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拍攝的那些個以清代道光、鹹豐,直到宣統這個末代皇帝為止時代背景的電影電視劇裏,這官員、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用的不是銅錢就是銀子,銀子一般還是兩頭翹翹的銀元寶、條狀的銀條或小石子一般的碎銀子。
其實這揚描述很多都是錯的,因為從明代後期開始就有大量的“卡伯”銀幣進入華夏——有人經過測算,從1550年到1645年,也就是從明嘉靖二十九年到明弘光元年、隆武元年;清順治二年;海外流入華夏的白銀有14000噸,是這一時期華夏自產白銀的接近10倍!
清代前五朝時流入的估計會更多,這其中“卡伯”銀幣占了很大比例,隻是在那時候的華夏是用音譯法稱其為“比索”。
而從清代乾隆年開始,華夏沿海地區有錢人手裏出現了成色9成、重量基本恒定的雙柱本洋,這買東西時如果價值大,交易時更喜歡使用成色穩定的外來本洋。
對此張楠惡意猜測——那些編劇導演絕對沒他的曆史功底,再加上點刻意的“曆史需求”,不然你個我大清用外國銀元算個啥?
還有估計就是傳統慣性思維加視覺效果,比如周星星的《九品芝麻官》,要是裏邊用銀元代替銀條用來陷害包大人,那這效果就比較搞笑了。
最後可能性就是“銀元寶”道具好弄、成本低,銀元道具的難度明顯要難得多!
說白了為了利益,什麽史實都可以忽略。
沉船位置有大量銀幣出現,這給人很大的盼頭。維塔這趟下去是探路,沒指望他現代就開始打撈——深海打撈是細活,單靠幾具常壓潛水服不夠,還得加上其他設備。
時間長,事情多,反正麻煩一堆,還費錢。
張楠就在對澤口靖子道:“就不算設備購置費,單單船和人身上的費用一個月就是一兩百萬,時間拖得越久費用越大。”
這一聽,澤口靖子道:“可千萬別虧本。”
對此張楠笑笑,“誰知道呢,下邊東西多就虧不了。”
說著就拿過通話器,按下通話鍵道:“維塔,先別理那些銀幣,你先趟一趟海床上的淤泥,多看幾個地方。”
鬆開通話鍵,就聽維塔-布魯諾道:“明白,老板。”
鎧甲型常壓潛水服行動沒普通潛水服那樣方便,每次半跪用大鉗子清理,還不用兩條鋁腿趟者快。
但用趟的辦法隻能去掉還床上頭比較薄的一層淤泥,透過顯示器能看到又有些銀幣被趟出來,但更多的地方還是淤泥。
張楠不急,這船都沉了快三百年,木質結構早爛得七七八八,裏邊的貨物也會往下沉,這得慢慢挖。
維塔在海底下走得高興,有點費力也不在乎,不然在海底移動他能用上那四個推進器。
趟得高興,打撈公司獲得的寶藏越多,他們這些員工的獎金也就越高。如果這真是聖何塞號,那這次大家都能大賺一筆。
金錢給人以力量,維塔這腿也就沒感覺那麽累,這也走得輕快。
然後…
屏幕一陣晃動,潛水指揮室內的人都聽到維塔一句:“臥槽!”
所有人都驚得站了起來,澤口靖子甚至驚呼出聲:人型鎧甲顯然在往前倒!
這時候想靠推進器做到平衡也不可能,然後就是一陣淤泥激起的渾水,還好能聽到維塔的聲音。
還有聲音就好,說明潛水服至少沒破,不然這二十幾倍於大氣壓的水壓能瞬間要了他的命!
一陣雞飛狗跳的忙乎,維塔終於又站了起來,這下張楠也不要維塔繼續趟了:他是被什麽東西絆了一下,失去平衡之後往前撲。
幾十萬的設備質量真不錯,至少這超大型的玻璃頭盔夠結實!
張楠要他立刻返回水麵檢查潛水服有無破損,但維塔想著先搞明白到底是什麽玩意和他過不去,害得他在200多米深的水下摔了個大馬趴!
