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是個爆炭脾氣,聽了流言,當即就啐道,“呸!好一個狗仗人勢!”


    秦淩雲咳了咳,又衝嫂子使了個眼色,提醒她皇上就在此處,便是打狗也得看主人。(.無彈窗廣告)當然,若皇上不在,她想怎麽罵都成。說到底,他對葉婕妤的感觀也很糟糕,走路三搖兩晃,仿佛隨時會暈倒,說話顧左右而言他,絲毫不見爽利,與關素衣比起來,那真是一個在天一個在地。然皇上喜歡,旁人便也沒有置喙的餘地。


    關素衣輕輕拍了拍李氏手背,語氣溫和舒緩,“姐姐莫氣,不過被狗咬一口而已,咱們無需咬回去。”因為後頭自然有棍棒對付她。


    秦淩雲一口熱茶“噗”地一聲噴了出去,萬沒料到關素衣說話比李氏還毒,不由去看皇上。


    聖元帝同樣錯愕,竟不知該作何反應。葉婕妤再怎樣放縱家人,名義上畢竟是他的嬪妃,目下卻被比作狗,哪怕鎮北侯夫人背景顯赫,也得擔一個汙蔑皇室的罪名。然而他卻氣不起來,想了又想,便也低聲笑了。


    李氏本也想笑,礙於真神在這兒,隻得忍耐,如今見真神亦忍俊不禁,這才拊掌笑讚,“是矣,是矣,萬沒有與畜生較勁的理兒。”


    人家暗示葉婕妤是狗,到你這兒直接變成了畜生,你可真夠能耐啊!秦淩雲被嫂子的粗枝大葉、心直口快氣樂了,生怕皇上著惱,連連去掃視他表情,卻見他盯著鎮北侯夫人隨風飄蕩的冪籬,不知在想些什麽。


    所幸樓下鑼鼓齊鳴,舌戰在即,這才打斷眾人議論。徐廣誌與對手齊齊走上鋪著紅毯的高台,提起毛筆,各書一詞――法治、仁治。


    “鏖戰九日,終於說到儒與法之根本。想必這一題的答案,上至國主下至庶民,心中都有計較,卻也迷茫。”關素衣舉起雙手,輕輕拍掌。


    “你猜誰會贏?”秦淩雲掏出一粒佛珠,又指了指自己身邊的椅子,擺出“寬和”的作態,“忽納爾,在外行走不必拘泥,且坐著吧。”


    “謝主子。”聖元帝像模像樣地抱拳,而後緊挨著鎮北侯夫人落座,問道,“這道題什麽意思?”


    “治,便是治國。<strong>最新章節全文閱讀.</strong>法家主張嚴刑峻法,儒家主張仁愛通達,一緊一鬆,一嚴一寬,而鬆緊寬嚴孰優孰劣,誰又能帶領邦國走向昌盛,這便是法家與儒家爭鋒的焦點。亂世當用重典,盛世當行仁政,而魏國亂世剛過,盛世未鳴,在峻法與寬仁之間更需脈準標尺。然,法度的寬嚴輕重,隻是當政者需考慮的問題,普通人無權定奪,更難以企及。但黎民百姓受夠了戰亂之苦,自然更傾向於安定祥和的生活,於是對仁政的渴望和英明聖主的擁護便空前高漲。撇開口舌之利,單從現實角度與民心所向來看,應當是徐廣誌大獲全勝。”


    “說得好!”忽納爾用別扭的雅言讚歎。


    “你聽懂了嗎?”關素衣很喜歡與忽納爾說話,隻因他對中原文化一知半解,放在她麵前,便與那懵懂稚兒一般。稚兒總是很惹人心軟的。


    “聽懂七八分,最近都有用功讀書。”聖元帝撓頭,表情憨厚。


    秦淩雲和李氏以手遮臉,不敢看陛下的蠢樣,生怕回去後被殺人滅口。


    關素衣卻毫無所覺,輕笑道,“隻要有求學之心,什麽時候開始用功都不算晚。你平日裏若有不懂之處,可修書問我。”


    “謝夫人!”聖元帝臉頰漲紅,目光閃亮,仿佛非常高興。然而事實上,他也的確很高興。關素衣隨便幾句話都比關老爺子念叨一整天要強,而且越是思量越覺有趣。


    台下,徐廣誌果然一來就占據上風,旁聽者亦連連點頭表示認同。關素衣盯著那人趾高氣昂的臉,譏諷道,“儒家治國便似小兒炊戲,看著像模像樣,卻終究難成氣候。”


    秦淩雲愕然看她,仿佛被她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行為嚇住了。要知道,這位貴主兒可是帝師的孫女。帝師是誰?儒家學派的巨擘泰鬥,他老人家手把手教出來的高徒卻說儒家治國猶如小兒炊戲,倘若叫旁人聽見,樂子可就大了。


    二樓人很多,但正是因為人聲鼎沸,喧囂嘈雜,關素衣才敢暢所欲言。大家都在議論,叫好,拊掌,誰有空去聽旁人說些什麽?況且秦淩雲這堂堂鎮西侯坐在此處,又有許多侍衛手握刀柄全勤戒備,誰有那個膽子湊近?


