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木智仁其實沒有什麽時間來改造他執教的這支球隊。
從他接任監督位置到秋大會本賽開幕其實隻有一個多星期的時間。
不過即便如此,八木還是打算從這一次大會開始就實施自己一直以來想要推行的一係列想法。
其中最核心的一條,就是投手分工。
八木看過和平學園前麵兩場比賽的視頻錄像。
在這兩場比賽當中和平學園先後有三位隊員登板投球。
這比八木一開始所預想的情況還要好。
八木很擔心隻有十幾名隊員的這支隊伍裏隻有一兩個半成品投手可用。
可是矢部和正岡一左一右兩位投手的投手的存在讓八木的計劃變的可行起來。
……
“實話實說,我覺得八天時間來改進我的滑球肯定不會有什麽結果。”
對於八木監督主動提出要改造自己的變化球這件事,矢部並不是非常想接受。
矢部中學時就是對內的備用投手。但是擔當投手並非是他的本意,隻是不得已而為之。
矢部自己覺得隊友德田球兒在投球方麵有著比自己高得多的天賦。
隻要條件允許,不如讓德田在實戰中磨練球技,就算犧牲今年秋天的戰績。為了將來著想也是值得的。
“你自己八天不會有改進,那德田就能行?”
“德田好歹是一張白紙嘛……”
投球,特別是變化球。之所以同樣球種不同投手投出來會有差異,主要就是投球時微妙的個人習慣所致。
矢部能投滑球和曲球。而且已經學會了很長一段時間。
雖然對於比賽沒什麽幫助,但實質上矢部的變化球也是有自己的特色。
也就因為這一點,雖然球速和控球都普普通通,當上一場比賽矢部接替隊友登板之後還是基本壓製住了局麵。
而高校階段的比賽中,除了過度燃燒隊內王牌這種戰術以外。還有一種戰術也普遍存在。
那就是投手車輪戰。
職棒比賽中因為涉及到個人數據的關係。先發投手隻要無病無傷並且還有拿到勝投的可能性。球隊監督是不會在五局結束前將其換下的。
但高校比賽則不同。高校球隊每隔一輪打者就更換投手,一場比賽換三四個水平實力相差無幾的投手進行比賽的球隊也並不罕見。
大多數情況下,這樣的球隊都是因為找不到足以壓製對手的王牌,不得已才依靠對內幾名投球特色各不相同的投手去擾亂對手的打擊節奏。
雖然不是早就計劃好的戰術,不過上一場和平學園也是靠這種方式壓製了對手的反擊。
這是投手個人習慣對比賽有利的一麵。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講,一個投手的投球習慣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
哪怕是一些不好的習慣。
比如球隊前任隊長福島一平,投滑球時手指會加一個多餘的力道。導致球的變化時機提前,從而降低了變化球的突然性。
這個毛病福島自己也早就知道,並且有意糾正過。
可是福島一旦開始在意手指的習慣,整個投球姿勢就會崩壞。最後的結果反而得不償失。
最後福島幹脆接受了自己的這種壞習慣,用這種不夠犀利的滑球一直投到自己高三引退。
八木智仁又是另一種情況。
他的滑球雖然隻是高中最後一年才練成,但是這也是基於他投球與眾不同的習慣。
八木投滑球時,用的是與直球略有區別的出手方式。
