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鳳霸九天——大宋女主(中卷) 作者:蔣勝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一章、新皇登基
1、登基
公元997年,大宋至道三年三月,宋朝的第二個皇帝趙炅,駕崩於萬歲殿,終年五十九,廟號太宗。宋太宗原名趙匡義,又名趙光義,繼位後改名趙炅,繼位後承宋太祖遺誌,滅南唐、吳越、北漢等割據國,終一統天下。宋太宗在位共二十二年,改元五次,為太平興國、雍熙、端拱、淳化、至道。
宋太宗遺令三十一歲的皇太子趙恒靈前繼位,至福寧殿登殿,大赦天下,定次年元旦改元鹹平元年。
新帝趙恒,本為太宗第三子,初名德昌,太平興國八年,授檢校太保、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韓王,改名元休;端拱元年,封襄王,改名元侃;淳化五年九月,進封壽王,加檢校太傅、開封尹;至道元年八月,立為皇太子,改今名,廟號真宗。
新帝雖然已經登基,卻還仍在孝中,按例製,天子守孝以月為日,卻也得守製一月多,方才正式臨朝聽政,處理國事。
真宗趙恒繼位後,即下了一連串的旨意:進封四弟越王趙元份為雍王;五弟吳王趙元傑為兗王;六弟徐國公趙元偓為彭城郡王;七弟涇國公趙元偁為安定郡王;八弟趙元儼出宮開府,封為曹國公。
同時,追封已故的三皇叔涪陵公趙廷美為秦王;追贈太祖長子魏王趙德昭為太傅;太祖次子岐王趙德芳為太保。另封太祖之孫侄趙惟吉為武信軍節度使。加授同平章事呂端為右仆射,李沆、李至並參知政事。
另封冊太子妃郭氏為皇後,封嫡母李皇後為皇太後,又追贈生母李賢妃進尊號為元德皇太後。
葬大行皇帝於永熙陵,下旨第二年改年號為鹹平。
新皇登基後依著舊例,先皇後自然已經升為太後,便當遷出正宮壽成殿,遷入曆代太後所居的上陽宮中。
那上陽宮昔年先是太祖、太宗之母杜太後所居,太祖皇帝駕崩之後,又是太祖晚年時所娶的皇後宋太後所居。宋太後去世之後,上陽宮空了多年,此時自然有些荒涼未曾收拾。新皇後郭氏自然是謙辭,說自己先住在偏殿也是無妨。隻是李太後自然不會讓皇後為難,便道:“我一個老婆子不拘住在哪裏便罷了,皇後理應正位中宮,這是國法,不可違了。”便指了西宮嘉慶殿先行搬進去暫住。
本來,太後為尊長,斷無委屈了太後先讓著皇後之禮。壽成殿的總管劉承規,自然也是知道太後如此委屈求全的原委。原來在今天皇帝登基之前,頗有一番波折,卻是與太後有關。當時太後聽信大內總管王繼恩蠱惑,欲另扶楚王繼位。不料平時看似糊塗的丞相呂端卻在關鍵時候力保太子,將王繼恩鎖拿,太子及時進宮,在靈前登基。
因此新帝即位之後,所有施賞大典,一律舉行,惟李繼隆、王繼恩、李昌齡等,謀立楚王元佐,應該坐罪。真宗特降旨,貶李昌齡為行軍司馬;王繼恩為右監門衛將軍,流放均州。隻是其中牽涉到的李繼隆為皇太後的長兄,因此,新皇的旨意,遲遲未下,這也是懸在眾人心頭的一件大事。
若論太後的本心,本也是賢德之人,當年新帝為親王、太子之間,亦曾得太後多方庇佑。隻因太後無子,若論楚王和新帝,雖均非太後所生,但是楚王妃卻是太後的娘家侄女,更兼楚王蒙難之間,其子尚在繈褓之中,楚王妃便將皇長孫托付於太後。因此上當年先帝駕崩之時,太後亦不免存了一份私心,再加上耳根子軟,未免有些屈了當今天子。
