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三章三分之謀


    三日之後,去往秦都的路上,三千秦國鐵甲相護,官道之上卻也隻有三輛馬車,聲勢浩大,這也是王禪第一次正式出使的儀仗。


    這三日王禪也與贏盤在軍中觀看了秦軍的操練,心裏也是十分震憾。


    秦國軍兵之勇,不在吳國之下,吳國有孫武,可南人身體卻要略差北人一籌,正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南人身材要比北人矮一些,可秦人屬大部分屬西北人,身材又比中原北人要矮,可這些秦國兵甲個個目光如炬,操練之時氣勢如宏,讓人過目不忘。


    雖然軍備上比之吳國、楚國要差,可若論戰力,卻要勝過楚軍,可以吳國孫武治下吳軍相比。


    這也得益於秦軍一直與中原晉國雖然相安無事,可卻常年要防晉國入侵以及西北戎狄入侵,所以秦軍一上戰場都有一種同仇敵愷的精神麵貌。


    對於大周天下而言,戎狄是外族,是真正的敵人。


    而大周列國雖然以國為諸侯列國為稱,可對百姓卻並無太多限製,相互認可的也都是大周百姓。


    列國之爭,也隻能是內戰內耗。


    相反楚國這些年與吳國交戰多年,楚國軍備也是落後,而且精神麵貌也有些萎靡,比之秦軍實在不可相提並論,若楚秦交戰,楚軍也隻能處於下風,這是王禪憂慮之處。


    “師傅,你說這個太子殿下,到比出使楚國的那個王子要沉穩得多了,帶兵打仗也是威風淩淩,而且更難得胸有度量,被你戲弄一番竟然反而更加佩服於你,到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青裳此時對王禪也是十分心誠,而且兩位公主跟著王禪,受此尊榮,也是第一次。


    如此陣狀相迎,就算是楚王親臨也未如此,更何況她們隻是公主身份。


    但跟著王禪就是不一樣,不以身份來論,就可以把氣勢做到極致,壓倒對方,得到對方認可。


    “此人當然不簡單,秦國自前兩位先祖秦景公與哀公兩位明君繼位足有七十四年,秦國相對十分穩定,不僅沒有過多戰伐,而且自景公開始,秦國封地一直向中原及西北擴張。


    西北戎狄雖然也奢想通過秦地侵入大周領地,可卻一直被秦國壓製,不僅不能多占半分大周領土,相反,這些年倒有不少領地被秦國吞並。


    所以有此兩位開明之祖,保證了秦國內部的穩定。


    而秦夷公卻隻當了三十年太子,輔佐哀公,國內平穩,至夷公死都未繼任秦王之位,以至到哀公病逝,大位直傳於長孫贏寧,也就是贏盤的父親。


    而贏盤自小就確定了太子之位,他的弟弟贏方自然是普通紈絝公子,而他自小就寄予厚望,自己也不敢輕視。


    兼之整個秦國將來之治在於他的本事,而非他人,所以自小就考慮的比常人要寬要廣。


    而他也會以秦國大局為重,而不會計較小節,這也與其自小為國為重有關,自小培養,方能如此沉熟穩重,胸懷大度。


    與楚國內鬥外患不休相比,秦國穩則有進,楚國亂則荒廢。


    楚國雖大,卻不比秦國之強,若王上不勵精圖治,那麽秦國有朝一日必然會強壓楚國一頭,真正的成為列國之霸。”


    王禪還是把自己的看法說出,讓青裳也能從中感受到這其中與楚國相比的不一樣。


    “師傅,那依你所說,你是十分看好秦國將來能一統天下,所以才對贏盤出謀劃策,為強秦而謀嗎?”


    青蘋始終還是格局有限,對於王禪為贏盤出謀劃策心裏有隙。


    “青蘋公主,我說過列國相交,以利為重,若我隻顧楚國之利,秦國又如何會信服於我。


    相反若我公正以對,既無損秦國之威,又不損楚國之威,於雙方都有好處,所張謀算也才能實現。


    至於將來誰能一統天下,這非以一君一王可以定論,就算是強如晉、楚、秦、齊這樣的列國,也是需數位君王勵精圖治,長久保持著穩定,才會有此機會。


    至於巴蜀,一直是大江之咽喉,而且漢中之地,土地肥沃,比之大江平原也不惶相讓。


    若楚國之君能重視巴蜀,與巴蜀交好,得巴蜀支持,再兼之興農重商,還利於民,若能把大江流域治成大河流域那般繁榮,那楚國自然也是一統中原的最大希望。


    而楚國之所以一直難與持久稱霸於列國,究其原因就在於王族內部不穩,而且世世族盤根錯節,內耗不止,楚國才漸顯疲態老態,難以與其它強國相比。


    我雖是楚人,可卻不能以楚國局限,將來天下一統,是為普天之下的百姓,於楚國百姓自然也是有利的。


    並且雖然此時列國強勢,卻依然以周為尊,以周為統,以周為謀略之基。”


