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隻求同死
王禪就這樣迷迷糊糊的睡著了。
這一次是真的因為喝得太多而醉酒睡著了。
剛才因為一把刀,讓王禪認識到時,有的時候他縱然聰慧,卻也不可以太過任性。
畢竟若是任性,或許就會有無辜之人因他而死。
君子無罪,他並非有意想讓無辜之人因他而死,或者因他而起紛爭,可他的一時興起,一時貪玩,就可造成大禍。
這是王禪永遠不願看到的。
而自化武開始,四人輪番敬酒都各有說辭。
化武身為四人之中的長兄,一直沉著冷靜,識大體而知大義,這些年雖然其它三個兄弟遠離,可卻獨自照顧伍若水,而且盡著君子本分。
直至伍若水死去,再撫育著化蝶,毫無怨言,體現了一咱難得的君子氣度。
化武一直受王尊重,也因他是化蝶第一個父親,對他一直照顧有加,就像照顧於化蝶一樣。
所以化武敬酒,王禪當然不敢有異,大口直飲,十分痛快。
專諸雖然相交不多,可王禪也從側麵了解到,當年刺殺王僚,專諸也是矛盾至極。
知道此事必然會讓自己的兄弟慶忌痛苦,可他還是忠於職守,忠孝在先,信義在後。
隻是以他的能力,也不能預知吳國因此之亂,而讓百姓陷入戰亂之中。
專諸行刺王僚說起來隻是作為一個暗夜殺手的本分,若不論其它,他的行徑並不過錯。
錯就錯在,他所刺殺之人是當年的吳王,而且看起來並非失德的王候,更重要的是王僚是慶忌的生父。
(當然王禪還是依此關係來定論,畢竟趙伯的身份,隻有他知道,當時的專諸並不知道。)
一切似乎非己之過,卻一生背負著不仁義之罪名,結果轉入幽冥組織,過著非人一樣的生活。
而要離呢,他的親人都死於戰亂之中,一生仁義為先,關乎百姓生死,不願百姓受無妄之災。
因為吳國大勢已成,卻不想自己兄弟仇怨在前,為保吳國百姓再次受戰亂之禍,不惜在吳江刺殺慶忌。
慶忌是他的兄弟,他本意明確隻想阻止慶的複仇之舉。
身為慶忌兄弟,不為兄弟複仇,卻反過來刺殺自己的兄弟,心中之苦,可想而知。
可他卻以仁義為先,百姓為首,顧大義而失大義。
其後自斷一臂,自愧於心。
在其隱居的十幾年裏,一直關乎百姓生死,救濟受苦百姓,而從來也不顯身爭名。
心中卻懷著對自己兄弟無比的愧疚,想早些解脫。
要離敬酒王禪自然沒有不痛飲的道理。
而慶忌,身為吳國太子,卻因一次刺殺,改變了一生的命運。
變成一個夢魘殺手。
而殺其父者,卻是他的兄弟專諸,刺其身者是其兄弟要離。
當他慢慢看透世事,對兄弟之仇怨慢慢消減,卻又發現當年自己深愛的女人伍若水,卻在那一瞬間變成了他的親妹妹。
他不怪任何人,也不怪伍若水,甚至放過了當年偷走伍若水的趙伯,如此大義,實讓人佩服。
由此當他發現身邊的繡娘對他一生不變之情有時,恍然大悟,想珍惜時光彌補過失,可未幾日,繡娘之死,於他的打擊,實讓人悔恨無比,心裏的愧疚再也沒有彌補的地方。
而殺死繡娘之人,卻是他的母親,打著為扶他成為吳王的野心,而殺了他的發妻。
慶忌是一個孝順聽話的人,特別是因為當年過失,至王僚被刺,於他而言已是十分悔恨。
現如今繡娘之死,他不怪自己的母親,隻能把一切罪責背在自己身上。
他也知道隻有他一死,他的三位兄弟才能真正釋懷,才能過上正常人的生活。
可他知道他的三位兄弟無論如何也不會如此獨活,所以他做好了如此準備,不求同生,隻求同死。
對慶忌來說,王禪有太多的同情,有太多的尊重。
所以對四人的敬酒,王禪不敢也不願拒絕。
可這四人像是約好一樣,對王禪一直不停的敬酒,此時王禪除了酒意,其它的一切似乎都已不重要了。
“專諸兄,你的酒不會有問題吧?”
