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鈞家的圍牆外,十多個記者百無聊奈地蹲在那裏。
“哎,這個王梓鈞,過個年也不讓我們休息,真是麻煩”一個記者抱怨道。
另一個記者說是啊,真是會折騰。我們總編說,過年前要是沒弄到王梓鈞的采訪,過完年就別回報社了。”
“李哥,你可是大記者,你們總編敢辭退你?”一個女記者笑著說,“要真是這樣,不如來我們雜誌社吧。”
“郝說笑了,你們那個老板的脾氣我可伺候不起。”李姓記者說道。
“誒,你們說這個王梓鈞到底想做?想做台灣電影界大亨嗎不跳字。
“誰?他們肯定又有大動作了,拭目以待吧。”
“我們可不能拭目以待,得搶先一步報道出來才行。”
“來了,王梓鈞的車”
遠處一輛轎車開來,一群記者迅速圍了上去。
車子行進的速度因為記者的阻攔,立即慢了下來。記者們隔著車窗大聲地問著各種問題,王梓鈞卻坐在車上閉目養神,一句話不說,像是睡著了一樣。
王梓鈞身邊坐著的林清霞有些過意不去,悄悄地扯了下王梓鈞的衣服,王梓鈞這才打開車窗。
“王,請問您的王氏電影公司和第一影業機構是否已經結成同盟?”
“王,您和第一影業機構的聯合申明究竟用意何在?”
“……”
王梓鈞道諸位想消息,看的《影響》或者《壹周刊》娛樂版就了。抱歉”
王梓鈞關上車窗,沒等這些記者再發問,車子已經進了大門,留在十多個記者抱怨歎氣。
“這個王梓鈞,越來越大牌了啊”隻能透過鐵門看到車屁股冒煙的記者吐槽道。
“還不啊,比那個王羽好多了,至少不會給咱們臉色看。”有人替王梓鈞說著好話。
這些記者隨便聊了幾句,便散開走人了,既然王梓鈞都說讓他們看的雜誌,那麽就是已經把獨家消息給其他人了,他們想拿也拿不到。
馬上就要過年了,記者奔波一年,難得休息這幾天。對於王梓鈞來說,這卻是一個繁忙的春節。
一是和梅長齡、黃漢卓等人討論聯手合作的事情。這說起來簡單,但協調各方的利益卻是個難題。如果這個工作不做好,那麽這個聯合就不用做了,隨時都有可能分裂。
二就是組建華人教育文化基金會,從基金會的構架到各種規章製度,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沒有個三五個月根本定不下來。而且,做這個基金,必須聯係到東亞各地的當地華僑,光憑王梓鈞一個人搞絕對困難重重。
就在昨天的中影文化城開幕式上,梅長齡與王梓鈞聯合宣布了一個消息,那就是王氏影城與中影文化城結成片場,兩個片場互通有無,以便於片場的發展和電影劇組拍攝便利。
今天,王梓鈞又和黃漢卓發表申明,王氏電影公司與第一影業機構結成合作夥伴,承諾雙方在影片拍攝和上映時給予對方最惠待遇。
這連續兩天的動作,立即就在業界掀起了不小的波瀾,紛紛揣測王梓鈞他們的目的何在。而那些已經放假回家的記者,也被招做采訪報道。
第二天的《影響》和《壹周刊》雜誌上,公開了中影、第一影業、王氏電影三家的聯合聲明。宣布即日起,三家公司旗下的院線將提升影片上映的標準,粗製濫造的爛片將無法在三家院線上映、過於血腥暴力的影片,則會放在晚上十點之後上映。
對於這個聲明,大多數影迷舉雙手讚成,因為他們時常遇到那種宣傳得不,一進影院就後悔卻不能退票的電影。
在六十年代,那時候的影片還不多,即便是爛片也能看得津津有味,而且說實話,那時候的爛片還不如現在多。可最近幾年,隨著經濟的繁榮,港台東南亞的票房不斷增加,投資電影的暴利吸引了無數聞到鮮血的商人。這些商人純粹是看題材的電影火就投資,於是就出現無數粗製濫造的跟風片,造就一部部的爛片。
