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六章承前啟後


    中秋,楚都已是秋意濃濃,秋風淩厲,秋水漣漣,卻也秋收滿滿。


    整個越都都沉醉在一種豐收的喜悅之中,雖然比不上春節那般濃鬱熱烈的氣氛,可卻也讓人感受到楚國欣欣向榮的希望。


    清晨的陽光來得有些晚,外麵還透著秋寒之氣,可卻也擋不住楚國王宮大殿之內眾臣的熱情。


    此時楚王早早的坐在王座之上,笑意盈盈的看著每一個進入大殿的朝臣,心裏十分滿意。


    而且所有朝臣,也都精神飽滿,身姿挺拔,就連一些年暮的老臣也都有心的挺直了腰。


    整個朝堂之上,依然分列兩側,可卻已難分彼此。


    許多朝臣的位置也發生了變化。


    此時端坐原先子西位置的是葉公沈諸梁,其身後是水師統領吳仁還有魯班。


    另一側,原本是布衣朝臣所處之位,可此時卻已混雜起來,布衣朝臣也有,一些世族公子也有,完全依職位來定。


    坐在首位的是三朝元老申老大夫,雖然他並沒有實權職務,可卻是整個楚國朝堂之上真正的棟梁。


    而他的身後站著回到楚都的司物部大夫屈江平,與司空萬財王叔。


    屈江平此時的他已經知道楚都發生的一切,也十分欣慰。


    “各位臣工,各位我楚國的棟梁之才,辛苦大家了。


    我知道許多朝臣都是從楚都之外趕來,而今天又是大周天下傳統的民俗之節,中秋佳節。


    今日請大家來此共商我楚國大業,同時也想請各位臣工一起共度這美好的節日。


    中秋時節,萬民豐收,我楚國也一樣,特別是今年以來,風調雨順,各地豐收捷報也是頻傳,百姓安康,而本王也是十分欣慰。”


    楚王說完,也是環視了整個楚國朝堂之中,臉上閃過一絲遺憾。


    這一次朝會有了很大的不同,曾經代表著楚國世族權貴的子西三兄弟此時都已不在,而楚王此時已是大權在握,再也不必再看誰的臉色。


    而代表著布衣朝臣的王禪也未參與,這或許是美中之不足。


    “我楚國傳至本王,也有數百年了,隻是自本王登位以來,這一次大朝之會也是最為集中的一次。


    許多朝臣都知道,這一年雖然順風順水,其實楚國也發生了許多大事。


    首先是秦國陳兵我秦楚邊境,危及我楚國安寧,其次是晉鄭衛結盟,調集二十五萬大軍進逼我邊境龍城。


    而吳國也曾置五萬大軍於巢邑邊境,可以說楚國曾經曆了空前的覆國之危。


    隻是這一切都得祖宗庇佑,得楚國眾臣齊心,得前左相大人謀算掌控,我楚國才轉危為安。


    隻是外危尚可解除,可內禍卻也讓楚都經曆血與火的洗禮。


    本王十分慚愧,本王的叔父子西,以及堂兄白公勝以及前左司馬子節竟然不顧禮義廉恥,在我楚國外有危難之時,不號本王指令,興兵反叛。


    幸好我楚國得天之庇佑,有天賜靈童,左相大人鬼穀先生未雨綢繆,這才得以讓本王一舉平息叛亂,還楚國安寧。


    所以本王這一次大朝將對有功之臣進行封賞,以表彰其對我楚國的忠心仁義之舉。”


    楚王此時說完,再次看了看堂下眾臣,慢慢的喝了一口茶這才高聲呼道:“葉城城主葉公沈諸梁殿上聽封。”


    “微臣遵旨。”