要離就坐在專諸的旁邊,此時他看著王禪已然趴在小木桌之上。
“小公子,小公子,你該起床了。”
化武邊用手推著沉睡的王禪,小聲的叫喚著。
“應該沒什麽問題。
此酒是陳年老酒,至少也有三十多年的窖齡。
而且剛才來時化武大哥又在裏麵放了迷醉粉,想來十分穩妥。
而他隻是一個少年人,未經世事,此時應該已經是真的沉睡了。”
專諸還是如實說著,並不忌諱在酒裏下藥這種下作之行,而慶忌與要離也十分了解,並且還真的感激兩人想得如此周全。
他們都知道,以王禪之能,不出此下作,還真拿王禪沒有辦法。
用此酒,而且下藥,一是怕光憑酒的醉意難與撂倒王禪。
而化武相對於比較了解王禪,所以就再加了迷醉粉。
說起來三十年陳釀的老酒酒力,再加迷醉粉的藥力,對於一個十三歲的少年人來說,已經足夠了。
“那不會傷著他吧?”
慶忌看著沉睡的王禪,心裏倒是泛起一些不忍。
王禪其實隻是一片好心,想化解四人的仇怨,卻不想他們四人卻有意送來陳年老酒,而且還在酒中下了藥。
這說起來還是非俠義之人所為,而慶忌心裏始終對王禪存感恩之心,卻也有愧意。
“不會有問題,小公子天賜靈嬰,又習得一身好武技,內功修為已經爐火純青,深不可測。
好在他本性天真,今天又先有愧意,也一直都相信我們四人為俠義之人,所以才會沒有預防。
若不然我也隻拿他沒有辦法,打他不贏,也趕他不走,不小心還要中了他的計謀。
不過經此一事,也算給我們留他一些教訓,將來行走江湖,縱橫列國,自然不會輕信於人了。”
化武說完,已經為王禪擦試著那把七星斷魂刀,然後再插入刀鞘。
化武把刀放在眼前看了看,十分小心的扶起王禪,把刀當著三人的麵放入王禪懷中。
而王禪渾身軟軟的,並沒有什麽反應。
“此刀甚為重要,小公子雖然不屑於此刀,並不為名利所誘,可我們四人無論結局如何,都不可透露半分此刀的信息。”
化武說完,三人卻是麵麵相覷。
慶忌把四人的墳都挖好了,四人也並不異議,都想早一些解決多年前的恩怨,而唯一最好的釋懷之法,就是相互成全。
拚著大家共歸於盡,這樣雖然在此生做錯了事,因此而至兄弟生怨。
可若是能同年同月死,那至少來生還可以再做兄弟,或許就可以避免今生的不快。
要離從懷中掏出一個令牌,卻是暗夜的紫色令牌,上麵寫著“紫色尊主”四字。
專諸則也從懷中掏出一個令牌,卻是黃色令牌,上現寫著“黃色尊主”四字。
看來兩人都是暗夜裏的一色尊主級別的人物,現在把令牌還給王禪這位手持暗夜尊主信物的新任尊主,也算是對組織的一個交待。
專諸雖然後來入了幽冥,可他卻並不忘自己暗夜組織的身份,由此可見,其忠義之心。
專諸看了看王禪,把身上的黑鬥蓬脫下蓋在王禪身上,提著鐵劍就朝外麵走去。
這九轉平台,幾十丈寬,雖然並非真的十分平整,可於他們而言,這已經算是平地了。
剩下三人也是同樣,並不哆嗦,都提著自己的家夥朝前麵走去。
此時烤肉的火也隻剩下一堆柴焰,冒著微弱的火焰,已然快熄滅了。
“慶忌兄弟,這麽多年,委屈你了。
專諸我對不起你,親手殺了你的父王,今天在此,就由你來了結哥哥,就算是成全哥哥。”
專諸看著慶忌,語氣真誠,持劍對著慶忌深深一揖。
這一揖怕是自刺殺之後,專諸才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愧意之情。
“我不是你的對手,我也成全不了你。
你雖然殺了我父王,可你也是受命於人,並無不義,我並不怪你。
今日之事,並非報私仇之怨。
