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不是所有的三振打者都立刻出局。
如果捕手沒能第一時間用正規的姿勢接到投手的球,而一壘上又沒有跑者的情況下,打者可以從本壘向一壘進發。
這時候捕手必須及時的找到棒球傳向一壘才能封殺跑者。
扶桑大飛騨的捕手齋藤在本壘附近摸了好幾下才找到棒球。
再傳一壘的時候已經來不及。
和平學園的宮城已經安全上壘。
這種情況下,就是所謂的“不死三振。”
或者按照日本棒球界的說法叫做“振逃”。
作為捕手的李元讓當然也是了解這一規則的。
但實戰當中他是第一次見到這種局麵。
先頭打者出壘。
接下來的第二棒正岡一上來就擺出了觸擊犧牲打的架勢。
對方投手姊小路對觸擊的應對似乎也早有準備。
兩顆強勁的下墜係變化球。正岡都沒能將棒球點在界內。
到了第三球,不得不恢複普通的揮棒姿勢。
一顆時速一百四十五公裏的內角球。打者根本來不及反應。
這次捕手穩穩的接住了棒球。三振,而且打者出局。
“看了對方的投球視頻以後有什麽對策嗎?”
李元讓走向打擊區前,福島湊過來問道。
“希望別打出雙殺打就好。”
從西東京大會開始以來,李元讓從來沒在比賽中不揮棒被三振過。比起三振,他因為執著於擊中棒球而打出的雙殺打還更多一些。
作為中心打者,李元讓當然不會去觸擊短打。
現在這種局麵,最好的情況是安打,其次是推進跑者的滾地球。
三振不是最壞的局麵。雙殺打才是。
……
“咱們又見麵了。”
李元讓一站上打擊區,對方的捕手齋藤就拋出這麽沒頭沒尾的一句話。
“又?”
“前天在梅田的披薩店。”
“哦,原來隔壁桌的和尚頭是你們啊。”
“當時隻是覺得眼熟,但是沒敢過去打招呼。”
和平學園幾天前已經在甲子園初登場,無論是電視還是報紙或者網絡媒體都有所報道。
被其他對手在街上認出來並不稀奇。
夏季的甲子園大會有四十九支球隊參賽。參賽的選手有七八百名之多。
再加上隨隊前來的沒有背番號的棒球部員以及非參賽球隊來甲子園觀戰的高校球兒。
最近一陣子關西地區聚集了上千名剃著“坊主頭”的少年。
當然,和平學園除外。
和平學園的棒球部大部分球員並沒有剃頭。隻有隊長福島和其他少數幾人為了能在炎熱的夏季比賽時少流汗剃了幹幹淨淨的光頭。
……
麵對李元讓,姊小路的第一球就是招牌式的滑曲球。
這種變化球從表現上來說介乎於滑球和曲球之間。因為每位投手投球時的習慣會有許多微妙的差異。
即便是同一位投手投出的球,根據出手時有意或無意的動作,也不是每一球都有同樣的曲線。
特別是今天這種蒙蒙細雨下的比賽,無論是空氣的阻力還是棒球表麵的濕度都和平時不同。
就連投手自己也不敢說完全能預測棒球飛行的軌跡。
這顆棒球在李元讓眼前幾乎是橫向劃過了整個好球區。最後從外角低的位置偏轉出去。
李元讓沒有揮棒。
大屏幕上顯示出的球速是一百二十四公裏。
“投的好!”