與影迷的支持不同,那些小的電影公司卻如墜冰窟,三家院線抬高上映門檻,這不是想要他們的命嗎?這就是王梓鈞的目的所在,這些小公司,要麽好好拍電影做大,要麽被淘汰。
在申明文章後,兩家雜誌同時發起投票,投票內容是上一年度的十大華語爛片。
————————————
台北希爾頓大飯店的一間休息室裏。
王梓鈞與梅長齡、黃漢卓,以及國際影片、利銘電影、巨星電影等公司的老板坐在一起。今天來這裏,就是要討論台灣電影發展的問題。
王梓鈞與梅長齡、黃漢卓兩人討論了好幾天,梅、黃兩人都不讚成成立電影工作者協會,因為現在已經有了一個製片人協會了。不過他們在發展台灣電影這一點上,卻和王梓鈞的想法是一樣的,談來談去,最終決定由梅長齡牽頭,召集各大電影公司成立一個基金會。
(事實上,即便沒有王梓鈞出現,這個基金會也會成立。在1975年,台灣電影界的一些有識之士,鑒於台灣電影的現狀,為了台灣電影能健康有序發展,合作成立了一個電影基金會。全稱名叫“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
梅長齡道我就敞開來說吧。這個基金會成立的最終目的,對於黨國來說,就是為了擴大政治文化的影響;對於我們電影人來說,就是為了台灣電影事業的發展壯大;對於各位老板來說,就是更穩定長久的賺錢。”
王梓鈞坐在沙發上,一邊喝茶一邊觀察著在座的眾人。雖然都是為了把電影做長久,但王梓鈞和梅長齡的想法卻有些不一樣。王梓鈞的想法是成立協會,訂立行業基本標準,打壓粗製濫造片,抬高電影製作的門檻,為電影的製作和發行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梅長齡就要溫和得多,想要創立電影發展基金會,扶持新人,宣傳電影文化,鼓勵創作。
“梅總你就直接說吧,我舉雙手讚成。”黃漢卓笑道。
梅長齡拿出一個文件夾,說道這是我製作出來的初步方案,你們看看有需要修改或者補充的。”
在座的人輪流翻看著文件,輪到王梓鈞時,他大致的看了一眼,上麵大概是基金會的章程和構架,基金會的管理機構是董事局,設立董事長,以及常務董事若幹,董事若幹……
王梓鈞心中一驚,這老頭早有準備啊,上麵各方麵都考慮到了,這事恐怕他已經思考很久了。想到梅長齡前幾天還在打埋伏,這樣的事不說出來,王梓鈞就是一陣鬱悶。
其實梅長齡也不是真想隱瞞,而是這個基金會的成立要向上麵申請,上麵沒同意之前,他並不想大肆招搖。那天春節聯歡晚會的錄製現場,和王梓鈞談論電影現狀,也不過是在試探王梓鈞的想法而已。
就在眾人傳閱的時候,梅長齡繼續道基金會的錢,教育部會撥一筆款,並且在行政上給予一些便利,剩下的錢就要靠大家出力了。而且第一屆的董事長,上麵說必須我來當,這個沒法商量。我也五十好幾的年紀了,董事長四年換屆一次,我在這裏保證,我不會連任。”
“我同意,要出多少錢梅總盡管說。”王梓鈞直接表態道。
瓊瑤看王梓鈞一眼,她和王梓鈞現在是合夥人,王梓鈞既然答應了,她沒理由不同意,當即也舉手表態。
其他幾個互相看了看,都點頭同意。
大家談定之後,便在一起商量細節,足足談到天黑,才將基本的內容敲定,決定在過完春節後招兵買馬,宣布成立基金會。
王梓鈞又留下來同梅長齡、黃漢卓兩人聊了一陣,才下樓坐車離開。
呆在車上,王梓鈞不禁有些迷茫,台灣電影在80年代初就開始走下坡路,85年過後就隻能苟延殘喘了。的到來,真的能讓台灣電影生命力延續嗎?
