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2月20日,餘顯和王占元正式出發去泰安辦案。(.無彈窗廣告)從濟南到泰安中間隻隔著一個魯中山區,直線距離隻有區區50多公裏。本來餘顯是準備一個上午就快馬加鞭趕過去。


    “什麽?王占元病了?還很嚴重。”餘顯剛剛從剛招來的湖廣籍兵聽到這個消息時楞了一會。要知道一直到1934年9月15日,王占元在天津寓所病死,終年七十四歲。昨天餘顯去找王士珍時王占元還是一副神采飛揚的樣子,怎麽一個下午過去了,王占元就病入膏肓了?


    可是餘顯還沒有出院子,就發現今天有些不對勁--北洋啟明的著名包工頭,之前在黑龍峪村賣過水泥的王七蛋帶著幾個餘顯不認識而且明顯不是武衛右軍的玩家在門口等候。當餘顯看到王七蛋的時候總感覺忘了什麽重要的事情。餘顯甩了甩頭,出來迎接他們,王七蛋那夥人起初看到餘顯在搖頭時候臉色有點陰沉,可是餘顯出來迎接他們時候卻恢複正常。雙方一陣寒喧之後就進入正題:大家都是玩家,誰也不要為難誰,希望在以後的日子裏能夠多互相“幫助”“幫助”玩家,而且餘顯又恰好是玩家中目前官品最高而且是實職最高的一個人,特地奉上10萬塊大洋希望可以對他以後有些“幫助”。


    此時餘顯就算是再政治白癡都明白王七蛋帶來迎見的這夥人的目的是什麽,這些人盡管一句話也沒有說這次泰安事件的審查工作,可是在這個時間檔口上突然拜訪,和泰安事件沒有關係誰信啊?可是這10萬塊大洋接不接就是個問題:清朝末年,我國許多省份先後鑄造機製銀幣,其中有的銀幣背麵鑄有蟠龍紋,俗稱“龍洋”。中國最早的龍洋是張之洞倡議鑄造的廣東龍洋。光緒十三年(1887年)兩廣總督張之洞看到大量外國銀幣流入中國,充斥市場,擾亂經濟,遂奏請朝廷自鑄銀幣,以謀抵製。光緒十五年(1889年)清政府批準由廣東銀元局試鑄銀幣,這種銀幣正麵是“光緒元寶四字,中心有四個滿文字,也是“光緒元寶”,外圍珠圈內為英文“廣東省”及“七錢三分”字樣,背麵是蟠龍紋,上方為“廣東省造”字樣,下方為“庫平七錢三分”。另外還有三錢六分五厘、一錢四分六厘、七分三厘和三分六厘五等四種麵額,錢幣界叫作“七三番板”,後改為七錢二分,叫“七二番板”。[]這是我國最早鑄造的帶有蟠龍紋的銀幣。樣幣送到北京後戶部下令將正麵的英文移到背麵,而把背麵的中文移到正麵,就成為後來廣泛流通的廣東龍洋。


    按照龍洋“光緒元寶”重量“七錢三分”也就是大約22克或23克來計算10萬塊大洋有220公斤。餘顯雖然很眼饞這筆錢,可是也知道這筆錢不是輕易就能拿到手。泰安事件表麵看起來是山東土著npc和玩家雇傭的河南籍npc酒後鬧事,可是卻攤上了這個多事之秋--義和團npc為了發泄對袁世凱的山東政府將義和團趕到河北、天津、北京等地的不滿,肆無忌憚的宣傳袁世凱等河北人幫助河南人排擠山東人,不然也不會讓餘顯這個“福建籍”玩家去處理此案。玩家則是發泄對遊戲的不滿,作為全世界擬真度最高的遊戲,殺個人型怪物(也就是npc)還得找各種借口,不然的話會被npc全體抵製,而且隨著消息的傳播,抵製的範圍越來越廣,不過可以得到npc身上所有的東西倒是比其他遊戲更吸引人,所以許多玩家幹脆去當土匪馬賊,可他們卻害的別的玩家也被npc處處抵製,玩家們的心情也自然趁著這次泰安事件爆發了。普通npc這次事件本來隻是被義和團npc給蒙蔽了,可是npc本土鄉紳卻又因為玩家勢力之前大規模的工業建設生產出來大量的工業產品擾亂了本土npc鄉紳的霸占的市場,既得利益受到損害的npc鄉紳也借著這次泰安事件把排外的對象指向了玩家。


    簡單來說泰安事件就是多方勢力交鋒的結果,餘顯在這多方勢力麵前就是一隻螞蟻,就說義和團盡管背後靠山前任山東巡撫毓賢被義和團的教民案搞走了,在山東遭遇不利情況後,義和團開始向直隸等地轉移。清政府嚴禁義和團,先後派出多批軍隊參與鎮壓。1899年,袁世凱在濟南就任山東巡撫後,對義和團始終持敵對態度,在其任山東巡撫後嚴格限製義和團的活動,並從1900年6月開始鎮壓複起的義和團。1900年5月12日,淶水縣高洛村發生教案,練軍分統楊福同前往彈壓。5月22日,數千義和團在石亭設伏擊斃楊福同,被稱為“淶水大捷”。這次戕官事件使清廷大為震驚。隨後的1900年5月27日,直隸中部蘆保鐵路沿線約3萬義和團占據了涿州城,知州龔蔭培無計可施,便絕食坐以待斃,這是義和團占據和控製的第一個州城。在此之後,清政府又派出聶士成等參與鎮壓,與義和團多次交戰。但此時直隸地區的義和團運動已呈現出“誅不勝誅”的局麵。


