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一雙鞋子
夜已深,人猶在。
李悝依然站在墳前,身影更加孤單。
“你來得有些晚呀!”
李悝並未轉身,像是對著自己的墳在說話一樣。
可剛才還是空空的菜園子,此時已站著另一個黑衣人,正是從江邊趕回的王禪。
“李叔叔別來無恙,實耗費了小子不少清淚。”
王禪還是十分激動,知道李悝未死,此時就站在他的麵前,可他的話卻又說得有些孩了氣。
“你長大了,卻還是沒有長大,天地之間,生死相依,有生就有死,萬物皆是一樣,你能有多少淚水祭奠這些逝去的生命。”
李悝並不覺得驚異,也不驚喜,他知道王禪還是會來找他的,而且他也知道王禪始終還是會長大的,一來就給王禪點拔著大道之理。
“不錯,確實如此,人隻是萬物之一,可人卻是這萬物之中的精靈,人有感情,就會流淚,人若無情,淚又有何用,天地生萬物,每一件東西都不該是無用的,像眼淚。”
王禪回複得十分輕鬆,這讓李悝都未曾想到,王禪的悟性之高,並非隻在年幼之時。
一般少年天才,長著長著就會慢慢的趨於平庸,越長大悟性就會越差,可王禪不一樣,年幼之時的聰慧與現在的聰慧相比,實不足道也。
他是越長越聰慧,越長智越開,悟性越強。
“嘿嘿,狡辯,你不是萬物,焉知萬物無情,天下雨,大地濕,萬物生,雨水難道不可以是天的眼淚,難道真的無情嗎?”
李悝在王禪麵前,始終還是保持著一種高高在上的身姿,縱然現在王禪已經比他還要高了,但王禪卻有意選了一個低位,這讓站在墳台上的李悝看起來比王禪略高一些,就像是一個背影畫了副畫一樣。
“李叔叔就是有天地仁心,能體貼萬物之心,萬物之命,小子自愧不如。”
“你變了,變成十分有謀略,你如此說來是為了責備我草菅人命,謀害楚都一十八個無辜百姓,造成楚都百姓恐慌嗎?”
李悝略帶生氣,反問著王禪。
“小子不敢,隻是有疑。”
“大周天下,還有你鬼穀王禪不敢做的事,你不是已經解開了我所布之卦嗎?
為何還會有疑?”
王禪一聽,摸了摸頭,上此時臉上的黑布已經拿下,臉上有些不好意思。
“回李叔叔,剛才得李叔叔一提醒,小子才想起來,今晚本來已解了兩個卦,可尚餘最後一卦未解就出來了,就匆匆而出,實在有些不好意思,辜負李叔叔的厚愛了。”
李悝一聽,還是一震,他布了此九宮八卦之局,原本以為至少要王禪幾天時間才會想得到,可王禪第一天就已知道他所布九宮八卦。
而且今天他就能畫出自己的背影,說明他已明白其中之意,可現在聽來,他竟然沒有解完七卦,隻解了幾卦就已猜到是自己作的案,自己就是楚都九宮連環殺手。
如此看來,自己辛苦所布的九宮八卦,在王禪麵前實在是有些不值一提,王禪該是早就認定了結果。
想到時這裏,李悝也是歎了一口氣,有些失落,自己的得意之作,在王禪麵前竟然如此不堪入目,毫不費力。
“既然如此,那就在這裏解一解下一卦吧,讓李叔叔了識一下這些年你的進步,對於八卦易理的領悟。”
李悝也想知道王禪對八卦易理的深度,雖然他也是此道高手,可易理之深,已遠超人之所想,越往下解,就會發現易理所含天地之道,實囊括蒼穹。
“那好,小子在李叔叔麵前也就獻醜了,還望李叔叔莫怪。”
“說吧,不必因為我比你年長而有顧忌。”
王禪放下手中的劍,頓了一頓開始解楚都九宮八卦中的最後一卦,也就是九宮兩條斜線所產生的卦像,皆是山雷頣卦。
