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東京大會的準準決賽。和平學園先攻。
京西高校的先發投手是二年級王牌河西徹也。
雖然麵相白淨,可是從胳膊的直徑和曲線看來,這個河西的身體肌肉顯然是經過精心塑造而成。
“我就想練成這樣!”
休息區裏的矢部明男對河西的肌肉量看起來有點羨慕。
“我覺得你自從開始健身以後整個人都變奇怪了,居然會盯著男生的肌肉看。”
李元讓覺得矢部現在已經不是為了提升自己棒球實力而去進行鍛煉。他的樂趣已經變成了鍛煉本身。
當然,河西徹也的肌肉可不是擺設。
麵對德田球兒,直球球速都是一百四十五公裏上下。
尤為可貴的是河西在這種球速下不但能保持控球。而且棒球進壘時的高轉速還讓他的直球看起來有一種“上升”的錯覺。
“這配球還真是簡單明了。”
李元讓不但在關注投手的投球,順便也在記錄對手的配球模式。
麵對德田,京西高的捕手用了非常簡單的配球。
直球內角高,滑球外角低。然後重複
德田對第四球的滑球出手,打成了二壘手正麵的滾地球。
即便是全力奔跑也來不及上壘。一出局。
第二位打者是左打者正岡。
河西的直球球速突然下降到一百三十八公裏上下。
這並不是狀態的起伏,而是力量的分配。
河西徹也前麵的幾場比賽全部都是完投。這靠的並不是什麽驚人的耐力。
如果麵對每一位打者都是全力投球,肯定不能堅持到完場。
麵對不需要靠球速去硬拚的打者,適當放慢球速也是合理的策略之一。
至於麵對什麽樣的對手需要什麽樣的策略。這種資料收集工作需要仰仗整個棒球部的全體成員。
京西高校的棒球部員絕大部分是通過一般入試的渠道入學的普通學生。
考慮到都立進學名校的入學門檻。這些一般入試的部員腦筋不會差到哪裏去。
整理和收集資料的功夫也在平均水準之上。
和平學園的這些選手隻要是公開渠道能收集到的訊息,對手肯定都掌握的到。
麵對正岡,京西高校的配球模式完全不同。
河西投出的每一球都是直球。
正岡則很快陷入到專注粘打的模式。
第六球時河西突然在內角飆了球速。
正岡沒跟上節奏,揮棒落空。三振出局。
現在打擊輪到了第三棒的矢部。
矢部經過一個冬天特訓的肌肉量不僅僅對投球有利。在打擊上也能派上用場。
不過有個前提,要打得到棒球才有用。
在矢部的場合下,因為力量的改善加快的揮棒速度對提升打擊率的幫助有限。
他和對方投捕搭檔的周旋其實是個鬥智的過程。
京西高校的捕手南大介同樣是二年級生。同樣是一般入試的考生。
中學時代的南大介僅僅是一個身體素質出色能接的穩投手投球的守備型選手。他配球的入門是進入高校棒球部以後。
作為一個成績不錯的優等生。南大介掌握了幾種完全不同的配球模板。
比賽時麵對不同的對手臨場進行切換。
對於依靠破解對手配球模式進行打擊的矢部來說這無疑是一種挑戰。
矢部需要在一個打席之內摸索出對手的配球套路。
但就算是這個打席看破了對手。這種經驗也未必對下一個打席起作用。
因為南大介即便麵對同一個打者,也會有幾套不同的預案可以實施。
矢部小心翼翼的觀察對手的每一球,謹慎的對可能打出安打的好球出棒。
但對手的投球樣本數並不足以推斷出接下來的配球套路。
兩好一壞以後。一顆外角高的滑球逼的矢部不得不放棄理性改用直覺揮棒。
棒球見高不見遠的騰空而起。
捕手南大介摘下麵罩。原地不動的接到了棒球。
一局上半的比賽,投手河西讓和平學園三上三下。不過和平學園這邊也不是全無收獲。
冬季集訓裏八木監督特別強調了選球的重要性。第一局的三位打者都堅持磨了四球以上才出局。
都立高校的板凳深度有限。照這樣的趨勢繼續下去消耗對方先發投手的體力。比賽後半階段肯定會有機會得分。
至於對方的打線。此前每場比賽都能取得幾分。但壓倒性的勝利隻有一場。