在後世,大多數人隻把台灣電影沒落說成是隻重文藝,不重市場,這種說法太片麵了。如果拍商業片有錢賺卻隻去拍沒市場的藝術片,難道那些製片公司是傻子不成?其實那時的華語電影中,大多數的商業片都是出自台灣,一年幾百部的電影產量,僅次於好萊塢和寶萊塢。
台灣電影的沒落是多方麵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中小企業急求近利,充滿了投機與泡沫式的製片方式——70年代末:武俠動作片與文藝愛情片的反覆拍攝,題材內容掏盡,逐漸喪失票房號召力。另外,當時劉家昌的電影製作非常簡陋,而且周期短,卻因為故事講得好,裏麵插曲好聽,部部賣座。結果引起無數人跟風,電影的拍攝變得簡陋化,拍電影的整天考慮的是請哪個歌星來參演,給電影配插曲。
在資本主義下的工業化地大量複製生產,台灣電影的創作能力難以提升。
同時,這個時期電視機在台灣已經普及,個人年觀影率迅速下降。人們看電影的次數少了,難得出來一回,自然要挑好看的。這個時候新藝城成立,香港電影好片無數,人們當然要選更好看的香港片。
中小公司由於缺乏的發行渠道,國片院線又有包底製度,麵對港片的衝擊,片主喪失信心,寧可冷凍片庫,這造成台灣多獨立製片公司關門。
另外,當局對於電影的政策也是台灣電影沒落的重要原因。國民黨當局從來沒把電影當成是一種產業來看,70年代台灣的電影政策以文宣教化為主,將電影視為一般娛樂,放棄了提升產業的最好機會。而民間影業又服膺台灣中小企業的精神,以自我創業為尚,並以短線圖利為謀,缺乏遠見,無論在生產規模、人才與技術培養尚均用力不足。
反之,香港的國語片在邵氏與電懋的帶領下,走向大片廠製度。除了積極設置片廠、建立院線、籌拍高成本電影、成立訓練班、發行雜誌、建立宣傳行銷管道、鞏固香港市場外,並積極進供台灣、東南亞市場,以更高的獲利來進行再投資,進入完全的資本主義擴大再生產模式。兩地的電影實力更是差距擴大。
香港明星製度的建立、片廠製度的興起、院線經營的策略、海外市場的合作經營產銷、電視與電影的互補、市場的自由競爭乃至專業經理作風的獨立製作人製度興起,使香港電影在70年代順利提升轉型,並日漸壯盛。
而台灣則視電影為政治而非文化經濟工業,以文宣為尚、壓抑市場機能,不事投資建設、堅守中小企業短線圖利作風,輕視電影產業,放任工業受電視打擊等,因此台灣也就在70年代末的競爭下被淘汰。
另外,像錄像帶衝擊、電影稅金製度檢查嚴格等等,都是台灣電影沒落的原因。
回到家裏,林清霞看到王梓鈞悶悶不樂,跑抱著他笑問了?你好像不開心啊。”
“沒,我去書房想點事情,先別來打擾我。”王梓鈞甩了甩頭,對林清霞笑了笑,上樓走進書房。
無論是抬高電影製作門檻,還是向梅長齡那樣扶持新人,都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最有效的,還是改變自身。
