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集團軍1938年6月8日奉令組建,首任集團軍總司令為湯恩伯,下轄張軫的第十三軍、張剛的第九十八軍、關麟徵的第五十二軍及李仙洲的第九十二軍,其中第十三軍為該集團軍的基本部隊。抗日戰爭爆發時,湯恩伯率其基本部隊第十三軍赴北平南口布防,在南口保衛戰中頑強抵抗日軍,堅守南口20餘天,其第八十九師羅芳的第五二九團在戰鬥中幾乎全部陣亡,其第四師第十二旅副旅長張本禹亦陣亡殉國。後第十三軍的部隊自北平、河北至山東,1938年1月18日擴編為第二十軍團,湯恩伯任軍團長,下轄第十三軍、第九十八軍和第八十五軍。隸屬第五戰區,曾參加台兒莊會戰。1938年6月8日又擴編為第三十一集團軍,調歸第九戰區指揮管轄,並參加武漢會戰。由於該集團軍係gmd中央嫡係部隊,曾作為機動部隊,輾轉於第五、第九戰區作戰,參加過隨棗會戰、第二次長沙會戰等戰役,被日軍內部文件稱為“精銳的中核兵團”。1940年初,該集團軍調歸軍事委員會直接指揮管轄,下轄張雪中的第十三軍、陳大慶的第二十九軍和李楚瀛的第八十五軍。1941年後,第三十一集團軍調至河南,屬第一戰區指揮管轄,湯恩伯升任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集團軍下轄部隊未變。後王仲廉任第三十一集團軍總司令,下轄賀粹之的第十二軍、石覺的第十三軍和馬勵武的第二十九軍。1944年夏的中原會戰中,該集團軍部隊在與日軍作戰中損失慘重,湯恩伯被撤去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職務,調往貴州任黔桂湘邊區總司令,第十三軍及第二十九軍隨其前往貴州前線。自1945年起,第三十一集團軍王仲廉在第一戰區指揮下隻管轄吳紹周的第八十五軍和賴汝雄的第七十八軍。


    第三十二集團軍1938年6月24日奉令組建,首任集團軍總司令由第三戰區副司令長官上官雲相兼任,下轄夏楚中的第七十九軍、劉多荃的第四十九軍和王東原的第七十三軍,屬第三戰區指揮管轄,駐防安徽、江西、浙江一線。1939年4月,該集團軍總司令上官雲相指揮陳安寶的第二十九軍參加第九戰區反攻南昌的戰鬥,第二十九軍軍長陳安寶在戰鬥中陣亡殉國。1940年後,該集團軍下轄第四十九軍、李覺的第七十軍和莫與碩的第八十六軍。1941年初,該集團軍下轄陶廣的第二十八軍和張文清的第二十五軍,後在上官雲相的指揮下,該集團軍4個師的部隊參加了圍攻新四軍的“皖南事變”,挑起**摩擦。1942年8月,李默庵任第三十二集團軍總司令,後指揮劉雨卿的第二十九軍、第二十五軍和餘念慈的第六十七軍及相當於一個軍編製的突擊總隊遊擊武裝,負責浙東一帶防務。1944年初,該集團軍總部移至閩北蒲城。1945年夏,該集團軍的突擊總隊下轄的三個突擊隊縮編為預三師和預四師,後這兩個師組成段茂霖為軍長的第九十八軍。


