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桓公到底叫薑小白,呂小白還是齊小白


    周朝是中國人各種風俗,習慣形成的時期,在周朝時第一次提出了華夏的概念,即夷入夏者為夏,夏入夷者為夷。<strong></strong>周公製定的《周禮》有的影響至今。因此,姓氏最早究竟是怎樣的呢?我就以周朝為大背景來講述姓氏究竟是怎麽一回事。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也就是說,姓是辨別大家共同祖先的。氏是分辨具體分支的。這就是最早姓氏的來源,姓和氏各自作用不同。


    在周朝宗法製的環境下,大宗貴族男子萬世一氏,小宗貴族男子五代之後就要獨自立一氏,成為這一氏的始祖,這一氏的大宗。氏多以地名,國名,官職名作為氏,這也是我們民族姓氏多點開花的源頭。但是,無論分裂出多少個氏,姓始終是不變的。這是大家明辨血統的需要。周朝時,同姓是不允許結婚的。同氏不同姓卻可以。姓,是典型的母係氏族社會時期遺留下來的。中國最早的姓一般都帶有女字旁,比如大家都耳熟能詳的:齊國,薑姓。周天子,姬姓。秦國,嬴姓。都帶個女。古代,具體古到周朝至漢朝初年,女性貴族的標準稱呼是:地名,國家名,丈夫的諡號或者自己的諡號+自己國家的姓。如著名的烽火戲諸侯的故事女主角褒姒。褒是地名,姒是她所在國家的姓。齊國嫁出去宗室女的都叫x薑。晉國的都叫x姬。秦國的都叫x嬴。女子是有姓而無氏而姓在最後,類似於現在西方的習慣。貴族男子則不稱姓,是氏+名(注意這點,這就是為什麽屈原叫屈原)。而平民百姓則隻有名字而無姓氏。


    知道楚國曆史的都應該知道,楚國是姓羋的,這個字讀音是米。但是你會發現,有史記載的大部分楚國君主都叫熊x,比如楚莊王。這是因為君主是貴族,因此隻能氏+名字。大部分楚國王室的氏是熊。而屈原也是楚國宗室,也就是說屈原是姓羋的,屈是他的氏。也就是說他和國君是同一個祖先,但是不同分支的。


    寫了這麽多,終於可以說秦始皇了。秦始皇,現在大家都叫他嬴政。很早以前我也這麽認為的。可是,不覺得他這個叫法違反了那個時代對貴族男子的稱呼麽?秦國嬴是姓,但不是氏啊。(.)有人說在戰國末期姓氏區分已經不嚴格了,但是明確記載趙國是贏姓,和秦國一個祖先。趙是氏,所以趙國平原君叫做趙勝。那麽秦始皇到底應該叫什麽呢?


    很多史書上記載,秦始皇在回秦國之前叫趙政,因為母親叫趙姬。我覺得這是不靠譜的說法。因為趙姬的趙肯定不是氏。首先,我敢肯定,這個趙姬的叫法絕對是後來當上貴族後的叫法,她不可能一開始就叫趙姬的。趙姬以前是呂不韋的小妾,呂不韋是哪國人呢?衛國。衛國是跟周天子同姓的國家,就是姬姓。史載不知道她的真實名字,當然曆代史書也不會記載女子的具體姓名,所以就稱為趙姬了。我又去查古書,秦國嬴姓,但是氏卻很多,確實有趙氏。我看到很多書上將秦始皇稱為趙政,但是是不是這就說明秦國王室的氏是趙呢?可惜,先秦史料已經很不完整了,史書也沒有過多記載和明確說法。漢代後的史書,由於當時姓氏已合二為一,所以更沒有確切的記載了。


    那我們究竟應該怎麽稱呼秦始皇呢?其實很簡答,政是秦始皇的名。這是無可非議的。按照先秦時候的叫法,最為準確的應該這麽叫:當秦始皇還是王子時,應稱公子政或王子政。登基後是秦王政。當皇帝後,是始皇帝政。不要以為我這是胡說,你可以翻看史書,最嚴謹的史書都是像我說的這種稱法稱呼的。


    再說說其他的人和事。薑太公薑子牙,這人年代太久遠了,但就是這麽久遠的人,為什麽還有個名字叫呂尚?因為呂就是他的氏。呂不韋,他的書叫什麽?《呂氏春秋》而非《呂姓春秋》。齊國魯國世代通婚,為什麽?因為一個薑姓,一個姬姓。魯國怎麽不和晉國通婚呢?因為二者同姓之國,要是通婚就是亂倫。還有著名的事件“田氏代齊”,這件事代表著中國進入了戰國時代。有人說齊國從此就由薑姓田了。這是完全錯誤的。田隻是氏,他的祖先是陳國的公子田完,齊桓公時期逃難到的齊國,封地在田,於是就是田氏。他的姓就是陳國的姓,是媯(又一個女子旁的),這個姓氏是遠古時期偉大領袖舜的姓氏,也就是說姓媯的都是舜的後裔。從這些都可以看出姓和氏在先秦時代是有明顯區別的。而且很重要。