好萊塢之所以能成為好萊塢,其電影能傾銷全世界,靠的是兩樣法寶——片場製度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王梓鈞沒有世界大戰來幫忙,那就隻有靠片場製度了。
幾個小時,王梓鈞就坐在書房思考,結合前世今生的所知所聞,開始勾畫著王氏電影公司的前景。從沒有哪一次,王梓鈞如此深入的思考過。
終於,王梓鈞推開窗戶,攤開一張白紙,寫下四個大標題——大片場經營、流水線作業、明星製度、類型電影。
大片場經營代表競爭力,流水線作業代表持久穩定的創作力,明星製度則能吸引關注度,類型電影則是為了消除盲目跟風。這些都是好萊塢成功經驗的精華,無數美國電影公司破產後得來的結論。王梓鈞可以照搬,但必須同的實際情況結合。
林清霞將房門推開一條縫,見王梓鈞正趴在桌上刷刷地寫著,歎了口氣,便輕輕地將門關上。
等到王梓鈞伸個懶腰站起來,窗外的天色已經發白,他橫過手表一看,卻已經早上六點多了。
王梓鈞地將桌上的二十多頁稿紙收起來放好,這是他一整夜的成果,有了這份規劃書,王氏電影公司將走出小打小鬧的階段。
甚至就算台灣其他電影公司全部倒閉,王氏電影如果能按照規劃一步步走下去,加上有王梓鈞這個bug在,就永遠不會倒閉。
王梓鈞捂著已經餓得咕咕直叫的肚子下樓,卻見林清霞正靠在客廳的沙發上睡覺。聽到王梓鈞的腳步聲,林清霞迷迷糊糊地睜開眼睛,然後走進廚房端出飯菜。
“你等了一晚上?”王梓鈞這些飯菜都是熱的,感動地抱著她。
“快去洗漱一下。”林清霞打了個哈欠,說道,“不知不覺就睡著了,我去補一補覺。”
——————————————————————————
唉,老人過世了,後輩還鬧哪門子矛盾?
為世界上還會有這種?生前將老父親的錢占得精光,父親得了老年癡呆,扔在一邊任其自生自滅,就每天端幾碗飯,老人死了又到處亂講別人不是,吹噓多麽孝順
我那個舅舅啊,真是個極品
是 由】.
“哎,這個王梓鈞,過個年也不讓我們休息,真是麻煩”一個記者抱怨道。
另一個記者說是啊,真是會折騰。我們總編說,過年前要是沒弄到王梓鈞的采訪,過完年就別回報社了。”
“李哥,你可是大記者,你們總編敢辭退你?”一個女記者笑著說,“要真是這樣,不如來我們雜誌社吧。”
“郝說笑了,你們那個老板的脾氣我可伺候不起。”李姓記者說道。
“誒,你們說這個王梓鈞到底想做?想做台灣電影界大亨嗎不跳字。
“誰?他們肯定又有大動作了,拭目以待吧。”
“我們可不能拭目以待,得搶先一步報道出來才行。”
“來了,王梓鈞的車”
遠處一輛轎車開來,一群記者迅速圍了上去。
車子行進的速度因為記者的阻攔,立即慢了下來。記者們隔著車窗大聲地問著各種問題,王梓鈞卻坐在車上閉目養神,一句話不說,像是睡著了一樣。
王梓鈞身邊坐著的林清霞有些過意不去,悄悄地扯了下王梓鈞的衣服,王梓鈞這才打開車窗。
“王,請問您的王氏電影公司和第一影業機構是否已經結成同盟?”
“王,您和第一影業機構的聯合申明究竟用意何在?”
