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西裏的預料並沒有錯,德軍的狙擊手確實就在遠處了。二戰初期,快速閃擊的德軍根本就不認為有使用狙擊手的必要。現在,活躍在東線的紅軍狙擊手讓德國人重新意識到狙擊的重要性,德軍恢複設立了狙擊手學校以應付戰事。


    其中,德軍最主要的狙擊手訓練基地是圖普塞塔爾艾普狙擊手學校。比較著名的還有佐森國防軍狙擊學校、柏林狙擊學校。


    這些狙擊手現在被國防軍派遣到了斯大林格勒來應對蘇軍的狙擊戰術,剛才炮擊時,德軍的狙擊手來到了這裏,4名狙擊手,做好了準備,任何一次狙殺都是智慧和勇氣相結合的產物,而狙擊手之間的對決更是如此,俄國人的狙擊手已經出手了,那他們必須應戰,不過另他們失望的是,俄國人的狙擊手並沒有露頭,接下來德軍立即發動了第二輪炮擊,炸得濃煙四起,但蘇軍狙擊手依舊沒有露頭,這讓德軍非常奇怪了,等到下午德軍的指揮官實在忍受不了這沒完沒了的等待了,他命令坦克遠程掩護,大批的德軍氣勢洶洶的衝向了廢墟,由於瓦西裏的狙擊槍上有消焰器所以,德軍也隻能向所有的可疑目標火力覆蓋了,火焰噴射器,手榴彈,一切能用的東西都用上了,結果連個影子都沒找到,利用火力間歇,瓦西裏他們三十六計走為上了。


    而此時在師部,安德烈也知道了各個小組的報告,德軍也開始派出狙擊手來到斯大林格勒了,但這一點也是沒有辦法啊,要是己方的狙擊手能裝備後世的狙擊槍就好了,說起來,據安德烈所知,庫西寧工程師就曾經試製了一批svd出來,但是居然精度根本就不好,完全達不到後世的要求,要知道後世的svd雖然被詬病,但精度也是很棒的啊,後麵總算找到了原因雖然試製的狙擊槍零件大小尺寸都跟svd一模一樣,但工業水平不一樣這造出來的東西就是有差距,比如這槍管冷熱的問題……槍管是會熱脹冷縮的,而槍管的熱脹冷縮又會直接影響槍管內的膛線之間的距離之類的,進而影響到射擊精度。


    所以一把專業的狙擊槍的槍管應該要經過特殊處理減少熱脹冷縮的係數,否則的話……連著打個幾發子彈槍管熱了就打不準了。


    關鍵問題是工業水平啊,現在是40年代,svd是1967年才裝備的武器,狙擊槍和突擊步槍可不一樣啊,所以svd恐怕是不能在衛國戰爭中使用了。


    對了工業,安德烈突然想起,這會蘇聯可看不上美英的坦克、大炮和步槍。卡車、機械車床倒是有多少要多少——後方工廠需要大量的工業設備。


    車床不足,但這會又有部分工廠由於沒有足夠的技術人員操做而無法進行全力生產,不得不把大量的婦女、老人、少年甚至是殘疾軍人都送進工廠來充當技工。不過即便如此,蘇聯在這會的在職工人總數也僅有1000萬人左右,隻相當於1940年時的水平。而現在德國大概控製著大約近1000萬人(其中德國人大約為837萬人)的能夠全力生產地技工,但這不包括占領區內的工廠人員。而且這會很多情況下是拚湊起來的蘇聯技工在人員素質上平均水平上,比那些體格強壯且技能熟練的德國技工普遍都一定距離。


    不過蘇聯也有自己的辦法——把兔子逼急了都能咬人!自己的工人技術差水平低了些。那就簡化武器的生產工藝。讓武器的結構簡單到連傻瓜都會生產地地步:最簡單地例子就是“轉盤機槍”;而ak47的生產工藝就是個學徒工都能很快掌握。


    自己地工人效率低人數少,那就大幅延長工人們的勞動時間:德國人一天幹8小時蘇聯人就幹14個小時!


