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穀蠡王接到撤軍的命令, 沒有片刻猶豫,迅速召回散入定襄郡內的遊騎, 整合大軍,轉道返回草原。


    行動之所以如此迅速, 主要是漢朝的援軍不斷抵達,連日作戰, 別部蠻騎已經有些支持不住, 本部騎兵的死傷也開始增大,加上之前劫掠到的牲畜糧食已經夠本, 沒必要繼續耗在這裏增大損失。


    在右穀蠡王看來,伊稚斜在雲中郡栽了大跟頭,一點好處沒撈到反而損兵折將, 此番回到草原勢必淪為笑柄, 英雄之名大打折扣。右賢王和左賢王都被軍臣單於防備,就算打進雁門郡, 也未必能得多少好處。反倒是自己, 如果行事得當, 九成會因此得利,在王庭獲得更大的話語權。


    一路之上, 右穀蠡王都在思量該如何行事, 才能獲得更多好處。正飄飄然時,斷後的別部首領策馬奔回,滿身的狼狽,背上還插著一支箭矢, 一邊跑一邊聲嘶力竭地吼著“漢騎”。


    右穀蠡王命人將別部首領拉到馬前,正要開口詢問,一陣號角聲突然傳來,緊接著,大地震動,戰馬不安的踏動前蹄,口鼻噴出熱氣。


    “漢騎,是漢騎!”別部首領不斷大叫,發瘋一般掙脫本部騎兵,衝向坐騎,以不可思議的速度躍身上馬。馬鞭丟在中途,就以彎弓打馬,拚命想要向草原逃跑。


    他被之前的戰鬥嚇破膽子,本以為逃回大軍就能保住性命,哪料想漢騎窮追不舍,竟然一路追上了右穀蠡王的本部!


    跑!


    必須跑!


    不想死就得拚命跑!


    想到部落勇士死去的慘狀,想到漢騎揮刀時的凶殘,別部首領不由自主地渾身顫抖。


    那不是人,那就是一群魔鬼,凶殘噬命的魔鬼!


    別部首領瘋狂打馬,不顧一切向前衝。右穀蠡王沒讓本部騎兵去追,而是親自拉開強弓,三支箭矢飛出,當場穿透目標的後心。


    來不及發出慘叫,別部首領從馬背滑落,撲倒在馬蹄下。落地時雙眼圓睜,口鼻溢出血絲,表情凝固在死亡刹那,盡是蒼白和恐懼。


    嗚——


    號角聲響徹大地,地平線處湧出數千漢騎。


    雷鳴般的馬蹄聲由遠及近,雪亮的刀鋒反射冷光,令人禁不住頭皮發麻。


    “列陣,迎敵!”


    右穀蠡王麾下有近三萬騎兵,縱然在定襄郡戰死不少,所部依舊超過兩萬,對上襲來的數千漢騎,可謂底氣十足。


    伴著號令,本部騎兵集中作為鋒頭,別部蠻騎緊隨其後,弓弦紛紛拉開,隻等漢騎進入射程,立刻放出一波箭雨。


    漢騎由魏悅率領,除雲中騎外,還有長安和上郡的援兵。三股騎兵合在一處,平鋪開來,轟隆隆的蹄聲碾過草原,氣勢驚人。


    雙方的距離越來越近,漢騎紛紛鬆開韁繩,左右兩翼甩開長弧,騎士在馬上拉開強弓,瞄準匈奴兩側。中心處,魏悅作為鋒矢,長刃出鞘,如一柄利劍,瞬息鑿進匈奴大軍。


    控弦聲交疊,破風聲接連不斷。


    箭矢過於密集,有的竟在半空互相撞-擊,未能落入對方陣營,即已折斷墜落。


    交戰雙方都是騎兵,速度快得超出想象。因距離實在太近,縱然是經驗老道的弓箭手,也僅能開弓三次。多數騎兵射出一箭,就必須拿起長刃短刀,準備同敵人正麵搏殺。


    漢軍使用鐵箭,在對射時明顯占據優勢。


    李當戶率領的上郡騎兵最為精於騎射,箭雨飛出總能擊中目標,給匈奴左-翼造成不小的損失。由於死傷太大,別部騎兵堅持不住,混亂之中,差點衝散本部中軍。


    僅是一個照麵,右穀蠡王就發現對手的強悍。


    不提這些騎兵的馬具,單論騎射,這幾千人就稱得上是精銳。不想陰溝裏翻船,右穀蠡王不敢再大意,下令護衛吹響號角,親自率本部騎兵衝鋒,試圖一舉衝散漢軍的陣型,分別進行包圍絞殺。


