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名字的問題。名不正則言不順,時機不成熟的情況下福王連登基都不敢,總不能連書的名字也照搬吧?手下的一班文武大臣絞盡腦汁,也沒有想出一個能蓋過大寧的名字。這讓他是惱怒異常,隻覺得自己養了一幫廢物點心。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更悲催的問題等待著福王,那就是“錢”。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是萬萬不能,無論誰當政,政府的運轉都需要稅賦,開始地盤小的時候他還能憑借家資補貼支撐,隨著地盤越來越大,漸漸的便有些力不從心。
他當初為了收買人心,實行的一係列稅收政策的惡果開始逐漸顯現,他的偽“國庫”裏,沒錢了。
要修書除了人才之外,還需要雄厚的財力。沒了稅收,尤其是沒了商稅這塊大頭,修書就是無源之水。
再在農民身上搞攤派,時間來不及不說,哪怕加跟毫毛,估計到時還不容易安定的民心便會流失殆盡,自己以前的一係列新政全都會偃旗息鼓,化作底層百姓們反叛攻擊自己的借口。
為今之計,隻有福王隻有向既得利益集團伸手了。
天下的烏鴉一般黑,福王集團的中堅力量――東林黨,一見福王要動自己的奶酪,立馬就掀桌子翻臉了,他們當初怎麽對待崇禎帝的,現如今就怎麽對待福王。
有福同享,有難,嗬嗬,對不起,一邊玩去!
福王的朝堂之上,他們先是通過各自的利益代表之口,影影綽綽的向福王傳達一毛不拔的決心。見無效後,便撕下畫皮,明目張膽的警告福王,要是重收商稅,勢必跟他徹底決裂開來,到時候分文的錢收不到不說,就連這竊取的江山也會付之東流。
這一刻,東林黨人再也不關心國事天下事,他們關心的隻有家事。他們再也聽不見風聲雨聲,他們聽見的隻有掩人耳目的讀書聲。
鬼知道他們以前聽沒聽見,抑或聽見了也沒往心裏去吧。
福王整宿整宿的睡不著覺,大把大把的掉頭發,他在為自己當初對權利的欲望買單。看來皇帝的寶座下麵就是座一時沉寂的火山口,隻是看起來很美罷了。
開弓沒有回頭箭,袁崇煥捐出了自己的全部家產,全力支持福王的爭霸事業。如今福王是他唯一的靠山,福王功成,他是元老。福王一倒,他自然是不能去當三姓家奴的,死對他來說沒有什麽可怕的,但是必然會被崇禎帝釘在曆史的恥辱柱上,被後世唾罵。這讓他是萬萬不能接受的。
有人帶頭,錢謙益也隻得跟著表示,他不愧是大明的“影帝”,在南京紫禁城的朝堂上,當著福王和文武百官的麵,發表了一通慷慨激昂的演說後,當庭表示不過了,砸鍋賣鐵給捐獻了一年的俸祿。
兵部尚書做了這麽好的表率,其他的臣子是有樣學樣,涕淚橫流的替君分憂,利用半個月的時間終於湊齊了一萬兩銀子。一場啼笑皆非的鬧劇,就此拉開了帷幕。
一麵是福王苦口婆心的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一方麵是東林黨人的冥頑不化。就跟世界上的最鋒利的矛遇上了世界上最堅固的盾一樣,雙方是僵持不下。
他們大不了爺再投身到崇禎皇帝溫暖的懷抱,搖身一變接著做爺的官。你們叔侄倆爭得你死我活,與我何幹,關上門我的小日子不還是美滋滋。
所有福王小朝廷的臣子心裏都有自己的小算盤,絕大多數人事這麽想的: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處處不留爺,爺去編四庫。
當然這是他們的一廂情願,編纂四庫並不是論資排輩,先通過“博學鴻詞”科的考驗不說,雞賊的關山月還設置了嚴苛的政審,以防那些品行不正之人混入編書的隊伍,貽害萬年。
楊嗣昌聞訊後都急眼了,三番五次的去找崇禎帝進諫,列出種種冠冕堂皇的理由,要求替代關山月四庫館總裁之職。