“山雷頣,實也是上上之卦,卦像有言:太公獨釣渭水河,手執絲杆憂愁多,時來又遇文王訪,自此永不受折磨。
山在上為客卦,雷在下為主卦,動靜相交,也算是陰陽相合。
頣為養,春暖萬物養育,依時養賢育民。
陽實陰虛,實者養人,虛者為人養,自食其力。
前兩卦分別為水雷屯卦,火雷噬嗑卦,一卦為屯積而發,建功立業的過程。
二為處理矛盾善用獄而處理事情的方法,也在於剛柔並濟。
那麽這最後的頣卦就是如此,山下有雷,含地而化,故萬物苟得其養而生生不息,這是頤卦之象。
君子觀此卦像,思創業唯艱,唯含弘廣大則不失其養,從而當慎言語、節飲食、頤養天下。
頤:貞吉,觀頤,自求口實。
頣卦於人倡導自力更生,自食其力。
其下六卜,其實就是講解一個過程,讓人自頣而頣人之時一定要固守正道,而不可誤入歧途。
此卦實是整個九宮八卦的終結,卻又好像是好始,整個九宮八卦,若依此時楚國形勢而解,到也不失李叔叔宏誌,隻是可惜,小子非是太公,太公六十甲子而遇文王,而小子這才一十三歲。
楚王也非文王,隻是一個王候而已,治楚非是治天下,李叔叔一片好意,小子實隻能心領,至於將來如何,小子也不敢奢求,隻望楚國能如叔叔之願即可。”
王禪把最後一卦簡單解完,並不哆嗦,在李悝麵前解卦就要簡單得多,都是通曉之人,一點就通。
“不錯,你解的卦解實符合天地之道義,實也難得,可你為何未解完此卦就已認定殺人都是我嗎?
這一點我李悝自負布此九宮八卦之局還沒有什麽毛病,不懂此道之人,縱是破一萬年也不會破解此案,可你第一天就解了九宮八卦,而且未解完卦意就知道凶手,聽聞你解這幾卦也並非像其它人一樣,一次解完,像是並不在乎,也不急著知道凶手一樣。
這又是為何?”
李悝現在對王禪十分有興趣,一是他也是一個極度自負之人,不相信王禪竟然才解幾卦就推測出自己是凶手,更何況自己已算是死人,在楚都人人皆知,連王禪也來墳前祭拜過,就如王禪剛才所言,還妄費了不少清淚,可他為什麽能反轉得如此之快,這在李悝心裏實在不解,也不得不低聲下問王禪。
“哈哈,有勞李叔叔垂詢,其實小子並不用解這七卦就已經知道此案是李叔叔所作,所以小子雖然已知此七卦,卻並不急著解,隻是還沒想好如何麵對李叔叔而已。
小子自小受李叔叔教誨,察物觀人知時造勢,所以小子對世間萬物都充滿好奇,也特別善長觀察細節。
而小子在李叔叔臥房之內住了一宿,見李叔叔的臥房清淨如一,物什布置整齊,條理清楚,並無人動過。
這說明平時李叔十分注重家居環境,有條不紊,並不像小子一樣,有時會胡亂放錯位置。
第二方麵也說明李叔平時清廉如水,臥房之內並無什麽繁雜之物,而且去世一年多,竟然連小偷都懶得光顧其臥房。
小子心裏也是十分敬佩,也十分痛惜,可小子卻發現,這臥房之內少了一樣東西,應該是叔叔在意之物,這就讓小子有些費解,如此推論,小子對李叔之死也就有了疑惑。
若說李叔入了夢魘之局,縱然是中了其夢魘之術,怕也有能力自保一時,不會自尋死路,自絕於夢魘之中。
所以當小子看了九個命案現場,組成一個九宮八卦之局時,小子就已確定此案當是李叔所為。
殺人不圖財,亦不為仇恨,更不是報複,也並非真的製造恐慌。
若說恐慌,在楚都死十幾個人實在太過平常了,當年吳國攻入楚都,不知死了多少人,楚國這些年戰火不斷,早就看淡生死了。
那麽誰又會如此周折呢,誰又對易理如此癡迷,誰又會作此大案而不怕被人懷疑呢?