我隻是有負小妹若水之願,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俠義之人,實在有負小妹期望。
而我們四人,都或多或少讓小妹失望,我不想多說,也不想多提。
過去之事,就讓大家忘記,不必糾結,今天就讓我隻求來個痛快。”
慶忌說完,意思也已明確。
父仇當然要報,可他也理解兄弟的難。
而心裏主要還是因為不能成為一個伍若水心目中的俠義之人而有愧於世,更是因為自己的失孝之行而深感自愧,無顏以對世人。
“專諸兄弟,你當年是一個刺客,暗夜組織的殺手,殺人執行命令本是你的職責。
剛才慶忌兄弟已經說了,他並不記恨於你執行命令的行為。
可我呢,卻是得吳王十分信任的貼身護衛。
卻在吳王最需要的時候,失於職守,是我不忠義。
若當年我陪同吳王,想必會與專諸兄弟相遇。
隻是上天愚弄,讓化某苟活了這麽多年。
若當年在刺殺現場,或許化某已死於專諸兄弟劍下。
今天就讓化某來領教專諸兄弟的劍問蒼穹。
若死於專兄弟劍下,大哥死而無愧,就算放下當年之悔,還望專諸兄弟成全。”
化武持劍走了過來,正好站在專諸對麵,與慶忌並排。
“好呀,兩位兄長都情有可原,大義在先。
隻是我要離是一個不講兄弟情義之人。
當年為了受伍相國之托,為吳國百姓免遭戰火之災,在吳江刺殺兄慶忌兄弟,實是百死難辭其咎。
現在難得慶忌兄弟不咎,就由慶忌兄弟來成全於我。
當年在吳江之上,你為保全要離這殘軀,拋我入江,就是保我不死。
可這些年來,要離我生不如死,本無顏再見二位兄長及慶忌兄弟,隻是感化於鬼穀王禪之語,通透一生,才來麵見三位。今日一戰,要離必全力以負,不負兄弟之情,本已不敢承慶忌兄弟動手,如今卻也隻得求慶忌兄弟鐵勿要手下留情,到會讓我死而有憾。”
要離說完,從腰後抽出他的殺豬刀。
而慶忌亦抽出他的重劍。
“慶忌兄弟,當年刺你,我並未用此刀。
此刀為我祖傳之刀,從來也未殺過人。
那邊躺著的鬼穀先生曾說過,我之所以不用此刀,是因為我不想用殺豬的刀來對付自己的兄弟。
可今天我卻不得不用,因為直到今天我才知道,刀隻在人用,一切因果隻在人心。
若是執著太深,反而對不起兄弟。
鬼穀王禪為此刀取名斬信刀,已經不再是一把殺豬刀了,還望慶忌兄弟見諒。”
要離說完,把另一隻鐵手拆下,放進第三個墳墓坑裏。
在這四人之中,按年齡來算,他排行第三。
化武最大,其次是專諸,最小當是慶忌。
“有兄長一句話,慶忌自然釋懷,當年若你用此刀刺我,十個慶忌也會死在此刀之下。
隻是多活數年,也如行屍走肉,最終誤人誤己,害了三位兄長。
還害了一位小妹,實是我慶忌一生之悔。
今日能與要離兄分個生死,還請要離兄,不要留手,我就用你傳我的地勢六合刀法,與你一比。”
慶忌語帶悲意,看著要離竟然十分感激的樣子。
“慶忌兄弟,為兄有一問,繡娘呢,難道你如此離去,卻並未考慮她為你守候一生的辛勞嗎?”
站在一邊的化武也抽出長劍,卻還是有此一問。
他在四人之中最大,也隻是失於職守,而且還救了慶忌及南海婆婆,又時常照顧於專諸的母親。
最後與伍若水同赴虎踞鎮隱居,照顧伍若水多年。
而且養育了他們四人共同的一個紐帶之人,化蝶。
說起來並無太多過錯,而且他也關心於其它三位兄弟,此時一問,是想讓慶忌留得一命。
同時也是提醒於要離與專諸。
在四人之中,慶忌是最終的受害之人,三人說起來都虧勸於慶忌,所以三人死不足惜。
可慶忌卻犯不著與三人同赴黃泉。
“繡娘已死,而且是死於我母親之手。
我母親一輩子都在為我籌謀,就是要讓我當上吳王。
現在想想,當上吳王又能如何?