    地方上的npc鄉紳也不是省油的燈鄉紳,是明清時期活躍在鄉村中的一個特殊階層,這個特殊階層不僅享有政府所賦予的種種特權,而且還以他們自身在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麵所具有的種種優勢,建立起了對廣大鄉民的有效控製。在國家政權對基層社會控製相對薄弱的情況下,鄉紳充當了政府與鄉民之間聯係的重要角色,為維係鄉村社會的穩定和發展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


    當然,鄉紳這個居於地方領袖地位的社會集團,其成員是良莠不齊、賢愚各異的,因而他們在鄉村中所發揮的作用也是優劣不同,差別很大的。從史料的記載來看,有關鄉紳為地方做善事的事例俯拾皆是,他們捐資濟貧、修路修橋,興辦善堂、支持學校,幾乎地方上的各種公務都有他們的主持或參與。但是,另一方麵,史料中也反映出不少鄉紳憑借門第,出入官府,包攬錢糧,武斷鄉曲,對地方百姓造成極大危害的事實。還有一些鄉紳,居官時貪暴,居鄉時卻屢做善事;或居官時錚錚自勵,居鄉時反而危害鄉裏,究其原因,前者是“保家遠禍之心勝”,後者則是“立名進取之心勝”。所以對鄉紳這個社會集團,不可一概而論,而要依據曆史事實,做具體的、客觀的分析和研究,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自從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後,鄉紳舉辦團練的規模空前,不僅開啟了中國近代地方武裝的新模式,還使團練製度在地方社會確立,促進了地方軍事化。近代團練在嘉慶年間為應對白蓮教大起義而產生,並促使四川、湖南等地相繼興起團練活動。然而,政府鑒於統治的需要並沒有完全放開團練的籌辦,直到太平天國運動的發生才為團練普遍興起創造了契機,因為“業已腐敗不堪的清朝國家經製軍不能有效地鎮壓”,以致在太平軍定都天京後,鹹豐皇帝下詔:“令各省督撫曉諭紳民,實行團練,自衛鄉閭”,因此清廷開始鼓勵各地舉辦團練,並且委派官員在籍或回籍操辦,“動員和組織非常規的地方武裝力量以求彌補”。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中,各地鄉紳通過舉辦團練,不僅建立了實際武裝力量,而且憑借其軍事實力的增長迅速轉化為晚清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也由此打破了長期以來鄉紳遊離於政治邊緣地帶的格局。曆史上的鄉紳始終遊離於官民之間,然而太平天國起事打破了這一格局。其中眾多的團練首領由於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中表現出眾,而被擢升為統攬一方的軍政大臣,如湘係的楊嶽斌、彭玉麟,淮係的劉銘傳,甚至一些湘淮係鄉紳出身的人物成為晚清重要的中堅政治力量,如江忠源、左宗棠等。由於大量鄉紳被重用,“清季實行新政時,任用紳士常多於官員”。可謂,“‘官不如紳’的類似傾向在鹹同辦團練時已初見端倪”。地方鄉紳勢力的發展帶來了“國家對地方社會控製權的下移”。具體而言,鄉紳創辦團練改變了長期以來“國權不下縣,縣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倫理,倫理造鄉紳”的政治局麵。從根本而言,清朝政府對於地方團練並不放心,一方麵怕最終尾大不掉,而且滿漢間夙有矛盾,但由於忙於同太平軍作戰,自顧不暇,根本無力顧及地方治安,隻能讓地方自辦團練,甚至任其發展。最終,地方團練勢力的崛起,打破了清朝長期以來“穩定”與“均衡”的雙重統治格局,使中央政權與地方基層社會組織的關係發生錯位,對以後的中國曆史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同時,團練製度的創設也體現了“某些時候,國家極其衰弱,無力提供領導,士紳們便會完全接管有關事務”的功能。可以說,晚清時期從上到下形成了以湘淮集團為首的鄉紳政治集團,並長期控製著中國社會政治。暫且不提鄉紳對清廷的影響力,光是某個腦子不好使的鄉紳帶著團練到泰安鬧一鬧,袁世凱就不會介意用餘顯的腦袋平息“民憤”。


    至於玩家勢力餘顯更是頭大,玩家要是真跟你鬧起來,可以不死不休,反正玩家可以不斷的複活,遊戲更新前可能會損失些屬性,可是更新後屬性板都沒有,擔心個什麽,大不了刪號重來;如果你在遊戲中吃定對方,別人還可以在現實中找你麻煩。


    餘顯在此刻終於明白王占元為什麽生病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論戰庚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都亭節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都亭節士並收藏論戰庚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