    葉公走到堂中跪下,等待楚王旨意。


    “葉公沈諸梁本是我王族子嗣,此次能解北方晉國之危,實是功勳卓著。


    這些年來,葉公一直駐守北方邊境,保我楚國平安,而且治城有方,列國名揚,是我楚國國防柱石。


    此次北方危局,葉公駐軍有方,這才讓晉國無功而返,而且還率北方五萬大軍,兵不血刃重奪巢邑三城控製權,平叛了外圍白公勝殘餘。


    是解此次外危及內禍的最大功臣。


    而此時原我楚國令尹子西已在此堂中援首,楚國軍政失於控製管束,現在本王就封任葉公沈諸梁為楚國令尹,統管楚國軍政民政,輔佐本王中興楚國,請葉公接旨接令。”


    葉公一聽,也有些遲疑,抬頭看著楚王竟然不敢上前接旨。


    “沈愛卿,你不必有疑,此中之疑本王自會向眾臣解釋,還請接本王旨意吧。”


    葉公一聽,不得而已隻得跪前向前,從宮奴手中接過賜封旨意,以及接過楚國令尹的令牌金印。


    “臣謝王上封賜,臣願為楚國為王上效犬馬之勞,忠於楚國忠於王上,為楚國百姓謀福謀利,保楚國萬世平安。”


    “葉公,此次是封賞,你起身吧,你依然還是本王親封的列國上卿,所以還請就坐。”


    楚王也是十分禮遇,雖然葉公享有見王不跪之尊,可對於封賞這種事來說,還是讓葉公跪著接賞,這樣才能體現出楚王的威嚴。


    楚王封完之後又看著葉公身後的吳仁。


    “請吳仁將軍上前聽命。”


    吳仁一聽,也是立刻跪在堂中。


    “此次能解我楚國之危,調兵遣將,出奇不遇,實得吳仁將軍治理水師有功,不僅讓五萬新軍順利到達龍城,增援龍城,而且吳將軍還受主帥鬼穀先生之命,駐守龍城。


    而本王之所以能在楚都內亂之時,潛出楚都前往上雍城調四萬大軍,也是得吳將軍水師之利。


    吳將軍治軍有方,又熟讀古今兵法,是我楚國不可多得的守國之將,本王現在封你為楚國左司馬,領中將軍之職。


    請吳將軍接旨領令。”


    “微臣謝王上,微臣領命領旨。”


    吳仁也是跪著領了封旨以及左司馬中將軍的領牌軍印。


    “將軍起身,日後我楚國軍政就靠你與令尹葉公兩人了,相信吳將軍與葉公一定能夠密切配合,保我楚國平安。”


    楚王還是對兩人寄與厚望,當然兩人也是功勳卓著,名可符實。


    “司物部大夫屈公上前聽封。”


    屈江平此時也是一楞,此次楚國外圍之危以及內禍他並不在楚都,不知王上又有何封賞,可還是依規跪地聽封。


    “自司的部成立以來,在屈大夫的帶領下,踏遍楚國大小河山,為我楚國尋得礦藏若幹,以充國庫,解了我楚國積貧之危。


    眾臣該知,兵者國之根本,或國富足,就不能遠征更不能抵禦外敵入侵,屈大夫雖然與此次外圍之危及內禍無關,可屈大夫卻維護著我楚國國之根本,充實軍備物資,實是此次能解決外危及內禍的保證。


    現如今子閭叔父已在內禍之中殉職,本王也是十分悲痛,可司敗一職卻也空懸多月,而屈大夫原本也就在司敗府任職,楚都安寧還要靠司敗府來維持。


    現在本王就封你為楚國司敗,主管楚國刑獄訴訟以及楚都治安。


    你也接旨吧。”


    屈江平一聽,這才知道,他現在又將回到司敗府。


    雖然他已經是司物府的大夫,可司物府畢竟名不正而言不順。


    可楚國司敗一職卻是楚國三司之一,完全不一樣子。


    “微臣謝王上,定不負王上所托,以報效王上知遇之恩。”


    “好好好,屈代夫也曾得前左相李悝傳教,相信可以嚴律輕訴,治理好楚都。”


    楚王說完,看了看申公這一邊,卻又看了看其身後這才接著道:“請軍備司魯班大師上前聽封。”