    第三十三集團軍1938年10月13日由原平津抗戰的第二十九軍所改編的第一集團軍的大部分部隊奉令編組而成,首任集團軍總司令為張自忠,下轄其兼任軍長的第五十九軍、馮治安的第七十七軍和曹福林的第五十五軍,駐防鄂北地區,屬第五戰區指揮管轄,該集團軍作為第五戰區的主力兵團之一參加過著名的隨棗戰役和棗宜戰役,1940年5月16日,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在率部參加棗宜會戰時被日軍包圍於湖北省宜城縣南瓜店,後在激戰中陣亡殉國。他是親臨前線參加對日作戰而陣亡的軍階最高的將軍,後被國民政府追贈上將軍銜。張自忠陣亡後,馮治安繼任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後劉和鼎的第三十九軍曾加入過該集團軍的戰鬥序列。1941年第三十三集團軍參加過第二次長沙會戰策應作戰。1941年後,第三十三集團軍奉令調歸第六戰區指揮管轄,後參加過鄂西會戰、常德會戰外圍作戰、豫西鄂北會戰等戰役。自1944年起,馮治安的第三十三集團軍在第六戰區的指揮下一直管轄劉振三的第五十九軍和何基灃的第七十七軍。


    第三十四集團軍1939年1月14日奉令組建,首任集團軍總司令為第十戰區司令長官蔣鼎文兼任,副總司令為胡宗南。下轄李文的第九十軍、範漢傑的第二十七軍等部,駐防陝西,屬第十戰區指揮管轄。1940年初,第三十四集團軍調歸第一戰區指揮管轄,胡宗南繼任該集團軍總司令,宋希濂、陶峙嶽任集團軍副總司令,下轄丁德隆的第一軍、董釗的第十六軍,李鐵軍的第七十六軍、趙錫光的第三十六軍和孔令恂的第八十軍,駐防豫陝交界地區。其中第一軍為該集團軍的基本部隊和胡宗南的起家部隊,並且源於黃埔軍較的“黨軍”,故被視為嫡係中的“嫡係”。日軍也將其視為第八戰區的“核心部隊”。第一軍曾在1937年參加淞滬會戰,取得相當戰績,後在河南武勝關一線對日作戰不利,隨即退回陝西。1941年初,該集團軍第八十軍奉令渡過黃河,增援中條山區中國抗日部隊。1941年5月初,日軍發動中條山戰役,第八十軍新編第二十七師遭到慘重失敗,師長王竣、副師長梁希賢、參謀長陳文杞均陣亡殉國。1942年後,第三十四集團軍又調歸第八戰區指揮管轄。1944年初,李延年任第三十四集團軍總司令,下轄張卓的第一軍、李正先的第十六軍和李文的第九十軍。1944年春中原會戰爆發後,該集團軍第一軍、第十六軍及其他部隊曾自陝西開進豫西抵抗日軍。第八師副師長王劍嶽在戰鬥中陣亡殉國。後該集團軍又調歸第一戰區指揮管轄,胡宗南代理第一戰區司令長官,李文任第三十四集團軍總司令,李明灝、周體仁為副總司令,下轄羅列的第一軍、李正先的第十六軍和嚴明的第九十軍。


    第三十五集團軍1939年10月8日由粵軍一部奉令組建,該集團軍總司令、副總司令初為李漢魂、鄧龍光,後為鄧龍光、朱暉日,曾長期駐防兩廣地區。剛組建時下轄陳公俠的第六十四軍的鄧鄂的第一五五師、王德全的第一五六師和官的第一五九師。屬當時負責兩廣地區的第四戰區指揮管轄。同年底,該集團軍奉令參加桂南會戰,擔任廣西賓陽一線對日作戰任務。1942年後,第三十五集團軍又劃歸負責廣東的第七戰區指揮管轄,下轄第六十四軍、鄒洪為軍長的暫編第二軍和彭林佳為指揮官的廣陽守備區的兩個保安團。1944年秋桂柳會戰期間,第三十五集團軍又劃歸負責廣西的第四戰區指揮,奉令參加對日作戰,在桂林、柳州一線與日軍作戰,此時,該集團軍轄黃濤的第六十二軍和張弛的第六十四軍。後第三十七軍也曾奉令加入過該集團軍的戰鬥序列。1945年4月,張弛的第六十四軍和黃濤的第六十二軍均編入中國陸軍總司令部直轄的,用於擔負戰略反攻任務的四個方麵軍中的第二方麵軍,第三十五集團軍番號撤銷,後第二方麵軍參加了桂柳地區反攻作戰。