自然是一個不會被人懷疑之人,而在楚都能布此局者,也非李叔叔不可了。
從目的上來看,能布此局,又會給誰看,若是精心布置,無人欣賞,那又有何用,行凶者自然不會如此愚蠢。
而當時正好小子來楚都,也算是精通於易理,那麽此案就是布予小子了,似乎此局也想考較小子所學易理。
由此可見如此苦心布局之人,自然是小子認識的,若不認識小子,布此局又有何用。
而在小子認識的楚人之中,當然也隻有李叔叔您了。
所以,小子根本不解此中之卦,就已知作案之人是李叔叔您,這就是小子推測的憑據。”
王禪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也是讓人十分意外,可他的推理總是讓人無可挑惕。
李悝一聽,再次長歎一聲,實在感歎於王禪的聰慧。
他精心布置,可王禪才隻探了一個開頭就已經知道結果,就好像是一個人與人聊天,才一開口別人就知道你想說什麽一樣,有一種深深的失落。
長歎之餘又冷笑兩聲,算是一種自嘲,也算是一種無奈。
“剛才你說在我臥房裏見到的,這本無什麽特別之處,但凡了解本人之人,他們都知道本人一向有條有理,臥房之內當然也不會紊亂,可你是因察看到什麽不對才會對此有疑惑的,剛才為什麽又欲言又止呢?”
“哎,實不瞞李叔,此事小子本不願提,可若是不說李叔自然好奇,可若是說了,又怕將來被母親責罰。
不過既然李叔再次垂詢,小子也隻得如實相告。
小子發現,李叔臥房裏少了一件東西,那就是當年我母親送給李叔的鞋子。
若是李叔真的死了,依例全身上下自然會換成壽服,連鞋當然也要換下來。
那雙鞋子也有數年,自然會陳舊,那麽它該置在李叔的床下,或者其它地方,可小子四處找來,卻找不著。
<a id="wzsy" href="http://m.2kxiaoshuo.com">2k小說</a>
所以小子推測是因為李叔一直穿在身上。
那麽由此證明李叔之死,其實隻是對外的一個騙局而已。”
王禪說完,李悝也是低頭看著自己腳下的一雙布鞋,雖然有些陣舊,可卻十分適腳,李悝一直穿著這一雙當年王禪母親王彩霞送與他的鞋子。
卻不想自己精心布局,卻敗在一雙鞋子之上,任誰也不會想到。
此理若不是王禪,任誰也不會注意得到,可那時王禪知道此事也才六歲,可見王禪的觀察是如何敏銳,而且分析又是如此合情合理,讓李悝都隻得自歎自憐,再次自嘲一笑。
“你這個小子,實在是讓人太多意外,實不該如此聰慧,實不該懂如此多的人情世故。”
王禪聽了,不知道是喜還是悲,他的母親守節盡忠,當年對李悝雖然欣賞,卻並無愛意,可李悝卻因此喜歡上了他的母親,這一點縱然李悝不承讓都不行了,這一雙普通的鞋就已經道盡一切。
“既然如此,那今夜你來訪我,又意欲何為呢?”
李悝恢複常態,又不像常態,語氣裏逞著一股冷氣,話語像出自一個死人之口一樣,讓王禪倒吸一口氣,他知道該要麵對的,終歸還是逃不掉的。
【作者題外話】:前麵留的一些小坑,現在也基本補平了,勝玉當時的留書,王彩霞的一雙鞋子,等等這些細節其實並不顯眼,可在此書之中有的時候卻會無意之中顯出他的作用,包括接下來的兩章,王禪麵臨生死決擇之時,救他的總是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東西,而且這些東西將來還會有大用,包括六個陰陽古幣,李悝最後送他的東西三個鐵環。
而寫到這裏相信大家也知道在本人的筆下,人都要經過一些事才會真的成長,比如對生死的麵對,比如對昔日故人,親人以及友人的決擇,正是不經一事,不解一世,王禪從一個少年郎真正要成長為一個讓人神魔懼怕之人,要解悟天地之道,也並非隻憑悟性,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非一躇而就!