“……”
王梓鈞道諸位想消息,看的《影響》或者《壹周刊》娛樂版就了。抱歉”
王梓鈞關上車窗,沒等這些記者再發問,車子已經進了大門,留在十多個記者抱怨歎氣。
“這個王梓鈞,越來越大牌了啊”隻能透過鐵門看到車屁股冒煙的記者吐槽道。
“還不啊,比那個王羽好多了,至少不會給咱們臉色看。”有人替王梓鈞說著好話。
這些記者隨便聊了幾句,便散開走人了,既然王梓鈞都說讓他們看的雜誌,那麽就是已經把獨家消息給其他人了,他們想拿也拿不到。
馬上就要過年了,記者奔波一年,難得休息這幾天。對於王梓鈞來說,這卻是一個繁忙的春節。
一是和梅長齡、黃漢卓等人討論聯手合作的事情。這說起來簡單,但協調各方的利益卻是個難題。如果這個工作不做好,那麽這個聯合就不用做了,隨時都有可能分裂。
二就是組建華人教育文化基金會,從基金會的構架到各種規章製度,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沒有個三五個月根本定不下來。而且,做這個基金,必須聯係到東亞各地的當地華僑,光憑王梓鈞一個人搞絕對困難重重。
就在昨天的中影文化城開幕式上,梅長齡與王梓鈞聯合宣布了一個消息,那就是王氏影城與中影文化城結成片場,兩個片場互通有無,以便於片場的發展和電影劇組拍攝便利。
今天,王梓鈞又和黃漢卓發表申明,王氏電影公司與第一影業機構結成合作夥伴,承諾雙方在影片拍攝和上映時給予對方最惠待遇。
這連續兩天的動作,立即就在業界掀起了不小的波瀾,紛紛揣測王梓鈞他們的目的何在。而那些已經放假回家的記者,也被招做采訪報道。
第二天的《影響》和《壹周刊》雜誌上,公開了中影、第一影業、王氏電影三家的聯合聲明。宣布即日起,三家公司旗下的院線將提升影片上映的標準,粗製濫造的爛片將無法在三家院線上映、過於血腥暴力的影片,則會放在晚上十點之後上映。
對於這個聲明,大多數影迷舉雙手讚成,因為他們時常遇到那種宣傳得不,一進影院就後悔卻不能退票的電影。
在六十年代,那時候的影片還不多,即便是爛片也能看得津津有味,而且說實話,那時候的爛片還不如現在多。可最近幾年,隨著經濟的繁榮,港台東南亞的票房不斷增加,投資電影的暴利吸引了無數聞到鮮血的商人。這些商人純粹是看題材的電影火就投資,於是就出現無數粗製濫造的跟風片,造就一部部的爛片。
與影迷的支持不同,那些小的電影公司卻如墜冰窟,三家院線抬高上映門檻,這不是想要他們的命嗎?這就是王梓鈞的目的所在,這些小公司,要麽好好拍電影做大,要麽被淘汰。
在申明文章後,兩家雜誌同時發起投票,投票內容是上一年度的十大華語爛片。
————————————
台北希爾頓大飯店的一間休息室裏。
王梓鈞與梅長齡、黃漢卓,以及國際影片、利銘電影、巨星電影等公司的老板坐在一起。今天來這裏,就是要討論台灣電影發展的問題。
王梓鈞與梅長齡、黃漢卓兩人討論了好幾天,梅、黃兩人都不讚成成立電影工作者協會,因為現在已經有了一個製片人協會了。不過他們在發展台灣電影這一點上,卻和王梓鈞的想法是一樣的,談來談去,最終決定由梅長齡牽頭,召集各大電影公司成立一個基金會。
(事實上,即便沒有王梓鈞出現,這個基金會也會成立。在1975年,台灣電影界的一些有識之士,鑒於台灣電影的現狀,為了台灣電影能健康有序發展,合作成立了一個電影基金會。全稱名叫“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
梅長齡道我就敞開來說吧。這個基金會成立的最終目的,對於黨國來說,就是為了擴大政治文化的影響;對於我們電影人來說,就是為了台灣電影事業的發展壯大;對於各位老板來說,就是更穩定長久的賺錢。”
