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投手的河西徹也的確是個難對付的家夥。
二局上半李元讓第一次打擊,勉強打出三壘手身後的落地安打上到一壘。
可是第五棒的田古馬上就打出了雙殺。接下來的隊友不用說,也沒能取得出壘。
另一方麵。京西高的後段棒次就好像streetfighter中的汽車和油桶一樣是一道道送分題。與前四棒的實力不可相提並論。
這讓矢部明男可以在對付前麵難產的對手時敢於消耗球數和體力。
比賽持續進行,兩位投手雖然都偶爾放上幾名打者上壘。但分數上一直都是零比零。
七局上半一出局後,和平學園的第二棒正岡終於粘出一個四壞保送。
矢部明男進入打擊區。這時八木監督打出了觸擊的暗號。
八木監督的這種部署體現了他對李元讓的信任。
即便犧牲打後場上局麵會變成兩出局。八木監督也覺得李元讓有能力用安打把隊友送回本壘。
矢部按照監督的指示執行。第一球便觸擊成功。
就這樣,李元讓這場比賽中第一次在得點圈有人的情況下上場打擊。
“靠你了!”
八木監督從座位上站起身來衝著打擊區喊了這麽一句。
李元讓第一次見八木監督說出這樣的話。
雖然多少有些壓力,但心裏更多的是高興。
這意味著監督對自己打擊實力的完全認同。
“這次非得拿下分數不可。”
李元讓心裏這麽想著,迎來了對手投出的第一球。
這是一顆快速直球。
河西的直球球速能達到一百四十五公裏以上。
而以李元讓的人肉測速感知,這一球恐怕比一百四十五公裏還要快。
隻不過棒球過於貼近內角。沒進入好球區之內。
看台上手持測速搶的球隊教練新垣和沙低頭看了一眼。
屏幕上顯示的數字是一百四十七公裏。
這是這場比賽中河西投出的最快一球。
第二球,依舊是直球。依舊是內角。
這一球比上一球更接近好球區大概半個球的寬度。
但是李元讓知道,這絕對不是好球。
棒球鑽入捕手手套,發出響亮的“嘭”的聲響。
這是一顆與前一球速度不相上下的直球。
李元讓扭頭看了一眼身邊的對方捕手。
南大介輕輕搖了搖頭,把球丟還給投手丘上的河西。
“投的好!”
同樣都是捕手,李元讓聽得出南大介不是在安慰自己的搭檔,而是誠心實意的誇獎投手。
前麵的兩球顯然都是捕手做出的配球指示。而投手準確的把球投進了手套擺放的位置。
同樣是捕手的李元讓知道對方配球的意圖。
如果對手真的分析過和平學園所有公開資料,一定能發現李元讓相對的不太擅長打內角球。
盡管如此李元讓對內角球的揮棒還是非常積極的。
去年秋天的練習比賽中,他因為盲目追打內角球吃到過好幾次三振。
所以把球配在內角,是對方捕手希望進攻李元讓的弱點。
第一球是作為鋪墊,當然能讓打者揮棒就更好。
真正拿來欺騙打者的是第二球。
在同一個高度同樣是內角的位置連續配上兩球。然後依靠兩球水平位置的差異來讓打者做出誤判是這一配球策略的基本。
如果打者對第二球勉強揮棒,這過分靠近自己身體的一球必然會壓迫打者打擊時的空間。球棒擊球的位置恐怕會接近球棒根部。那麽形成凡打的概率會大大增加。
隻是對方的捕手南大介並不知道。李元讓去年秋天以來對內角球的打擊數據完全是有意製造的虛假情報。甚至在今年的春大會上為了迷惑將來的對手,李元讓還在大局已定的情況下假意追打內角球拿過幾次出局。
更何況這種簡單的配球的技巧也對李元讓的選球眼毫無意義。
而且如果換做同樣作為捕手的李元讓來配球,他絕對不會選擇如此浪費投手球數的配球策略。
比賽進行到第七局,投手河西的投球數早已超過一百球。
作為隻有一個ace的都立學校。京西高並沒有第二位河西這種級別的投手。
前兩球的配球策略無效。南大介第三球改變了策略。
從外角逃開的滑球。
這也差不多是高校級捕手最常拿來欺騙打者的手段。有一段時間內也是李元讓偏好的策略。
河西的滑球相當有迷惑性。