此時李氏一族,一敗塗地。當今天子本非太後所出,將來情況如何,卻也不知。太後心中憂苦愧急交焦在一起,再加上哀傷先帝駕崩,此時一並發作出來,亂紛紛幾日搬遷完畢至嘉慶殿後,便病倒了。
嘉慶殿中一切還均是亂紛紛的,尚宮采玉捧上藥來,太後隻喝了一口便推開了。采玉服侍太後已久,此時見太後如此,心中哀傷。也不過是幾天功夫,太後整個人憔悴地脫了形,不過是四十開外的人,平素保養得宜,望之猶如三十許人,此時卻忽然老態畢現,眼角之間忽然平添了許多皺紋,整張臉也削了下去。
太後雖然倚著病榻,卻是不曾安穩,隔得半晌,便惻耳傾聽外麵的聲音。采玉心中明白,今日新帝坐朝,怕是要議及李繼隆參與謀逆一事。這一關若過得了,太後自然無礙,這一關若是過不了,便是太後怕是難逃幹係。
忽然外頭一陣急促地腳步聲,采玉不待太後吩咐,便搶先掀開簾子出去,見太後身邊的總管劉承規喘著粗氣進來,臉上卻頗有喜色。采玉忙迎上前笑道:“劉總管辛苦了,太後正等著呢!”
劉承規進了殿中,先向太後跪下磕了個頭,這才仰起臉笑道:“真是托天之福,官家真是前所未有的仁厚之君。”隻這言出來,太後心中忽然一鬆,整個人向後倒去,歎道:“阿彌陀佛。”
采玉忙催問道:“劉總管,今日這事,究竟是個什麽結果?”
劉承規才要答話,太後已道:“起來答話吧!”
劉承規忙謝過太後之恩,這才垂手答道:“今日李大人依著太後吩咐,先上書告罪,不料官家隻字不提此事,隻說是大人素年來征戰辛苦,如今念及太後年邁,不忍再令太後牽掛,所以賜大人解甲歸家。”
太後等了片刻,卻不見劉承規再說話,不禁問道:“還有呢?”
劉承規一怔:“還有?沒有了,沒啦?”
太後怔怔地道:“沒了?這麽說,不曾削爵,也不曾降職,隻是去了兵權而已?”
采玉忙笑道:“太後,奴婢不是說了,昔年在潛邸中就可以看得出來,先帝諸子中,就數官家是最仁厚有孝心的,如今可不就證明了。一切都雨過天晴了,什麽事兒都沒有,不是嗎?”
太後點了點頭,也漸露了笑意:“嗯 ,正是。”她放下心頭一塊大石,忽然覺得整個人輕快起來,道:“采玉,你扶我起來走動一下。”
采玉應了一聲,忙扶太後起來梳洗。太後忽又想起來一事,道:“對了,上午皇後宮中派人過來,恍惚聽說好象有什麽事要稟我,是什麽事兒?”
采玉知道此時太後解了心事,便有心情過問宮中之事,忙拿了傳抄的詔書來,笑道:“也沒什麽,官家繼位,後宮自然要充實幾個人。這是皇後帶來的名單,太後您要不要過目一下?”
太後點了點頭:“先聽聽罷!”
劉承規忙打開詔書,道:“官家昨日下旨,納了兩位美人,一位才人。兩位美人分別是大將軍曹彬的侄女曹氏和前虎捷都指揮使劉通之女劉氏,一位杜才人,就是出自昭憲皇後娘家。”
太後點了點頭:“曹氏杜氏的來曆,我倒是知道,隻是那劉氏何許人也?”
劉承規怔了半晌,隻得道:“這,太後恕罪,奴才也不知道!”
太後閉目想了一想,忽然睜開眼驚道:“劉氏、劉氏?莫非就是那個人嗎?”
采玉和劉承規一驚,忙問道:“太後,這人到底有什麽來曆?”
太後卻已經緩緩地閉上了眼,微笑道:“沒什麽,‘不癡不呆,不做阿翁阿姑’,更何況我如今更是犯不著管這等閑事了!”