    第三十六集團軍1939年10月24日由出川抗日,駐紮在晉東南的川軍李家鈺的第四十七軍奉令擴編而成,集團軍總司令為李家鈺,該集團軍僅轄李家鈺兼任軍長的基本起家部隊第四十七軍,下轄李青廷的第一○四師和李宗的第一七八師。1937年秋,第四十七軍奉令出川抗日,在第二十二集團軍編成內自西昌徒步至寶雞,後乘火車至陝西、河南,渡過黃河,開入山西抗日前線。後第二十二集團軍的主力自娘子關戰役後赴河南、山東,接受第五戰區指揮。第四十七軍奉令留駐長治,接受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衛立煌的指揮,曾在第四集團軍的編成內在晉東南一線作戰,參加過保衛長治的戰鬥。後奉調轉入中條山區,駐守平陸一線,多次粉碎日軍攻占中條山的企圖。1939年10月24日奉令擴編為第三十六集團軍。1941年中條山戰役後,第三十六集團軍退過黃河,駐守河南新安一線。後張際鵬的第十四軍曾加入第三十六集團軍的戰鬥序列。1944年5月第三十六集團軍參加中原抗戰。5月21日第三十六集團軍總部轉移至陝縣秦家坡時,遭日軍伏擊,集團軍總司令李家鈺當場陣亡,其他官佐也損失慘重,後劉戡、李玉堂曾任該集團軍司令。其基本部隊第四十七軍經補充後在軍長李宗昉率領下複歸第五戰區的第二十二集團軍序列。第三十六集團軍番號被撤銷。1945年3月22日,第三十六集團軍在第一戰區恢複,新的第三十六集團軍由李玉堂、俞濟時任總司令,文朝籍、韓漢英任副總司令,下轄謝輔三的第二十七軍、李漢章的暫編第五軍和劉茂恩的第十五軍。後該集團軍的部分部隊曾奉令參加過豫西、鄂北會戰。


    第三十七集團軍1939年11月20日由粵軍一部奉令組建,集團軍總司令為葉肇,下轄其兼任軍長的基本部隊第六十六軍,包括官的第一五九師和宋士台的第一六○師,組建後即奉令赴廣西參加桂南會戰,受第四戰區的指揮管轄,曾在反攻南寧和賓陽地區的戰鬥中參加對日作戰。此次會戰結束後,該集團軍總司令葉肇因作戰不利被扣押,交軍法審判。第三十七集團軍番號撤銷。1944年初,第三十七集團軍番號在胡宗南的第八戰區恢複使用。丁德隆為集團軍總司令,韓錫侯、王文彥為副總司令,下轄羅曆戎的第三十六軍、袁樸的第八十軍和彭傑如的新編第七軍。1944年中原會戰爆發後,第一戰區部隊損失慘重,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蔣鼎文、副司令長官湯恩伯被撤職,後胡宗南代理第一戰區司令長官,故第三十七集團軍改歸第一戰區指揮管轄。


    第三十八集團軍1939年11月20日奉令組建,集團軍總司令係號稱gmd軍“機械化部隊之父”的徐庭瑤,下轄李延年的第二軍、杜聿明的第五軍、甘麗初的第六軍、姚純的第三十六軍和傅仲芳的第九十九軍。組建後即奉令參加桂南會戰,屬第四戰區指揮管轄,該集團軍是桂南會戰的主力兵團,其第五軍首次以機械化裝甲部隊,步炮坦協同作戰,經浴血奮戰,全殲日軍統帥部的戰役總預備隊,號稱“鋼軍”的第五師團第二十一旅團,取得了著名的昆侖關大捷。其第二軍副軍長鄭作民也在該戰役側翼阻擊戰鬥中陣亡殉國。桂南會戰結束後,第三十七集團軍番號奉令撤銷,其所轄部隊返回各自戰場。1944年4月,第三十七集團軍番號在胡宗南的第八戰區恢複使用,集團軍總司令為範漢傑、副總司令為趙錫光、高桂滋,下轄李世龍的第三軍、劉安祺的第五十七軍、周士冕的第二十七軍、高桂滋的第十七軍和賀光謙的騎三軍。1944年中原會戰爆發後,因第一戰區作戰不利,該集團軍部隊曾赴豫西參加對日作戰。1944年底,因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蔣鼎文、副司令長官湯恩伯被撤職,胡宗南代理第一戰區司令長官,故第三十八集團軍調歸第一戰區指揮管轄,此時集團軍總司令為董釗,下轄羅曆戎的第三軍和賀光謙的騎三軍。