不趟了,操縱兩側推進器,來了個360度轉身。
激起的渾水已經散去,海床上能看到貌似有什麽東西露出來。
維塔再次單膝跪下,一陣撥弄之後,指揮室內的張楠就聽他道:“老板,好像是礦石。”
張楠通過顯示屏也能看清那是什麽東西,“是礦石,可能是祖母綠礦石,就這晶體塊頭…
這也太大了點吧!”
如今的哥倫比亞除了毒梟、雨林之外還有什麽土特產?
祖母綠!
哥倫比亞出產的祖母綠那是世界第一等的,頂級貨色甚至都能賣到二三十萬美元一克拉!
歐洲曆來喜歡祖母綠,還將其定為寶石,喜歡它的人遠比東方多。
歐洲最早知道的祖母綠出產自埃及,但自從西班牙人16世紀在南美得到祖母綠後,歐洲人就把埃及產的祖母綠扔到了西伯利亞!
如今哥倫比亞是世界上最大的優質祖母綠產地,幾乎壟斷了國際市場,能占世界優質祖母綠總產量的80%出產的祖母綠以其顏色佳、質地好、產量大聞名於世。
而西班牙人從16世紀中葉就開始開采哥倫比亞的祖母綠礦,直到那些礦山在1886年歸為哥倫比亞國有。
110箱祖母綠,還是18世紀初開采的原石晶體:哥倫比亞祖母綠主要產在沉積岩係的方解石納長石脈內,照理裝箱的寶石都會先去掉晶體周圍的方解石,隻留下平均兩三公分長度的祖母綠柱狀晶體。
不管箱子多大、有多少,反正西班牙人不會用厚鐵板去做箱子,估計用的是木頭箱。
木頭爛完了,那些小小的晶體是不可能絆倒穿著鎧甲潛水衣的維塔的。
但事情無絕對!
剛才絆倒他的就是一塊祖母綠礦石,還是塊看著能有個好幾十公斤重的礦石:不是晶體有幾十公斤,是礦石。如今92年,發現的最大祖母綠晶體也就7000多克拉。
這幫差不多300年前的西班牙人亂來,這塊幾個大西瓜大小的石頭是“石頭上嵌著幾條交錯的祖母綠晶體”。
這是塊礦石,不是原石。
西班牙人偷懶,為什麽不去除多餘的方解石?
大概是因為這上頭的幾條晶體夠塊頭,是想運回去獻寶給國王。
其實這揚描述很多都是錯的,因為從明代後期開始就有大量的“卡伯”銀幣進入華夏——有人經過測算,從1550年到1645年,也就是從明嘉靖二十九年到明弘光元年、隆武元年;清順治二年;海外流入華夏的白銀有14000噸,是這一時期華夏自產白銀的接近10倍!
清代前五朝時流入的估計會更多,這其中“卡伯”銀幣占了很大比例,隻是在那時候的華夏是用音譯法稱其為“比索”。
而從清代乾隆年開始,華夏沿海地區有錢人手裏出現了成色9成、重量基本恒定的雙柱本洋,這買東西時如果價值大,交易時更喜歡使用成色穩定的外來本洋。
對此張楠惡意猜測——那些編劇導演絕對沒他的曆史功底,再加上點刻意的“曆史需求”,不然你個我大清用外國銀元算個啥?
還有估計就是傳統慣性思維加視覺效果,比如周星星的《九品芝麻官》,要是裏邊用銀元代替銀條用來陷害包大人,那這效果就比較搞笑了。
最後可能性就是“銀元寶”道具好弄、成本低,銀元道具的難度明顯要難得多!
