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八章識實務者
幾輛馬車從齊國緩緩駛出,馬車之上都掛著白淩,這是特意掛上的,這已經是齊王大壽後的第三日清晨,列國使臣都已回去,此時的齊都又回歸一些平靜,隻是這一種平靜卻隻是表麵的,其實整個齊都都因齊都這幾日發生之事而暗地裏依然沸騰著。
其一當然是齊王的大壽得有如此多的貴客前來,這說明了齊國依然在列國之中占得一席之位,而且還舉足輕足。
更難得的是齊王依然如故,得到眾列國的敬仰,這也是作為齊國百姓,齊都百姓值得自傲的事兒。
所以大街小巷裏,都有對齊王的稱讚與褒揚之聲,更有能作為齊國百姓的驕傲與榮譽。
其二,齊王大壽當晚,齊國柱國之臣相國大人晏嬰一命歸西,駕鶴西去,這也是齊國百姓嘴裏時常記掛之事。
其主要是原因,是因為晏嬰作為相國,輔佐齊王的時間最長,曆時三代,年歲也是最大之人,比之當年的管仲相國還要長久,而且輔佐當今齊王繼位之後達五十七年,這在整個列國幾百年曆史之中也是少有之事。
一個有才之人,能遇識才的諸侯君王已是不易,更難得君臣之間相處無間,五十七年必乎是普通理姓的一輩子了,可就是這樣一個賢臣,而且一直對齊都,對齊國百姓愛戴有加,在列國之中聲名遠揚之人,在齊王大壽之時,卻悄然而去。
光這一點就讓一些好事的百姓猜測紛紛,有人說晏嬰守著齊王五十七年,知道齊王過了大壽這才放心而去。
有人說,宴嬰之死,其實也與齊王大壽有關。
有人說鬼穀王禪早有斷言,半年之壽,而晏嬰正好應了此數,這是天命。
而一些得到小道傳聞的人卻又說,晏嬰之死其實與齊王有莫大的關係,君臣相交幾十年,未曾想臨死之前卻相背而行,君臣交惡,由此不得不感歎世上我永遠的交情,而君與臣縱然相交幾十年,也未必能真的就成為朋友。
這一些人是少數,也不敢聲揚,畢竟這相關於齊王與相國大人的威嚴。
所以說來說去,有一點大家都知道晏嬰之死其實就是天命,是命數。
而早在半年之前算準此事的鬼穀王禪反而因為此事而更加讓人信服,有如神明一般。
因此更多的百姓因為晏嬰之死也是疑惑重重,因為除了晏嬰之外,當時斷言的還有齊王,而此時的齊王也隻剩半年的壽數了。
圍繞著將來齊王繼承之人,齊都又開始了新一輪的猜測與討論,或許這將一直延續,一直延續到齊王是否真的應了鬼穀王禪的斷言為止。
此時馬車停了下來,距離遠處的山丘還有半裏路,可上山丘的路已經沒有了。
這個山丘到是環境不錯,看起來像一個廟宇一樣,山丘雖然不高,可卻靈氣十足,而且山丘之中時隱時顯現透著一陣陣霧氣,夏日的清晨,像是被蒙上了一層白紗一樣,襯著綠意盎然的樹葉,到也讓人覺得透著一絲絲肅穆。
這裏本是原齊國一戶權貴之家的郊外陵園,隻是因為這一戶人家在齊國衰敗之後,連子嗣都未有留下,而此地也被齊王征了下來,重修整治,才人如此清幽。
原本齊王是想在此修築一處夏日修閑避暑山莊的,可此時卻成為齊國,仍至列國聞名的賢才晏嬰死後的安榻之地。
“晏圉,相國大人之死,其實也算是命數,那天本王壽晏之時,他之所語你也聽到了,你不會怪本王吧。”
此時身居正中的齊王一臉悲怯,卻也問著馬車側麵的晏圉,而晏圉則是一身喪服,反而臉上並沒半分悲傷之情。
他的對麵坐著一身素服的芮姬娘娘,此時齊王問起來,而晏圉也是馬上跪在車裏,麵向齊王,連叩三個響頭這才回道:“王上,父親一生固執,沒有領會王上雄心,在王上壽晏之時出言不遜,難得王上如此寬容,讓父親安息此地,晏圉感激不盡,更不敢有異議,還望王上體察。”
“好好好,不怪本王就好,我就怕你因此事而怪本王不仁,這也一直讓本王心中難與釋懷,你雖然能力比不上你父,可你卻比你父更識得實務,這一點本王十分欣賞,你將來前程無限,應當好好珍惜。