    第三十九集團軍1940年4月9日奉令組建,首任集團軍總司令為石友三,下轄其兼任軍長的基本部隊第六十九軍和高樹勳的新編第八軍,屬冀察戰區指揮管轄,駐防冀南一線。石友三兼任冀察戰區副司令長官兼察哈爾省主席。後因石友三經常偽裝抗日,與日偽軍勾結。1940年12月1日,新八軍軍長高樹勳奉重慶軍事當局密令,將石友三扣壓後處決。後衛立煌兼任該集團軍總司令,高樹勳就任第三十九集團軍副總司令,下轄其基本部隊新編第八軍和米文和任軍長的第六十九軍。1942年,高樹勳升任該集團軍總司令。後第三十九集團軍退至河南豫陝邊境,屬第一戰區指揮管轄,胡伯翰接任新八軍軍長。1944年中原會戰時,第十四軍也加入第三十九集團軍的戰鬥序列,該集團軍作為第一戰區直轄部隊,曾在豫西與日軍作戰。1945年初,第三十九集團軍總司令高樹勳升任冀察戰區總司令,其新編第八軍劃歸冀察戰區直接指揮,第三十九集團軍番號撤銷,後冀察戰區的新八軍參加了豫西鄂北會戰。


    第四十集團軍1943年9月28日由駐紮在青海的中**隊奉令編組而成,集團軍總司令為馬步芳,副總司令為馬步青,下轄馬繼援為軍長的第八十二軍和馬呈祥為軍長的騎兵第五軍,屬第八戰區指揮管轄。抗日戰爭爆發後,青海馬步芳在全國抗日gao潮影響下,組建暫編騎兵第一師出省抗日,屬第一戰區指揮管轄,駐防河南安徽一線,1939年6月,暫編騎兵第一師第二旅旅長馬秉忠在淮陽一線與日軍的戰鬥中陣亡。由於這支騎兵部隊對日作戰勇猛,尤其是馬上騎乘劈刀技術嫻熟,屢次給日軍騎兵以重創。後被升格為騎兵第八師,由馬步康擔任師長,曾在1944年中原會戰阜陽保衛戰中頑強抵抗日軍的進攻。1944年夏,第四十集團軍的騎五軍奉命開入新疆駐防。至1945年春,第四十集團軍總司令為馬步芳,副總司令為馬步青,下轄第八十二軍的第一○○師、暫編第六十一師、新編騎八師和騎五軍的騎五師、暫編騎一師、暫編騎二師。


    以上文中所介紹的各個集團軍的情況隻是梗概,因戰爭時期及各次具體戰鬥,各部隊隸屬關係變化頻繁,不可能在此一一詳盡敘述。另外,也有一些中國抗日軍隊在對日作戰中,並未冠以集團軍的番號,但他們所處戰區的範圍、部隊的規模、對日作戰的戰績都足以與各個集團軍相媲美的,如,中國第一次入緬遠征軍、中國駐印軍及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傅作義將軍指揮下的綏西抗日部隊等,都是集團軍級的作戰單位,但都未以集團軍的名義出現,故文中沒有介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抗戰雄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烈陽化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烈陽化海並收藏抗戰雄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