    王禪其實心裏對惠王也有顧忌,惠王本可以再大膽一些,大刀闊斧進行革興。


    可子西與子閭歸還共計二十二城之後,所任命的城主也讓王禪失望,這其中大部分依然還是楚國世族權貴,而少有布衣朝臣。


    楚王胸懷如此,也隻顧著拉籠世族權貴,以保得楚王之位,卻無開闊眼光,麵向異姓百姓,為楚國長久謀算考慮。


    雖然幾個旨意都表現出一種求賢若渴的姿態,但在真正實施上,依然擺脫不了楚國王族那種自身的優勢,對布衣百姓難有公平公正之心,更難與平視。


    這一點王禪十分清楚,並且此次楚王賜寶劍,實則已有對王禪的恐懼在內。


    <a href="http://m.bidige.com" id="wzsy">bidige.com</a>


    王者之劍楚王並不能拔出,若賜與王禪而不告知,那麽這裏麵就是借刀殺人之嫌,由此王禪也想起當年李悝在虎踞鎮的時候對王禪的警告之言,不可以一國為謀。


    再者如伍子胥與伯否、孫武,他們也不是吳人,卻也效命於吳,列國地域之別不該成為一國賢才的限製,若著眼於天下一統,那麽就不能僅局限於楚國一域。


    若秦國能持續自強,韜光養晦,那麽它日占得巴蜀就可以遏製楚國,隻是現在晉國卻成為秦國的最大礙障,若晉國不強,亦是內亂不止,那秦國自然會有機會。


    自百年前晉國封了八大家族,昌益吞食王權,晉國大權實際上已完全被這八大家族控製,難與統一。


    若內部都難統一,縱是占得中原之地,又何能一統中原呢?


    (此時的王禪已有三分晉國的謀算了,隻是最終確定此謀算還要等拜師學藝,夜讀天書之後才會頓悟,當然這一切都是老子的傳教,也會與第一章相對應起來。所以第一章所寫男主對現代知識並不熟悉,相反對鬼穀的本事學得十分係統,所謂無字天書,說白了隻是鬼穀在現代社會的記憶而已,當他逐漸恢複,古代的本事完全繼承,現在的東西就會少了一些,這樣才不會有違曆史。)


    “姐姐,師傅所說得不錯,若要一統中原,非是有賢才大能輔佐就行,還需一國之君長久謀劃,楚國這些年曆經內患與外憂,實能成大器,非是我自己看不起楚國。


    我父親就是一個例子,他這一生所為,真正有幾件事是為楚國而謀,還不是為一己之私,致死都還在想著楚王之位。


    若把子節哥哥換成贏太子,手握十萬大軍,麵對師傅的謀略,又會不會知理而退,以大局為重呢?


    如果不是師傅謀算有方,如果不是贏太子胸有大度,以秦國大局為重,以他手中的十萬大軍,我怕我們早就成刀下亡魂了。


    幾日前師傅所舉列國興盛的例子,妹妹心有所感,列國之盛,不過三代,宋國為始,齊國次之,晉國、楚國、秦國皆是如此,不能長久。


    誰能一統天下,還真不能以楚為限。”


    “妹妹說得對,姐姐要多跟你學學。”


    青蘋擁著青裳,語氣溫柔,聽不出半分生氣的樣子。


    此時外麵響起馬蹄聲,馬車也停了下來。


    王禪掀開簾子,微笑著看外麵有贏盤。


    “太子殿下,是不是貴先祖夷公的陵墓到了?”


    “先生,正是,前麵就是雍城,而我們自此可以轉道左宮,那裏有先祖夷公之墓。”


    贏盤這幾日與王禪相處,受教於王禪,雖然貴為太子,在王禪麵前卻十分恭敬。


    “那好,我們就轉道去祭奠一下先祖秦夷公,還請太子帶路。


    至於這三千鐵甲,我看就不必了,有在下在,太子當可放心。


    兼之先祖一生輔佐哀公,兢兢業業,做人低調務實,想來他也不喜歡如此鋪張浩大的場麵,還是從簡出行才顯對夷公的尊重之情。”


    “一切依先生所言安排。”


    贏盤說完,麵對著身邊的幾個副將道:“眾將聽令,你們先回秦都加強都城防衛,並向王上回稟,本帥先帶楚國使臣祭拜先祖。”


    贏盤說完,自己再回到車駕之內,帶著三輛馬車直朝雍城之西左宮奔去。


    而三千秦軍一得軍令也不敢怠慢,都向秦都奔去。


    “師傅,我們既然已到秦都郊外,而今晨得息使臣其它人員也會於今日晚間到秦都,我們為何不先去秦都,至晚間就可以他們匯合。”


    青裳還是有些疑問,畢竟身在王族,也不懂世務。


    王禪一聽,隻是嘿嘿一笑,並不言語。


    “妹妹,我們既然來秦國出使,路過現秦王之父的陵墓,若是過而不拜,讓人覺得有失禮儀。


    若師傅先祭拜其先祖,那行到了秦都,秦王定然會以禮相待,對楚國使臣團禮儀有加,將來謀事就要順當得多了。”


    “對對對,還是姐姐明事理,妹妹到是不懂這些世故之情。”


    王禪聽姐妹兩的話,也隻是微微一笑,至於青蘋所言,隻是其理之一,而另外的猜測,王禪當然不好跟她們講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鬼穀神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蟲月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蟲月二並收藏鬼穀神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