放球點比四分之三略低,又比橫投更高。
按道理來說這種投法會讓對手更容易判斷直球和變化球的區別。
可是因為這種姿勢最符合他本人運動的規律。手臂給與球的力量最合適。
棒球的斜向轉動速度變快,形成更為強烈的馬格努斯效應。也就讓滑球有了更大幅度的橫向變化。
八木當初並不是有意用這種方式投球,而是順應自己手臂的感覺歪打正著。
這一切與其說是技術,不如說也都是投球的微妙“習慣”。
至於矢部所看好的投手素材德田球兒現在還沒正式練習過滑球的投法。
完全是一張白紙。
矢部覺得這種情況下,如果要培養德田投變化球的習慣,至少不需要讓他把自己的舊有習慣“抹掉”。
“也許德田學了滑球會比你投的更厲害。不,如果是德田的話他不管投什麽球大概都會比你更厲害。可是為什麽非要讓他練滑球不可呢。他可是難得的速球型投手啊。”
至少在投球這件事上,八木斷定了矢部的天賦遠不如德田。
對於這一點矢部自己倒也不生氣。畢竟連他自己也是這麽認為。
但另外一件事矢部倒是有點驚訝。八木似乎打算讓現階段的德田專心隻練直球。
“隻有直球的話,大概不出三局就被對手摸透了吧。”
“那就不要投三局啊。”
“監督您的意思是……”
“矢部你來做先發投手,比分領先以後再讓德田登板。他隻用在一兩局的時間內全力投球去壓製對手就好。”
八木從一開始就打算把德田作為終結者來使用。
至於先發投手,現在手裏沒合適的牌可以用。那麽矢部看起來是個可以湊合的人選。
“而且……”
八木轉過頭對著李元讓接著說道。
“作為捕手,也會覺得和矢部這種投手搭檔更有挑戰性吧。”
李元讓聽了這劇話之後想了一下,似乎確實是這麽回事。
矢部雖然實戰球速不到一百三十公裏。不過好歹曲球和滑球都已經投的很熟練。
雖然不能用九宮格來精確配球。可是隻要把好球區四分,也大致能投進手套附近的位置。
反觀德田的投球。
雖然快速球真的很有壓製力。可是作為捕手,李元讓比賽時所能做的大多數時候僅僅是看準來球不要漏接而已。
配球的暗號與手套的位置都僅供參考。
李元讓並不討厭和德田組成投捕搭檔。
但和矢部一起比賽的話,顯然捕手方麵能做的事情更多。
這樣一來投球就不是投手一個人的事。而是投捕搭檔一起努力的過程了。
從他接任監督位置到秋大會本賽開幕其實隻有一個多星期的時間。
不過即便如此,八木還是打算從這一次大會開始就實施自己一直以來想要推行的一係列想法。
其中最核心的一條,就是投手分工。
八木看過和平學園前麵兩場比賽的視頻錄像。
在這兩場比賽當中和平學園先後有三位隊員登板投球。
這比八木一開始所預想的情況還要好。
八木很擔心隻有十幾名隊員的這支隊伍裏隻有一兩個半成品投手可用。
可是矢部和正岡一左一右兩位投手的投手的存在讓八木的計劃變的可行起來。
……
“實話實說,我覺得八天時間來改進我的滑球肯定不會有什麽結果。”
對於八木監督主動提出要改造自己的變化球這件事,矢部並不是非常想接受。
矢部中學時就是對內的備用投手。但是擔當投手並非是他的本意,隻是不得已而為之。
矢部自己覺得隊友德田球兒在投球方麵有著比自己高得多的天賦。
隻要條件允許,不如讓德田在實戰中磨練球技,就算犧牲今年秋天的戰績。為了將來著想也是值得的。
“你自己八天不會有改進,那德田就能行?”