此時相國大人去世,本王一時之間還不想另立相國,就由你先代為行事,管理相國府衙之事吧,將來若本王不幸應了鬼穀子之言,也應了你父之忠告,那麽將來新王登位,再由他來任命齊國新相國吧。
這半年也辛苦你,暫時委屈你了。”
齊王說得語重心長,先讓晏圉代行相國之職,卻並不任命相國之位,其實一是表明作為齊王的他對晏嬰相國的不舍,同時也算把此重任留給將來的王上,這樣可以讓晏圉更感激於將來的王上,而不人在他死後有所圖謀。
“晏圉謝王上成全。”
晏圉此時一聽,心裏明白,現在他的父親晏嬰新死,若是王上馬上立新的相國,會讓列國說齊王不念舊情,畢竟晏嬰在壽宴之上的一席話,也傳之於列國,孰對孰錯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齊王此時已把態度擺出。
不過於晏圉而言,此事順理而章,他並不擔心,也並不著急,可此時也不得不感激齊王。
“起來吧,應該到了,愛妃你與晏圉就留在此地吧,本王想一個人祭拜一下這位老友,與他單獨聊上一聊。”
“王上,晏相國大人仙逝,還望王上節哀,你與相國大人相交相知幾十年,亦君亦臣亦友,妾身理解王上心裏悲痛之意,還望王上保重身體。”
芮姬並不反對,而是事氣十分溫和的回複齊王。
齊王此時擠出一絲笑意,在馬車停穩之下,自己走下馬車,隻留晏圉與芮姬娘娘留在車裏,這到讓晏圉有些不安。
“晏圉,王上已答應了將來之事,可將來之事誰也不敢言明,我與王上一直欲扶荼兒繼位,而本宮也知道,你的父親原本一直反對,他覺得以幼代長有違禮製,本宮知道此事對你也會有影響,剛才王上已經明確了,不知晏圉公子對此事如何來看?”
芮姬看了看有些膽怯的晏圉還是問了晏圉對於繼位的想法,其實於芮姬而言,晏嬰之死,其實無形之中也增強了她對齊王壽期的肯定,所以她當然也想知道這個未來相國的態度。
畢竟就算是將來齊國也要有人來治理,而非隻是憑她所支持的一個六歲兒子就能統領朝政的。
“娘娘放心,父親原本的念想與堅持本來就並非真的什麽禮數之教,晏圉對此還明白。
想當年恒公繼位之時,兄弟爭位,最後恒公繼位,當年的管相國一開始也並非支持於恒公,而恒公也非是當年的長公子,其實長幼之間非是以年歲來論,該與賢德來論。
當年恒公繼位,開創齊國稱霸之業,在列國之中無出其右,所以晏圉明白,將來晏圉必然以王上及娘娘旨意為準,不會固執己見,更不會受父親影響,這樣才能君臣和睦,保得齊國不因此而陷入內亂之中。
<a href="http://m.xiashuba.com" id="wzsy">xiashuba.com</a>
隻是父親前幾日也跟晏圉說過,無論將來誰繼承齊國王位,必要保陽生公子周全,畢竟陽生公子也是齊國王族血脈,他本就對齊國王位並無奢望,若陽生公子有恙,也會影響荼公子將來來繼位,給世人落下話柄,也望娘娘成全。”
晏圉此時再次跪在芮姬娘娘麵前,事氣裏也是十分忠誠。
他知道這個娘娘的本事能決定他的前程,雖然剛才已有齊王的說辭,可將來之事,還得靠眼前的娘娘。
而他也並非是愚拙之人,把當年恒公繼位之事舉例出來,以證明其與其父親的不一樣,不會執著於長幼之分,而且也妄談了自己的見解,長幼該以賢德來分,這看似有理,其實本不是有違傳統孝道之說。
父與子,長與幼本就是天定之數,與賢與不賢並我區別,並不因會不會繼位而有所改變。
若說父之賢能不如子,那難道父與子要轉換身份不成,若說兄與弟賢德有異,難道兄弟關係也要轉變,若真是如此,世間人倫不就混亂了。
可晏圉隻是為了討好芮姬娘娘,胡說也就胡說了,他也不會考慮話中之意是否妥當,隻是想表忠心而已,而他也算是一個識實務者。
