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四章初成兵略
王禪很快就回到了龍城,隻是此是葉公與申公都不在龍城,他就是這龍城最大的官,可他卻並不習慣,回到龍城府衙之後,一直坐在大堂之內,無所事事,。像是睡著了
“師傅,吳將軍回來了。”
魯班的話還是讓王禪有些意外,驚醒了一些思慮,又有些不好意思。
雖然龍城此時已處於戰備姿態,整個府衙都有人守衛,可卻不想通報他的竟然是魯班,楚國軍備司的主事。
“魯班,你一直守在這裏嗎?”
“師傅看起來有些疲憊,所以徒弟自然會守在此地。”
“是呀,我是有些疲憊,今日該是楚都平定的日子,可我明日處理完龍城之事,也該走了,心裏總有些無法逃避的傷感,所以才會疲憊,剛才都睡著了,一點感應都沒有。
若依平時,百步之外,任何風吹草動都會有所感應。
可剛才若不是你守著,我怕就是普通的村夫也可以輕易把我殺死,這或許本不該是我這個年紀的感受。”
王禪說的是實話,剛才他角實累得睡著了。
楚都的事,本就難與處理,所以他借故讓趙伯來主持此事,而且在楚都還有化武,慶忌以及萬毒紅,他不心擔心。
從最開始,他其實早就謀略好的,包括白公勝任巢邑三城的城主,自主征兵的試行,秦國出兵等等,以及讓左司馬子節出兵上雍城,至他出使秦國。
雖然當時秦國太子贏盤都想撤兵,可他卻並沒有讓贏盤撤兵,反而駐紮在邊境,這都是為了楚國此次的布局。
包括葉公此時已控製巢邑一城等一係列的事,其實都在他的謀算之中,他本該不用擔心。
可正也因此,他才會十分疲憊,而且他知道,此時秦國陣兵秦晉邊境,晉國之危已解,隻需明日與晉王一見,說明利弊,他相信晉國必定收兵回師,而晉國想借此機會吞並鄭與衛國,甚至吞並宋國的謀略也不再成立。
雖然此時鄭衛宋相對於楚國晉國而言都十分弱小,可這卻是南北強國的緩衝。
楚國雖然現在沒有敵對之國,可尚需中興之日,所以王禪要為楚國爭是這喘息的時候,而且也為大周一半的地域消除戰火,解百姓之憂。
這些都是王禪必須考慮的,可這還不是最讓王禪頭疼的東西。
最讓王禪頭疼的事,此時應該已經依著王禪所布之勢形成了不可解之局,這才是王禪難與麵對的。
他算過青裳與青蘋,她們中有一人命運有此一劫,可他卻不能讓兩人躲過此劫,因為此劫本是因出身而引起,任誰也無法改變。
他不知道此劫意味著什麽,可他知道楚國若想平安,那麽一些該死的人必然要死,若不然他所有的謀算都是空的。
而此時需要他麵對的是青裳與青蘋的哥哥白公勝,還有她們一直默認的父親子建,而這兩人都必須死。
因為子建,他想起了李悝,真正的李悝已經死了,為楚國而盡忠,現在的李悝已完全變成一個行屍走肉,成為了夢魘的傀儡。
雖然他隻是一個傀儡,可卻也做了許多傷天害理之事,包括楚國九宮之案,以及後來的使臣被刺,王禪不得不麵對,也是王禪最不想麵對的事。
“主帥大人,末將吳仁攜妻兒一起參拜大帥。”
吳仁的聲音還是打斷了王禪。
王禪總是在人意外不到的時候會出小差,剛才魯班已經通報了,可他依然沒有從憂慮之中走出來,隻這一刹那,他又回到現實之中。
則他本來就一個常人達不到的好處,那就是能一心多用。
雖然人已沉醉在憂慮及擔心之中,可卻還有一個心思在關注著外麵的一切。
“哦,吳將軍辛苦了,快快請嫂夫人及貴公子坐下,不必如此客氣,剛才在下有些走神,到讓將軍及嫂子見笑了。”
王禪也是十分客氣,讓吳仁及他的夫人兒子一起坐下。
而一邊的魯班則有些茫然,不知道他這個小師傅竟然還有這種能力,因為剛才他通報以後,見王禪又像是瞌睡不醒的樣子,直到吳仁帶著妻兒出現,此時再看王禪又精神十足。
對於魯班,其實也十分心疼王禪,雖然現在是師徒之份,可看著王禪如此小的年紀卻要掌控如此大的局勢,他知道王禪是真的累了。
“魯班,你呆著做什麽,還不去吩咐下麵,今晚多做幾個菜,吳仁將軍奔勞回龍城,又帶著妻兒,可不要怠慢了。”
王禪吩咐魯班,可到讓吳仁不好意思了。
“娟兒,葉城主與大帥都例行節儉,而且此時晉兵犯境,所以龍城府衙人手不夠,還是有勞夫人去幫幫忙,做一桌好菜。
我吳仁沒有什麽本事,可自得主帥提拔之後,卻從來沒有感激過主帥知遇之恩,今晚就辛苦夫人了。”
吳仁本就十分細心,他知道之所以魯班會遲疑,是因為這龍城府衙本就沒有多少下人,此時進駐了不少楚國兵甲,更是忙都忙不過來。
而且葉公治城,一向以民生為重,自己從來節儉,所以龍城府衙還不及普通小富之家,隨時可以備一席好酒好菜,以至於魯班才會為難。
“好好好,本帥也是窮得呆叮當響,魯徒弟你今天拜師可沒出份子,不若你出點錢如何?”