夜已深,人猶在。
李悝依然站在墳前,身影更加孤單。
“你來得有些晚呀!”
李悝並未轉身,像是對著自己的墳在說話一樣。
可剛才還是空空的菜園子,此時已站著另一個黑衣人,正是從江邊趕回的王禪。
“李叔叔別來無恙,實耗費了小子不少清淚。”
王禪還是十分激動,知道李悝未死,此時就站在他的麵前,可他的話卻又說得有些孩了氣。
“你長大了,卻還是沒有長大,天地之間,生死相依,有生就有死,萬物皆是一樣,你能有多少淚水祭奠這些逝去的生命。”
李悝並不覺得驚異,也不驚喜,他知道王禪還是會來找他的,而且他也知道王禪始終還是會長大的,一來就給王禪點拔著大道之理。
“不錯,確實如此,人隻是萬物之一,可人卻是這萬物之中的精靈,人有感情,就會流淚,人若無情,淚又有何用,天地生萬物,每一件東西都不該是無用的,像眼淚。”
王禪回複得十分輕鬆,這讓李悝都未曾想到,王禪的悟性之高,並非隻在年幼之時。
一般少年天才,長著長著就會慢慢的趨於平庸,越長大悟性就會越差,可王禪不一樣,年幼之時的聰慧與現在的聰慧相比,實不足道也。
他是越長越聰慧,越長智越開,悟性越強。
“嘿嘿,狡辯,你不是萬物,焉知萬物無情,天下雨,大地濕,萬物生,雨水難道不可以是天的眼淚,難道真的無情嗎?”
李悝在王禪麵前,始終還是保持著一種高高在上的身姿,縱然現在王禪已經比他還要高了,但王禪卻有意選了一個低位,這讓站在墳台上的李悝看起來比王禪略高一些,就像是一個背影畫了副畫一樣。
“李叔叔就是有天地仁心,能體貼萬物之心,萬物之命,小子自愧不如。”
“你變了,變成十分有謀略,你如此說來是為了責備我草菅人命,謀害楚都一十八個無辜百姓,造成楚都百姓恐慌嗎?”
李悝略帶生氣,反問著王禪。
“小子不敢,隻是有疑。”
“大周天下,還有你鬼穀王禪不敢做的事,你不是已經解開了我所布之卦嗎?
為何還會有疑?”
王禪一聽,摸了摸頭,上此時臉上的黑布已經拿下,臉上有些不好意思。
“回李叔叔,剛才得李叔叔一提醒,小子才想起來,今晚本來已解了兩個卦,可尚餘最後一卦未解就出來了,就匆匆而出,實在有些不好意思,辜負李叔叔的厚愛了。”
李悝一聽,還是一震,他布了此九宮八卦之局,原本以為至少要王禪幾天時間才會想得到,可王禪第一天就已知道他所布九宮八卦。
而且今天他就能畫出自己的背影,說明他已明白其中之意,可現在聽來,他竟然沒有解完七卦,隻解了幾卦就已猜到是自己作的案,自己就是楚都九宮連環殺手。
如此看來,自己辛苦所布的九宮八卦,在王禪麵前實在是有些不值一提,王禪該是早就認定了結果。
想到時這裏,李悝也是歎了一口氣,有些失落,自己的得意之作,在王禪麵前竟然如此不堪入目,毫不費力。
“既然如此,那就在這裏解一解下一卦吧,讓李叔叔了識一下這些年你的進步,對於八卦易理的領悟。”
李悝也想知道王禪對八卦易理的深度,雖然他也是此道高手,可易理之深,已遠超人之所想,越往下解,就會發現易理所含天地之道,實囊括蒼穹。
“那好,小子在李叔叔麵前也就獻醜了,還望李叔叔莫怪。”
“說吧,不必因為我比你年長而有顧忌。”
王禪放下手中的劍,頓了一頓開始解楚都九宮八卦中的最後一卦,也就是九宮兩條斜線所產生的卦像,皆是山雷頣卦。
“山雷頣,實也是上上之卦,卦像有言:太公獨釣渭水河,手執絲杆憂愁多,時來又遇文王訪,自此永不受折磨。