    “勞動量”上去了。還要解決工業產量的問題。


    紅色大炮兵主義地終極體現,這需要機床和鋼鐵做後盾——蘇聯能夠有如此強大的火力配置,必然會消耗掉大量的彈藥。也正因為如此,蘇聯成為曆史上二戰中彈藥耗費量最高的國家:大約用掉了整整1000萬噸,比德國高220萬噸,比美國更是高了340萬噸!


    這就出現個問題,要讓紅軍保持讓美國人都汗顏的“大炮兵主義”那恐怖的火力,這優質鋼鋼產量就必須在一個非常高的水平上:在通常的情況下彈藥地實際生產量一般都會比實際使用量高出部分,這是因為在實戰中誰都不會把自己的彈藥徹底打光,總會保留一部分作為備份。所以蘇聯的彈藥實際用量如果是1000萬噸的話,那後方就要生產出比1000萬噸更多的彈藥才行!


    保守推推算,蘇聯僅彈藥生產這一項就耗費了國家超過三分之一的鋼鐵!——都趕上裝甲部隊建設的鋼鐵消耗量!


    還有就是需要高質量汽油:蘇聯不缺石油,可是缺高質量汽油!更不可思議的是:紅軍這會能夠得到地成品燃油數量不比自己的對手多多少!這乍一看簡直不可思議!


    為什麽?


    最簡單的解釋就是煤不夠!


    擁有龐大機械化部隊的蘇聯,曆史上衛國戰爭中戰時的年均油耗量也隻有400~500萬噸,在最高峰地1944年也隻達到了560萬噸(這裏包括了飛機,汽車……等裝備的用油量),而德國在1943年獲得的液態燃料包括煤製油在內總共就有1000萬噸。如果不是遭到盟軍轟炸的話,其煤製油部分還有繼續增產地潛力!


    蘇聯國土遼闊,資源豐富,人民又是吃苦耐勞,可是鋼鐵產量就是追不上德國——還是缺煤!其實缺煤這個問題早在衛國戰爭爆發之前就已經存在。蘇聯每年為了彌補煤炭上的不足都要以石油做交換從國外進口大量的煤。


    這缺煤的問題在戰爭結束前是解決不了的問題,因為蘇聯煤炭的缺口實在太大,要是想靠進口來緩解供需矛盾。按照煤炭部門地最新統計,每年至少需要進口4000萬噸左右才能恢複到戰前水平!


    進口靠不上,蘇聯要是真的靠進口煤炭來彌補缺口的話,那蘇聯的鐵路和港口就甭幹別的事,天天就拉煤算了!


    現在是美國人一聽說蘇聯缺煤,就立即提出要給蘇聯援助,可蘇聯隻能說:“謝謝!不用了,因為我這裏的鐵路和港口根本就負擔不起這麽大的運輸量。”


    美國又說:“那我就給你鋼材吧。運鋼可比運煤要容易多了”。


    蘇聯又說:“太謝謝了!可是也不必了,因為你就算是把鋼材運來了我也沒有那麽多的電力來加工它。”


    電力地不足嚴重限製了蘇聯工廠地加工能力,還是因為缺煤!這使蘇聯就是能夠得到充足的原料也無法迅速將其加工成為所需要地武器。蘇聯要想解決這個難題除了靠自己努力以外也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唯一能夠替代煤炭用於發電的東西就隻剩下石油!


    可是,用石油來發電的成本太高,與煤炭相比,差不多發出去的每一度電都是“高價”電,但是這會蘇聯別無選擇。


    蒙古那有一個世界頂級的露天煤礦啊,這個時代還沒有發現,說起來也正常西伯利亞的不少金礦都是戰後才發現的啊,蘇聯這麽大連自己的地方都沒搞清楚,還管得了蒙古什麽事啊!於是他把蒙古有一個大型露天煤礦的消息報告了莫斯科。


    安德烈不知道的是


    在莫斯科的秘密研究基地,庫西寧也向軍工的大管家烏斯季諾夫介紹了svd的情況:“蘇聯軍隊在1963年選中了由葉夫根尼?費奧多羅維奇?德拉貢諾夫設計的半自動狙擊步槍,用以代替莫辛-納甘狙擊步槍。通過進一步的改進後,在1967年開始裝備部隊。德拉貢諾夫狙擊步槍是世界上第一支為其用途而專門製造的精確射手步槍。svd一種新的改進型,采用新的玻璃纖維複合材料槍托和護木,以及新彈匣,在彈匣入口前方有安裝兩腳架的螺紋孔。