雖然變化幅度不大,但轉彎的時機更接近本壘板。
前麵的比賽過程中,捕手似乎有意的減少滑球的配球比例。
目的大概是打算在關鍵的時候來解決關鍵的打者。
李元讓就是這個關鍵的打者。隻不過這一招依然對他不起作用。
棒球飛進捕手手套。球數變成了三壞球。
“這球投的不錯啊。”
李元讓是發自內心的稱讚。
“可惜沒塞進好球區。”
棒球的好球區其實並非是一個垂直的方框,而是一個底麵與本壘板形狀相同的立體空間。
像是滑球這樣的變化球如果經過好球區,通過的方式並不總是自前向後完全穿越。經常是從正麵進入側麵滑出。
所以捕手的手套擺在比本壘板更外角的位置,並不意味著捕手配了一顆壞球。
他有可能希望投手投出一個掃過好球區的變化球。
這種情況下如果投手投出的變化球沒有通過本壘板上空就直接進入手套,就叫做沒塞進好球區。
當然,有的時候變化球是否通過好球區也要看當天裁判的口味。
據說美國裁判對外角變化球的好球區往往放的比較寬。而在日本裁判能認可的區域就小了很多。
李元讓自己的習慣是每場比賽開始的一局裏會故意試探當天裁判的尺度,根據這種尺度來決定配球。
而南大介更多的是依靠自己主觀的判斷來估計好球區的大小。
南大介的評估並不是不夠準確。隻是與今天的裁判尺度不太一致而已。
三球過後,京西高還沒取得任何一個好球。
如果下麵的一球繼續投出壞球李元讓恐怕會被四壞保送。
但李元讓自己並不打算讓這種事情發生。
南大介的第四球又換了一種新的策略。
他希望用略微偏高的釣球誘使李元讓出棒。
釣球當然是壞球。不過強打者往往難以拒絕追打高位釣球的誘惑。
如果在無準備的情況下勉強追打這種偏高的球路,要麽會形成空振,要麽很大幾率上會打出沒有威脅的高飛球。
但這一次李元讓並非是沒有準備的揮棒,他這次是將計就計對釣球出手。好不容易來到得點圈有人的場麵,李元讓可不打算就這樣白白被四壞球保送。
二局上半李元讓第一次打擊,勉強打出三壘手身後的落地安打上到一壘。
可是第五棒的田古馬上就打出了雙殺。接下來的隊友不用說,也沒能取得出壘。
另一方麵。京西高的後段棒次就好像streetfighter中的汽車和油桶一樣是一道道送分題。與前四棒的實力不可相提並論。
這讓矢部明男可以在對付前麵難產的對手時敢於消耗球數和體力。
比賽持續進行,兩位投手雖然都偶爾放上幾名打者上壘。但分數上一直都是零比零。
七局上半一出局後,和平學園的第二棒正岡終於粘出一個四壞保送。
矢部明男進入打擊區。這時八木監督打出了觸擊的暗號。
八木監督的這種部署體現了他對李元讓的信任。
即便犧牲打後場上局麵會變成兩出局。八木監督也覺得李元讓有能力用安打把隊友送回本壘。
矢部按照監督的指示執行。第一球便觸擊成功。
就這樣,李元讓這場比賽中第一次在得點圈有人的情況下上場打擊。
“靠你了!”
八木監督從座位上站起身來衝著打擊區喊了這麽一句。
李元讓第一次見八木監督說出這樣的話。
雖然多少有些壓力,但心裏更多的是高興。
這意味著監督對自己打擊實力的完全認同。
“這次非得拿下分數不可。”
李元讓心裏這麽想著,迎來了對手投出的第一球。
這是一顆快速直球。
河西的直球球速能達到一百四十五公裏以上。
而以李元讓的人肉測速感知,這一球恐怕比一百四十五公裏還要快。
隻不過棒球過於貼近內角。沒進入好球區之內。
看台上手持測速搶的球隊教練新垣和沙低頭看了一眼。
屏幕上顯示的數字是一百四十七公裏。
這是這場比賽中河西投出的最快一球。
第二球,依舊是直球。依舊是內角。
這一球比上一球更接近好球區大概半個球的寬度。
但是李元讓知道,這絕對不是好球。
棒球鑽入捕手手套,發出響亮的“嘭”的聲響。
這是一顆與前一球速度不相上下的直球。
李元讓扭頭看了一眼身邊的對方捕手。
南大介輕輕搖了搖頭,把球丟還給投手丘上的河西。
“投的好!”