山在上為客卦,雷在下為主卦,動靜相交,也算是陰陽相合。
頣為養,春暖萬物養育,依時養賢育民。
陽實陰虛,實者養人,虛者為人養,自食其力。
前兩卦分別為水雷屯卦,火雷噬嗑卦,一卦為屯積而發,建功立業的過程。
二為處理矛盾善用獄而處理事情的方法,也在於剛柔並濟。
那麽這最後的頣卦就是如此,山下有雷,含地而化,故萬物苟得其養而生生不息,這是頤卦之象。
君子觀此卦像,思創業唯艱,唯含弘廣大則不失其養,從而當慎言語、節飲食、頤養天下。
頤:貞吉,觀頤,自求口實。
頣卦於人倡導自力更生,自食其力。
其下六卜,其實就是講解一個過程,讓人自頣而頣人之時一定要固守正道,而不可誤入歧途。
此卦實是整個九宮八卦的終結,卻又好像是好始,整個九宮八卦,若依此時楚國形勢而解,到也不失李叔叔宏誌,隻是可惜,小子非是太公,太公六十甲子而遇文王,而小子這才一十三歲。
楚王也非文王,隻是一個王候而已,治楚非是治天下,李叔叔一片好意,小子實隻能心領,至於將來如何,小子也不敢奢求,隻望楚國能如叔叔之願即可。”
王禪把最後一卦簡單解完,並不哆嗦,在李悝麵前解卦就要簡單得多,都是通曉之人,一點就通。
“不錯,你解的卦解實符合天地之道義,實也難得,可你為何未解完此卦就已認定殺人都是我嗎?
這一點我李悝自負布此九宮八卦之局還沒有什麽毛病,不懂此道之人,縱是破一萬年也不會破解此案,可你第一天就解了九宮八卦,而且未解完卦意就知道凶手,聽聞你解這幾卦也並非像其它人一樣,一次解完,像是並不在乎,也不急著知道凶手一樣。
這又是為何?”
李悝現在對王禪十分有興趣,一是他也是一個極度自負之人,不相信王禪竟然才解幾卦就推測出自己是凶手,更何況自己已算是死人,在楚都人人皆知,連王禪也來墳前祭拜過,就如王禪剛才所言,還妄費了不少清淚,可他為什麽能反轉得如此之快,這在李悝心裏實在不解,也不得不低聲下問王禪。
“哈哈,有勞李叔叔垂詢,其實小子並不用解這七卦就已經知道此案是李叔叔所作,所以小子雖然已知此七卦,卻並不急著解,隻是還沒想好如何麵對李叔叔而已。
小子自小受李叔叔教誨,察物觀人知時造勢,所以小子對世間萬物都充滿好奇,也特別善長觀察細節。
而小子在李叔叔臥房之內住了一宿,見李叔叔的臥房清淨如一,物什布置整齊,條理清楚,並無人動過。
這說明平時李叔十分注重家居環境,有條不紊,並不像小子一樣,有時會胡亂放錯位置。
第二方麵也說明李叔平時清廉如水,臥房之內並無什麽繁雜之物,而且去世一年多,竟然連小偷都懶得光顧其臥房。
小子心裏也是十分敬佩,也十分痛惜,可小子卻發現,這臥房之內少了一樣東西,應該是叔叔在意之物,這就讓小子有些費解,如此推論,小子對李叔之死也就有了疑惑。
若說李叔入了夢魘之局,縱然是中了其夢魘之術,怕也有能力自保一時,不會自尋死路,自絕於夢魘之中。
所以當小子看了九個命案現場,組成一個九宮八卦之局時,小子就已確定此案當是李叔所為。
殺人不圖財,亦不為仇恨,更不是報複,也並非真的製造恐慌。
若說恐慌,在楚都死十幾個人實在太過平常了,當年吳國攻入楚都,不知死了多少人,楚國這些年戰火不斷,早就看淡生死了。
那麽誰又會如此周折呢,誰又對易理如此癡迷,誰又會作此大案而不怕被人懷疑呢?