    與此同時,兩側的漢騎迅速合攏,隨中軍一起衝鋒。


    從天空俯瞰,漢騎猶如三支利箭,凶狠紮入匈奴軍中,片刻撕開三個缺口。中途被匈奴騎兵攔截,彼此混戰在一起,犬牙交錯。


    戰場中沒有喊殺聲,隻有戰馬哀嘶、兵器交鳴、骨頭碎裂時發出的脆響,以及人類瀕臨死亡時發出的慘叫。


    戰馬交錯而過,鋒矢正麵相擊,右穀蠡王手中的骨朵被魏悅擋住,下一刻肩頭傳來劇痛,若非其戰場經驗豐富,躲閃還算及時,整條胳膊都會被魏悅砍斷。


    右穀蠡王受傷,本部騎兵迅速湧來,拚著性命不要,擋住魏悅手中的長刃,護著大量失血、已經無法戰鬥的右穀蠡王退出戰圈。


    “吹號角,本部撤退,讓羌人和氐人殿後。”右穀蠡王按住受傷的肩膀,仍壓不住從指縫中溢出的鮮血。


    護衛得令,號角聲在混戰中響起。


    本部騎兵開始脫離戰圈,別部騎兵心中大罵,卻是毫無辦法,隻能硬著頭皮聚攏,為本部騎兵擋刀。


    眼前的漢騎擺明不好惹,別部蠻騎也不是沒腦子,知曉留下來是什麽後果。但右穀蠡王已經下令,他們的部落還在後方,如果不聽號令,部落上下都會遭到屠戮!


    “殺!”


    左右都是死,不如拚一把。


    別部首領猩紅雙眼,揮舞著骨刀就衝了上來。即使抱有死誌,終歸不是雲中騎的對手,沒等衝到魏悅麵前,就被一名什長砍斷脖頸,頭顱滾落在地,身體依舊留在馬背上,隨戰馬一同前衝,數息之後方才滾落。


    斷後的別部蠻騎超過四千,拚死攔截,到底拖慢漢軍的速度,使本部騎兵得以脫身。待解決掉這四千人,戰馬速度再快,也休想追上右穀蠡王的本部。


    事實上,若非右穀蠡王大意,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依靠兵力優勢和戰場經驗,未必會敗到如此地步。隻能說一切都是上天注定,先是左穀蠡王,緊接著是右穀蠡王,全都在漢軍手上吃了大虧。


    “阿悅,還追嗎?”李當戶躍下馬背,手上還拎著一個骨盔。掂掂重量,拋了兩下,隨手丟給一旁的親兵。


    “不追了。”魏悅下令騎兵清理戰場,口中道,“方才遇到的應是本部騎兵,再追的話,必然會遇到王庭大軍,撤回去嚴守,再遣人去雁門郡,那裏的匈奴尚未退。”


    李當戶點點頭,沒有提出異議。


    漢騎行動迅速,收回鐵箭,將匈奴的首級掛上馬背。戰死的同袍帶走,敵人的屍體堆疊在一起焚燒。


    火光衝天而起,驚走被血腥吸引的草原狼,驅散了盤旋在半空的烏鴉和禿鷲。


    “走!”


    號角聲響起,騎兵紛紛上馬,調頭馳回邊郡。


    右穀蠡王大軍被漢軍追擊,遭到重創的消息傳回,軍臣單於固然憤怒,更多的卻是吃驚。


    以往不是沒有漢軍進入草原,也不是沒有部落被屠滅,但從傳回的消息來看,這次遇到的漢軍明顯不同,他們不僅精於騎射,甚至可以同本部騎兵正麵交鋒!


    之前聽伊稚斜提及,軍臣單於以為是對方的借口,如今得知右穀蠡王的遭遇,容不得他不做深思。


    什麽時候,漢軍已經強悍到如此地步?


    僅是少數騎兵,還是邊軍盡皆如此?


    中行說同樣麵色凝重,聯係目前的戰況,向軍臣單於進言,漢朝的援軍不斷抵達,繼續打下去沒好處,不如將右賢王和左賢王召回,暫時退回草原。


    “大單於此番揮師南下,已給漢朝一個教訓,莫如暫時返回蘢城,先理清王庭內部。”


    明白中行說話中的暗示,軍臣單於沒有猶豫多久,就命人給左賢王和右賢王傳令,讓其盡速退兵,拱衛王庭返回蘢城。


    換做早年,軍臣單於大概會做出不同選擇,退一萬步,也會派出王庭大軍,試探一番擊敗右穀蠡王的漢騎,掌握對方的實力,以圖日後剿滅。


    隨著年齡漸長,軍臣單於的雄心壯誌不斷被消磨,疑心越來越重,不思對外征伐,反而專門朝內部發力,想方設法抓緊手中的權力。


    左賢王於單是他繼承人,同樣也是他主要的防備對象。


    按照匈奴的傳統,在軍臣單於死後,於單會繼承他的一切,包括他大帳中的女人。但是,在他沒死之前,大閼氏和於單背著他來往勾結,就是犯了大忌!


    看到軍臣單於陰沉的臉色,中行說背過身,勾起一抹陰笑。


    他能背叛漢朝,同樣也能背叛軍臣。他所忠誠的隻有自己,誰敢擋他的路,威脅到他的性命,那就必須去死!