捕手把球回傳給投手時喊了這麽一句。
李元讓自己也是捕手,一般來說在比賽當中捕手要不斷的鼓勵投手投出的球。隻不過和平學園的投手福島是三年級生。在比賽時李元讓比較少用這種方式和前輩溝通。
剛才這一球捕手講話的方式很明顯表明了投手投出的球是達到了配球最初的意圖。隻是李元讓沒有上當。
第二球是外角高球。球速達到了一百四十六公裏。
與一般的打者比起來,緩急和落差這些因素對李元讓來說雖然幹擾較小,但並不是全無影響。
外角高原本是他最擅長的區域。但這一球的揮棒還是略微慢了一些。
棒球緊貼著邊線飛行,越過一壘手之後出了邊界。
對方的右外野手拚盡全力去接球。但還是沒趕得及。
界外球。
球數是一好一壞。
連續兩顆外角球後,接下來的第三球大概是內角球。
至少如果是李元讓自己配球的話應該是這麽個策略。
結果也確實是如此。
內角高的直球,球速與上一球相當。
雖然已經算不得是“死角”,不過對李元讓來說內角高依舊算是一個弱點。
這一點如果對手認真了研讀了比賽統計的話一定看的出來。
到目前為止,李元讓能夠破解內角高球的辦法大概是兩種。
要麽是勉強打出界外。要麽是提前預設目標用早揮棒的策略去攻擊。
這種早揮棒的方式到目前為止也積累了不少安打。
正因為如此,不是每個對手的投手都能用攻擊內角的方式克製李元讓的打擊。
但今天這位姊小路不同。
最高球速接近一百五十公裏,球威十足。投球姿勢和出手點的作用下,棒球進壘的角度也算是銳利。
如果說有哪一點能阻止姊小路進攻內角的話。恐怕就是控球了。
一位暴投、四球和三振一樣常見的投手控球想來算不得出類拔萃。
而這種情況下進攻打者內角就要冒著送出觸身保送和激怒對手的威脅。
而現在,姊小路的這一球不知是運氣好又或者其他什麽因素,正好是直奔好球區的死角而來。
李元讓早有準備,他竭盡所能的快速揮棒。
可早揮棒的代價是控棒精度的降低。
棒球擦在球棒上沿。打在了本壘後方的護網之上。
是界外球。
球數兩好一壞。
對打者來說已經沒有太多的籌碼。而對捕手配球來說還有很大的空間。
外角低的快速指叉球。變化幅度不大,但恰到好處的落在好球區下沿以外。
李元讓沒有揮棒。
“壞球對我是沒有用的。”
麵對這一球的微妙差異不是每位打者都能忍住揮棒。
李元讓沒有往捕手的方向轉頭,直接說了這麽一句話。
比起選出一個保送,現在李元讓更想和對手正麵對決。
而利用這句話,他希望激起對方捕手的鬥誌。
“來吧,內角高的直球!”
李元讓心裏這麽想著。(未完待續。)
如果捕手沒能第一時間用正規的姿勢接到投手的球,而一壘上又沒有跑者的情況下,打者可以從本壘向一壘進發。
這時候捕手必須及時的找到棒球傳向一壘才能封殺跑者。
扶桑大飛騨的捕手齋藤在本壘附近摸了好幾下才找到棒球。
再傳一壘的時候已經來不及。
和平學園的宮城已經安全上壘。
這種情況下,就是所謂的“不死三振。”
或者按照日本棒球界的說法叫做“振逃”。
作為捕手的李元讓當然也是了解這一規則的。
但實戰當中他是第一次見到這種局麵。
先頭打者出壘。
接下來的第二棒正岡一上來就擺出了觸擊犧牲打的架勢。
對方投手姊小路對觸擊的應對似乎也早有準備。
兩顆強勁的下墜係變化球。正岡都沒能將棒球點在界內。
到了第三球,不得不恢複普通的揮棒姿勢。
一顆時速一百四十五公裏的內角球。打者根本來不及反應。
這次捕手穩穩的接住了棒球。三振,而且打者出局。
“看了對方的投球視頻以後有什麽對策嗎?”
李元讓走向打擊區前,福島湊過來問道。
“希望別打出雙殺打就好。”
從西東京大會開始以來,李元讓從來沒在比賽中不揮棒被三振過。比起三振,他因為執著於擊中棒球而打出的雙殺打還更多一些。
作為中心打者,李元讓當然不會去觸擊短打。
現在這種局麵,最好的情況是安打,其次是推進跑者的滾地球。
三振不是最壞的局麵。雙殺打才是。
……
“咱們又見麵了。”
李元讓一站上打擊區,對方的捕手齋藤就拋出這麽沒頭沒尾的一句話。
“又?”