王禪此時也知道真要招待客人,自己身上可是沒有半個子,可話也說出口而吳仁也體諒他這個窮主帥,當然不能讓吳仁再破費了,所以隻能使喚魯班了。
“徒弟遵命。”
魯班剛才想走,卻不想吳仁十分好奇的一把拉住魯班。
“魯兄,你竟然能拜先生為師,實在是可喜可賀。
隻是主帥從來不把錢財放在眼中,縱是萬車黃金於他也是糞土,末將也不敢有勞魯兄,至少末將還不算窮得叮當,就由末將來作東如何。”
吳仁說完,看了看他的夫人,而他的夫人也十分識得在體,知道雖然麵對的是一個奇異的天賜靈童,楚國的左相大人,而且是此次的主帥,可對她們而言,還隻是一個孩子。
一個毫無心機,視錢財如糞土的孩子。
“妾身謝主帥大人恩遇,妾身本是楚國之人,也會一些烹飪技術,今晚就由妾身來為大人做幾個小菜,以慰大人對楚國百姓之恩。”
吳仁的夫人說完也是對著王禪與魯班一揖,這到讓王禪有些不好意思了,趕緊站起身來,回之一揖。
“還要有勞夫人辛苦,在下實在有愧。”
吳仁的夫人並不言語,隻是看了一眼吳仁,就款款而出。
“吳將軍該是功成圓滿了吧,這才如此閑情。”
王禪也不管茶涼,自己到是喝了一口,這才不好意思,為吳仁與魯班茶了冷茶。
“兩位將軍,還有這位小兄弟,茶雖涼,人情在,此時已顯炎熱之像,還望不要見怪。”
王禪也是說得客氣,涼茶敬人本就有失禮儀,可對於王禪來說,也沒有這麽多拘束,況且麵對的是魯班與吳仁。
“師傅客氣了。”
魯班說完喝了一口,麵對王禪他還是小心翼翼的,今天王禪給他的禮物,現在他已經悟出用途,所以他對王禪更加尊敬,雖然其實王禪比他可小了許多歲。
“啟兒,還不拜見鬼穀先生,你自小就喜歡兵法韜略,可真的麵對鬼穀先生時為何如此膽怯。”
吳仁是在對他的兒子說的,他的兒子此時就坐在他的身邊,外表看起來其實身材十分壯實,卻顯得有些膽怯。
“啟兒拜見左相大人鬼穀先生。”
“起來吧,其實在下看起來也不比你大幾歲,就不要拘禮了。”
王禪還是親自扶起吳啟。
“你是不是看我這貌相有異而有些害怕,小吳啟。”
王禪還是安慰著吳仁的兒子吳啟,畢竟王禪自小就沒有朋友,很大部分是因為他長相實在怪異。
王禪說完,又覺得那裏不對,看著吳仁道:“吳將軍?”
吳仁一聽,知道王禪還是忘不了軍情,所以此時也是站起身來對著王禪行了一個軍禮道:“回主帥,葉公的五萬大軍已安全送低巢邑,而且有主帥的朋友相幫,巢邑三城兵不血刃,已盡數被葉公與申公控製,所以還望主帥勿憂,而在下也尊從主帥之令回龍城,隻是順路也把妻兒接來,過衛龍城,同時也讓他們見一見主帥。”
“你些事你不用說我也知道,這都不是在下憂慮之事,本也是順理成章的。
葉公一直治城有方,在楚國仍至列國都名聲在外,楚國兵甲對葉公都十分尊重,而且巢邑三城的守將自然不會懷疑自己本國兵甲,因為吳國增兵,他們自然會以為是王上派人來協助守城。
而白公勝反叛自然不會有太多人參與,隻要清除了頑固之人,再釋明大義,那麽巢邑本就是我楚國封地,自然會受葉公的節製了。
所以吳將軍就帶著妻兒來龍城,也是對楚國盡忠,有此忠心,在下十分感動。
在下其實也明白,若是有緊急之事,吳將軍自然不會如此悠閑了。”
王禪其實根本不用什麽憑據,其實巢邑三城之事他早已算好了,而他的憂慮,就是在算好這一切之後的憂慮。
現在看著吳仁把妻兒一起帶來戰場之上,心裏也十分欣慰,有如此忠心的部下,王禪也十分放心,畢竟將來吳仁也將成為楚國棟梁之才,有如此忠心,當然心安了,況且吳仁作為將軍,做事如此重在局而輕小節,也讓人佩服。
<a id="wzsy" href="http://m.156n.net">筆趣閣</a>
“主帥謙虛了,來時在下問過葉公與申公,他們都說不用這麽急與回報的,而且回不回報,先生也能知道具體的情況。
現在聽先生所言,在下還是有所慚愧,不能真正領會先生的計謀,若是先生不說,在下還真的有些擔心。
先生出訪吳國之時,其實早就為葉公控製巢邑三城做好了準備,那就是用吳國兵甲駐兵吳楚邊境來造成假像,讓白公勝不會懷疑,而當葉公去往巢邑之時也不會懷疑,這才能順利接收巢邑城。