當年奸人偷走若水,留在伍府,讓我們四人皆與之相識,而且同時喜歡於她。
這或許是緣份,或許是劫數,一切都是因我母親而起。
慶忌已無顏活在這世上。
若不是當年我有欲當上吳王,而母親又十分想成全於我。
那麽父王就不會背信棄義,而立我為太子,就不會有後來之事。
更不會讓若水遠離吳都,一切事都可能並未發生。
公子光當他的吳王,而我們兄弟四人可以陪若水共度餘生。
可一切都無法改變,此時我誰都不怪。
不怪專諸兄長刺殺我父王,也不怪化武大哥當年為救母親而失於職守。
更不怪要離兄,為解吳國百姓誤於戰火之亂而在吳江刺殺於我。
當年若不是我執迷不悟,縱然揮兵攻吳,也不能改變吳國之局。
而我慶忌亦非治國之才,反而是公子光與伍子胥,雖然是我的仇人,可他們卻一心為了吳國,讓吳國強大。
這是我慶忌做不到的。
我理解要離兄,他一家親人死於吳楚之爭,戰火一燃萬千百姓流離失所,他不願看到,我此時也不願看到。
我們兄弟四人既然有情有義,有仇有怨,今日在當年我們結義之地,了結此事,你們就不必有太多顧忌了。”
慶忌麵無表情說辭一通,讓三人知道為何慶忌並無複仇之心,而隻有求死之心。
所有事情雖然和他講的一樣,可受害最多,最委屈的還是慶忌。
父王當年被自己結義兄弟刺死,他矛盾而憤怒,流亡於衛國之時不忘舉兵攻吳。
可在吳江之時,卻被自己最信任的兄弟要離刺殺於江中。
而他在最後關頭仍然顧全大義,把要離拋入江中,避免被兵甲刺死。
直到今年,先是得知有一女(化蝶),心中欣慰,可未及兩天,女兒變成侄女。
<a href="http://m.slkslk.com" id="wzsy">slkslk.com</a>
當年深愛的伍若水也變成自己的親妹妹。
如此際遇,實在無法言語。
當他想通一切,對自己深愛之人變成妹妹也感到欣慰,回想一生,覺得有愧於繡娘對他的等待,對他的衷情,想用餘生彌補之際,卻不想繡娘還是死在自己母親劍下。
一切悲痛都變得不可改變,就連仇怨都不敢懷想。
如此鬱悶,隻有放下一切,成全自己,也成全同樣因為自己的仇怨而生不如死的三位兄弟。
“既然如此,要離就成全兄弟了,入了地府兄弟可要等等。”
要離說完,微笑看著慶忌,而慶忌亦是十分爽快,微笑與對。
“化武大哥,要離與慶忌兄弟之間,兩相成全,你我就不必說了。
可我知道蝶兒竟然是我的女兒,實讓專諸受寵若驚。
我們兄弟四人,原本和睦相處,一切起因皆在於我。
你照顧若水多年,又養育蝶兒多年,你若走了,蝶兒又當如何?
你可想過?”
專諸是四人之中,最後才知道此事之人。
也是在來時化武親口告訴他的,此時麵對化武,心裏還是多了一份掛念。
“專諸兄弟,蝶兒是天賜靈嬰,與那邊的小公子一樣。
實是天意,一切皆因若水當年大善之舉,而且若水對我們四人同樣抱著期望。
我與她幾年,一直相敬如賓,不敢有非分之想。
而若水也因我們兄弟四人的恩怨而鬱鬱寡歡。
此事要離兄弟當年也曾去過虎踞鎮,知道她的心思。
是我們對不起她,對不起化蝶。
可蝶兒的武技,專諸兄弟該也見識過了。
依我看,隻在小公子之下,卻並不在我們任何人之下。
而她秉承於若水的大善之心,天性純良,與小公子相交甚好。
隻要小公子無恙,想來天底之下,還沒有人能,也沒有人敢動蝶兒。
三位兄弟放心,小公子心懷天下,對蝶兒十分衷情,他的能力我們都見識過了。
你們就放心吧,我身為你們的兄長,卻失職在先,有負兄弟情義。
要走,大哥走在前麵,其它的你們不必再說了。”
化武長劍一指,對著專諸,而專諸也也同樣持劍直指。
隻是劍尖稍稍向下,以示對化武大哥的尊敬。
“廢話不多說了,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時死,這是當年我們四人許下之願,就由我要離開這一刀吧!”
要離縱身一躍,身子向後,可他的的信刀卻是斬向慶忌的。
慶忌在那一刻,長劍出手,一劍刺向後退的要離。
而化武在那一刻,也同時一劍斜著向下揮向專諸。
兄弟四人之戰還是一觸即發,不可避免。
【作者題外話】:哆嗦了一些重複之詞,一直十分矛盾,並不想把此四人寫死,可小說寫到現在,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所以再把四人的情況作一個簡單的敘述,把此小說對俠義之解再深刻一些,也讓四人死得其所,並無冤曲。
接下來的章節節奏會加快一些,還望讀者及時追讀,春節前應該可以把第一部分了結,讓鬼穀王禪駕著白虎遠離吳都。
遠離這片傷心之地。
鬼穀所經,寸草不生,隻是為了一步步印證小說的前言,一怒而候懼!
隻有死亡才是讓人真正恐懼的事!