“前天在梅田的披薩店。”
“哦,原來隔壁桌的和尚頭是你們啊。”
“當時隻是覺得眼熟,但是沒敢過去打招呼。”
和平學園幾天前已經在甲子園初登場,無論是電視還是報紙或者網絡媒體都有所報道。
被其他對手在街上認出來並不稀奇。
夏季的甲子園大會有四十九支球隊參賽。參賽的選手有七八百名之多。
再加上隨隊前來的沒有背番號的棒球部員以及非參賽球隊來甲子園觀戰的高校球兒。
最近一陣子關西地區聚集了上千名剃著“坊主頭”的少年。
當然,和平學園除外。
和平學園的棒球部大部分球員並沒有剃頭。隻有隊長福島和其他少數幾人為了能在炎熱的夏季比賽時少流汗剃了幹幹淨淨的光頭。
……
麵對李元讓,姊小路的第一球就是招牌式的滑曲球。
這種變化球從表現上來說介乎於滑球和曲球之間。因為每位投手投球時的習慣會有許多微妙的差異。
即便是同一位投手投出的球,根據出手時有意或無意的動作,也不是每一球都有同樣的曲線。
特別是今天這種蒙蒙細雨下的比賽,無論是空氣的阻力還是棒球表麵的濕度都和平時不同。
就連投手自己也不敢說完全能預測棒球飛行的軌跡。
這顆棒球在李元讓眼前幾乎是橫向劃過了整個好球區。最後從外角低的位置偏轉出去。
李元讓沒有揮棒。
大屏幕上顯示出的球速是一百二十四公裏。
“投的好!”
捕手把球回傳給投手時喊了這麽一句。
李元讓自己也是捕手,一般來說在比賽當中捕手要不斷的鼓勵投手投出的球。隻不過和平學園的投手福島是三年級生。在比賽時李元讓比較少用這種方式和前輩溝通。
剛才這一球捕手講話的方式很明顯表明了投手投出的球是達到了配球最初的意圖。隻是李元讓沒有上當。
第二球是外角高球。球速達到了一百四十六公裏。
與一般的打者比起來,緩急和落差這些因素對李元讓來說雖然幹擾較小,但並不是全無影響。
外角高原本是他最擅長的區域。但這一球的揮棒還是略微慢了一些。
棒球緊貼著邊線飛行,越過一壘手之後出了邊界。
對方的右外野手拚盡全力去接球。但還是沒趕得及。
界外球。
球數是一好一壞。
連續兩顆外角球後,接下來的第三球大概是內角球。
至少如果是李元讓自己配球的話應該是這麽個策略。
結果也確實是如此。
內角高的直球,球速與上一球相當。
雖然已經算不得是“死角”,不過對李元讓來說內角高依舊算是一個弱點。
這一點如果對手認真了研讀了比賽統計的話一定看的出來。
到目前為止,李元讓能夠破解內角高球的辦法大概是兩種。
要麽是勉強打出界外。要麽是提前預設目標用早揮棒的策略去攻擊。
這種早揮棒的方式到目前為止也積累了不少安打。
正因為如此,不是每個對手的投手都能用攻擊內角的方式克製李元讓的打擊。
但今天這位姊小路不同。
最高球速接近一百五十公裏,球威十足。投球姿勢和出手點的作用下,棒球進壘的角度也算是銳利。
如果說有哪一點能阻止姊小路進攻內角的話。恐怕就是控球了。
一位暴投、四球和三振一樣常見的投手控球想來算不得出類拔萃。
而這種情況下進攻打者內角就要冒著送出觸身保送和激怒對手的威脅。
而現在,姊小路的這一球不知是運氣好又或者其他什麽因素,正好是直奔好球區的死角而來。
李元讓早有準備,他竭盡所能的快速揮棒。
可早揮棒的代價是控棒精度的降低。
棒球擦在球棒上沿。打在了本壘後方的護網之上。
是界外球。
球數兩好一壞。
對打者來說已經沒有太多的籌碼。而對捕手配球來說還有很大的空間。
外角低的快速指叉球。變化幅度不大,但恰到好處的落在好球區下沿以外。
李元讓沒有揮棒。
“壞球對我是沒有用的。”
麵對這一球的微妙差異不是每位打者都能忍住揮棒。
李元讓沒有往捕手的方向轉頭,直接說了這麽一句話。
比起選出一個保送,現在李元讓更想和對手正麵對決。
而利用這句話,他希望激起對方捕手的鬥誌。
“來吧,內角高的直球!”
李元讓心裏這麽想著。(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