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古書記載,夏朝延續了500年多年,而之後的商王朝差不多有近600年,兩周幹脆前後延續了近800年!


    夏商周三代一加,差不多有近1800年,這一段高古時代差不多占了華夏有國家記錄的近一半時間。


    東周滅於公元前256年,而這會從張楠所在的時間點往上推1800年,那就是公元113年,兩個時間點者差了才不到400年。


    公元113年大家在幹嘛?


    今人廣泛所知的那年曆史記錄的就華夏東漢和古羅馬,東漢正值永初七年,當年9月時朝廷大規模調糧,救了次中原南部的大規模災荒。


    之後稍晚,漢庭又派兵討伐了西部的羌人,漢軍大獲全勝,殺敵一千,繳獲牛羊超兩萬。


    而在歐洲,羅馬的圖拉真紀念柱落成,用以歌頌皇帝圖拉真對達契亞人進行的兩次戰役。


    除了這兩個地方...


    不好意思,世界其他地方天曉得在幹嘛,反正古埃及是早完蛋了,成了羅馬的行省;


    古巴比倫大概正在玩波斯時代,印度那邊的人更是壓根不知道再早2000年時當地就有文明。


    美洲?


    北邊的印第安人正在想法子獵殺野牛,南邊的還得提心吊膽防著美洲豹。


    至於除了羅馬占領土地之外的歐洲,統一稱之為蠻人,也就鬧鬧部落、邦國啥的,最多出現些一屁股大的方國。


    是的,公元2世紀,歐洲還在玩邦國、方國,然後一玩就又玩了一千多年,而華夏是在公元前21世紀就走完了“部落、邦國、方國階段”,夏朝建立。


    當然,最早走完“部落、邦國、方國”這一過程的應該是文明史久到不講道理的古埃及,他們在公元前31世紀就搞定了這一大步。


    古埃及開外掛的,別人真比不了。


    除了古埃及,仔細分析之下,華夏高古時期的“國家”曆史也是久得令人咋舌!


    夏朝之前,華夏同樣經曆了大部落、邦國、方國這樣的發展階段。


    漢代之前對於這段曆史其實是有確切記載的,但隨著戰亂,記載慢慢埋沒於時間,或是被埋於地下。


    之後近兩千年,華夏的不少高古曆史反而被搞得像神話,結果西方一幫白人-至上主義者就在那嘰嘰歪歪,這幫白猴子也不想想自己是將一堆神話當曆史!


    近幾十年隨著曆史研究和不斷的考古新發現,華夏的這些高古曆史真真實實的展現在世人麵前,不斷扇著那些個別有用心的西方曆史學家的臉。


    先不說夏朝,在早於4000年前的華夏大地上都已經是一幫子小國林立,目前看來,華夏最早的邦國,甚至是王國,都相當於考古學上的龍山時代。


    龍山時代在華夏各地就出現了大量的城址,城市出現就是真正的文明,實實在在脫離了原始時代。


    這些年根據大量考古發掘,在各類4000多年前龍山時代同時期的城市遺址內,發現了不止一處的宮殿宗廟之類的大型夯土建築基址。


    大規模的城址、城內成片的大型夯土建築基址,大量的能說明貧富分化、等級、階層存在的墓葬材料,以及朱書陶文、小件銅器、龍盤、鼉鼓、特磬、玉鉞...


    距今4500至4300年之前,華夏就已進入邦國類型的國家社會後期,甚至已經跨入方國時代。


    那更早之前呢?要知道,最晚在公元前24世紀,華夏就出現了有三層城環、外加寬闊的人工開鑿護城河的城市!


    西方人說“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引用一下,按照華夏4500年前老祖宗們的生產力,他們也不會是幾年、幾十年內就發明、學會建造大規模的城市,再說這原始社會也造不了城市。


    城市,那是得有了強有力的統治階級才會出現的事物,外加還得有夠強力的敵人才有必要造城牆、挖護城河。


    單單按照目前發現的實物與曆史證據就表明在夏朝之前,華夏至少還有500年,甚至有千年的時間處在一大堆邦國、方國玩同盟加混戰的時期。


    話說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妥妥的,沒毛病!


    挑刺?


    說發現的那些時代銅器不多,原始時代常用的石器、骨器倒是不少,那就不能算文明?