    無論是大閼氏,還是左賢王。


    王庭派出的騎兵抵達雁門郡,右賢王很快決定撤軍。


    自從程不識和灌夫率領的援軍先後趕到,匈奴的優勢再不明顯,死傷逐日增加。右賢王經驗老到,統計過戰損,早生出撤退之意。


    雖說目前戰死的大多是別部,可繼續打下去,本部的損失也會越來越大。之前是被怒火衝昏頭,等到逐漸冷靜下來,右賢王開始能夠猜出,軍臣單於揮師南下,背後打的究竟是什麽主意。


    反正該搶的都搶了,該出的氣也出了,如今又接到單於命令,右賢王順水推舟,捶著胸口表示尊奉大單於之令,立刻收兵返回。


    左賢王有些不情願。


    奈何軍臣單於命令已下,他若是公然反抗,肯定沒有好果子吃。到時候,算計伊稚斜的事情不成,八成還會和對方一起被處置。


    大單於會顧念父子之情?


    別說笑了!


    冒頓可是宰了頭曼才能上位,自那時開始,大單於父子之間基本就沒有親情可言,有的都是防備和猜忌。


    城頭之上,雁門郡都尉支著長戟,遍身血汙。如非親兵忠仆始終護在身側,怕是早已支撐不住。


    守軍靠在牆邊,或是支著長戟,或是手握短刀,低垂著頭,貌似沒什麽精神。可一旦匈奴發起進攻,立刻會縱身而起,用兵刃砍斷敵人的腦袋,用牙齒撕碎來犯者的喉嚨!


    “都尉,匈奴動了!”一名軍伍沙啞道。


    下一刻,城頭的守軍迅速各就各位,準備抵擋匈奴的又一次進攻。讓眾人沒想到的是,匈奴吹響號角,卻不是為了進攻,而是收攏隊伍,開始向草原撤退。


    “匈奴退了?”一名臉上帶著血痂,在戰鬥中失去左眼的屯長說道。


    都尉丟開長戟,撲到城牆上,眺望遠去的匈奴,想到戰死的太守和一幹同僚,想到死在城頭的士兵和青壯,想到被匈奴屠戮的百姓,不由得雙眼赤紅。


    程不識和灌夫得到消息,聯袂來到城頭,見匈奴大軍退去,灌夫當即要出城追擊,程不識為人謹慎,為防有詐,有意先派斥候。雁門都尉有心追上去報仇,奈何活下來的邊軍個個帶傷,不想用傷兵的性命冒險,同意程不識所言。


    見兩人不肯點頭,灌夫哼了一聲,鄙夷道:“鼠膽!”


    話落,不理會兩人鐵青的臉色,自顧自走下城頭,率代國兵出城追擊。果不其然,在中途遭遇右賢王設下的埋伏,雖說沒有戰敗,但也未能取得大勝,麾下損失數百人。


    哪怕砍掉兩個別部首領的腦袋,灌夫依舊氣不順,回到城內之後,和程不識等人的關係急轉直下。尤其是雁門郡的官員和邊軍,獲悉死守城頭的都尉被灌夫當麵辱罵,看代國相的眼神都像是帶著刀子。


    匈奴大軍退去,邊郡兵禍終解。


    戰後統計,戰死的邊軍超過萬人,被擄走的百姓同樣超過萬數。雁門、定襄兩郡損失慘重,尤其是雁門郡,五六個縣的穀倉被焚燒,縣內的牛羊牲畜盡被掠走。


    伊稚斜的大軍未能打穿魏尚的防禦,始終未能踏足雲中郡內。須卜勇所部被趙嘉率鄉人攔住,其後又遇到程不識麾下援軍,馬蹄止於沙陵。


    即便如此,經過連日鏖戰,郡內死傷的邊軍和邊民加起來仍超過三千人。尤其是趙氏、衛氏兩座村寨,近乎家家帶孝。有不下十戶人家,除了不能拿刀的童子,近乎不存一人。


    趙嘉親自錄下戰死的村人,讓匠人雕鑿石碑,立在日前獻祭的木樁前。


    起初,眾人不明白趙嘉的用意。畢竟屍體已經收斂,何須再立石碑。然而,在見到趙嘉整肅衣冠,立在石碑前,言今後戰死的鄉人都將刻在其上,教於後人時,在場之人皆是眼圈發紅,幾名婦人和老人更是泣不成聲。


    在趙信、公孫敖、趙破奴和衛青的帶領下,少年和孩童陸續走到趙嘉身後,同聲立下誓言。


    “有生之年,必馬踏草原,殺盡匈奴,天地為證!”


    日後碾平匈奴,鏟飛西域,血洗南疆,以刀鋒戰馬宣示諸鄰,道出弓弦之內盡為漢土的大將軍大司馬,漢武朝赫赫有名的列侯將帥,在天地間立下誓言。聲音融入風中,流淌過歲月長河,深深刻入曆史長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來自遠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來自遠方並收藏漢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