八木監督給了李元讓四壞保送的臨場決策權。這也是麵對都立高校的一種特殊策略。
盡管現在有文體推薦入學的名額,但是公裏學校的陣容大多數還是一般入試的普通學生。
他們不可能排出九名有威脅的打者。主力打線裏總是有那麽幾個人比較好對付一些。
一般的經驗來看,前麵幾棒的打者會比較難對付。
比如一局下半時碰到的這幾位。
京西高的前三棒打者恰好是他們三年級的三位體育特招生。
一棒中堅手飯田是位左投左打的球員。原本是球隊預定的下一任ace。無奈河西的成長太過於迅速。飯田從去年的秋大會開始就專心擔任野手。
名義上他還是球隊的二號投手。但整個春天的正式比賽裏一球也沒有投過。
當然,即便是隻靠守備和打擊,飯田也對得起棒球部在他身上消耗的那個特招生名額。
飯田的打擊形態是那種隨便讓球棒碰到棒球然後就開始起跑的類型。
他放過了矢部的第一顆直球。直接對速度較慢的變化球出手。
內角的曲球被掃向一二壘之間偏向一壘手方向。棒球滾動的速度有點緩慢,如果坐等它滾入手套跑者可能已經先上了壘。
一壘手正岡對自己的移動速度有信心,他衝著隊友喊了一聲。自己第一時間衝出來撿球。
等他撿到棒球回身的時候才發現,補位到一壘的矢部還沒踩上壘包。
片刻的遲疑給了對手上壘的機會。這一球被跑成了內野安打。
“別在意!別在意!”
李元讓摘下麵罩,衝著矢部的方向喊了兩句。
這種程度還遠不到叫暫停衝上投手丘的時候。
矢部明男在冬天的集訓裏增加了自己的體重和肌肉量,特別是上半身的肌肉量。
付出的代價是移動速度的下降。這一點其實李元讓在之前的隊內訓練裏就能察覺得到。
矢部現在並不是跑的慢了,他隻是還沒適應自己身體重心的變化。
而在李元讓看來,這種不適應最大的問題其實還不是機動力方麵。重心變化對平衡感的影響不但會破壞投球姿勢的流暢性,而且還會埋下受傷的隱患。
這才是問題所在。
京西高校的先發投手是二年級王牌河西徹也。
雖然麵相白淨,可是從胳膊的直徑和曲線看來,這個河西的身體肌肉顯然是經過精心塑造而成。
“我就想練成這樣!”
休息區裏的矢部明男對河西的肌肉量看起來有點羨慕。
“我覺得你自從開始健身以後整個人都變奇怪了,居然會盯著男生的肌肉看。”
李元讓覺得矢部現在已經不是為了提升自己棒球實力而去進行鍛煉。他的樂趣已經變成了鍛煉本身。
當然,河西徹也的肌肉可不是擺設。
麵對德田球兒,直球球速都是一百四十五公裏上下。
尤為可貴的是河西在這種球速下不但能保持控球。而且棒球進壘時的高轉速還讓他的直球看起來有一種“上升”的錯覺。
“這配球還真是簡單明了。”
李元讓不但在關注投手的投球,順便也在記錄對手的配球模式。
麵對德田,京西高的捕手用了非常簡單的配球。
直球內角高,滑球外角低。然後重複
德田對第四球的滑球出手,打成了二壘手正麵的滾地球。
即便是全力奔跑也來不及上壘。一出局。
第二位打者是左打者正岡。
河西的直球球速突然下降到一百三十八公裏上下。
這並不是狀態的起伏,而是力量的分配。
河西徹也前麵的幾場比賽全部都是完投。這靠的並不是什麽驚人的耐力。
如果麵對每一位打者都是全力投球,肯定不能堅持到完場。
麵對不需要靠球速去硬拚的打者,適當放慢球速也是合理的策略之一。
至於麵對什麽樣的對手需要什麽樣的策略。這種資料收集工作需要仰仗整個棒球部的全體成員。
京西高校的棒球部員絕大部分是通過一般入試的渠道入學的普通學生。
考慮到都立進學名校的入學門檻。這些一般入試的部員腦筋不會差到哪裏去。
整理和收集資料的功夫也在平均水準之上。
和平學園的這些選手隻要是公開渠道能收集到的訊息,對手肯定都掌握的到。
麵對正岡,京西高校的配球模式完全不同。
河西投出的每一球都是直球。
