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九十四章 寸白蟲病
就在蘇曉玫念誦著張曉成的病曆記錄的時候,張文仲也並沒有閑著,開始對躺在病**麵,神智不是很清晰的張曉成進行了檢查。
張文仲先是診了張曉成雙手的脈象,隨後又仔細的查看了他的眼部和口腔及舌苔的情況,最後甚至還對他進行了一次全麵細致的全身觸診。
見到張文仲的這番舉動,病房裏麵的那些個韓國方麵的醫學專家們,臉上都不約而同的出現了譏諷冷笑的表情來。在他們看來,張文仲此刻進行的臨床檢查,根本就是無用功,僅僅隻是無力的掙紮罷了。
像ct、核磁共振等等這些高科技的檢查設備,都沒能夠查找出張曉成的病灶和病因來,這種最為普通、最為基礎的臨床檢查方法,又怎麽可能查的出什麽來呢?要不是因為這兒還有世界衛生組織派遣的醫學專家擔任公證人和仲裁者,隻怕他們早就已經哄笑了起來,大聲的譏諷、擠兌張文仲了。
就在蘇曉玫將這份病曆記錄給念完了之時,張文仲也剛好是完成了對張曉成的全身檢查。但是他並沒有急著說出自己檢查出了什麽,也沒有急著給出診斷結果,而是側頭看著蘇曉玫,問道:“小妹,你認為他患的是什麽病?”
“我?”蘇曉玫微微一愣,就明白張文仲是想要借此機會,教導她臨床辨病的能力。因為在張曉成身上出現的症狀並不單一,而是非常複雜的。不僅是和呼吸係統有關,同時還與神經係統有著很大的糾葛。像這樣複雜的疾病,在臨**麵是很難遇到的。要是在平常,蘇曉玫巴不得能有這樣的一個學習機會。但是現在,她卻不得不提醒張文仲:“老師,現在可是在和韓國人比試醫術呢……”
張文仲笑著說道:“我都不擔心,你還擔心什麽?來,將你心頭想的都說出來吧。”
蘇曉玫本就對張文仲的醫術有著一種近乎盲目的信任和崇拜,這會兒見他表現的如此自信,頓時也就對他獲勝充滿了信心,真的就開始思索起了張曉成患的這個病來,並開口說道:“根據張曉成頭痛不止、惡心嘔吐等症狀,以及曾經還出現過突然昏『迷』和癲癇的症狀來看,他的病灶很有可能是在腦部。”
張文仲滿意的點了點頭:“分析的不錯,病人的病灶的確是在腦部。那麽,依你看,病因又是什麽呢?”
蘇曉玫這會兒的表情很是嚴肅,絲毫沒有平日裏的那種嘻哈,她在沉思了數分鍾後,又取出了張曉成的一係列檢查報告單,再次一一的查看了過後,搖頭說道:“雖然我判斷病灶是在他的腦部,但是令我十分納悶和不解的是,無論是腦部ct還是核磁共振,都顯示在他的腦部沒有任何的異樣存在。而根據病曆記錄顯示,之前收治他的那家醫院,也是認為在他的腦部很可能存在著ct和核磁共振等沒能夠檢查出來的腫瘤或炎症,而他們也曾先後針對這兩起情況製定過相應的治療方案,但是卻都沒有起到效果,他的病情依然是在一天天的惡化。尤其是在最近這兩天,更是出現了視覺和聽覺衰退的症狀。”
在說出了自己的看法和疑『惑』之後,蘇曉玫就將檢查報告單放回了資料袋裏,抬頭望著張文仲,期待著他能夠給自己解疑答『惑』,讓自己能夠弄明白張曉成患的究竟是個什麽病。
張文仲淡然一笑,示意蘇曉玫照著自己剛才做的,去給病人進行臨床檢查,並教誨道:“我們做醫生的,不能夠將疾病的診斷全部寄托在高科技的診察設備上麵。要不然的話,還要我們這些醫生做什麽?直接讓電腦給病人瞧病豈不是更好麽?”等蘇曉玫給病人檢查完畢之後,他又問道:“怎麽樣,小妹,有什麽發現嗎?”