    另外,《太閣立誌傳》這部遊戲也告訴我們了許多關於姓氏的信息。日本,最早姓氏的功能與我們是相反的(注意這點)。大家都知道,日本天皇家族最自豪的是什麽?就是天皇萬世一係。可是,如果你翻開日本曆史天皇表,你就會發現日本天皇的姓各不相同,注意這裏的姓相當於我們中國早期的氏。也就是說,所謂萬世一係,指的是曆代天皇都出自一個氏,也就是說往前推啊推,最早都是一個祖先。其實日本不僅天皇講究萬世一係,連大臣都萬世一係。


    日本某一屆天皇賜給了他的兒子們姓。也就是說天皇把幾個兒子看作了不同的分支。其中就有平源兩姓。記得初中時候那篇文章《日本平家蟹》不?平家就是這個平姓的天皇分支。日本第一任證夷大將軍即幕府將軍是源賴朝,就是天皇的分支源姓一支。後來,日本形成了慣例,非源姓和平姓的後人不能當武家首領,日本實際統治者幕府將軍。非藤原家的後人不能當朝廷公家大臣首領,太政大臣,或者關白。否則全天下的人都反你。太政大臣就是太閣,也就是《太閣立誌傳》名字的由來。猴子豐臣秀吉為什麽要改姓叫豐臣?為什麽他拜藤原家的人當爹,給人家當兒子?因為他是平民出身,他說他出身武家是源平後人根本沒人信,所以他的出身決定他當不了幕府將軍。他隻能給藤原家當兒子,這樣才能當上關白,他手裏有兵權也就不在乎是當將軍還是關白了。而別的大名,一般都是貴族,比如後來的德川家康就偽造了一分家譜,說自己是源家的後人,所以他當上了征夷大將軍,開創了德川幕府時代,也就是日本江戶時代。正因為如此,如果你在遊戲中選的是豐臣秀吉,打出的結局是當太政大臣,而選別的,如武田信玄,織田信長,都會是建立幕府,當將軍。


    這麽多年,為何我們稱呼先秦人的姓名時候總是發生錯誤呢?比如有的教授在大學課堂裏直呼齊桓公為薑小白,晉文公為姬重耳。其實這都是不對的。如果強行甩鍋的話,那麽首先就要怪太史公司馬遷。司馬遷寫史記的時候,對春秋戰國這塊的一些文化其實不是很理解的,也有可能是當時的史料就不全。比如關於一幫侯爵、伯爵為什麽死後稱xx公這些有關爵位的問題就搞得不是很清楚,記載很混亂。而關於姓和氏的區別太史公也沒有搞得特別清晰,往往混用。後來,一幫台灣文人在寫自己的著作時經常這麽引用。最典型的就是柏楊。柏先生作為文學家,可謂大家。但是他不是正統的研究史學的人,我看過他很早的書,他很多對先秦人的描述,姓名稱呼都是錯誤的。比如薑小白和姬重耳,這個稱呼,柏楊先生就堂而皇之的從頭稱到尾。作為文學家,這不是大錯誤。但是很多人讀了他的作品後,就引用了他對先秦人名的稱呼。於是,久而久之,錯的也就變成了對的。嬴政一詞,深入人心了。


    這就是姓氏最早的來源,後來到了漢初,中國姓氏合一,而平民百姓也有了自己的姓,這其實是好事。但是,我們也很難考察出某兩個家族是否出自一個祖先了,於是當我們同姓之人見麵時就有了這句話:兄台,你我本同宗啊,五百年前是一家!究竟是不是一家呢??灣文人在寫自己的著作時經常這麽引用。最典型的就是柏楊。柏先生作為文學家,可謂大家。但是他不是正統的研究史學的人,我看過他很早的書,他很多對先秦人的描述,姓名稱呼都是錯誤的。比如薑小白和姬重耳,這個稱呼,柏楊先生就堂而皇之的從頭稱到尾。作為文學家,這不是大錯誤。但是很多人讀了他的作品後,就引用了他對先秦人名的稱呼。於是,久而久之,錯的也就變成了對的。嬴政一詞,深入人心了。


    這就是姓氏最早的來源,後來到了漢初,中國姓氏合一,而平民百姓也有了自己的姓,這其實是好事。但是,我們也很難考察出某兩個家族是否出自一個祖先了,於是當我們同姓之人見麵時就有了這句話:兄台,你我本同宗啊,五百年前是一家!究竟是不是一家呢??灣文人在寫自己的著作時經常這麽引用。最典型的就是柏楊。柏先生作為文學家,可謂大家。但是他不是正統的研究史學的人,我看過他很早的書,他很多對先秦人的描述,姓名稱呼都是錯誤的。比如薑小白和姬重耳,這個稱呼,柏楊先生就堂而皇之的從頭稱到尾。作為文學家,這不是大錯誤。但是很多人讀了他的作品後,就引用了他對先秦人名的稱呼。於是,久而久之,錯的也就變成了對的。嬴政一詞,深入人心了。


    這就是姓氏最早的來源,後來到了漢初,中國姓氏合一,而平民百姓也有了自己的姓,這其實是好事。但是,我們也很難考察出某兩個家族是否出自一個祖先了,於是當我們同姓之人見麵時就有了這句話:兄台,你我本同宗啊,五百年前是一家!究竟是不是一家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美味撩人[娛樂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崇並收藏美味撩人[娛樂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