    魯班一聽也跪在堂中。


    “此次我楚國與宋國在邊境演練攻防之戰,實是揚我楚國威名,讓列國不敢小睢我楚國。


    同時也震憾於北方列國,讓北方列國不敢輕易踏足我楚國封地半步。


    而魯班大師所製攻城器具,也是巧奪天工,提升了楚國軍甲戰力,此次與宋國攻防,雖然依左相大人與宋國墨相國之意,依然是平局,可卻也一改我楚國軍甲這幾十年來積弱之態,成為列國之強。


    魯大師本出自司空府,現在就封你為右司空,輔佐左司空萬財王叔,為我楚國百姓生計而謀。


    至於司馬府軍備司,你還是兼之一職,多有辛勞了。”


    魯班一聽,此時是連升三級,心裏也是十分欣悅,接封謝旨。


    楚王把這一次該封的也封了,此時看著眾臣,心裏也是十分滿意,至少所有朝臣都沒有異議,而且這幾人升任也是理所當然。


    “眾位愛卿,封賞已完,至於一些罰處,本王就不在這裏哆嗦了,此次內禍也是我王族內部之事,是本王治理無方,所以本王自罰三月用度,克己修身,以正德行。


    我知道諸位愛卿心裏有疑,而這也是本王今日的遺憾。


    這裏有一冊呈報,是左相大人的舉薦之報,也是辭呈。


    左相大人回楚這二年,為我楚國屢立大功,若說論及左相大人之功,怕是把我這王位封賜於他也不為過。


    隻是左相大人胸懷天下,已向本王辭去左相之職,去遊曆天下,拜師學藝,本王也是愛之惜之,卻隻能仰望之。


    左相在人仁善為先,此次謀略,不僅解了列國之危,而且保得本王不死,又為本王謀略清除了楚國內禍。


    聽聞還為楚國贏得十萬流離百姓歸楚,如此功勳,我楚國眾臣,實不能忘,也不敢忘。


    至於申老大夫,左相大人呈冊之中也有論述,此次申老大夫也是大功之人,本王原本也要加封。


    隻是鬼穀先生有言,申老大夫年歲已高,本王同意鬼穀先生之諫,在越都郊外,賜良田千畝,府邸一座,以安享太平。


    不知申老大夫對本王如此不公之舉是否願意接受?”


    申公一聽,臉帶微笑,起身對著楚王一揖道:“老臣謝王上恩典,謝鬼穀先生體貼老臣,知我心意。


    左相大人是不可多得的曠世之才,他也知道楚國中興首在用人,而老夫年暮,正想借機退隱,未曾想鬼穀先生如此周到,到讓老臣欣慰。


    大江之浪,一浪推向一浪,將來的楚國還要仰仗各位臣工,齊心協力,共輔王上,實現楚國中興,造福楚地百姓。


    <a id="wzsy" href="http://www.siluke.com">siluke.com</a>


    隻是老臣有求,還望王上成全。”


    楚王一聽,到也不好意思,他剛才一直未提申公,其實心裏也有些愧意,可此時聽申公此言,才知鬼穀王禪不僅謀算無雙,而且還察人如神,十分了解申公此時的心意。


    “申公就不必與本王客氣了,你輔佐三朝,功在千秋,有何要求,盡管直說,隻要本王能辦得到的,一定會讓申公滿意。”


    申公此時一聽,也是再次一揖道:“老臣謝王上成全,剛才所賜,老臣已領,此時老臣借此機會,再把此千畝良田以及王上所賜府邸捐獻王上。


    老臣雖年歲已大,可卻也還有許多地方未曾去過,所以老臣願再行走列國,覓一處幽靜之地隱居,不再過問列國之事,以此終老一生。”


    申公說完,再次對著楚王一揖。


    而楚王此時也是有些尷尬,但至少有一點還得感謝申公,那就是申公先接受了他的封賞後才以捐獻的方式返還了楚王的封賞,算是給楚王了顏麵。


    “申公請坐,本王雖然有些不解,卻也接受申公揖獻。


    我楚國能有如此高風亮節的大義之臣,是我楚國之幸,也是本王之幸。


    還請申公受本王一拜。”