蘇曉玫皺著眉頭回答道:“病人的脈象弦滑,舌體隱隱有著瘀斑,苔黃滑膩……照這脈象和舌像來看,病症應該是由淤血痰阻所致,可是,無論腦部ct、核磁共振還是血常規等檢驗、化驗報告顯示,一切都是正常的呀,並沒有出現異常的指標或影像啊。”
“你呀,還是檢查的不夠仔細。”張文仲搖頭歎道,“你再仔細的檢查一下他的左眼下瞼穹窿。”
“是。”蘇曉玫應道,連忙翻開了張曉成的左眼下眼瞼,仔細的查看了起來。
病房中的各國醫學專家們,也紛紛是在這個時候湊了上來,伸長了脖子,好奇的想要看看在張曉成的左眼下瞼穹窿中究竟是藏著個什麽東西,竟然能夠讓張文仲如此的重視。隱隱然的,他們已經猜到,張文仲十有**是診斷出了這位病人所患的究竟是個什麽病。
蘇曉玫很快就在左眼下瞼穹窿的右側發現了一個白『色』腫塊,初步估計這個腫塊的大小應該是在0.5cmx0.3cmx0.3cm,因為生長的位置極為隱蔽,所以在沒有提醒的情況下,實在是很難發現這個白『色』的小腫塊。
這個白『色』小腫塊的表麵光滑,邊緣模糊不清,隱隱然的竟似還有著活動的傾向。
“這……這是什麽?”蘇曉玫驚訝的張大了嘴巴,最近這段時間她跟隨著張文仲一起義診,見過的各種病人也不在少數,可還真是沒有見過在誰的眼睛裏麵生長有這樣一種可以活動的白『色』小腫塊呢。不過,在張文仲的教導下,蘇曉玫也是認真的翻閱過不少的病例、病案,在略一沉『吟』思索之後,她的心中就湧現出了答案來:“這個白『色』的小腫塊內,難道是藏著寄生蟲?!”
“沒錯,這個白『色』的小腫塊裏麵的確是藏著寄生蟲。”張文仲點頭回答道:“就是這個寄生蟲影響了患者的視覺。在他的腦袋裏麵,也是藏著這樣一隻寄生蟲。”
蘇曉玫和一群醫學專家們紛紛是感慨不已,誰也沒有想到,這個病人既不是腦部腫瘤也不是腦部炎症,而是因為有寄生蟲鑽進了腦部方才是引發了這一係列令人難辨病因的症狀來。
張文仲沒有理會震驚和感慨中的眾人,而是向著一旁的雍城醫院的醫護人員吩咐道:“立刻對他進行局部麻醉,同時拿來必要的手術器具,我這就要對他進行囊腫切除手術,取出這隻寄生蟲來,看看究竟是個什麽蟲子。”
必要的手術器具很快就被送到了病房中來,並且由一位麻醉科的醫生為張曉成進行了局部麻醉。等到麻醉效果出來了之後,張文仲吩咐蘇曉玫替他將張曉成的腦袋給固定好,別讓他在手術期間『亂』晃腦袋,自己則是翻開了他的左下眼瞼,握在右手中的手術刀輕輕一劃,就在那個白『色』的小腫塊上麵切開了一道口子。
作為張文仲助手的蘇曉玫,以及圍在周遭旁觀的醫學專家們,在看見了切口裏麵的情況後,都不由的是一挑眉頭,在心中驚呼道:“果然是寄生蟲!”如果不是害怕會影響到張文仲的手術進展,隻怕他們就不是在心中驚呼,而是叫出聲來了。
在張曉成左下眼瞼的那個白『色』小腫塊裏麵,隱約可以見到一個折疊狀的白『色』蟲體。
張文仲握在左手中的手術鉗立刻伸了過去,從白『色』小腫塊的切口中將這條白『色』的蟲子給取了出來,展開之後,竟然是有十厘米長。
看見這條蟲子,蘇曉玫在辨認了一番後,說道:“老師,這是絛蟲吧?”