    憋屈了一輩子,關素衣索性敞開胸懷,想幹什麽幹什麽,想說什麽說什麽,否則豈不浪費重活一世的機會,豈不愧對神佛垂憐?她颯然一笑,繼續道,“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這是儒家學者奉為圭臬的處世準則。由此可見,他們並不反感做官,甚至於在積極謀求職位。然,孔聖周遊列國數十年,一生致力於傳道授業解惑,意圖將自己的思想運用到治國中去。但他一生隻當過一次官,即魯定公九年至十三年,短短五年便免冠而去,這是為何?”


    “為何?”


    外族大漢眼巴巴地看過來,惹得關素衣輕笑,“因為他的學說不合時宜,可修身齊家,卻難治國平天下。弟子請學稼,子曰焉用稼,於是久而久之,儒生多以讀書為榮,勞作為恥;遇見臨陣脫逃的士兵,聽說對方要回家盡孝,侍奉父母,他非但不追究刑責,反倒大加讚賞,倘若宣揚出去,隻會令逃跑的士兵越來越多,終致邊關無人抵禦外悔。不勞作,焉有飯吃?不禦敵,焉有命活?這樣的官員哪個皇帝敢用,也不怕三五年過去將邦國治成一片赤地,而滿街都是之乎者也的儒生,臨到對敵、勞作,呼啦啦一下全跑光,美其名曰回家盡孝,這叫上頭怎麽說?”


    聖元帝深以為然地點頭。


    關素衣繼續道,“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儒家學者的劣根性,早已暗藏在這句哲言中。天下通達,聖主賢明,於是儒生就都跑出來當官;世道黑暗、昏君禍國,於是儒生就都躲起來保全自己。這便是他們的處世之道,美其名曰‘明哲保身、進退自如’。然,倘若人人都像他們那樣隻顧保全自己,不顧天下蒼生,戰亂如何平息,邦國如何一統,政治如何昌明,生活如何安定?正因為有那千千萬萬挺身而出的義士,灑熱血拋頭顱的兵將,辛苦耕作的農夫,采桑種麻的村婦,甚至於屠戮滿城的梟雄,才有了諸侯覆滅,戰亂止息,魏國建立,才有了我們現在和平安定的生活。”


    “好,說的好!”秦淩雲端起酒杯,暢快大笑,“就憑你這番話,咱們當浮一大白!儒家小兒嘴上說得好聽,實則懦弱無能,沒有擔當,偏又酷愛爭權奪利,一個二個全他娘的是偽君子。”


    聖元帝聽入了迷,正慢慢咀嚼這些話,卻又聞關素衣冷道,“侯爺莫要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儒家學派雖說盛產偽君子,但也有真正憂國憂民的仁人義士,譬如我祖父和父親。”沾了一點茶水潤喉,她話鋒陡然一轉,“論平等清明,儒家不如法家,論兼愛天下,儒家不如墨家,論保衛邦國,儒家不如兵家……但儒家卻有一點,是諸子百家難以企及的,亦是皇上最為推崇的,單憑這點,便足以令他做出‘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的決定。”


    “哦,哪一點?”聖元帝呼吸微窒,人也湊近了些,目光灼灼地盯著眼前看不清容貌的女子。


    “若說法家是帝王之術,那麽儒家便是禦民之術,或者說愚民之術更為貼切。儒家把人分為三六?九等,以宗族禮法、仁義道德加以約束,以中庸、寬和、博愛加以馴化,主張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溫良恭謙。久而久之,子不敢犯父,妻不敢犯夫,庶不敢犯嫡,幼不敢犯長,下不敢犯上,臣不敢犯君,於是四海平定,家國安寧。反觀法家,主張以利誘之,以害驅之,以權壓之,君王不敢相信臣下、妻妾、兒女、兄弟,故時時加以戒備;諸人亦不敢相信君王,總也免不了猜忌。天長日久,君王以暴?政相壓,臣下以反叛還之,偌大邦國頃刻間分崩離析。法家的軍國主義與君王集權,的確利於壯大實力,但也很容易反噬。君王集權本為法家思想的核心,恰恰也是它不可恒久的弊病,若披上儒家‘君輕民貴’的仁愛外衣,便能盡攬民心,穩固社稷。所以無論是法治還是仁治,都太過片麵,二者融合,輔以外儒而內法,方為治國之上上策。”


    聖元帝心髒狂跳起來,銳利的目光恨不能把黑紗灼穿一個大洞,將女子此時此刻的表情盡收眼底。她竟三言兩語就戳破了他所思所想、所謀所圖、所作所為。外儒內法,一字不差。這正是他苦苦思索了無數個日夜方總結出的治國之道,卻被她說得那樣透徹,生動,鮮明。


    他反複思忖,反複回味,反複品評,於是越發沉迷。好,好一個關素衣,好一個帝師之後,果然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不,該說是朽木開出繁花才對!


    “夫人若是不嫌忽納爾粗野,可否與我共飲三杯?”為她聰明絕頂的頭腦,銳利如刀的口舌,洞若觀火的眼眸,和那奇妙的,與自己合二為一的思想,便足以令聖元帝欣賞、讚歎、心悅,繼而共醉一場。


    高山流水,知音難覓,一旦遇見,怎舍錯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愛誰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流書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流書呆並收藏愛誰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