自然是一個不會被人懷疑之人,而在楚都能布此局者,也非李叔叔不可了。
從目的上來看,能布此局,又會給誰看,若是精心布置,無人欣賞,那又有何用,行凶者自然不會如此愚蠢。
而當時正好小子來楚都,也算是精通於易理,那麽此案就是布予小子了,似乎此局也想考較小子所學易理。
由此可見如此苦心布局之人,自然是小子認識的,若不認識小子,布此局又有何用。
而在小子認識的楚人之中,當然也隻有李叔叔您了。
所以,小子根本不解此中之卦,就已知作案之人是李叔叔您,這就是小子推測的憑據。”
王禪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也是讓人十分意外,可他的推理總是讓人無可挑惕。
李悝一聽,再次長歎一聲,實在感歎於王禪的聰慧。
他精心布置,可王禪才隻探了一個開頭就已經知道結果,就好像是一個人與人聊天,才一開口別人就知道你想說什麽一樣,有一種深深的失落。
長歎之餘又冷笑兩聲,算是一種自嘲,也算是一種無奈。
“剛才你說在我臥房裏見到的,這本無什麽特別之處,但凡了解本人之人,他們都知道本人一向有條有理,臥房之內當然也不會紊亂,可你是因察看到什麽不對才會對此有疑惑的,剛才為什麽又欲言又止呢?”
“哎,實不瞞李叔,此事小子本不願提,可若是不說李叔自然好奇,可若是說了,又怕將來被母親責罰。
不過既然李叔再次垂詢,小子也隻得如實相告。
小子發現,李叔臥房裏少了一件東西,那就是當年我母親送給李叔的鞋子。
若是李叔真的死了,依例全身上下自然會換成壽服,連鞋當然也要換下來。
那雙鞋子也有數年,自然會陳舊,那麽它該置在李叔的床下,或者其它地方,可小子四處找來,卻找不著。
<a id="wzsy" href="http://m.2kxiaoshuo.com">2k小說</a>
所以小子推測是因為李叔一直穿在身上。
那麽由此證明李叔之死,其實隻是對外的一個騙局而已。”
王禪說完,李悝也是低頭看著自己腳下的一雙布鞋,雖然有些陣舊,可卻十分適腳,李悝一直穿著這一雙當年王禪母親王彩霞送與他的鞋子。
卻不想自己精心布局,卻敗在一雙鞋子之上,任誰也不會想到。
此理若不是王禪,任誰也不會注意得到,可那時王禪知道此事也才六歲,可見王禪的觀察是如何敏銳,而且分析又是如此合情合理,讓李悝都隻得自歎自憐,再次自嘲一笑。
“你這個小子,實在是讓人太多意外,實不該如此聰慧,實不該懂如此多的人情世故。”
王禪聽了,不知道是喜還是悲,他的母親守節盡忠,當年對李悝雖然欣賞,卻並無愛意,可李悝卻因此喜歡上了他的母親,這一點縱然李悝不承讓都不行了,這一雙普通的鞋就已經道盡一切。
“既然如此,那今夜你來訪我,又意欲何為呢?”
李悝恢複常態,又不像常態,語氣裏逞著一股冷氣,話語像出自一個死人之口一樣,讓王禪倒吸一口氣,他知道該要麵對的,終歸還是逃不掉的。
【作者題外話】:前麵留的一些小坑,現在也基本補平了,勝玉當時的留書,王彩霞的一雙鞋子,等等這些細節其實並不顯眼,可在此書之中有的時候卻會無意之中顯出他的作用,包括接下來的兩章,王禪麵臨生死決擇之時,救他的總是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東西,而且這些東西將來還會有大用,包括六個陰陽古幣,李悝最後送他的東西三個鐵環。
而寫到這裏相信大家也知道在本人的筆下,人都要經過一些事才會真的成長,比如對生死的麵對,比如對昔日故人,親人以及友人的決擇,正是不經一事,不解一世,王禪從一個少年郎真正要成長為一個讓人神魔懼怕之人,要解悟天地之道,也並非隻憑悟性,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非一躇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