“沒錯,這就是絛蟲。”張文仲點頭說道:“在東漢時期的《金匱要略》中,稱其為‘寸白蟲’,隋朝時的《諸病源候論》謂其‘寸白者,九蟲內之一蟲也。長一寸而『色』白,形小扁’,又說它‘連綿成串,幾長數尺’,並且還認識到了它的病因:‘若多食牛肉則生寸白’。而在治療方麵,二千年以前的《神農本草經》就已經有了驅蟲『藥』記載。到了宋朝時期,『藥』物應用品種則更多而更有效了。患上這種寄生蟲的病人,多是吃了感染有絛蟲幼體卻又沒有煮熟的肉類。其實像這位患者出現的症狀,在六七十年代的西雙版納曾出現過多例。因為當時西雙版納地區的醫學普及不高,當地人多誤以為患者是‘琵琶鬼’。這都是因為傣家人有吃生肉的習慣,而一些生肉又恰巧是感染了絛蟲,導致絛蟲寄生人體,並鑽入大腦所致。”
說到這裏,張文仲又側頭詢問守候在病床旁邊的張曉成的妻子:“大姐,在此之前,你丈夫他應該有過吃未熟生肉的情況吧?”
張曉成的妻子連連點頭,回答道:“在發病之前,他曾一度喜歡吃生魚片。”
“這就是了,魚類也恰巧是絛蟲的載體和傳播者,在《三國誌.魏書》中就有過類似的記載:廣陵太守陳登嗜生魚,久之則頭痛不已。華佗開一『藥』方,‘食頃,吐出三升許蟲,赤頭白身皆動’。”說到這裏,張文仲咧嘴一笑,說道:“剛好我也知道當初華佗開給陳登的這道『藥』方……”
就在蘇曉玫念誦著張曉成的病曆記錄的時候,張文仲也並沒有閑著,開始對躺在病**麵,神智不是很清晰的張曉成進行了檢查。
張文仲先是診了張曉成雙手的脈象,隨後又仔細的查看了他的眼部和口腔及舌苔的情況,最後甚至還對他進行了一次全麵細致的全身觸診。
見到張文仲的這番舉動,病房裏麵的那些個韓國方麵的醫學專家們,臉上都不約而同的出現了譏諷冷笑的表情來。在他們看來,張文仲此刻進行的臨床檢查,根本就是無用功,僅僅隻是無力的掙紮罷了。
像ct、核磁共振等等這些高科技的檢查設備,都沒能夠查找出張曉成的病灶和病因來,這種最為普通、最為基礎的臨床檢查方法,又怎麽可能查的出什麽來呢?要不是因為這兒還有世界衛生組織派遣的醫學專家擔任公證人和仲裁者,隻怕他們早就已經哄笑了起來,大聲的譏諷、擠兌張文仲了。
就在蘇曉玫將這份病曆記錄給念完了之時,張文仲也剛好是完成了對張曉成的全身檢查。但是他並沒有急著說出自己檢查出了什麽,也沒有急著給出診斷結果,而是側頭看著蘇曉玫,問道:“小妹,你認為他患的是什麽病?”