    扯淡!


    四五千年前,金屬是什麽概念?


    比現在的黃金不知道貴重多少倍!


    沒見早期的古埃及法老都是拿著石錘頭的“權杖”砸人腦袋的,古埃及王朝時期也是大量石器盛行。


    至於歐洲人就更不用說了,中世紀都還有不少地方金石並用。


    有史以來用隻能作為裝飾品和財富的黃金當陪葬品的都少,更別說四五千年前的銅器,那可是生存下去的至寶,誰舍得拿來陪葬!


    能發現幾樣就是運氣爆棚。


    猴子們提出反問:那些金屬去哪了?


    這是個很蠢的問題。


    重新不斷地利用了唄,就像如今的黃金,不然哪來的那麽多打金店。


    就算國滅了,金屬還在:項偉榮都還發過牢騷,說越南猴子窮得要死,一條街的房子裏都找不到個金戒指。


    發現金屬,那等於發財!


    邦國、方國時期距今都能有5000年,夏朝會不存在?


    2000多年前的《史記-夏本紀》裏記載的夏代世係與《殷本紀》中記載的商代世係一樣明確、清清楚楚,而商代世係在安陽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辭中得到了實實在在的證實。


    因此,張楠和農館長這類學者、曆史愛好者就明確認為,《史記-夏本紀》中所記的夏代世係是可信的。


    還有文字,夏朝有文字嗎?


    有!


    “夏篆”沒幾個人知道,反而商代原始的甲骨文天下皆知。


    夏朝應該有文字的,隻不過夏人大概不喜歡占卜,沒用甲、骨記錄文字,倒是很可能用了竹木一類物品,結果如今發現的夏代文字類資料極少。


    金屬製品上記錄那是不大可能的,不光那時候金屬少,就算器物上刻字了,還有那個重複利用問題。


    皮都被化了,毛更不會存在。


    商代的甲骨文很原始,張楠認為倒是夏代的文字應該比商代的更加先進,比如如今留下的一兩塊“夏篆”。


    夏篆還應該分為官方同民間使用兩種,就像古埃及文字分兩種一樣。


    這文字和人一樣,不進則退,不常使用,或很少使用,文字就會落伍,很快退化。


    商朝有國近六百年,但在前三百多年裏,商朝各王一直在東拚西殺,處於經常遷都的狀態。


    而且商民族人少,還是以遊牧為生、一開始就無文字,又不重視文化,所以造成了整個夏朝文字的荒廢。


    盤庚遷殷後,出於占卜的興盛,這才重新讓夏朝的民間俗體字派上了用場,將占卜過程及結果用夏字刻在龜甲和獸骨上,這才有了甲骨文。


    文化大倒退,這點可以參考13世紀蒙古人橫掃歐亞大陸的過程,前300年的商人大概就是差不多後世蒙古人的角色。


    到了周朝,周朝的甲骨文是沿習和繼承了商朝的甲骨文,並沒什麽大發展,但金文就不同了!


    周人是姬姓民族,農耕發達,與夏朝的姒姓同根同源,之前人少無文字。


    夏時使用夏文字,商時使用甲骨文,周武王討紂伐商時是打著奉帝命複有夏的旗號。


    當把商滅了建立周朝之後,周天子又恢複和使用了夏朝的官方文字夏篆——這套理論很多學者讚同,不然這西周金文怎麽一步到位了?


    有城、有國、有文字、有器物,夏朝會不存在?!


    張楠“劈裏啪啦”即興說了這一大段華夏高古曆史,聽得會客廳裏這一幫人不佩服都不行!


    高人呀,原來華夏真的是貨真價實的五千年文明史,這民族自豪感都猛漲一截。


    這邊張楠加了句:“我們這老感覺夏朝有點虛,其實一定程度上也是自己在考古時定的那些個爛名字給坑的。


    什麽‘二裏溝文化’、‘牛頭山遺存’什麽的,都是以現代的附近地名做前綴命名。


    這‘文化、遺存’聽著就給人原始的味道,還有這田野考古幾乎都在農村,很多還是很落後的地區。


    這好了,‘落後’加鄉土氣息爆棚的前綴,連我們自己都會引起誤會。


    典型的命名陋習,發現一座4500年前的大城遺址,結果命名成‘長龍溝遺址’、‘九裏鋪文化遺存’...”