而白公勝當時在大江之上時,並未在三日之後出現,也就應證了他的反叛之心,隻是他帶這一萬兵甲,其實正是先生之所謀算的。
若是帶的兵甲多過一萬,那麽也會引起人的懷疑。
而且以一萬兵甲攻下楚都,於白公勝而言並非難事,同時也讓白公勝認為巢邑還有四萬兵甲,不論反叛之事成與敗,他都還有機會。
若順利攻下楚都,那麽巢邑的四萬兵甲,就可以緊急調往楚都,守衛一時。
而且若他事敗,那麽必然會拚個你死我活,而巢邑的兵甲,就成了白公勝最後的依靠。
因為有這些謀略在其中,所以先生十分放心,而且葉公與申公最後也明白先生的意思,所以對末將的擔心,反而十分淡然。
先生能把別人的謀算當成自己的謀算,這在吳仁來看,世間再無它人。”
吳仁也算是一個兵法大家,所以通過這幾件事,就知道,其實王禪每一步看似無心,其實卻藏著深意,而且是順著別人的謀算而行,讓人無法察覺自己的謀算,竟然也是別人的謀算。
所以王禪的謀算在外人看來異常凶險,可真正實施後才會發現,其實並沒有任何我風險。
包括對於秦國,王禪早就算準贏盤會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出兵壓製於上雍城,所以早就安排了五萬大軍入駐上雍,而在出使秦國之時,讓作國十萬大軍就地為農,以築城為本,也是牽製著左司馬子節。
而左司馬子節當然也不會一次調過多的兵甲入楚都,是因為有秦兵牽製,隻會依王禪之計調一萬兵甲,最後的結局,無論是白公勝和子節誰勝誰負,都不會再有回頭的機會。
巢邑已被葉公所控製,而上雍城的幾萬兵甲,早已安排成為楚王平定叛亂的本錢,而在出使吳國的過程中,王禪一路之上看似遊山玩水,其實已為水師及楚王避難找好地方。
而上雍城的兵甲,早出兵也不可能,畢竟司馬子節才調兵出城,那麽自然是一時保有五萬兵甲,而左司馬子節調兵出城,卻也會引起秦國的注意,秦國當然想試一試上雍城到底調走多少兵甲,若是上雍城空,那麽秦國自然會攻擊楚國。
可正是這一係列相互牽製的條件,讓子節調走一萬楚軍,卻還留下五萬守城之軍,讓贏盤不敢輕舉妄動。
而在贏盤將秦國大軍調入晉秦邊境之時,那時楚國上雍城軍正好可以順勢調出,而那時相信楚都已成亂局,而楚王可以把上雍城的兵甲變成平叛之師。
所有的一切,都是王禪謀算之中局勢變化,而所有局勢的變化又都掌控在王禪的手中。
“鬼穀先生高謀,父親與我講後,啟兒十分佩服,能把天下列國之勢掌控在手中,為己所用,實是世間罕有。”
此時吳仁的兒子吳啟竟然也像是十分會意一樣,對王禪的謀略進行中肯的評價。
“啟兒不得無禮,你才習得幾天兵法,就在鬼穀先生同前顯擺,難道忘了傲不可為的家法嗎?”
吳仁也是有些氣憤,語氣嚴厲,對這個兒子口出此語有些不滿。
“無妨無妨,吳將軍不必生氣,若我觀之不錯,你這個兒子將來可成楚國棟梁之才,為何要阻其知事呢?”
“讓先生笑話了,我這個劣子,自小喜歡習武,喜歡兵法,若說在此方麵,到比我更有天賦,劣子無禮,還望先生見諒。”
王禪一聽,知道吳仁的意圖,而且剛才吳仁夫人走時的眼神王禪也看得通透。
“此子,虎背熊腰,卻一副清秀的麵容,正是南北融合之相,想來貴夫人該是江北人士,而吳將軍是楚國大江沿岸江南之人。
所以才會有如此良才才俊。
既有北方的強悍,又有南方善水的婉轉柔順,十分難得,隻是,隻是不知公子名諱這何字?”
“回先生,是啟明的‘啟’字,今年剛好六歲。”
吳仁此時到是十分恭順的把吳啟的名號說出,他知道王禪本就善長觀相此道,所以也望王禪能給些指導。
“哦,啟為開啟,有如日月出天之意,吳為口天,天有口,語為天道也,既然姓吳,就不該再有啟,戶下有口,是為人語,人語雜閑,難得天道,在下覺得若改換為‘起’,又不一樣。
起為行,天有語而人有行,行之相為起,故天道在行,而不在人語,此起也有動之相,而始於靜之態之故,不知吳將軍以為如何?”