遇事見人心,孰重孰輕,崇禎帝還是分的輕的。當初楊嗣昌的討價還價猶然曆曆在目,這天大的餡餅怎麽會砸在他的頭上。
相比起來,崇禎帝的好基友關山月是掏心掏肺,為了他的江山是走南闖北,四處奔波,這才是雪中送炭。他要是胳膊肘往外拐,那才是見了鬼了呢。
經過與崇禎帝商討,關山月專門在天寧城的東邊的空白之地,命人著手構建四庫館。一來方便崇禎帝查閱,二來彰顯朝廷對此事的重視。
這項殊榮當之無愧的落在了沃邦的身上,他手下有數百人的專業建築設計師隊伍,工兵部隊更是土建技能點全開。這對於以修建城池為己任的他們來說是舉重若輕,人多力量大,不消一個月的時間,一座防火防水防盜的四庫館便拔地而起。
四庫館修建完成後,工作狂沃邦連落成典禮儀式都沒來及的參加,操著流利的漢語跟對自己有知遇之恩的頂頭上司關山月告別之後,便馬不停蹄的率領工兵部隊再一次投入到北方四省城池建設的大潮之中。
四庫館用的都是大寧玻璃廠生產的上好玻璃,這是除了天寧城以為第二座大規模應用玻璃的建築,裏麵光線十足,明亮無比,真叫一個窗明幾淨。
開在屋頂的巨大天窗,讓四庫館一整天都陽光四溢,極大地便利了裏麵工作人員的書寫。不像那些寬深的宮殿一樣,到了裏麵即使是在白天要想讀書寫字也得點蠟燭。
萬事俱備,隻等來年崇禎帝的“博學鴻詞”科開考,四庫館便可據此量才入座,開館編書。戲台關山月已經搭建完成,名額有限,就等著唱戲的角兒“自投羅網”了。
那個時代都有實幹家,仕途可以不走,但學問必須得做。天下的名士鴻儒聞以訊後,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通過水路,陸路,乃至海路,源源不斷地往大寧趕來。心急的連新年都顧不上過了,生怕被人搶了先,錯過了這空間絕後揚名立萬的大好時機。
元旦來臨之前,拿著報名表去禮部登記報名的士子已經有數千之多。大寧城裏南腔北調,是一派繁華景象。
崇禎帝聞訊樂的都合不攏嘴了,他給予了這些遠道而來的士子們最高的榮譽,數次在不打招呼的情況下,躬身前去他們投宿的客棧親切問候。皇帝都是住在深宮之中的,豈是尋常百姓得見的,這般禮賢下士之舉不亞於周公吐哺,迅速的在士子之間建立了平易近人的美好形象。
文人是感性的,幾番下來,涕淚滿衣衫,明知其中有作秀的成分,卻恨不得現在就去為崇禎帝拋頭顱灑熱血。
時光飛逝,轉眼間來到了元旦。元旦、冬至和帝後萬壽是皇宮的三大節日,即使是遠在大寧,內廷依舊舉行了隆重的賀儀。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崇禎帝特許士子觀禮。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更悲催的問題等待著福王,那就是“錢”。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是萬萬不能,無論誰當政,政府的運轉都需要稅賦,開始地盤小的時候他還能憑借家資補貼支撐,隨著地盤越來越大,漸漸的便有些力不從心。
他當初為了收買人心,實行的一係列稅收政策的惡果開始逐漸顯現,他的偽“國庫”裏,沒錢了。
要修書除了人才之外,還需要雄厚的財力。沒了稅收,尤其是沒了商稅這塊大頭,修書就是無源之水。
再在農民身上搞攤派,時間來不及不說,哪怕加跟毫毛,估計到時還不容易安定的民心便會流失殆盡,自己以前的一係列新政全都會偃旗息鼓,化作底層百姓們反叛攻擊自己的借口。
為今之計,隻有福王隻有向既得利益集團伸手了。
天下的烏鴉一般黑,福王集團的中堅力量――東林黨,一見福王要動自己的奶酪,立馬就掀桌子翻臉了,他們當初怎麽對待崇禎帝的,現如今就怎麽對待福王。
有福同享,有難,嗬嗬,對不起,一邊玩去!