    大家都笑了起來!


    張楠也笑了,接著道:“真是不怕老祖宗半夜來找麻煩,怎麽著也得整出個夠霸氣的城市名來。


    不然大家都還以為就幾戶、幾十戶的犄角旮旯小山村,更會想著老祖宗都還住在小窩棚裏。”


    銘文前半段是讚頌大禹治水的功績,後半段倒不是曆史,張楠解釋道:“說的是一個‘德’...”


    德是華夏傳統倫理中一項重要內容,德治的思想貫穿了整個封建時代的華夏,如今也講究這個。


    人若無德那還得了!


    “周人尚德,這篇銘文6處出現‘德’,內涵還挺寬泛,既要求民眾注重自身的修身養性,做人要‘齊明中正’,還要孝順父母、兄弟友善、婚姻和諧,注重對祖先和神靈的祭祀。


    君王及官吏同樣要有德,有德於民、顧念天下黎民百姓,隻有這樣百姓才能‘好其德’,君王統治才能長治久安,天下才能安定。


    2900年前華夏關於‘德’的思想已經相當豐富、係統,德治觀念完全形成,原本我們很長時間都認為德治思想的淵源是孔子提出的‘為政以德’的主張。


    嗬嗬...


    就憑這件盨,我們就能斷定孔老二有關‘德’的論述不過是對周人思想的總結和概括,壓根不是他的原創。


    98字,字體如書法,還印證曆史,政論時代,顯然比那些吹捧自己家族功績、記錄本身功德的青銅器銘文都高出一個檔次。


    我看將這篇銘文定為‘兩周金文之最’,這跳出來反駁的人都不會太多。”


    說完,半轉身對郭家老大道:“還是不後悔?”


    郭大老大手一揮,要不是身份在那,估計都會崩出個“切!”來。


    “那我把這帶走了,到時候放在我老家的私人博物館裏展出,再把這件遂公盨的發現經過寫進介紹裏。


    沒問題吧?”


    “行,當然沒問題,別把我寫成個門外漢就行,到時候張先生慧眼識珠,拿我一對比...


    得,那我真出名了!”


    這位顯然是在打趣,作為一件重要曆史證物的發現者之一,郭老大當然高興。


    至於寶貝送人,這身家明麵上都近百億美元的超級富豪會在乎這個?


    郭老大看得開,這頭張楠不得不笑著道:“放心,春秋筆法,春秋筆法。


    不過...說到這春秋,這件遂公盨的遂國就玩不轉了。


    春秋禮樂崩壞,德不管用,遂國就是被春秋五霸的齊國找了個借口給滅了。


    公元前681年,齊與宋、陳、蔡、邾會盟於北杏,就是在今天的東山省聊-城附近,商量平定宋國內亂的事。


    霸主齊國也叫遂國一道參加,可這個小國雖然距離會盟地不遠,同樣在東山省,可遂君不知道為什麽沒參加會盟。


    好嘛,這下遂國再講德也沒用了,齊桓公壓根不和你玩什麽德不德,人家講拳頭。


    就因為叫人家來開會,但人沒到,就用這個不給麵子的理由,齊國發兵滅了遂國。”


    張楠歎了口氣,“對內必要的時候講講德還行,對外要還想著以德服人。


    哈,死的快!”


    不知道誰重複了一句“以德服人”,結果好幾位都矜持地笑了笑。


    澤口靖子在邊上覺得有點怪,瞅了一眼張楠,後者反應過來,道:“還好,我長得不怎麽像雷老虎,不然就太那個了。


    以德服人,哈哈...”


    “張先生也喜歡看港片?”郭家老三問道。


    不怪他這麽想,這句“以德服人”今年在香江名氣太大了,連這幫頂級富豪也知道。


    張楠嘴歪了歪,道:“有時候會看。


    不過...我說我今年沒看過《方世玉》,你們信不信?”


    郭家人沒一個相信,還都笑了起來:《方世玉》上半年剛上映,今年沒看,張先生你是在騙鬼呢!?


    張楠心中仰天長歎:“為什麽我說實話就沒人相信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古董商的尋寶之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血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血蝠並收藏古董商的尋寶之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