同樣都是捕手,李元讓聽得出南大介不是在安慰自己的搭檔,而是誠心實意的誇獎投手。
前麵的兩球顯然都是捕手做出的配球指示。而投手準確的把球投進了手套擺放的位置。
同樣是捕手的李元讓知道對方配球的意圖。
如果對手真的分析過和平學園所有公開資料,一定能發現李元讓相對的不太擅長打內角球。
盡管如此李元讓對內角球的揮棒還是非常積極的。
去年秋天的練習比賽中,他因為盲目追打內角球吃到過好幾次三振。
所以把球配在內角,是對方捕手希望進攻李元讓的弱點。
第一球是作為鋪墊,當然能讓打者揮棒就更好。
真正拿來欺騙打者的是第二球。
在同一個高度同樣是內角的位置連續配上兩球。然後依靠兩球水平位置的差異來讓打者做出誤判是這一配球策略的基本。
如果打者對第二球勉強揮棒,這過分靠近自己身體的一球必然會壓迫打者打擊時的空間。球棒擊球的位置恐怕會接近球棒根部。那麽形成凡打的概率會大大增加。
隻是對方的捕手南大介並不知道。李元讓去年秋天以來對內角球的打擊數據完全是有意製造的虛假情報。甚至在今年的春大會上為了迷惑將來的對手,李元讓還在大局已定的情況下假意追打內角球拿過幾次出局。
更何況這種簡單的配球的技巧也對李元讓的選球眼毫無意義。
而且如果換做同樣作為捕手的李元讓來配球,他絕對不會選擇如此浪費投手球數的配球策略。
比賽進行到第七局,投手河西的投球數早已超過一百球。
作為隻有一個ace的都立學校。京西高並沒有第二位河西這種級別的投手。
前兩球的配球策略無效。南大介第三球改變了策略。
從外角逃開的滑球。
這也差不多是高校級捕手最常拿來欺騙打者的手段。有一段時間內也是李元讓偏好的策略。
河西的滑球相當有迷惑性。
雖然變化幅度不大,但轉彎的時機更接近本壘板。
前麵的比賽過程中,捕手似乎有意的減少滑球的配球比例。
目的大概是打算在關鍵的時候來解決關鍵的打者。
李元讓就是這個關鍵的打者。隻不過這一招依然對他不起作用。
棒球飛進捕手手套。球數變成了三壞球。
“這球投的不錯啊。”
李元讓是發自內心的稱讚。
“可惜沒塞進好球區。”
棒球的好球區其實並非是一個垂直的方框,而是一個底麵與本壘板形狀相同的立體空間。
像是滑球這樣的變化球如果經過好球區,通過的方式並不總是自前向後完全穿越。經常是從正麵進入側麵滑出。
所以捕手的手套擺在比本壘板更外角的位置,並不意味著捕手配了一顆壞球。
他有可能希望投手投出一個掃過好球區的變化球。
這種情況下如果投手投出的變化球沒有通過本壘板上空就直接進入手套,就叫做沒塞進好球區。
當然,有的時候變化球是否通過好球區也要看當天裁判的口味。
據說美國裁判對外角變化球的好球區往往放的比較寬。而在日本裁判能認可的區域就小了很多。
李元讓自己的習慣是每場比賽開始的一局裏會故意試探當天裁判的尺度,根據這種尺度來決定配球。
而南大介更多的是依靠自己主觀的判斷來估計好球區的大小。
南大介的評估並不是不夠準確。隻是與今天的裁判尺度不太一致而已。
三球過後,京西高還沒取得任何一個好球。
如果下麵的一球繼續投出壞球李元讓恐怕會被四壞保送。
但李元讓自己並不打算讓這種事情發生。
南大介的第四球又換了一種新的策略。
他希望用略微偏高的釣球誘使李元讓出棒。
釣球當然是壞球。不過強打者往往難以拒絕追打高位釣球的誘惑。
如果在無準備的情況下勉強追打這種偏高的球路,要麽會形成空振,要麽很大幾率上會打出沒有威脅的高飛球。
但這一次李元讓並非是沒有準備的揮棒,他這次是將計就計對釣球出手。好不容易來到得點圈有人的場麵,李元讓可不打算就這樣白白被四壞球保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