王梓鈞坐在沙發上,一邊喝茶一邊觀察著在座的眾人。雖然都是為了把電影做長久,但王梓鈞和梅長齡的想法卻有些不一樣。王梓鈞的想法是成立協會,訂立行業基本標準,打壓粗製濫造片,抬高電影製作的門檻,為電影的製作和發行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梅長齡就要溫和得多,想要創立電影發展基金會,扶持新人,宣傳電影文化,鼓勵創作。
“梅總你就直接說吧,我舉雙手讚成。”黃漢卓笑道。
梅長齡拿出一個文件夾,說道這是我製作出來的初步方案,你們看看有需要修改或者補充的。”
在座的人輪流翻看著文件,輪到王梓鈞時,他大致的看了一眼,上麵大概是基金會的章程和構架,基金會的管理機構是董事局,設立董事長,以及常務董事若幹,董事若幹……
王梓鈞心中一驚,這老頭早有準備啊,上麵各方麵都考慮到了,這事恐怕他已經思考很久了。想到梅長齡前幾天還在打埋伏,這樣的事不說出來,王梓鈞就是一陣鬱悶。
其實梅長齡也不是真想隱瞞,而是這個基金會的成立要向上麵申請,上麵沒同意之前,他並不想大肆招搖。那天春節聯歡晚會的錄製現場,和王梓鈞談論電影現狀,也不過是在試探王梓鈞的想法而已。
就在眾人傳閱的時候,梅長齡繼續道基金會的錢,教育部會撥一筆款,並且在行政上給予一些便利,剩下的錢就要靠大家出力了。而且第一屆的董事長,上麵說必須我來當,這個沒法商量。我也五十好幾的年紀了,董事長四年換屆一次,我在這裏保證,我不會連任。”
“我同意,要出多少錢梅總盡管說。”王梓鈞直接表態道。
瓊瑤看王梓鈞一眼,她和王梓鈞現在是合夥人,王梓鈞既然答應了,她沒理由不同意,當即也舉手表態。
其他幾個互相看了看,都點頭同意。
大家談定之後,便在一起商量細節,足足談到天黑,才將基本的內容敲定,決定在過完春節後招兵買馬,宣布成立基金會。
王梓鈞又留下來同梅長齡、黃漢卓兩人聊了一陣,才下樓坐車離開。
呆在車上,王梓鈞不禁有些迷茫,台灣電影在80年代初就開始走下坡路,85年過後就隻能苟延殘喘了。的到來,真的能讓台灣電影生命力延續嗎?
在後世,大多數人隻把台灣電影沒落說成是隻重文藝,不重市場,這種說法太片麵了。如果拍商業片有錢賺卻隻去拍沒市場的藝術片,難道那些製片公司是傻子不成?其實那時的華語電影中,大多數的商業片都是出自台灣,一年幾百部的電影產量,僅次於好萊塢和寶萊塢。
台灣電影的沒落是多方麵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中小企業急求近利,充滿了投機與泡沫式的製片方式——70年代末:武俠動作片與文藝愛情片的反覆拍攝,題材內容掏盡,逐漸喪失票房號召力。另外,當時劉家昌的電影製作非常簡陋,而且周期短,卻因為故事講得好,裏麵插曲好聽,部部賣座。結果引起無數人跟風,電影的拍攝變得簡陋化,拍電影的整天考慮的是請哪個歌星來參演,給電影配插曲。
在資本主義下的工業化地大量複製生產,台灣電影的創作能力難以提升。
同時,這個時期電視機在台灣已經普及,個人年觀影率迅速下降。人們看電影的次數少了,難得出來一回,自然要挑好看的。這個時候新藝城成立,香港電影好片無數,人們當然要選更好看的香港片。
中小公司由於缺乏的發行渠道,國片院線又有包底製度,麵對港片的衝擊,片主喪失信心,寧可冷凍片庫,這造成台灣多獨立製片公司關門。