王禪從名字的結構對吳啟的名字進行了分析,最後卻是想給人改名。
“起兒,還不拜見師傅。”
(這裏也可稱為義父,畢竟就連現在與人取名,就是收義子的一種形式。)
此時吳起一聽,立馬跪在王禪麵前,連叩九個響頭。
至讓王禪有些不好意思。
而坐在他身邊的魯班卻是看著吳仁一臉無奈,他知道吳仁的想法,可未曾想吳仁卻是要讓自己的兒子拜王禪為師,可上午之時他才拜了王禪,現在若王禪收了吳起,那麽吳仁反而比魯班還要大一輩了。
所以魯班臉上一下就紅了起來,盯著王禪。
“魯大師,師徒之間若說有輩份之分,那是禮儀,不可有違。
可若說師徒之間以天道為本的話,那麽就不存在什麽輩份,誰能悟得天道,誰自可為天下人師。”
王禪說完還是扶起了小吳起,語氣之間,算是已接收了這個徒弟,這個義子。
隻是王禪也覺得如此收徒,卻也有些兒戲。
當初他收青蘋為徒的時候,本就無心,而且還傳了一本太公秘籍。
青裳呢先有傳教之實,後有師徒之名。
而魯班呢,則是因為這些日子以來,王禪也以自然之道指點魯班,讓魯班深有體會,學到了不少書中少有的見識,這才感懷之下拜王禪為師。
此時的吳起呢,王禪一見之下,也覺得此人將來能成就大業,正好可以為楚所用,為楚國留下一些可用之才,也算是順水推舟之事。
“謝師傅賜名,起兒定當以行為本,少語而多行,以行踐天地之道。”
王禪一聽,到也一樂,一個六歲的孩童竟然能說出如此話語,實在不可多得。
“起兒呀,你可記住,為師收徒雖然隻憑緣份,今日也無什麽禮物的,但既然你喜歡兵法韜略,不防也傳你幾招。
其一,你之名為起,起而有還,是兵家之貴,起而不還,慎用兵事。(預留退路)
就如同此時的晉國,起兵之後卻難還,這是用兵之大忌,本末倒置。
其二,起以己為動,若己不施,勿施於人(以己度人)。
其三,兵法有如陰陽,有如捭闔,開與閉之間,相互依存,兵法之要,以知彼為基,知己為本,知彼容易,知己難(知己知彼,重在知己)。
其四,易理有方,師出以律,律為治軍之規,己當效之,而人皆效之(治兵以嚴,嚴以律束)。
其五,兵者國之根本,不可妄動,不可久施,以民為本,方是治軍之道(兵貴神速)。
其六,兵者用奇,奇兵自有奇效,奇者常人之不料,世人所不謀,奇無定論,依時勢而生(奇與常相輔相生,與常人所想不一樣,那就叫奇)。
其七,用兵以仁,仁者無敵,出仁義之師可得天地人相助,無義之師天地人相伐。
其八,兵者詭道,詭者變化無常,不可墨守常規,時勢有變,用兵有變(隨機應變)。
其九、攻其必救,是為攻守相生,以攻代守,予盾之用在於人。
其十,謀兵者,必先謀其勢,用兵者必先振士之勢,三軍可奪帥,一帥可抵百萬雄師,不戰而屈人之兵,是為兵者上策(以勢製敵)。
其十一,兵陷困局,若時勢不利,走為上策,大丈夫領兵當能屈能伸,不可一味強求。
其十二,兵者凶事,征伐無度,必失天道,不可助紂為孽,更不可以兵犯民,順時勢得天道者,可名傳千古,逆勢而違天道者,縱是百戰百勝,亦遺害千年,遺禍子孫萬代(適可而止,懂得隱退之道)。
這十二條,是為師與你的教誨,你可要記清楚了,將來若出無義之師,那為師必會親自清除,不可留你。”
這是王禪對這個新收的小徒弟所傳,當然這也並不忌憚於吳仁與魯班,畢竟兩人將來都是楚國的良臣,但他的說道,也是因人而異,聰慧者很快就能領會,若是愚拙者當然隻得其表。
雖然王禪有孫武所托的孫子兵法,可王禪卻不輕易傳援孫武的兵法之道,而是傳授自己理解的。
孫武用兵,重在用兵之實,也可說是戰術之上,而王禪所傳這些用兵之道,卻以謀略為重,以大勢為先,以戰略為重。
就如同他現在所用之兵,實際上少之又少的有真槍實幹的例子,而是潛謀無形,利用列國之勢,造就一種有利的局勢,而勢到事成。
三人聽了,都在捉摸著,而小吳起歪著腦袋在思慮其中精華,魯班與吳仁此時都在記錄,他們沒有吳啟少年人如此聰慧,所以對於這十二條,還需記錄下來,日後再詳斟酌。
“大帥,魯大師,夫君,菜已備好,還請入席。”
王禪喝了口水,站起身來,看看了看三人道:“走吧,吃飽些,明天還有大事。
傳本帥軍令,明日清晨之前全部大軍,陳於邊境十裏之外,本帥要會一會晉王。
而明日過後,晉楚邊境事了,在下就會離開龍城,就由魯班帶五萬新兵回楚都向楚王複命。
吳仁你暫時守住龍城,待吳越事了,那時再聽命於葉公之令。”
兩人一聽,馬上跪下領令。
王禪不等用飯,在喝酒之前把事交待清楚,這樣一來,他也可以安心了,更不會因酒誤事。
【作者題外話】:吳起在楚國的時候,是力助楚國在戰國時期成為真正的霸主,甚至遠超秦秋時莊王時期的楚國,雖然秦秋有五霸,可最強的還是要數楚莊王的時候,畢竟問鼎中原也隻有楚莊王有這個實力,而吳起在秦秋戰國之時,論及用兵之道,該僅次於孫武,而他也有吳子兵法相傳於世。
這一章也是先把謀略中的一些細節說清楚,讓大家對主角的謀略更深入了解其精彩的地方,其次也是用收徒的方式來印證一些野史傳言,間接的為一開篇所言“一怒而諸侯懼”增加一些說辭。
畢竟後期他的徒弟,真正的用兵讓人恐懼的並無幾人,其它的還都善於治國與謀略,像蘇秦、張儀、商鞅等,秦國的白起,若論及兵法韜略尚不及吳起,並且此書已給白起留了線索,相傳白起為白公勝後人,所以大家可以領會。
王禪很快就回到了龍城,隻是此是葉公與申公都不在龍城,他就是這龍城最大的官,可他卻並不習慣,回到龍城府衙之後,一直坐在大堂之內,無所事事,。像是睡著了
“師傅,吳將軍回來了。”
魯班的話還是讓王禪有些意外,驚醒了一些思慮,又有些不好意思。
雖然龍城此時已處於戰備姿態,整個府衙都有人守衛,可卻不想通報他的竟然是魯班,楚國軍備司的主事。
“魯班,你一直守在這裏嗎?”