而芮姬娘娘一聽,到也心裏歡喜,這個晏圉確實比之晏嬰要圓通得多。
晏嬰年輕之時也善權謀,更善於辯解,可到老了人卻是越來越看不開。
或許是因為年輕時逼於生計,人就會變得開通,而晏嬰到老之時,本已是齊國高位,無人能動搖其權勢,人反而變得固執而不圓通了。
“好好好,既然如此,本宮也就放心了,更難得你竟然有保全陽生的善意,本宮十分感激。
你放心吧,陽生是我兒,荼兒也是我兒,手心與手背都是本宮心頭之肉。
不論將來荼兒當位,本宮也不會傷害自己的另外一個兒子,隻要將來荼兒能順利繼位,你的相國之位自然不會有失。
現在王上去祭拜爾父,想來他們多年相交,縱然最後有些小的嫌屑,可相處久了,人都會有感情,看起來一時半會也不會下來,你就陪本宮走走,本宮這些日子也是憂慮重重,心情煩悶呀。”
芮姬娘娘說完,晏圉一看也是知趣的為芮姬娘娘揭開車簾,而下麵的宮奴已經直緊奔了過來,扶著芮姬娘下車。
芮姬娘娘看了看山丘,也是歎了口氣。
她也感歎人世之怪,心裏明白,若不是有離魂尊主作怪,齊王無論如何也不會對晏嬰下手,而且也就不會有她去探視晏嬰之說。
而她隻是順水推舟,在原來離魂尊主所施妖邪之氣之中再加重一層,這樣晏嬰雖然感覺反而更好,也能參加齊王壽宴,可卻也注定必死無疑。
而晏嬰在壽宴之上的話,其實於她而言也是十分有利。
對於挑起列國相爭,她本就不反對,可她卻也不願看著齊王與離魂尊主由此勢大。
而晏嬰的話雖然並沒有阻止列國會盟之心,可卻也讓南北列國特別是晉王與吳王對齊王的心思產生懷疑,也時刻提防著齊國。
二方矛盾,總比不上三方矛盾,而且將來齊王與離魂尊主也是她的敵人,更讓她恨之入骨。
此時的情形正是她所求的,而晏嬰也算是間接的幫了她,所以此時對於晏圉,她也客氣許多。
芮姬娘娘看了看山丘,卻自顧朝著鄉野田間走去,她不想打擾齊王,隻想在田間走走,而晏圉以及宮奴到是一直跟著娘娘,畢竟齊王並沒有帶任何隨從上山丘,而是獨自去祭拜晏嬰。
而齊王此時也並不會因此懼怕,因為齊王現在非隻是齊王,體內還有離魂尊主的魂魄,已非它日可比
幾輛馬車從齊國緩緩駛出,馬車之上都掛著白淩,這是特意掛上的,這已經是齊王大壽後的第三日清晨,列國使臣都已回去,此時的齊都又回歸一些平靜,隻是這一種平靜卻隻是表麵的,其實整個齊都都因齊都這幾日發生之事而暗地裏依然沸騰著。
其一當然是齊王的大壽得有如此多的貴客前來,這說明了齊國依然在列國之中占得一席之位,而且還舉足輕足。
更難得的是齊王依然如故,得到眾列國的敬仰,這也是作為齊國百姓,齊都百姓值得自傲的事兒。
所以大街小巷裏,都有對齊王的稱讚與褒揚之聲,更有能作為齊國百姓的驕傲與榮譽。
其二,齊王大壽當晚,齊國柱國之臣相國大人晏嬰一命歸西,駕鶴西去,這也是齊國百姓嘴裏時常記掛之事。
其主要是原因,是因為晏嬰作為相國,輔佐齊王的時間最長,曆時三代,年歲也是最大之人,比之當年的管仲相國還要長久,而且輔佐當今齊王繼位之後達五十七年,這在整個列國幾百年曆史之中也是少有之事。
一個有才之人,能遇識才的諸侯君王已是不易,更難得君臣之間相處無間,五十七年必乎是普通理姓的一輩子了,可就是這樣一個賢臣,而且一直對齊都,對齊國百姓愛戴有加,在列國之中聲名遠揚之人,在齊王大壽之時,卻悄然而去。
光這一點就讓一些好事的百姓猜測紛紛,有人說晏嬰守著齊王五十七年,知道齊王過了大壽這才放心而去。
有人說,宴嬰之死,其實也與齊王大壽有關。
有人說鬼穀王禪早有斷言,半年之壽,而晏嬰正好應了此數,這是天命。
而一些得到小道傳聞的人卻又說,晏嬰之死其實與齊王有莫大的關係,君臣相交幾十年,未曾想臨死之前卻相背而行,君臣交惡,由此不得不感歎世上我永遠的交情,而君與臣縱然相交幾十年,也未必能真的就成為朋友。