正岡則很快陷入到專注粘打的模式。
第六球時河西突然在內角飆了球速。
正岡沒跟上節奏,揮棒落空。三振出局。
現在打擊輪到了第三棒的矢部。
矢部經過一個冬天特訓的肌肉量不僅僅對投球有利。在打擊上也能派上用場。
不過有個前提,要打得到棒球才有用。
在矢部的場合下,因為力量的改善加快的揮棒速度對提升打擊率的幫助有限。
他和對方投捕搭檔的周旋其實是個鬥智的過程。
京西高校的捕手南大介同樣是二年級生。同樣是一般入試的考生。
中學時代的南大介僅僅是一個身體素質出色能接的穩投手投球的守備型選手。他配球的入門是進入高校棒球部以後。
作為一個成績不錯的優等生。南大介掌握了幾種完全不同的配球模板。
比賽時麵對不同的對手臨場進行切換。
對於依靠破解對手配球模式進行打擊的矢部來說這無疑是一種挑戰。
矢部需要在一個打席之內摸索出對手的配球套路。
但就算是這個打席看破了對手。這種經驗也未必對下一個打席起作用。
因為南大介即便麵對同一個打者,也會有幾套不同的預案可以實施。
矢部小心翼翼的觀察對手的每一球,謹慎的對可能打出安打的好球出棒。
但對手的投球樣本數並不足以推斷出接下來的配球套路。
兩好一壞以後。一顆外角高的滑球逼的矢部不得不放棄理性改用直覺揮棒。
棒球見高不見遠的騰空而起。
捕手南大介摘下麵罩。原地不動的接到了棒球。
一局上半的比賽,投手河西讓和平學園三上三下。不過和平學園這邊也不是全無收獲。
冬季集訓裏八木監督特別強調了選球的重要性。第一局的三位打者都堅持磨了四球以上才出局。
都立高校的板凳深度有限。照這樣的趨勢繼續下去消耗對方先發投手的體力。比賽後半階段肯定會有機會得分。
至於對方的打線。此前每場比賽都能取得幾分。但壓倒性的勝利隻有一場。
八木監督給了李元讓四壞保送的臨場決策權。這也是麵對都立高校的一種特殊策略。
盡管現在有文體推薦入學的名額,但是公裏學校的陣容大多數還是一般入試的普通學生。
他們不可能排出九名有威脅的打者。主力打線裏總是有那麽幾個人比較好對付一些。
一般的經驗來看,前麵幾棒的打者會比較難對付。
比如一局下半時碰到的這幾位。
京西高的前三棒打者恰好是他們三年級的三位體育特招生。
一棒中堅手飯田是位左投左打的球員。原本是球隊預定的下一任ace。無奈河西的成長太過於迅速。飯田從去年的秋大會開始就專心擔任野手。
名義上他還是球隊的二號投手。但整個春天的正式比賽裏一球也沒有投過。
當然,即便是隻靠守備和打擊,飯田也對得起棒球部在他身上消耗的那個特招生名額。
飯田的打擊形態是那種隨便讓球棒碰到棒球然後就開始起跑的類型。
他放過了矢部的第一顆直球。直接對速度較慢的變化球出手。
內角的曲球被掃向一二壘之間偏向一壘手方向。棒球滾動的速度有點緩慢,如果坐等它滾入手套跑者可能已經先上了壘。
一壘手正岡對自己的移動速度有信心,他衝著隊友喊了一聲。自己第一時間衝出來撿球。
等他撿到棒球回身的時候才發現,補位到一壘的矢部還沒踩上壘包。
片刻的遲疑給了對手上壘的機會。這一球被跑成了內野安打。
“別在意!別在意!”
李元讓摘下麵罩,衝著矢部的方向喊了兩句。
這種程度還遠不到叫暫停衝上投手丘的時候。
矢部明男在冬天的集訓裏增加了自己的體重和肌肉量,特別是上半身的肌肉量。
付出的代價是移動速度的下降。這一點其實李元讓在之前的隊內訓練裏就能察覺得到。
矢部現在並不是跑的慢了,他隻是還沒適應自己身體重心的變化。
而在李元讓看來,這種不適應最大的問題其實還不是機動力方麵。重心變化對平衡感的影響不但會破壞投球姿勢的流暢性,而且還會埋下受傷的隱患。
這才是問題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