    在蘇聯軍隊中,每個班配備一支svd。裝備svd的士兵接受針對該武器的專門訓練。裝備svd的射手和整個班一齊行動並延伸整個班的有效射程至600米或更遠(ak-47精度受限製)。由於其設計是出於延伸班射程的簡單目的,svd是一支堅固耐用的步槍。刺刀座和在瞄準鏡損壞情況下用於瞄準的機械瞄具更加表明了這個事實。svd的可靠性仍然是公認的),這使svd被長期而廣泛的使用。”


    而烏斯季諾夫問道:“庫西寧同誌,這個設計師現在在那啊,如果找到他能不能解決現在狙擊槍生產的問題?”庫西寧說道:“不能,1920年2月20日,葉夫根尼?費奧多羅維奇?德拉貢諾夫出生於伊熱夫斯克這個以製造輕武器出名的城市,他的祖父過去就一直在伊熱夫斯克兵工廠工作,作為家庭傳統,他在伊熱夫斯克工業學院學習機械加工技術專業,畢業後便進入到他祖父在沙皇時期就已經工作著的同一家工廠工作,他的第一個項目就是要改進莫辛-納甘m1891/30步槍刺刀的加工技術。在1939年,他應征入伍參加蘇聯紅軍,擔任團部的槍炮工。


    在1941年衛國戰爭爆發時,他晉升為軍械長,在那段時間裏,他對於蘇聯和敵人的各種武器都有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德拉貢諾夫本身又是一個熱愛射擊運動的人,經常參加各種射擊比賽,而且還取得很好的成績,他甚至還是一名持有證書的射擊教員。這些特長及經驗對他以後從事輕武器設計有極大的幫助。”


    接著,庫西寧說道:“現在他還是一個普通的軍械長,這不是圖紙的問題而是工業技術的問題啊,我們現在的加工工藝無法與後世相比啊!”


    不少庫西寧提供圖紙製作出來的武器都有這個問題,除了ak47因為出現的時間和現在隔得不遠,加工上比較容易外,所有的後世的蘇聯經典武器都是造出來沒法和當初比較,達不到設計的要求的


    而做為主管軍工的頭號人物烏斯季諾夫當然知道,蘇聯現在的工業到底是個什麽情況,蘇聯當年的快速工業化確實是一個奇跡啊,但作為重要的參與者,烏斯季諾夫也是心裏有數,現在的蘇聯是一個工業大國,但在技術上還是落後的啊,蘇聯工業勝過德國的地方就是產量和工業潛力,但技術上不可否認麵前落後一點啊,對戰爭經濟最關鍵的機床儲備上,德國擁有130萬對40萬的絕對數量優勢,在質量上德國的機床更是遙遙領先,和德國相比,蘇聯的總體工業能力還是處於劣勢,二五計劃的最後一年,蘇聯的鋼產量最多也就是德國的三分之二。他非常清楚蘇聯的家底。技術工人隊伍的情況,這些年雖然培養了大量優秀的技術工人。目前也還不到德國人擁有技術工人的一半,所以蘇聯選擇了以產量取勝的辦法,同時簡化生產的工藝,蘇聯紅空軍不少的飛機都是木頭製作的,而且現在重要的一些物資像裝甲鋼這些還需要美國的援助,而且現在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煤炭不足啊,是的,誰都知道蘇聯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礦產資源可以自給的國家,蘇聯的煤炭儲量當然很大,可是現在烏克蘭丟了,頓巴斯的煤田現在在德國人手裏啊,西伯利亞的煤礦開采難度大,產量一直提不上來啊!


    工業部門的苦還是大啊,不過遠在斯大林格勒的安德烈卻給了烏斯季諾夫一個大禮包,蒙古有一個露天煤礦的消息,來到了莫斯科,在得到內務部的消息後,烏斯季諾夫簡直是差點跳起來啊,可是很快,他就想到一個問題沒有鐵路,這挖出來的煤怎麽運啊,總不能背到烏拉爾吧。(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二戰之我是內務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雨夜裏有沙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雨夜裏有沙漠並收藏二戰之我是內務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