“師傅看起來有些疲憊,所以徒弟自然會守在此地。”
“是呀,我是有些疲憊,今日該是楚都平定的日子,可我明日處理完龍城之事,也該走了,心裏總有些無法逃避的傷感,所以才會疲憊,剛才都睡著了,一點感應都沒有。
若依平時,百步之外,任何風吹草動都會有所感應。
可剛才若不是你守著,我怕就是普通的村夫也可以輕易把我殺死,這或許本不該是我這個年紀的感受。”
王禪說的是實話,剛才他角實累得睡著了。
楚都的事,本就難與處理,所以他借故讓趙伯來主持此事,而且在楚都還有化武,慶忌以及萬毒紅,他不心擔心。
從最開始,他其實早就謀略好的,包括白公勝任巢邑三城的城主,自主征兵的試行,秦國出兵等等,以及讓左司馬子節出兵上雍城,至他出使秦國。
雖然當時秦國太子贏盤都想撤兵,可他卻並沒有讓贏盤撤兵,反而駐紮在邊境,這都是為了楚國此次的布局。
包括葉公此時已控製巢邑一城等一係列的事,其實都在他的謀算之中,他本該不用擔心。
可正也因此,他才會十分疲憊,而且他知道,此時秦國陣兵秦晉邊境,晉國之危已解,隻需明日與晉王一見,說明利弊,他相信晉國必定收兵回師,而晉國想借此機會吞並鄭與衛國,甚至吞並宋國的謀略也不再成立。
雖然此時鄭衛宋相對於楚國晉國而言都十分弱小,可這卻是南北強國的緩衝。
楚國雖然現在沒有敵對之國,可尚需中興之日,所以王禪要為楚國爭是這喘息的時候,而且也為大周一半的地域消除戰火,解百姓之憂。
這些都是王禪必須考慮的,可這還不是最讓王禪頭疼的東西。
最讓王禪頭疼的事,此時應該已經依著王禪所布之勢形成了不可解之局,這才是王禪難與麵對的。
他算過青裳與青蘋,她們中有一人命運有此一劫,可他卻不能讓兩人躲過此劫,因為此劫本是因出身而引起,任誰也無法改變。
他不知道此劫意味著什麽,可他知道楚國若想平安,那麽一些該死的人必然要死,若不然他所有的謀算都是空的。
而此時需要他麵對的是青裳與青蘋的哥哥白公勝,還有她們一直默認的父親子建,而這兩人都必須死。
因為子建,他想起了李悝,真正的李悝已經死了,為楚國而盡忠,現在的李悝已完全變成一個行屍走肉,成為了夢魘的傀儡。
雖然他隻是一個傀儡,可卻也做了許多傷天害理之事,包括楚國九宮之案,以及後來的使臣被刺,王禪不得不麵對,也是王禪最不想麵對的事。
“主帥大人,末將吳仁攜妻兒一起參拜大帥。”
吳仁的聲音還是打斷了王禪。
王禪總是在人意外不到的時候會出小差,剛才魯班已經通報了,可他依然沒有從憂慮之中走出來,隻這一刹那,他又回到現實之中。
則他本來就一個常人達不到的好處,那就是能一心多用。
雖然人已沉醉在憂慮及擔心之中,可卻還有一個心思在關注著外麵的一切。
“哦,吳將軍辛苦了,快快請嫂夫人及貴公子坐下,不必如此客氣,剛才在下有些走神,到讓將軍及嫂子見笑了。”
王禪也是十分客氣,讓吳仁及他的夫人兒子一起坐下。
而一邊的魯班則有些茫然,不知道他這個小師傅竟然還有這種能力,因為剛才他通報以後,見王禪又像是瞌睡不醒的樣子,直到吳仁帶著妻兒出現,此時再看王禪又精神十足。
對於魯班,其實也十分心疼王禪,雖然現在是師徒之份,可看著王禪如此小的年紀卻要掌控如此大的局勢,他知道王禪是真的累了。
“魯班,你呆著做什麽,還不去吩咐下麵,今晚多做幾個菜,吳仁將軍奔勞回龍城,又帶著妻兒,可不要怠慢了。”
王禪吩咐魯班,可到讓吳仁不好意思了。
“娟兒,葉城主與大帥都例行節儉,而且此時晉兵犯境,所以龍城府衙人手不夠,還是有勞夫人去幫幫忙,做一桌好菜。
我吳仁沒有什麽本事,可自得主帥提拔之後,卻從來沒有感激過主帥知遇之恩,今晚就辛苦夫人了。”
吳仁本就十分細心,他知道之所以魯班會遲疑,是因為這龍城府衙本就沒有多少下人,此時進駐了不少楚國兵甲,更是忙都忙不過來。
而且葉公治城,一向以民生為重,自己從來節儉,所以龍城府衙還不及普通小富之家,隨時可以備一席好酒好菜,以至於魯班才會為難。
“好好好,本帥也是窮得呆叮當響,魯徒弟你今天拜師可沒出份子,不若你出點錢如何?”