1、登基
公元997年,大宋至道三年三月,宋朝的第二個皇帝趙炅,駕崩於萬歲殿,終年五十九,廟號太宗。宋太宗原名趙匡義,又名趙光義,繼位後改名趙炅,繼位後承宋太祖遺誌,滅南唐、吳越、北漢等割據國,終一統天下。宋太宗在位共二十二年,改元五次,為太平興國、雍熙、端拱、淳化、至道。
宋太宗遺令三十一歲的皇太子趙恒靈前繼位,至福寧殿登殿,大赦天下,定次年元旦改元鹹平元年。
新帝趙恒,本為太宗第三子,初名德昌,太平興國八年,授檢校太保、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韓王,改名元休;端拱元年,封襄王,改名元侃;淳化五年九月,進封壽王,加檢校太傅、開封尹;至道元年八月,立為皇太子,改今名,廟號真宗。
新帝雖然已經登基,卻還仍在孝中,按例製,天子守孝以月為日,卻也得守製一月多,方才正式臨朝聽政,處理國事。
真宗趙恒繼位後,即下了一連串的旨意:進封四弟越王趙元份為雍王;五弟吳王趙元傑為兗王;六弟徐國公趙元偓為彭城郡王;七弟涇國公趙元偁為安定郡王;八弟趙元儼出宮開府,封為曹國公。
同時,追封已故的三皇叔涪陵公趙廷美為秦王;追贈太祖長子魏王趙德昭為太傅;太祖次子岐王趙德芳為太保。另封太祖之孫侄趙惟吉為武信軍節度使。加授同平章事呂端為右仆射,李沆、李至並參知政事。
另封冊太子妃郭氏為皇後,封嫡母李皇後為皇太後,又追贈生母李賢妃進尊號為元德皇太後。
葬大行皇帝於永熙陵,下旨第二年改年號為鹹平。
新皇登基後依著舊例,先皇後自然已經升為太後,便當遷出正宮壽成殿,遷入曆代太後所居的上陽宮中。
那上陽宮昔年先是太祖、太宗之母杜太後所居,太祖皇帝駕崩之後,又是太祖晚年時所娶的皇後宋太後所居。宋太後去世之後,上陽宮空了多年,此時自然有些荒涼未曾收拾。新皇後郭氏自然是謙辭,說自己先住在偏殿也是無妨。隻是李太後自然不會讓皇後為難,便道:“我一個老婆子不拘住在哪裏便罷了,皇後理應正位中宮,這是國法,不可違了。”便指了西宮嘉慶殿先行搬進去暫住。
本來,太後為尊長,斷無委屈了太後先讓著皇後之禮。壽成殿的總管劉承規,自然也是知道太後如此委屈求全的原委。原來在今天皇帝登基之前,頗有一番波折,卻是與太後有關。當時太後聽信大內總管王繼恩蠱惑,欲另扶楚王繼位。不料平時看似糊塗的丞相呂端卻在關鍵時候力保太子,將王繼恩鎖拿,太子及時進宮,在靈前登基。
因此新帝即位之後,所有施賞大典,一律舉行,惟李繼隆、王繼恩、李昌齡等,謀立楚王元佐,應該坐罪。真宗特降旨,貶李昌齡為行軍司馬;王繼恩為右監門衛將軍,流放均州。隻是其中牽涉到的李繼隆為皇太後的長兄,因此,新皇的旨意,遲遲未下,這也是懸在眾人心頭的一件大事。
若論太後的本心,本也是賢德之人,當年新帝為親王、太子之間,亦曾得太後多方庇佑。隻因太後無子,若論楚王和新帝,雖均非太後所生,但是楚王妃卻是太後的娘家侄女,更兼楚王蒙難之間,其子尚在繈褓之中,楚王妃便將皇長孫托付於太後。因此上當年先帝駕崩之時,太後亦不免存了一份私心,再加上耳根子軟,未免有些屈了當今天子。