這一些人是少數,也不敢聲揚,畢竟這相關於齊王與相國大人的威嚴。
所以說來說去,有一點大家都知道晏嬰之死其實就是天命,是命數。
而早在半年之前算準此事的鬼穀王禪反而因為此事而更加讓人信服,有如神明一般。
因此更多的百姓因為晏嬰之死也是疑惑重重,因為除了晏嬰之外,當時斷言的還有齊王,而此時的齊王也隻剩半年的壽數了。
圍繞著將來齊王繼承之人,齊都又開始了新一輪的猜測與討論,或許這將一直延續,一直延續到齊王是否真的應了鬼穀王禪的斷言為止。
此時馬車停了下來,距離遠處的山丘還有半裏路,可上山丘的路已經沒有了。
這個山丘到是環境不錯,看起來像一個廟宇一樣,山丘雖然不高,可卻靈氣十足,而且山丘之中時隱時顯現透著一陣陣霧氣,夏日的清晨,像是被蒙上了一層白紗一樣,襯著綠意盎然的樹葉,到也讓人覺得透著一絲絲肅穆。
這裏本是原齊國一戶權貴之家的郊外陵園,隻是因為這一戶人家在齊國衰敗之後,連子嗣都未有留下,而此地也被齊王征了下來,重修整治,才人如此清幽。
原本齊王是想在此修築一處夏日修閑避暑山莊的,可此時卻成為齊國,仍至列國聞名的賢才晏嬰死後的安榻之地。
“晏圉,相國大人之死,其實也算是命數,那天本王壽晏之時,他之所語你也聽到了,你不會怪本王吧。”
此時身居正中的齊王一臉悲怯,卻也問著馬車側麵的晏圉,而晏圉則是一身喪服,反而臉上並沒半分悲傷之情。
他的對麵坐著一身素服的芮姬娘娘,此時齊王問起來,而晏圉也是馬上跪在車裏,麵向齊王,連叩三個響頭這才回道:“王上,父親一生固執,沒有領會王上雄心,在王上壽晏之時出言不遜,難得王上如此寬容,讓父親安息此地,晏圉感激不盡,更不敢有異議,還望王上體察。”
“好好好,不怪本王就好,我就怕你因此事而怪本王不仁,這也一直讓本王心中難與釋懷,你雖然能力比不上你父,可你卻比你父更識得實務,這一點本王十分欣賞,你將來前程無限,應當好好珍惜。
此時相國大人去世,本王一時之間還不想另立相國,就由你先代為行事,管理相國府衙之事吧,將來若本王不幸應了鬼穀子之言,也應了你父之忠告,那麽將來新王登位,再由他來任命齊國新相國吧。
這半年也辛苦你,暫時委屈你了。”
齊王說得語重心長,先讓晏圉代行相國之職,卻並不任命相國之位,其實一是表明作為齊王的他對晏嬰相國的不舍,同時也算把此重任留給將來的王上,這樣可以讓晏圉更感激於將來的王上,而不人在他死後有所圖謀。
“晏圉謝王上成全。”
晏圉此時一聽,心裏明白,現在他的父親晏嬰新死,若是王上馬上立新的相國,會讓列國說齊王不念舊情,畢竟晏嬰在壽宴之上的一席話,也傳之於列國,孰對孰錯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齊王此時已把態度擺出。
不過於晏圉而言,此事順理而章,他並不擔心,也並不著急,可此時也不得不感激齊王。
“起來吧,應該到了,愛妃你與晏圉就留在此地吧,本王想一個人祭拜一下這位老友,與他單獨聊上一聊。”
“王上,晏相國大人仙逝,還望王上節哀,你與相國大人相交相知幾十年,亦君亦臣亦友,妾身理解王上心裏悲痛之意,還望王上保重身體。”
芮姬並不反對,而是事氣十分溫和的回複齊王。
齊王此時擠出一絲笑意,在馬車停穩之下,自己走下馬車,隻留晏圉與芮姬娘娘留在車裏,這到讓晏圉有些不安。
“晏圉,王上已答應了將來之事,可將來之事誰也不敢言明,我與王上一直欲扶荼兒繼位,而本宮也知道,你的父親原本一直反對,他覺得以幼代長有違禮製,本宮知道此事對你也會有影響,剛才王上已經明確了,不知晏圉公子對此事如何來看?”