王禪就這樣迷迷糊糊的睡著了。
這一次是真的因為喝得太多而醉酒睡著了。
剛才因為一把刀,讓王禪認識到時,有的時候他縱然聰慧,卻也不可以太過任性。
畢竟若是任性,或許就會有無辜之人因他而死。
君子無罪,他並非有意想讓無辜之人因他而死,或者因他而起紛爭,可他的一時興起,一時貪玩,就可造成大禍。
這是王禪永遠不願看到的。
而自化武開始,四人輪番敬酒都各有說辭。
化武身為四人之中的長兄,一直沉著冷靜,識大體而知大義,這些年雖然其它三個兄弟遠離,可卻獨自照顧伍若水,而且盡著君子本分。
直至伍若水死去,再撫育著化蝶,毫無怨言,體現了一咱難得的君子氣度。
化武一直受王尊重,也因他是化蝶第一個父親,對他一直照顧有加,就像照顧於化蝶一樣。
所以化武敬酒,王禪當然不敢有異,大口直飲,十分痛快。
專諸雖然相交不多,可王禪也從側麵了解到,當年刺殺王僚,專諸也是矛盾至極。
知道此事必然會讓自己的兄弟慶忌痛苦,可他還是忠於職守,忠孝在先,信義在後。
隻是以他的能力,也不能預知吳國因此之亂,而讓百姓陷入戰亂之中。
專諸行刺王僚說起來隻是作為一個暗夜殺手的本分,若不論其它,他的行徑並不過錯。
錯就錯在,他所刺殺之人是當年的吳王,而且看起來並非失德的王候,更重要的是王僚是慶忌的生父。
(當然王禪還是依此關係來定論,畢竟趙伯的身份,隻有他知道,當時的專諸並不知道。)
一切似乎非己之過,卻一生背負著不仁義之罪名,結果轉入幽冥組織,過著非人一樣的生活。
而要離呢,他的親人都死於戰亂之中,一生仁義為先,關乎百姓生死,不願百姓受無妄之災。
因為吳國大勢已成,卻不想自己兄弟仇怨在前,為保吳國百姓再次受戰亂之禍,不惜在吳江刺殺慶忌。
慶忌是他的兄弟,他本意明確隻想阻止慶的複仇之舉。
身為慶忌兄弟,不為兄弟複仇,卻反過來刺殺自己的兄弟,心中之苦,可想而知。
可他卻以仁義為先,百姓為首,顧大義而失大義。
其後自斷一臂,自愧於心。
在其隱居的十幾年裏,一直關乎百姓生死,救濟受苦百姓,而從來也不顯身爭名。
心中卻懷著對自己兄弟無比的愧疚,想早些解脫。
要離敬酒王禪自然沒有不痛飲的道理。
而慶忌,身為吳國太子,卻因一次刺殺,改變了一生的命運。
變成一個夢魘殺手。
而殺其父者,卻是他的兄弟專諸,刺其身者是其兄弟要離。
當他慢慢看透世事,對兄弟之仇怨慢慢消減,卻又發現當年自己深愛的女人伍若水,卻在那一瞬間變成了他的親妹妹。
他不怪任何人,也不怪伍若水,甚至放過了當年偷走伍若水的趙伯,如此大義,實讓人佩服。
由此當他發現身邊的繡娘對他一生不變之情有時,恍然大悟,想珍惜時光彌補過失,可未幾日,繡娘之死,於他的打擊,實讓人悔恨無比,心裏的愧疚再也沒有彌補的地方。
而殺死繡娘之人,卻是他的母親,打著為扶他成為吳王的野心,而殺了他的發妻。
慶忌是一個孝順聽話的人,特別是因為當年過失,至王僚被刺,於他而言已是十分悔恨。
現如今繡娘之死,他不怪自己的母親,隻能把一切罪責背在自己身上。
他也知道隻有他一死,他的三位兄弟才能真正釋懷,才能過上正常人的生活。
可他知道他的三位兄弟無論如何也不會如此獨活,所以他做好了如此準備,不求同生,隻求同死。
對慶忌來說,王禪有太多的同情,有太多的尊重。
所以對四人的敬酒,王禪不敢也不願拒絕。
可這四人像是約好一樣,對王禪一直不停的敬酒,此時王禪除了酒意,其它的一切似乎都已不重要了。
“專諸兄,你的酒不會有問題吧?”