另外,當局對於電影的政策也是台灣電影沒落的重要原因。國民黨當局從來沒把電影當成是一種產業來看,70年代台灣的電影政策以文宣教化為主,將電影視為一般娛樂,放棄了提升產業的最好機會。而民間影業又服膺台灣中小企業的精神,以自我創業為尚,並以短線圖利為謀,缺乏遠見,無論在生產規模、人才與技術培養尚均用力不足。
反之,香港的國語片在邵氏與電懋的帶領下,走向大片廠製度。除了積極設置片廠、建立院線、籌拍高成本電影、成立訓練班、發行雜誌、建立宣傳行銷管道、鞏固香港市場外,並積極進供台灣、東南亞市場,以更高的獲利來進行再投資,進入完全的資本主義擴大再生產模式。兩地的電影實力更是差距擴大。
香港明星製度的建立、片廠製度的興起、院線經營的策略、海外市場的合作經營產銷、電視與電影的互補、市場的自由競爭乃至專業經理作風的獨立製作人製度興起,使香港電影在70年代順利提升轉型,並日漸壯盛。
而台灣則視電影為政治而非文化經濟工業,以文宣為尚、壓抑市場機能,不事投資建設、堅守中小企業短線圖利作風,輕視電影產業,放任工業受電視打擊等,因此台灣也就在70年代末的競爭下被淘汰。
另外,像錄像帶衝擊、電影稅金製度檢查嚴格等等,都是台灣電影沒落的原因。
回到家裏,林清霞看到王梓鈞悶悶不樂,跑抱著他笑問了?你好像不開心啊。”
“沒,我去書房想點事情,先別來打擾我。”王梓鈞甩了甩頭,對林清霞笑了笑,上樓走進書房。
無論是抬高電影製作門檻,還是向梅長齡那樣扶持新人,都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最有效的,還是改變自身。
好萊塢之所以能成為好萊塢,其電影能傾銷全世界,靠的是兩樣法寶——片場製度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王梓鈞沒有世界大戰來幫忙,那就隻有靠片場製度了。
幾個小時,王梓鈞就坐在書房思考,結合前世今生的所知所聞,開始勾畫著王氏電影公司的前景。從沒有哪一次,王梓鈞如此深入的思考過。
終於,王梓鈞推開窗戶,攤開一張白紙,寫下四個大標題——大片場經營、流水線作業、明星製度、類型電影。
大片場經營代表競爭力,流水線作業代表持久穩定的創作力,明星製度則能吸引關注度,類型電影則是為了消除盲目跟風。這些都是好萊塢成功經驗的精華,無數美國電影公司破產後得來的結論。王梓鈞可以照搬,但必須同的實際情況結合。
林清霞將房門推開一條縫,見王梓鈞正趴在桌上刷刷地寫著,歎了口氣,便輕輕地將門關上。
等到王梓鈞伸個懶腰站起來,窗外的天色已經發白,他橫過手表一看,卻已經早上六點多了。
王梓鈞地將桌上的二十多頁稿紙收起來放好,這是他一整夜的成果,有了這份規劃書,王氏電影公司將走出小打小鬧的階段。
甚至就算台灣其他電影公司全部倒閉,王氏電影如果能按照規劃一步步走下去,加上有王梓鈞這個bug在,就永遠不會倒閉。
王梓鈞捂著已經餓得咕咕直叫的肚子下樓,卻見林清霞正靠在客廳的沙發上睡覺。聽到王梓鈞的腳步聲,林清霞迷迷糊糊地睜開眼睛,然後走進廚房端出飯菜。
“你等了一晚上?”王梓鈞這些飯菜都是熱的,感動地抱著她。
“快去洗漱一下。”林清霞打了個哈欠,說道,“不知不覺就睡著了,我去補一補覺。”
——————————————————————————
唉,老人過世了,後輩還鬧哪門子矛盾?
為世界上還會有這種?生前將老父親的錢占得精光,父親得了老年癡呆,扔在一邊任其自生自滅,就每天端幾碗飯,老人死了又到處亂講別人不是,吹噓多麽孝順
我那個舅舅啊,真是個極品
是 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