芮姬看了看有些膽怯的晏圉還是問了晏圉對於繼位的想法,其實於芮姬而言,晏嬰之死,其實無形之中也增強了她對齊王壽期的肯定,所以她當然也想知道這個未來相國的態度。
畢竟就算是將來齊國也要有人來治理,而非隻是憑她所支持的一個六歲兒子就能統領朝政的。
“娘娘放心,父親原本的念想與堅持本來就並非真的什麽禮數之教,晏圉對此還明白。
想當年恒公繼位之時,兄弟爭位,最後恒公繼位,當年的管相國一開始也並非支持於恒公,而恒公也非是當年的長公子,其實長幼之間非是以年歲來論,該與賢德來論。
當年恒公繼位,開創齊國稱霸之業,在列國之中無出其右,所以晏圉明白,將來晏圉必然以王上及娘娘旨意為準,不會固執己見,更不會受父親影響,這樣才能君臣和睦,保得齊國不因此而陷入內亂之中。
<a href="http://m.xiashuba.com" id="wzsy">xiashuba.com</a>
隻是父親前幾日也跟晏圉說過,無論將來誰繼承齊國王位,必要保陽生公子周全,畢竟陽生公子也是齊國王族血脈,他本就對齊國王位並無奢望,若陽生公子有恙,也會影響荼公子將來來繼位,給世人落下話柄,也望娘娘成全。”
晏圉此時再次跪在芮姬娘娘麵前,事氣裏也是十分忠誠。
他知道這個娘娘的本事能決定他的前程,雖然剛才已有齊王的說辭,可將來之事,還得靠眼前的娘娘。
而他也並非是愚拙之人,把當年恒公繼位之事舉例出來,以證明其與其父親的不一樣,不會執著於長幼之分,而且也妄談了自己的見解,長幼該以賢德來分,這看似有理,其實本不是有違傳統孝道之說。
父與子,長與幼本就是天定之數,與賢與不賢並我區別,並不因會不會繼位而有所改變。
若說父之賢能不如子,那難道父與子要轉換身份不成,若說兄與弟賢德有異,難道兄弟關係也要轉變,若真是如此,世間人倫不就混亂了。
可晏圉隻是為了討好芮姬娘娘,胡說也就胡說了,他也不會考慮話中之意是否妥當,隻是想表忠心而已,而他也算是一個識實務者。
而芮姬娘娘一聽,到也心裏歡喜,這個晏圉確實比之晏嬰要圓通得多。
晏嬰年輕之時也善權謀,更善於辯解,可到老了人卻是越來越看不開。
或許是因為年輕時逼於生計,人就會變得開通,而晏嬰到老之時,本已是齊國高位,無人能動搖其權勢,人反而變得固執而不圓通了。
“好好好,既然如此,本宮也就放心了,更難得你竟然有保全陽生的善意,本宮十分感激。
你放心吧,陽生是我兒,荼兒也是我兒,手心與手背都是本宮心頭之肉。
不論將來荼兒當位,本宮也不會傷害自己的另外一個兒子,隻要將來荼兒能順利繼位,你的相國之位自然不會有失。
現在王上去祭拜爾父,想來他們多年相交,縱然最後有些小的嫌屑,可相處久了,人都會有感情,看起來一時半會也不會下來,你就陪本宮走走,本宮這些日子也是憂慮重重,心情煩悶呀。”
芮姬娘娘說完,晏圉一看也是知趣的為芮姬娘娘揭開車簾,而下麵的宮奴已經直緊奔了過來,扶著芮姬娘下車。
芮姬娘娘看了看山丘,也是歎了口氣。
她也感歎人世之怪,心裏明白,若不是有離魂尊主作怪,齊王無論如何也不會對晏嬰下手,而且也就不會有她去探視晏嬰之說。
而她隻是順水推舟,在原來離魂尊主所施妖邪之氣之中再加重一層,這樣晏嬰雖然感覺反而更好,也能參加齊王壽宴,可卻也注定必死無疑。
而晏嬰在壽宴之上的話,其實於她而言也是十分有利。
對於挑起列國相爭,她本就不反對,可她卻也不願看著齊王與離魂尊主由此勢大。
而晏嬰的話雖然並沒有阻止列國會盟之心,可卻也讓南北列國特別是晉王與吳王對齊王的心思產生懷疑,也時刻提防著齊國。
二方矛盾,總比不上三方矛盾,而且將來齊王與離魂尊主也是她的敵人,更讓她恨之入骨。
此時的情形正是她所求的,而晏嬰也算是間接的幫了她,所以此時對於晏圉,她也客氣許多。
芮姬娘娘看了看山丘,卻自顧朝著鄉野田間走去,她不想打擾齊王,隻想在田間走走,而晏圉以及宮奴到是一直跟著娘娘,畢竟齊王並沒有帶任何隨從上山丘,而是獨自去祭拜晏嬰。
而齊王此時也並不會因此懼怕,因為齊王現在非隻是齊王,體內還有離魂尊主的魂魄,已非它日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