要離就坐在專諸的旁邊,此時他看著王禪已然趴在小木桌之上。
“小公子,小公子,你該起床了。”
化武邊用手推著沉睡的王禪,小聲的叫喚著。
“應該沒什麽問題。
此酒是陳年老酒,至少也有三十多年的窖齡。
而且剛才來時化武大哥又在裏麵放了迷醉粉,想來十分穩妥。
而他隻是一個少年人,未經世事,此時應該已經是真的沉睡了。”
專諸還是如實說著,並不忌諱在酒裏下藥這種下作之行,而慶忌與要離也十分了解,並且還真的感激兩人想得如此周全。
他們都知道,以王禪之能,不出此下作,還真拿王禪沒有辦法。
用此酒,而且下藥,一是怕光憑酒的醉意難與撂倒王禪。
而化武相對於比較了解王禪,所以就再加了迷醉粉。
說起來三十年陳釀的老酒酒力,再加迷醉粉的藥力,對於一個十三歲的少年人來說,已經足夠了。
“那不會傷著他吧?”
慶忌看著沉睡的王禪,心裏倒是泛起一些不忍。
王禪其實隻是一片好心,想化解四人的仇怨,卻不想他們四人卻有意送來陳年老酒,而且還在酒中下了藥。
這說起來還是非俠義之人所為,而慶忌心裏始終對王禪存感恩之心,卻也有愧意。
“不會有問題,小公子天賜靈嬰,又習得一身好武技,內功修為已經爐火純青,深不可測。
好在他本性天真,今天又先有愧意,也一直都相信我們四人為俠義之人,所以才會沒有預防。
若不然我也隻拿他沒有辦法,打他不贏,也趕他不走,不小心還要中了他的計謀。
不過經此一事,也算給我們留他一些教訓,將來行走江湖,縱橫列國,自然不會輕信於人了。”
化武說完,已經為王禪擦試著那把七星斷魂刀,然後再插入刀鞘。
化武把刀放在眼前看了看,十分小心的扶起王禪,把刀當著三人的麵放入王禪懷中。
而王禪渾身軟軟的,並沒有什麽反應。
“此刀甚為重要,小公子雖然不屑於此刀,並不為名利所誘,可我們四人無論結局如何,都不可透露半分此刀的信息。”
化武說完,三人卻是麵麵相覷。
慶忌把四人的墳都挖好了,四人也並不異議,都想早一些解決多年前的恩怨,而唯一最好的釋懷之法,就是相互成全。
拚著大家共歸於盡,這樣雖然在此生做錯了事,因此而至兄弟生怨。
可若是能同年同月死,那至少來生還可以再做兄弟,或許就可以避免今生的不快。
要離從懷中掏出一個令牌,卻是暗夜的紫色令牌,上麵寫著“紫色尊主”四字。
專諸則也從懷中掏出一個令牌,卻是黃色令牌,上現寫著“黃色尊主”四字。
看來兩人都是暗夜裏的一色尊主級別的人物,現在把令牌還給王禪這位手持暗夜尊主信物的新任尊主,也算是對組織的一個交待。
專諸雖然後來入了幽冥,可他卻並不忘自己暗夜組織的身份,由此可見,其忠義之心。
專諸看了看王禪,把身上的黑鬥蓬脫下蓋在王禪身上,提著鐵劍就朝外麵走去。
這九轉平台,幾十丈寬,雖然並非真的十分平整,可於他們而言,這已經算是平地了。
剩下三人也是同樣,並不哆嗦,都提著自己的家夥朝前麵走去。
此時烤肉的火也隻剩下一堆柴焰,冒著微弱的火焰,已然快熄滅了。
“慶忌兄弟,這麽多年,委屈你了。
專諸我對不起你,親手殺了你的父王,今天在此,就由你來了結哥哥,就算是成全哥哥。”
專諸看著慶忌,語氣真誠,持劍對著慶忌深深一揖。
這一揖怕是自刺殺之後,專諸才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愧意之情。
“我不是你的對手,我也成全不了你。
你雖然殺了我父王,可你也是受命於人,並無不義,我並不怪你。
今日之事,並非報私仇之怨。