王禪此時也知道真要招待客人,自己身上可是沒有半個子,可話也說出口而吳仁也體諒他這個窮主帥,當然不能讓吳仁再破費了,所以隻能使喚魯班了。
“徒弟遵命。”
魯班剛才想走,卻不想吳仁十分好奇的一把拉住魯班。
“魯兄,你竟然能拜先生為師,實在是可喜可賀。
隻是主帥從來不把錢財放在眼中,縱是萬車黃金於他也是糞土,末將也不敢有勞魯兄,至少末將還不算窮得叮當,就由末將來作東如何。”
吳仁說完,看了看他的夫人,而他的夫人也十分識得在體,知道雖然麵對的是一個奇異的天賜靈童,楚國的左相大人,而且是此次的主帥,可對她們而言,還隻是一個孩子。
一個毫無心機,視錢財如糞土的孩子。
“妾身謝主帥大人恩遇,妾身本是楚國之人,也會一些烹飪技術,今晚就由妾身來為大人做幾個小菜,以慰大人對楚國百姓之恩。”
吳仁的夫人說完也是對著王禪與魯班一揖,這到讓王禪有些不好意思了,趕緊站起身來,回之一揖。
“還要有勞夫人辛苦,在下實在有愧。”
吳仁的夫人並不言語,隻是看了一眼吳仁,就款款而出。
“吳將軍該是功成圓滿了吧,這才如此閑情。”
王禪也不管茶涼,自己到是喝了一口,這才不好意思,為吳仁與魯班茶了冷茶。
“兩位將軍,還有這位小兄弟,茶雖涼,人情在,此時已顯炎熱之像,還望不要見怪。”
王禪也是說得客氣,涼茶敬人本就有失禮儀,可對於王禪來說,也沒有這麽多拘束,況且麵對的是魯班與吳仁。
“師傅客氣了。”
魯班說完喝了一口,麵對王禪他還是小心翼翼的,今天王禪給他的禮物,現在他已經悟出用途,所以他對王禪更加尊敬,雖然其實王禪比他可小了許多歲。
“啟兒,還不拜見鬼穀先生,你自小就喜歡兵法韜略,可真的麵對鬼穀先生時為何如此膽怯。”
吳仁是在對他的兒子說的,他的兒子此時就坐在他的身邊,外表看起來其實身材十分壯實,卻顯得有些膽怯。
“啟兒拜見左相大人鬼穀先生。”
“起來吧,其實在下看起來也不比你大幾歲,就不要拘禮了。”
王禪還是親自扶起吳啟。
“你是不是看我這貌相有異而有些害怕,小吳啟。”
王禪還是安慰著吳仁的兒子吳啟,畢竟王禪自小就沒有朋友,很大部分是因為他長相實在怪異。
王禪說完,又覺得那裏不對,看著吳仁道:“吳將軍?”
吳仁一聽,知道王禪還是忘不了軍情,所以此時也是站起身來對著王禪行了一個軍禮道:“回主帥,葉公的五萬大軍已安全送低巢邑,而且有主帥的朋友相幫,巢邑三城兵不血刃,已盡數被葉公與申公控製,所以還望主帥勿憂,而在下也尊從主帥之令回龍城,隻是順路也把妻兒接來,過衛龍城,同時也讓他們見一見主帥。”
“你些事你不用說我也知道,這都不是在下憂慮之事,本也是順理成章的。
葉公一直治城有方,在楚國仍至列國都名聲在外,楚國兵甲對葉公都十分尊重,而且巢邑三城的守將自然不會懷疑自己本國兵甲,因為吳國增兵,他們自然會以為是王上派人來協助守城。
而白公勝反叛自然不會有太多人參與,隻要清除了頑固之人,再釋明大義,那麽巢邑本就是我楚國封地,自然會受葉公的節製了。
所以吳將軍就帶著妻兒來龍城,也是對楚國盡忠,有此忠心,在下十分感動。
在下其實也明白,若是有緊急之事,吳將軍自然不會如此悠閑了。”
王禪其實根本不用什麽憑據,其實巢邑三城之事他早已算好了,而他的憂慮,就是在算好這一切之後的憂慮。
現在看著吳仁把妻兒一起帶來戰場之上,心裏也十分欣慰,有如此忠心的部下,王禪也十分放心,畢竟將來吳仁也將成為楚國棟梁之才,有如此忠心,當然心安了,況且吳仁作為將軍,做事如此重在局而輕小節,也讓人佩服。
<a id="wzsy" href="http://m.156n.net">筆趣閣</a>
“主帥謙虛了,來時在下問過葉公與申公,他們都說不用這麽急與回報的,而且回不回報,先生也能知道具體的情況。
現在聽先生所言,在下還是有所慚愧,不能真正領會先生的計謀,若是先生不說,在下還真的有些擔心。
先生出訪吳國之時,其實早就為葉公控製巢邑三城做好了準備,那就是用吳國兵甲駐兵吳楚邊境來造成假像,讓白公勝不會懷疑,而當葉公去往巢邑之時也不會懷疑,這才能順利接收巢邑城。