此時李氏一族,一敗塗地。當今天子本非太後所出,將來情況如何,卻也不知。太後心中憂苦愧急交焦在一起,再加上哀傷先帝駕崩,此時一並發作出來,亂紛紛幾日搬遷完畢至嘉慶殿後,便病倒了。
嘉慶殿中一切還均是亂紛紛的,尚宮采玉捧上藥來,太後隻喝了一口便推開了。采玉服侍太後已久,此時見太後如此,心中哀傷。也不過是幾天功夫,太後整個人憔悴地脫了形,不過是四十開外的人,平素保養得宜,望之猶如三十許人,此時卻忽然老態畢現,眼角之間忽然平添了許多皺紋,整張臉也削了下去。
太後雖然倚著病榻,卻是不曾安穩,隔得半晌,便惻耳傾聽外麵的聲音。采玉心中明白,今日新帝坐朝,怕是要議及李繼隆參與謀逆一事。這一關若過得了,太後自然無礙,這一關若是過不了,便是太後怕是難逃幹係。
忽然外頭一陣急促地腳步聲,采玉不待太後吩咐,便搶先掀開簾子出去,見太後身邊的總管劉承規喘著粗氣進來,臉上卻頗有喜色。采玉忙迎上前笑道:“劉總管辛苦了,太後正等著呢!”
劉承規進了殿中,先向太後跪下磕了個頭,這才仰起臉笑道:“真是托天之福,官家真是前所未有的仁厚之君。”隻這言出來,太後心中忽然一鬆,整個人向後倒去,歎道:“阿彌陀佛。”
采玉忙催問道:“劉總管,今日這事,究竟是個什麽結果?”
劉承規才要答話,太後已道:“起來答話吧!”
劉承規忙謝過太後之恩,這才垂手答道:“今日李大人依著太後吩咐,先上書告罪,不料官家隻字不提此事,隻說是大人素年來征戰辛苦,如今念及太後年邁,不忍再令太後牽掛,所以賜大人解甲歸家。”
太後等了片刻,卻不見劉承規再說話,不禁問道:“還有呢?”
劉承規一怔:“還有?沒有了,沒啦?”
太後怔怔地道:“沒了?這麽說,不曾削爵,也不曾降職,隻是去了兵權而已?”
采玉忙笑道:“太後,奴婢不是說了,昔年在潛邸中就可以看得出來,先帝諸子中,就數官家是最仁厚有孝心的,如今可不就證明了。一切都雨過天晴了,什麽事兒都沒有,不是嗎?”
太後點了點頭,也漸露了笑意:“嗯 ,正是。”她放下心頭一塊大石,忽然覺得整個人輕快起來,道:“采玉,你扶我起來走動一下。”
采玉應了一聲,忙扶太後起來梳洗。太後忽又想起來一事,道:“對了,上午皇後宮中派人過來,恍惚聽說好象有什麽事要稟我,是什麽事兒?”
采玉知道此時太後解了心事,便有心情過問宮中之事,忙拿了傳抄的詔書來,笑道:“也沒什麽,官家繼位,後宮自然要充實幾個人。這是皇後帶來的名單,太後您要不要過目一下?”
太後點了點頭:“先聽聽罷!”
劉承規忙打開詔書,道:“官家昨日下旨,納了兩位美人,一位才人。兩位美人分別是大將軍曹彬的侄女曹氏和前虎捷都指揮使劉通之女劉氏,一位杜才人,就是出自昭憲皇後娘家。”
太後點了點頭:“曹氏杜氏的來曆,我倒是知道,隻是那劉氏何許人也?”
劉承規怔了半晌,隻得道:“這,太後恕罪,奴才也不知道!”
太後閉目想了一想,忽然睜開眼驚道:“劉氏、劉氏?莫非就是那個人嗎?”
采玉和劉承規一驚,忙問道:“太後,這人到底有什麽來曆?”
太後卻已經緩緩地閉上了眼,微笑道:“沒什麽,‘不癡不呆,不做阿翁阿姑’,更何況我如今更是犯不著管這等閑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