說白了為了利益,什麽史實都可以忽略。
沉船位置有大量銀幣出現,這給人很大的盼頭。維塔這趟下去是探路,沒指望他現代就開始打撈——深海打撈是細活,單靠幾具常壓潛水服不夠,還得加上其他設備。
時間長,事情多,反正麻煩一堆,還費錢。
張楠就在對澤口靖子道:“就不算設備購置費,單單船和人身上的費用一個月就是一兩百萬,時間拖得越久費用越大。”
這一聽,澤口靖子道:“可千萬別虧本。”
對此張楠笑笑,“誰知道呢,下邊東西多就虧不了。”
說著就拿過通話器,按下通話鍵道:“維塔,先別理那些銀幣,你先趟一趟海床上的淤泥,多看幾個地方。”
鬆開通話鍵,就聽維塔-布魯諾道:“明白,老板。”
鎧甲型常壓潛水服行動沒普通潛水服那樣方便,每次半跪用大鉗子清理,還不用兩條鋁腿趟者快。
但用趟的辦法隻能去掉還床上頭比較薄的一層淤泥,透過顯示器能看到又有些銀幣被趟出來,但更多的地方還是淤泥。
張楠不急,這船都沉了快三百年,木質結構早爛得七七八八,裏邊的貨物也會往下沉,這得慢慢挖。
維塔在海底下走得高興,有點費力也不在乎,不然在海底移動他能用上那四個推進器。
趟得高興,打撈公司獲得的寶藏越多,他們這些員工的獎金也就越高。如果這真是聖何塞號,那這次大家都能大賺一筆。
金錢給人以力量,維塔這腿也就沒感覺那麽累,這也走得輕快。
然後…
屏幕一陣晃動,潛水指揮室內的人都聽到維塔一句:“臥槽!”
所有人都驚得站了起來,澤口靖子甚至驚呼出聲:人型鎧甲顯然在往前倒!
這時候想靠推進器做到平衡也不可能,然後就是一陣淤泥激起的渾水,還好能聽到維塔的聲音。
還有聲音就好,說明潛水服至少沒破,不然這二十幾倍於大氣壓的水壓能瞬間要了他的命!
一陣雞飛狗跳的忙乎,維塔終於又站了起來,這下張楠也不要維塔繼續趟了:他是被什麽東西絆了一下,失去平衡之後往前撲。
幾十萬的設備質量真不錯,至少這超大型的玻璃頭盔夠結實!
張楠要他立刻返回水麵檢查潛水服有無破損,但維塔想著先搞明白到底是什麽玩意和他過不去,害得他在200多米深的水下摔了個大馬趴!
不趟了,操縱兩側推進器,來了個360度轉身。
激起的渾水已經散去,海床上能看到貌似有什麽東西露出來。
維塔再次單膝跪下,一陣撥弄之後,指揮室內的張楠就聽他道:“老板,好像是礦石。”
張楠通過顯示屏也能看清那是什麽東西,“是礦石,可能是祖母綠礦石,就這晶體塊頭…
這也太大了點吧!”
如今的哥倫比亞除了毒梟、雨林之外還有什麽土特產?
祖母綠!
哥倫比亞出產的祖母綠那是世界第一等的,頂級貨色甚至都能賣到二三十萬美元一克拉!
歐洲曆來喜歡祖母綠,還將其定為寶石,喜歡它的人遠比東方多。
歐洲最早知道的祖母綠出產自埃及,但自從西班牙人16世紀在南美得到祖母綠後,歐洲人就把埃及產的祖母綠扔到了西伯利亞!
如今哥倫比亞是世界上最大的優質祖母綠產地,幾乎壟斷了國際市場,能占世界優質祖母綠總產量的80%出產的祖母綠以其顏色佳、質地好、產量大聞名於世。
而西班牙人從16世紀中葉就開始開采哥倫比亞的祖母綠礦,直到那些礦山在1886年歸為哥倫比亞國有。
110箱祖母綠,還是18世紀初開采的原石晶體:哥倫比亞祖母綠主要產在沉積岩係的方解石納長石脈內,照理裝箱的寶石都會先去掉晶體周圍的方解石,隻留下平均兩三公分長度的祖母綠柱狀晶體。
不管箱子多大、有多少,反正西班牙人不會用厚鐵板去做箱子,估計用的是木頭箱。
木頭爛完了,那些小小的晶體是不可能絆倒穿著鎧甲潛水衣的維塔的。
但事情無絕對!
剛才絆倒他的就是一塊祖母綠礦石,還是塊看著能有個好幾十公斤重的礦石:不是晶體有幾十公斤,是礦石。如今92年,發現的最大祖母綠晶體也就7000多克拉。
這幫差不多300年前的西班牙人亂來,這塊幾個大西瓜大小的石頭是“石頭上嵌著幾條交錯的祖母綠晶體”。
這是塊礦石,不是原石。
西班牙人偷懶,為什麽不去除多餘的方解石?
大概是因為這上頭的幾條晶體夠塊頭,是想運回去獻寶給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