而白公勝當時在大江之上時,並未在三日之後出現,也就應證了他的反叛之心,隻是他帶這一萬兵甲,其實正是先生之所謀算的。
若是帶的兵甲多過一萬,那麽也會引起人的懷疑。
而且以一萬兵甲攻下楚都,於白公勝而言並非難事,同時也讓白公勝認為巢邑還有四萬兵甲,不論反叛之事成與敗,他都還有機會。
若順利攻下楚都,那麽巢邑的四萬兵甲,就可以緊急調往楚都,守衛一時。
而且若他事敗,那麽必然會拚個你死我活,而巢邑的兵甲,就成了白公勝最後的依靠。
因為有這些謀略在其中,所以先生十分放心,而且葉公與申公最後也明白先生的意思,所以對末將的擔心,反而十分淡然。
先生能把別人的謀算當成自己的謀算,這在吳仁來看,世間再無它人。”
吳仁也算是一個兵法大家,所以通過這幾件事,就知道,其實王禪每一步看似無心,其實卻藏著深意,而且是順著別人的謀算而行,讓人無法察覺自己的謀算,竟然也是別人的謀算。
所以王禪的謀算在外人看來異常凶險,可真正實施後才會發現,其實並沒有任何我風險。
包括對於秦國,王禪早就算準贏盤會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出兵壓製於上雍城,所以早就安排了五萬大軍入駐上雍,而在出使秦國之時,讓作國十萬大軍就地為農,以築城為本,也是牽製著左司馬子節。
而左司馬子節當然也不會一次調過多的兵甲入楚都,是因為有秦兵牽製,隻會依王禪之計調一萬兵甲,最後的結局,無論是白公勝和子節誰勝誰負,都不會再有回頭的機會。
巢邑已被葉公所控製,而上雍城的幾萬兵甲,早已安排成為楚王平定叛亂的本錢,而在出使吳國的過程中,王禪一路之上看似遊山玩水,其實已為水師及楚王避難找好地方。
而上雍城的兵甲,早出兵也不可能,畢竟司馬子節才調兵出城,那麽自然是一時保有五萬兵甲,而左司馬子節調兵出城,卻也會引起秦國的注意,秦國當然想試一試上雍城到底調走多少兵甲,若是上雍城空,那麽秦國自然會攻擊楚國。
可正是這一係列相互牽製的條件,讓子節調走一萬楚軍,卻還留下五萬守城之軍,讓贏盤不敢輕舉妄動。
而在贏盤將秦國大軍調入晉秦邊境之時,那時楚國上雍城軍正好可以順勢調出,而那時相信楚都已成亂局,而楚王可以把上雍城的兵甲變成平叛之師。
所有的一切,都是王禪謀算之中局勢變化,而所有局勢的變化又都掌控在王禪的手中。
“鬼穀先生高謀,父親與我講後,啟兒十分佩服,能把天下列國之勢掌控在手中,為己所用,實是世間罕有。”
此時吳仁的兒子吳啟竟然也像是十分會意一樣,對王禪的謀略進行中肯的評價。
“啟兒不得無禮,你才習得幾天兵法,就在鬼穀先生同前顯擺,難道忘了傲不可為的家法嗎?”
吳仁也是有些氣憤,語氣嚴厲,對這個兒子口出此語有些不滿。
“無妨無妨,吳將軍不必生氣,若我觀之不錯,你這個兒子將來可成楚國棟梁之才,為何要阻其知事呢?”
“讓先生笑話了,我這個劣子,自小喜歡習武,喜歡兵法,若說在此方麵,到比我更有天賦,劣子無禮,還望先生見諒。”
王禪一聽,知道吳仁的意圖,而且剛才吳仁夫人走時的眼神王禪也看得通透。
“此子,虎背熊腰,卻一副清秀的麵容,正是南北融合之相,想來貴夫人該是江北人士,而吳將軍是楚國大江沿岸江南之人。
所以才會有如此良才才俊。
既有北方的強悍,又有南方善水的婉轉柔順,十分難得,隻是,隻是不知公子名諱這何字?”
“回先生,是啟明的‘啟’字,今年剛好六歲。”
吳仁此時到是十分恭順的把吳啟的名號說出,他知道王禪本就善長觀相此道,所以也望王禪能給些指導。
“哦,啟為開啟,有如日月出天之意,吳為口天,天有口,語為天道也,既然姓吳,就不該再有啟,戶下有口,是為人語,人語雜閑,難得天道,在下覺得若改換為‘起’,又不一樣。
起為行,天有語而人有行,行之相為起,故天道在行,而不在人語,此起也有動之相,而始於靜之態之故,不知吳將軍以為如何?”