福王的朝堂之上,他們先是通過各自的利益代表之口,影影綽綽的向福王傳達一毛不拔的決心。見無效後,便撕下畫皮,明目張膽的警告福王,要是重收商稅,勢必跟他徹底決裂開來,到時候分文的錢收不到不說,就連這竊取的江山也會付之東流。
這一刻,東林黨人再也不關心國事天下事,他們關心的隻有家事。他們再也聽不見風聲雨聲,他們聽見的隻有掩人耳目的讀書聲。
鬼知道他們以前聽沒聽見,抑或聽見了也沒往心裏去吧。
福王整宿整宿的睡不著覺,大把大把的掉頭發,他在為自己當初對權利的欲望買單。看來皇帝的寶座下麵就是座一時沉寂的火山口,隻是看起來很美罷了。
開弓沒有回頭箭,袁崇煥捐出了自己的全部家產,全力支持福王的爭霸事業。如今福王是他唯一的靠山,福王功成,他是元老。福王一倒,他自然是不能去當三姓家奴的,死對他來說沒有什麽可怕的,但是必然會被崇禎帝釘在曆史的恥辱柱上,被後世唾罵。這讓他是萬萬不能接受的。
有人帶頭,錢謙益也隻得跟著表示,他不愧是大明的“影帝”,在南京紫禁城的朝堂上,當著福王和文武百官的麵,發表了一通慷慨激昂的演說後,當庭表示不過了,砸鍋賣鐵給捐獻了一年的俸祿。
兵部尚書做了這麽好的表率,其他的臣子是有樣學樣,涕淚橫流的替君分憂,利用半個月的時間終於湊齊了一萬兩銀子。一場啼笑皆非的鬧劇,就此拉開了帷幕。
一麵是福王苦口婆心的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一方麵是東林黨人的冥頑不化。就跟世界上的最鋒利的矛遇上了世界上最堅固的盾一樣,雙方是僵持不下。
他們大不了爺再投身到崇禎皇帝溫暖的懷抱,搖身一變接著做爺的官。你們叔侄倆爭得你死我活,與我何幹,關上門我的小日子不還是美滋滋。
所有福王小朝廷的臣子心裏都有自己的小算盤,絕大多數人事這麽想的: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處處不留爺,爺去編四庫。
當然這是他們的一廂情願,編纂四庫並不是論資排輩,先通過“博學鴻詞”科的考驗不說,雞賊的關山月還設置了嚴苛的政審,以防那些品行不正之人混入編書的隊伍,貽害萬年。
楊嗣昌聞訊後都急眼了,三番五次的去找崇禎帝進諫,列出種種冠冕堂皇的理由,要求替代關山月四庫館總裁之職。
遇事見人心,孰重孰輕,崇禎帝還是分的輕的。當初楊嗣昌的討價還價猶然曆曆在目,這天大的餡餅怎麽會砸在他的頭上。
相比起來,崇禎帝的好基友關山月是掏心掏肺,為了他的江山是走南闖北,四處奔波,這才是雪中送炭。他要是胳膊肘往外拐,那才是見了鬼了呢。
經過與崇禎帝商討,關山月專門在天寧城的東邊的空白之地,命人著手構建四庫館。一來方便崇禎帝查閱,二來彰顯朝廷對此事的重視。
這項殊榮當之無愧的落在了沃邦的身上,他手下有數百人的專業建築設計師隊伍,工兵部隊更是土建技能點全開。這對於以修建城池為己任的他們來說是舉重若輕,人多力量大,不消一個月的時間,一座防火防水防盜的四庫館便拔地而起。
四庫館修建完成後,工作狂沃邦連落成典禮儀式都沒來及的參加,操著流利的漢語跟對自己有知遇之恩的頂頭上司關山月告別之後,便馬不停蹄的率領工兵部隊再一次投入到北方四省城池建設的大潮之中。
四庫館用的都是大寧玻璃廠生產的上好玻璃,這是除了天寧城以為第二座大規模應用玻璃的建築,裏麵光線十足,明亮無比,真叫一個窗明幾淨。
開在屋頂的巨大天窗,讓四庫館一整天都陽光四溢,極大地便利了裏麵工作人員的書寫。不像那些寬深的宮殿一樣,到了裏麵即使是在白天要想讀書寫字也得點蠟燭。
萬事俱備,隻等來年崇禎帝的“博學鴻詞”科開考,四庫館便可據此量才入座,開館編書。戲台關山月已經搭建完成,名額有限,就等著唱戲的角兒“自投羅網”了。
那個時代都有實幹家,仕途可以不走,但學問必須得做。天下的名士鴻儒聞以訊後,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通過水路,陸路,乃至海路,源源不斷地往大寧趕來。心急的連新年都顧不上過了,生怕被人搶了先,錯過了這空間絕後揚名立萬的大好時機。
元旦來臨之前,拿著報名表去禮部登記報名的士子已經有數千之多。大寧城裏南腔北調,是一派繁華景象。
崇禎帝聞訊樂的都合不攏嘴了,他給予了這些遠道而來的士子們最高的榮譽,數次在不打招呼的情況下,躬身前去他們投宿的客棧親切問候。皇帝都是住在深宮之中的,豈是尋常百姓得見的,這般禮賢下士之舉不亞於周公吐哺,迅速的在士子之間建立了平易近人的美好形象。
文人是感性的,幾番下來,涕淚滿衣衫,明知其中有作秀的成分,卻恨不得現在就去為崇禎帝拋頭顱灑熱血。
時光飛逝,轉眼間來到了元旦。元旦、冬至和帝後萬壽是皇宮的三大節日,即使是遠在大寧,內廷依舊舉行了隆重的賀儀。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崇禎帝特許士子觀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