    楚王說完也站起身來,對著申公一拜。


    此時朝中眾臣才知道,王禪雖然有大功於楚國,也如剛才楚王所言,可王禪卻知進退,所以借此機會辭掉了楚國左相之職。


    而且也為將來楚國謀算,為申公預留了隱退之路。


    而申公也識得大體,深知此時三朝元老也隻有他一人,不會再影響現在掌控楚國朝堂的楚王,更不會留戀權勢地位,到也是深藏功與名,高風亮節,實也是賢才之中的典範。


    “眾位臣工,今日大朝之後,還請各位與我一同祭拜天地,以謝天地之恩。


    今日中秋,本王與眾臣工還有我楚國百姓一共慶祝,與民同樂,與民同憂,一同開啟楚國中興之旅。”


    (史書上說昭王是楚國中興之主,而本人卻把惠王寫成中興之主。


    一是因為昭王在位時間太短,而且昭王在位,吳國攻陷楚都,也算是楚國的奇恥大辱。


    而楚惠王得鬼穀王禪輔佐兩年,也算是為中興打下基礎,而且楚惠王執政時間達五十七年,在列國之中也是少有。


    這說明楚惠王本身能力就超出其它諸侯君王,而且壽誕很長,十分難得。


    這也是本人的一些見解,希望不會讓讀者們糾結。


    而這一章也是此書上半部分的終結,也希望能得到讀者們的認可。)


    ……


    ……


    王禪此時已身在大周洛邑,看著此時有些冷清的洛邑,心裏也是別有滋味。


    自與青裳還有青蘋分別之後,王禪一直繞道而行,遊山玩水,先去吳國與吳王,伍子胥以及孫武、伯否道別。


    更重要的是他也去看了看西施,與西施再敘往事舊情,最後才繞道虎踞鎮,探望了他的母親,把白虎白靈安置好,這才向大周洛邑進發。


    隻是去虎踞之時,卻並未遇上化蝶,化蝶早在許久之前就遠遊他鄉,這也讓王禪有些落寞。


    來到洛邑,問過一些人,知道他要找人的,其實就在洛邑的任大周守藏室史。


    王禪到了步行而來,身上並沒有帶多少行囊,輕裝簡出。


    一路走來,也看著洛邑百姓,到也十分平和,隻是已無當年國都的繁榮了,城內的房舍也相對陳舊,記載著大周天子所經曆的風霜雪雨。


    而這一天正好就是中秋之節,家人團聚之時,計多城內百姓都在家裏忙活著,街道之上更是人丁稀小,可王禪卻並不在意,也於此時來訪。


    守藏室算起來隻是一個無權的部門,所在之地少有人往,也算一個清靜的地方。


    這裏雖然偏避,遠離城中,可卻占地很大,修了不少高大的房屋,也體現了大周重視典藏的傳統。


    王禪徒步剛行至大門之時,卻見一匹青騎向外走了出來。


    騎馬之人,全身素裹,戴著鬥笠,蒙朧著麵紗緩緩而出。


    “這位朋友,請問這裏可是大周守藏室司?”


    騎馬的人看了看王禪,卻並不搭理,冷哼一聲:“自己沒腿,自己沒眼嗎,到了還要問人!”


    王禪一聽,嘿嘿一笑,不想一來就碰了一個刺頭,像是對他有什麽怨氣一樣。


    可王禪依然十分有禮的對著此人一揖道:“謝過朋友指點,萬事隻需用腿走走就知。”


    王禪說完就朝著院內走去。


    而騎行之人,卻也不理王禪,自行向外,隻是當走遠之後,卻也頻頻回頭看著王禪的身影,不知何故。


    【作者題外話】:此書上半部分已寫完,也算是費盡用力,隻是結果如何,卻也不知,若有讀者讀完上半部分,希望能得到一個中肯的評價,現在也有一些新讀者,他們並不知此書如何,在此誠心懇求有讀者這上半部分作些留言與評論,這樣可以引導新者,讓他們可以堅持讀完此書,也算是多幾個人陪在下繼續此書的旅程,在此謝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鬼穀神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蟲月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蟲月二並收藏鬼穀神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