“我?”蘇曉玫微微一愣,就明白張文仲是想要借此機會,教導她臨床辨病的能力。因為在張曉成身上出現的症狀並不單一,而是非常複雜的。不僅是和呼吸係統有關,同時還與神經係統有著很大的糾葛。像這樣複雜的疾病,在臨**麵是很難遇到的。要是在平常,蘇曉玫巴不得能有這樣的一個學習機會。但是現在,她卻不得不提醒張文仲:“老師,現在可是在和韓國人比試醫術呢……”
張文仲笑著說道:“我都不擔心,你還擔心什麽?來,將你心頭想的都說出來吧。”
蘇曉玫本就對張文仲的醫術有著一種近乎盲目的信任和崇拜,這會兒見他表現的如此自信,頓時也就對他獲勝充滿了信心,真的就開始思索起了張曉成患的這個病來,並開口說道:“根據張曉成頭痛不止、惡心嘔吐等症狀,以及曾經還出現過突然昏『迷』和癲癇的症狀來看,他的病灶很有可能是在腦部。”
張文仲滿意的點了點頭:“分析的不錯,病人的病灶的確是在腦部。那麽,依你看,病因又是什麽呢?”
蘇曉玫這會兒的表情很是嚴肅,絲毫沒有平日裏的那種嘻哈,她在沉思了數分鍾後,又取出了張曉成的一係列檢查報告單,再次一一的查看了過後,搖頭說道:“雖然我判斷病灶是在他的腦部,但是令我十分納悶和不解的是,無論是腦部ct還是核磁共振,都顯示在他的腦部沒有任何的異樣存在。而根據病曆記錄顯示,之前收治他的那家醫院,也是認為在他的腦部很可能存在著ct和核磁共振等沒能夠檢查出來的腫瘤或炎症,而他們也曾先後針對這兩起情況製定過相應的治療方案,但是卻都沒有起到效果,他的病情依然是在一天天的惡化。尤其是在最近這兩天,更是出現了視覺和聽覺衰退的症狀。”
在說出了自己的看法和疑『惑』之後,蘇曉玫就將檢查報告單放回了資料袋裏,抬頭望著張文仲,期待著他能夠給自己解疑答『惑』,讓自己能夠弄明白張曉成患的究竟是個什麽病。
張文仲淡然一笑,示意蘇曉玫照著自己剛才做的,去給病人進行臨床檢查,並教誨道:“我們做醫生的,不能夠將疾病的診斷全部寄托在高科技的診察設備上麵。要不然的話,還要我們這些醫生做什麽?直接讓電腦給病人瞧病豈不是更好麽?”等蘇曉玫給病人檢查完畢之後,他又問道:“怎麽樣,小妹,有什麽發現嗎?”
蘇曉玫皺著眉頭回答道:“病人的脈象弦滑,舌體隱隱有著瘀斑,苔黃滑膩……照這脈象和舌像來看,病症應該是由淤血痰阻所致,可是,無論腦部ct、核磁共振還是血常規等檢驗、化驗報告顯示,一切都是正常的呀,並沒有出現異常的指標或影像啊。”
“你呀,還是檢查的不夠仔細。”張文仲搖頭歎道,“你再仔細的檢查一下他的左眼下瞼穹窿。”
“是。”蘇曉玫應道,連忙翻開了張曉成的左眼下眼瞼,仔細的查看了起來。
病房中的各國醫學專家們,也紛紛是在這個時候湊了上來,伸長了脖子,好奇的想要看看在張曉成的左眼下瞼穹窿中究竟是藏著個什麽東西,竟然能夠讓張文仲如此的重視。隱隱然的,他們已經猜到,張文仲十有**是診斷出了這位病人所患的究竟是個什麽病。
蘇曉玫很快就在左眼下瞼穹窿的右側發現了一個白『色』腫塊,初步估計這個腫塊的大小應該是在0.5cmx0.3cmx0.3cm,因為生長的位置極為隱蔽,所以在沒有提醒的情況下,實在是很難發現這個白『色』的小腫塊。
這個白『色』小腫塊的表麵光滑,邊緣模糊不清,隱隱然的竟似還有著活動的傾向。
“這……這是什麽?”蘇曉玫驚訝的張大了嘴巴,最近這段時間她跟隨著張文仲一起義診,見過的各種病人也不在少數,可還真是沒有見過在誰的眼睛裏麵生長有這樣一種可以活動的白『色』小腫塊呢。不過,在張文仲的教導下,蘇曉玫也是認真的翻閱過不少的病例、病案,在略一沉『吟』思索之後,她的心中就湧現出了答案來:“這個白『色』的小腫塊內,難道是藏著寄生蟲?!”