我隻是有負小妹若水之願,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俠義之人,實在有負小妹期望。
而我們四人,都或多或少讓小妹失望,我不想多說,也不想多提。
過去之事,就讓大家忘記,不必糾結,今天就讓我隻求來個痛快。”
慶忌說完,意思也已明確。
父仇當然要報,可他也理解兄弟的難。
而心裏主要還是因為不能成為一個伍若水心目中的俠義之人而有愧於世,更是因為自己的失孝之行而深感自愧,無顏以對世人。
“專諸兄弟,你當年是一個刺客,暗夜組織的殺手,殺人執行命令本是你的職責。
剛才慶忌兄弟已經說了,他並不記恨於你執行命令的行為。
可我呢,卻是得吳王十分信任的貼身護衛。
卻在吳王最需要的時候,失於職守,是我不忠義。
若當年我陪同吳王,想必會與專諸兄弟相遇。
隻是上天愚弄,讓化某苟活了這麽多年。
若當年在刺殺現場,或許化某已死於專諸兄弟劍下。
今天就讓化某來領教專諸兄弟的劍問蒼穹。
若死於專兄弟劍下,大哥死而無愧,就算放下當年之悔,還望專諸兄弟成全。”
化武持劍走了過來,正好站在專諸對麵,與慶忌並排。
“好呀,兩位兄長都情有可原,大義在先。
隻是我要離是一個不講兄弟情義之人。
當年為了受伍相國之托,為吳國百姓免遭戰火之災,在吳江刺殺兄慶忌兄弟,實是百死難辭其咎。
現在難得慶忌兄弟不咎,就由慶忌兄弟來成全於我。
當年在吳江之上,你為保全要離這殘軀,拋我入江,就是保我不死。
可這些年來,要離我生不如死,本無顏再見二位兄長及慶忌兄弟,隻是感化於鬼穀王禪之語,通透一生,才來麵見三位。今日一戰,要離必全力以負,不負兄弟之情,本已不敢承慶忌兄弟動手,如今卻也隻得求慶忌兄弟鐵勿要手下留情,到會讓我死而有憾。”
要離說完,從腰後抽出他的殺豬刀。
而慶忌亦抽出他的重劍。
“慶忌兄弟,當年刺你,我並未用此刀。
此刀為我祖傳之刀,從來也未殺過人。
那邊躺著的鬼穀先生曾說過,我之所以不用此刀,是因為我不想用殺豬的刀來對付自己的兄弟。
可今天我卻不得不用,因為直到今天我才知道,刀隻在人用,一切因果隻在人心。
若是執著太深,反而對不起兄弟。
鬼穀王禪為此刀取名斬信刀,已經不再是一把殺豬刀了,還望慶忌兄弟見諒。”
要離說完,把另一隻鐵手拆下,放進第三個墳墓坑裏。
在這四人之中,按年齡來算,他排行第三。
化武最大,其次是專諸,最小當是慶忌。
“有兄長一句話,慶忌自然釋懷,當年若你用此刀刺我,十個慶忌也會死在此刀之下。
隻是多活數年,也如行屍走肉,最終誤人誤己,害了三位兄長。
還害了一位小妹,實是我慶忌一生之悔。
今日能與要離兄分個生死,還請要離兄,不要留手,我就用你傳我的地勢六合刀法,與你一比。”
慶忌語帶悲意,看著要離竟然十分感激的樣子。
“慶忌兄弟,為兄有一問,繡娘呢,難道你如此離去,卻並未考慮她為你守候一生的辛勞嗎?”
站在一邊的化武也抽出長劍,卻還是有此一問。
他在四人之中最大,也隻是失於職守,而且還救了慶忌及南海婆婆,又時常照顧於專諸的母親。
最後與伍若水同赴虎踞鎮隱居,照顧伍若水多年。
而且養育了他們四人共同的一個紐帶之人,化蝶。
說起來並無太多過錯,而且他也關心於其它三位兄弟,此時一問,是想讓慶忌留得一命。
同時也是提醒於要離與專諸。
在四人之中,慶忌是最終的受害之人,三人說起來都虧勸於慶忌,所以三人死不足惜。
可慶忌卻犯不著與三人同赴黃泉。
“繡娘已死,而且是死於我母親之手。
我母親一輩子都在為我籌謀,就是要讓我當上吳王。
現在想想,當上吳王又能如何?