王禪從名字的結構對吳啟的名字進行了分析,最後卻是想給人改名。
“起兒,還不拜見師傅。”
(這裏也可稱為義父,畢竟就連現在與人取名,就是收義子的一種形式。)
此時吳起一聽,立馬跪在王禪麵前,連叩九個響頭。
至讓王禪有些不好意思。
而坐在他身邊的魯班卻是看著吳仁一臉無奈,他知道吳仁的想法,可未曾想吳仁卻是要讓自己的兒子拜王禪為師,可上午之時他才拜了王禪,現在若王禪收了吳起,那麽吳仁反而比魯班還要大一輩了。
所以魯班臉上一下就紅了起來,盯著王禪。
“魯大師,師徒之間若說有輩份之分,那是禮儀,不可有違。
可若說師徒之間以天道為本的話,那麽就不存在什麽輩份,誰能悟得天道,誰自可為天下人師。”
王禪說完還是扶起了小吳起,語氣之間,算是已接收了這個徒弟,這個義子。
隻是王禪也覺得如此收徒,卻也有些兒戲。
當初他收青蘋為徒的時候,本就無心,而且還傳了一本太公秘籍。
青裳呢先有傳教之實,後有師徒之名。
而魯班呢,則是因為這些日子以來,王禪也以自然之道指點魯班,讓魯班深有體會,學到了不少書中少有的見識,這才感懷之下拜王禪為師。
此時的吳起呢,王禪一見之下,也覺得此人將來能成就大業,正好可以為楚所用,為楚國留下一些可用之才,也算是順水推舟之事。
“謝師傅賜名,起兒定當以行為本,少語而多行,以行踐天地之道。”
王禪一聽,到也一樂,一個六歲的孩童竟然能說出如此話語,實在不可多得。
“起兒呀,你可記住,為師收徒雖然隻憑緣份,今日也無什麽禮物的,但既然你喜歡兵法韜略,不防也傳你幾招。
其一,你之名為起,起而有還,是兵家之貴,起而不還,慎用兵事。(預留退路)
就如同此時的晉國,起兵之後卻難還,這是用兵之大忌,本末倒置。
其二,起以己為動,若己不施,勿施於人(以己度人)。
其三,兵法有如陰陽,有如捭闔,開與閉之間,相互依存,兵法之要,以知彼為基,知己為本,知彼容易,知己難(知己知彼,重在知己)。
其四,易理有方,師出以律,律為治軍之規,己當效之,而人皆效之(治兵以嚴,嚴以律束)。
其五,兵者國之根本,不可妄動,不可久施,以民為本,方是治軍之道(兵貴神速)。
其六,兵者用奇,奇兵自有奇效,奇者常人之不料,世人所不謀,奇無定論,依時勢而生(奇與常相輔相生,與常人所想不一樣,那就叫奇)。
其七,用兵以仁,仁者無敵,出仁義之師可得天地人相助,無義之師天地人相伐。
其八,兵者詭道,詭者變化無常,不可墨守常規,時勢有變,用兵有變(隨機應變)。
其九、攻其必救,是為攻守相生,以攻代守,予盾之用在於人。
其十,謀兵者,必先謀其勢,用兵者必先振士之勢,三軍可奪帥,一帥可抵百萬雄師,不戰而屈人之兵,是為兵者上策(以勢製敵)。
其十一,兵陷困局,若時勢不利,走為上策,大丈夫領兵當能屈能伸,不可一味強求。
其十二,兵者凶事,征伐無度,必失天道,不可助紂為孽,更不可以兵犯民,順時勢得天道者,可名傳千古,逆勢而違天道者,縱是百戰百勝,亦遺害千年,遺禍子孫萬代(適可而止,懂得隱退之道)。
這十二條,是為師與你的教誨,你可要記清楚了,將來若出無義之師,那為師必會親自清除,不可留你。”
這是王禪對這個新收的小徒弟所傳,當然這也並不忌憚於吳仁與魯班,畢竟兩人將來都是楚國的良臣,但他的說道,也是因人而異,聰慧者很快就能領會,若是愚拙者當然隻得其表。
雖然王禪有孫武所托的孫子兵法,可王禪卻不輕易傳援孫武的兵法之道,而是傳授自己理解的。
孫武用兵,重在用兵之實,也可說是戰術之上,而王禪所傳這些用兵之道,卻以謀略為重,以大勢為先,以戰略為重。
就如同他現在所用之兵,實際上少之又少的有真槍實幹的例子,而是潛謀無形,利用列國之勢,造就一種有利的局勢,而勢到事成。
三人聽了,都在捉摸著,而小吳起歪著腦袋在思慮其中精華,魯班與吳仁此時都在記錄,他們沒有吳啟少年人如此聰慧,所以對於這十二條,還需記錄下來,日後再詳斟酌。
“大帥,魯大師,夫君,菜已備好,還請入席。”
王禪喝了口水,站起身來,看看了看三人道:“走吧,吃飽些,明天還有大事。
傳本帥軍令,明日清晨之前全部大軍,陳於邊境十裏之外,本帥要會一會晉王。
而明日過後,晉楚邊境事了,在下就會離開龍城,就由魯班帶五萬新兵回楚都向楚王複命。
吳仁你暫時守住龍城,待吳越事了,那時再聽命於葉公之令。”
兩人一聽,馬上跪下領令。
王禪不等用飯,在喝酒之前把事交待清楚,這樣一來,他也可以安心了,更不會因酒誤事。
【作者題外話】:吳起在楚國的時候,是力助楚國在戰國時期成為真正的霸主,甚至遠超秦秋時莊王時期的楚國,雖然秦秋有五霸,可最強的還是要數楚莊王的時候,畢竟問鼎中原也隻有楚莊王有這個實力,而吳起在秦秋戰國之時,論及用兵之道,該僅次於孫武,而他也有吳子兵法相傳於世。
這一章也是先把謀略中的一些細節說清楚,讓大家對主角的謀略更深入了解其精彩的地方,其次也是用收徒的方式來印證一些野史傳言,間接的為一開篇所言“一怒而諸侯懼”增加一些說辭。
畢竟後期他的徒弟,真正的用兵讓人恐懼的並無幾人,其它的還都善於治國與謀略,像蘇秦、張儀、商鞅等,秦國的白起,若論及兵法韜略尚不及吳起,並且此書已給白起留了線索,相傳白起為白公勝後人,所以大家可以領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