“德田好歹是一張白紙嘛……”
投球,特別是變化球。之所以同樣球種不同投手投出來會有差異,主要就是投球時微妙的個人習慣所致。
矢部能投滑球和曲球。而且已經學會了很長一段時間。
雖然對於比賽沒什麽幫助,但實質上矢部的變化球也是有自己的特色。
也就因為這一點,雖然球速和控球都普普通通,當上一場比賽矢部接替隊友登板之後還是基本壓製住了局麵。
而高校階段的比賽中,除了過度燃燒隊內王牌這種戰術以外。還有一種戰術也普遍存在。
那就是投手車輪戰。
職棒比賽中因為涉及到個人數據的關係。先發投手隻要無病無傷並且還有拿到勝投的可能性。球隊監督是不會在五局結束前將其換下的。
但高校比賽則不同。高校球隊每隔一輪打者就更換投手,一場比賽換三四個水平實力相差無幾的投手進行比賽的球隊也並不罕見。
大多數情況下,這樣的球隊都是因為找不到足以壓製對手的王牌,不得已才依靠對內幾名投球特色各不相同的投手去擾亂對手的打擊節奏。
雖然不是早就計劃好的戰術,不過上一場和平學園也是靠這種方式壓製了對手的反擊。
這是投手個人習慣對比賽有利的一麵。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講,一個投手的投球習慣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
哪怕是一些不好的習慣。
比如球隊前任隊長福島一平,投滑球時手指會加一個多餘的力道。導致球的變化時機提前,從而降低了變化球的突然性。
這個毛病福島自己也早就知道,並且有意糾正過。
可是福島一旦開始在意手指的習慣,整個投球姿勢就會崩壞。最後的結果反而得不償失。
最後福島幹脆接受了自己的這種壞習慣,用這種不夠犀利的滑球一直投到自己高三引退。
八木智仁又是另一種情況。
他的滑球雖然隻是高中最後一年才練成,但是這也是基於他投球與眾不同的習慣。
八木投滑球時,用的是與直球略有區別的出手方式。
放球點比四分之三略低,又比橫投更高。
按道理來說這種投法會讓對手更容易判斷直球和變化球的區別。
可是因為這種姿勢最符合他本人運動的規律。手臂給與球的力量最合適。
棒球的斜向轉動速度變快,形成更為強烈的馬格努斯效應。也就讓滑球有了更大幅度的橫向變化。
八木當初並不是有意用這種方式投球,而是順應自己手臂的感覺歪打正著。
這一切與其說是技術,不如說也都是投球的微妙“習慣”。
至於矢部所看好的投手素材德田球兒現在還沒正式練習過滑球的投法。
完全是一張白紙。
矢部覺得這種情況下,如果要培養德田投變化球的習慣,至少不需要讓他把自己的舊有習慣“抹掉”。
“也許德田學了滑球會比你投的更厲害。不,如果是德田的話他不管投什麽球大概都會比你更厲害。可是為什麽非要讓他練滑球不可呢。他可是難得的速球型投手啊。”
至少在投球這件事上,八木斷定了矢部的天賦遠不如德田。
對於這一點矢部自己倒也不生氣。畢竟連他自己也是這麽認為。
但另外一件事矢部倒是有點驚訝。八木似乎打算讓現階段的德田專心隻練直球。
“隻有直球的話,大概不出三局就被對手摸透了吧。”
“那就不要投三局啊。”
“監督您的意思是……”
“矢部你來做先發投手,比分領先以後再讓德田登板。他隻用在一兩局的時間內全力投球去壓製對手就好。”
八木從一開始就打算把德田作為終結者來使用。
至於先發投手,現在手裏沒合適的牌可以用。那麽矢部看起來是個可以湊合的人選。
“而且……”
八木轉過頭對著李元讓接著說道。
“作為捕手,也會覺得和矢部這種投手搭檔更有挑戰性吧。”
李元讓聽了這劇話之後想了一下,似乎確實是這麽回事。
矢部雖然實戰球速不到一百三十公裏。不過好歹曲球和滑球都已經投的很熟練。
雖然不能用九宮格來精確配球。可是隻要把好球區四分,也大致能投進手套附近的位置。
反觀德田的投球。
雖然快速球真的很有壓製力。可是作為捕手,李元讓比賽時所能做的大多數時候僅僅是看準來球不要漏接而已。
配球的暗號與手套的位置都僅供參考。
李元讓並不討厭和德田組成投捕搭檔。
但和矢部一起比賽的話,顯然捕手方麵能做的事情更多。
這樣一來投球就不是投手一個人的事。而是投捕搭檔一起努力的過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