棍法用的是爐火純青,招招帶著一絲殺伐果斷之意,不過每個人的表情都是一臉慈悲。
這些僧人內力均在後天五層之上,甚至有幾個與李雲一樣,已經是後天六層,不禁感歎,華山派在江湖上也算是大派,可是少林寺僅僅一個菩提院就能將華山比了下去,華山現在隻有自己和令狐衝能比眼前這些僧人強點,其他人不說也罷。
怪不得少林百年昌盛不衰,僅僅這一個菩提院,羅漢堂,般若堂,戒律院這些加起來估計也隻有五嶽合並才能與之一較高下。
看來此間事了要回華山派一趟了,嶽不群守成有餘,開拓不足,令狐衝除了喝酒什麽也不會,隻能靠自己,忽然感覺到自己好累呀。
場上僧人一套棍法打完,李雲向方信告辭後,回到了自己的房間,躺在床上想著到底要幾套武功合適。
方正隻答應換兩套,但是他的底線最少是三套,畢竟幹什麽都會有個討價還價的過程,如果李雲傻一點,直接兩套和他換了,那他就賺點。
所以說最少是三套,不過應該不會包括易筋經,畢竟不是一般武功,他想換三套,李雲也算能接受,但是誰不貪心,能多換一套李雲就知足了。
雖然說武學一途在於專一,但是這說法對李雲好像沒什麽卵用,什麽武功一看就會,對與李雲來說武功做多越好,以備不時之需嘛!
李雲心裏暗自做了決定,四套,不給四套不給換。
既然這事已經有了章程,那明天這樣和方丈說就好了。可是自己上山的目的又被帶溝裏了,明明說好來學習佛法和練習鐵布衫,誰知道方正又給出了個這問題,讓李雲想了半天。
佛法隨時可以去請教,鐵布衫也可以隨時練習,那個易筋鍛骨藥湯的方子也有了,最關鍵的是沒藥材呀!
本想著少林寺裏邊應該有,可是仔細一想,如果是問少林寺要的話,方子不就會被人家猜出來,所以李雲決定還是下山去買。
下山容易上山難,這可不像現代,把公路都修到少林寺門口,不論是坐車開車,毫不費力。
這時候嵩山的山路也就半米寬的一條羊腸小道,甚至有的地方兩側還沒有遮擋,一般人是很少上山的,所以少林寺雖然聲名遠播,但是前來上香的香客卻是寥寥無幾。
李雲向著少林寺門口的知客小沙彌打了聲招呼,運起輕功往山下趕去,山下的小鎮因為少林的緣故,也算繁榮,基本上來去的都是江湖人士,花錢如流水,山下的店家倒也賺的盆滿缽滿。
雖然江湖中人居多,但是並無人敢在此鬧事,三年前,有一對兄弟,江湖外號嶺南雙刀,有了名號在江湖上也是個人物。
估計那天倆人喝了點酒,老大王凱腦子一熱,覺得自己在江湖上威名赫赫,就拉著老二王博一起來少林拜山,少林寺是啥地方,佛門聖地,不能舞刀弄槍,方正就以這個理由拒絕了他倆。
這回兄弟倆氣不過了,你說你少林寺佛門聖地就聖地唄,你學啥武功,好好當和尚不就好了。既然你學就學了,過幾招又能咋樣!
老大王凱拗不過這根筋,索性在山下大肆殺戮,隨後被下山的方正一掌斃命,老二見狀不對早早逃跑了。
後來便再也沒人說少林佛家弟子練武幹嘛了,方正那一掌讓江湖中人深深地記住了佛門有菩薩濟世度人,更有羅漢降妖伏魔。
未完待續
求推薦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