“沒錯,這個白『色』的小腫塊裏麵的確是藏著寄生蟲。”張文仲點頭回答道:“就是這個寄生蟲影響了患者的視覺。在他的腦袋裏麵,也是藏著這樣一隻寄生蟲。”
蘇曉玫和一群醫學專家們紛紛是感慨不已,誰也沒有想到,這個病人既不是腦部腫瘤也不是腦部炎症,而是因為有寄生蟲鑽進了腦部方才是引發了這一係列令人難辨病因的症狀來。
張文仲沒有理會震驚和感慨中的眾人,而是向著一旁的雍城醫院的醫護人員吩咐道:“立刻對他進行局部麻醉,同時拿來必要的手術器具,我這就要對他進行囊腫切除手術,取出這隻寄生蟲來,看看究竟是個什麽蟲子。”
必要的手術器具很快就被送到了病房中來,並且由一位麻醉科的醫生為張曉成進行了局部麻醉。等到麻醉效果出來了之後,張文仲吩咐蘇曉玫替他將張曉成的腦袋給固定好,別讓他在手術期間『亂』晃腦袋,自己則是翻開了他的左下眼瞼,握在右手中的手術刀輕輕一劃,就在那個白『色』的小腫塊上麵切開了一道口子。
作為張文仲助手的蘇曉玫,以及圍在周遭旁觀的醫學專家們,在看見了切口裏麵的情況後,都不由的是一挑眉頭,在心中驚呼道:“果然是寄生蟲!”如果不是害怕會影響到張文仲的手術進展,隻怕他們就不是在心中驚呼,而是叫出聲來了。
在張曉成左下眼瞼的那個白『色』小腫塊裏麵,隱約可以見到一個折疊狀的白『色』蟲體。
張文仲握在左手中的手術鉗立刻伸了過去,從白『色』小腫塊的切口中將這條白『色』的蟲子給取了出來,展開之後,竟然是有十厘米長。
看見這條蟲子,蘇曉玫在辨認了一番後,說道:“老師,這是絛蟲吧?”
“沒錯,這就是絛蟲。”張文仲點頭說道:“在東漢時期的《金匱要略》中,稱其為‘寸白蟲’,隋朝時的《諸病源候論》謂其‘寸白者,九蟲內之一蟲也。長一寸而『色』白,形小扁’,又說它‘連綿成串,幾長數尺’,並且還認識到了它的病因:‘若多食牛肉則生寸白’。而在治療方麵,二千年以前的《神農本草經》就已經有了驅蟲『藥』記載。到了宋朝時期,『藥』物應用品種則更多而更有效了。患上這種寄生蟲的病人,多是吃了感染有絛蟲幼體卻又沒有煮熟的肉類。其實像這位患者出現的症狀,在六七十年代的西雙版納曾出現過多例。因為當時西雙版納地區的醫學普及不高,當地人多誤以為患者是‘琵琶鬼’。這都是因為傣家人有吃生肉的習慣,而一些生肉又恰巧是感染了絛蟲,導致絛蟲寄生人體,並鑽入大腦所致。”
說到這裏,張文仲又側頭詢問守候在病床旁邊的張曉成的妻子:“大姐,在此之前,你丈夫他應該有過吃未熟生肉的情況吧?”
張曉成的妻子連連點頭,回答道:“在發病之前,他曾一度喜歡吃生魚片。”
“這就是了,魚類也恰巧是絛蟲的載體和傳播者,在《三國誌.魏書》中就有過類似的記載:廣陵太守陳登嗜生魚,久之則頭痛不已。華佗開一『藥』方,‘食頃,吐出三升許蟲,赤頭白身皆動’。”說到這裏,張文仲咧嘴一笑,說道:“剛好我也知道當初華佗開給陳登的這道『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