當年奸人偷走若水,留在伍府,讓我們四人皆與之相識,而且同時喜歡於她。
這或許是緣份,或許是劫數,一切都是因我母親而起。
慶忌已無顏活在這世上。
若不是當年我有欲當上吳王,而母親又十分想成全於我。
那麽父王就不會背信棄義,而立我為太子,就不會有後來之事。
更不會讓若水遠離吳都,一切事都可能並未發生。
公子光當他的吳王,而我們兄弟四人可以陪若水共度餘生。
可一切都無法改變,此時我誰都不怪。
不怪專諸兄長刺殺我父王,也不怪化武大哥當年為救母親而失於職守。
更不怪要離兄,為解吳國百姓誤於戰火之亂而在吳江刺殺於我。
當年若不是我執迷不悟,縱然揮兵攻吳,也不能改變吳國之局。
而我慶忌亦非治國之才,反而是公子光與伍子胥,雖然是我的仇人,可他們卻一心為了吳國,讓吳國強大。
這是我慶忌做不到的。
我理解要離兄,他一家親人死於吳楚之爭,戰火一燃萬千百姓流離失所,他不願看到,我此時也不願看到。
我們兄弟四人既然有情有義,有仇有怨,今日在當年我們結義之地,了結此事,你們就不必有太多顧忌了。”
慶忌麵無表情說辭一通,讓三人知道為何慶忌並無複仇之心,而隻有求死之心。
所有事情雖然和他講的一樣,可受害最多,最委屈的還是慶忌。
父王當年被自己結義兄弟刺死,他矛盾而憤怒,流亡於衛國之時不忘舉兵攻吳。
可在吳江之時,卻被自己最信任的兄弟要離刺殺於江中。
而他在最後關頭仍然顧全大義,把要離拋入江中,避免被兵甲刺死。
直到今年,先是得知有一女(化蝶),心中欣慰,可未及兩天,女兒變成侄女。
<a href="http://m.slkslk.com" id="wzsy">slkslk.com</a>
當年深愛的伍若水也變成自己的親妹妹。
如此際遇,實在無法言語。
當他想通一切,對自己深愛之人變成妹妹也感到欣慰,回想一生,覺得有愧於繡娘對他的等待,對他的衷情,想用餘生彌補之際,卻不想繡娘還是死在自己母親劍下。
一切悲痛都變得不可改變,就連仇怨都不敢懷想。
如此鬱悶,隻有放下一切,成全自己,也成全同樣因為自己的仇怨而生不如死的三位兄弟。
“既然如此,要離就成全兄弟了,入了地府兄弟可要等等。”
要離說完,微笑看著慶忌,而慶忌亦是十分爽快,微笑與對。
“化武大哥,要離與慶忌兄弟之間,兩相成全,你我就不必說了。
可我知道蝶兒竟然是我的女兒,實讓專諸受寵若驚。
我們兄弟四人,原本和睦相處,一切起因皆在於我。
你照顧若水多年,又養育蝶兒多年,你若走了,蝶兒又當如何?
你可想過?”
專諸是四人之中,最後才知道此事之人。
也是在來時化武親口告訴他的,此時麵對化武,心裏還是多了一份掛念。
“專諸兄弟,蝶兒是天賜靈嬰,與那邊的小公子一樣。
實是天意,一切皆因若水當年大善之舉,而且若水對我們四人同樣抱著期望。
我與她幾年,一直相敬如賓,不敢有非分之想。
而若水也因我們兄弟四人的恩怨而鬱鬱寡歡。
此事要離兄弟當年也曾去過虎踞鎮,知道她的心思。
是我們對不起她,對不起化蝶。
可蝶兒的武技,專諸兄弟該也見識過了。
依我看,隻在小公子之下,卻並不在我們任何人之下。
而她秉承於若水的大善之心,天性純良,與小公子相交甚好。
隻要小公子無恙,想來天底之下,還沒有人能,也沒有人敢動蝶兒。
三位兄弟放心,小公子心懷天下,對蝶兒十分衷情,他的能力我們都見識過了。
你們就放心吧,我身為你們的兄長,卻失職在先,有負兄弟情義。
要走,大哥走在前麵,其它的你們不必再說了。”
化武長劍一指,對著專諸,而專諸也也同樣持劍直指。
隻是劍尖稍稍向下,以示對化武大哥的尊敬。
“廢話不多說了,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時死,這是當年我們四人許下之願,就由我要離開這一刀吧!”
要離縱身一躍,身子向後,可他的的信刀卻是斬向慶忌的。
慶忌在那一刻,長劍出手,一劍刺向後退的要離。
而化武在那一刻,也同時一劍斜著向下揮向專諸。
兄弟四人之戰還是一觸即發,不可避免。
【作者題外話】:哆嗦了一些重複之詞,一直十分矛盾,並不想把此四人寫死,可小說寫到現在,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所以再把四人的情況作一個簡單的敘述,把此小說對俠義之解再深刻一些,也讓四人死得其所,並無冤曲。
接下來的章節節奏會加快一些,還望讀者及時追讀,春節前應該可以把第一部分了結,讓鬼穀王禪駕著白虎遠離吳都。
遠離這片傷心之地。
鬼穀所經,寸草不生,隻是為了一步步印證小說的前言,一怒而候懼!
隻有死亡才是讓人真正恐懼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