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由領親兵趕到曹軍南側大約十裏遠處的緩坡上,觀察了將近兩個時辰。
他發現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一支曹軍士兵舉著火把,在月光下緩慢行軍,往城中而去。
因夜晚辨識度太差,和曹軍之間的距離又比較遠,呂由不好判斷對方援軍到底來了多少人,隻知道從酉時初自己得到斥候的塘報,然後趕到這裏觀察,到現在都快到亥時了,對方還沒有全部入城。
綜合行軍時間、火把數量等各種要素判斷,呂由斷定對方的人數起碼在兩萬以上。
他不由得打了個寒噤。
自己這次奉主公之命攻打樊縣,隻從任城帶來了五千兵馬。
而對方兵力至少兩萬,是己方的四倍。
兵書雲五倍攻之,十倍圍之。
想以五千兵力攻破有兩萬大軍據守的城池,無疑是癡人說夢。
唯今之計,就是先退回任城固守,同時報知主公,請他調大軍前來攻城。
打定主意,呂由便引親兵返回自家大營。
他隻在樊縣郊外的大營中休息了一夜,第二天就率軍退回任城。
陶家軍撤退的消息很快被曹家的細作偵知。
細作飛馬入城,趕到縣衙大堂,將敵軍的情報告知曹德。
昨夜入城後,曹德就將自己的駐地設在樊縣縣衙。
軍營則建在西門內一塊空地上。
曹德聽探子說敵軍已退,禁不住哈哈大笑,轉過頭來對站在自己身邊的曹恪說道:“我兒略施小計,就將敵軍騙走,真乃神人也!”
曹恪道:“阿翁切莫高興得太早。陶恭祖聽聞阿翁率大部人馬趕到樊縣,擔心後路被截,一定會引主力前來攻打此城。”
曹德正色問道:“那我兒以為,敵軍來後,我應該怎麽禦敵?”
“兵來將擋,水來土淹。”曹恪道,“船到橋頭自然直,等他們來了,我們視情形再作計較不遲。”
“此言有理。”曹德於是召集眾將,吩咐他們做好防備陶謙主力大軍攻城的準備。
……
亢父縣位於任城西部,是由徐州中南部進入兗州南部的必經之地。
縣城東部,後世屬於微山湖區,現在是一片寬廣的沼澤地。
這片沼澤地,名字叫做沛澤。
沛澤南北長近兩百裏,東西最寬處有五十裏,最窄處也有十餘裏。
縣城北、西、南三麵,以及與亢父相鄰的樊縣南部、山陽郡東部,也是沼澤遍布。
亢父及其周圍的沼澤、窪地以及河流共同組成了所謂的“亢父之險”,拱衛著縣城。
秦朝之前,這裏隻有幾條小路維持著縣城和外界的聯係。
那些小路都十分狹窄,且泥濘不堪,難以供人行走。
正如戰國縱橫家蘇秦向齊宣王描述的那樣,車不能方軌,馬不得並行。
秦始皇平定六國之後,在國內大修馳道。
其中有兩條官道在亢父交匯,其中一條是東西向的,從任城出發,經亢父往西,最終延伸到定陶。
另一條路是是南北向的,起於小沛,終於東郡。
另外,在任城縣那邊,還有一條官道可以直達樊縣。
不久前,陶謙留呂由領兵萬人守任城,自率三萬人馬經官道穿過沛澤,來到亢父城下,將城池團團圍住。
此後一連十餘天,他多次指揮大軍攻城,怎奈亢父城牆高大堅固,護城河又寬又深,加上守軍的頑強抵抗,己方先登死士竟然連城頭都沒爬上去過,倒是還搭進去了不少人命。
曹恪領兵趕到金屯鄉和曹德會合的那天傍晚,陶家軍的斥候就發現了曹家援軍的蹤跡。
陶家的斥候回到大營,向陶謙稟報,隻說自己在距離西郊大營十七裏遠處的金鄉縣境內發現了曹家援軍的營寨,按旗幟數量、營地麵積等要素判斷,人數當在萬人以上。
陶謙得報,叫臧霸上前,命他兩天後率馬步軍兵一萬五千餘人前去攻打敵寨。
兩天後,也就是曹恪進入樊縣的第二天,臧霸準備停當,才帶兵出營,前往金屯鄉,要找曹軍決戰。
陶謙這天沒有讓留在亢父城下的大軍攻城,隻在營中休整。
他自己呆在中軍大帳之中,等候臧霸的捷報。
這個年過六旬的白發老者從早上等到中午,還不見臧霸回來,不禁有些擔心。
他在帳中踱來踱去,正打算叫一個親兵前去觀察戰況之時,忽聽見外麵有人叫道:“臧都尉回來了。”
話音剛落,就看見一個衣甲不整的漢子垂頭喪氣地走了進來。
那個漢子年紀約莫二十八九歲,臉上有道長長的刀疤。
此人姓臧名霸,表字宣高。
臧霸本是泰山郡華縣一個叫名臧戒的縣吏的兒子。
他十八歲那年,老爹臧戒因公事得罪了縣令。
縣令出於報複的心理,公報私仇,誣陷臧戒有罪,將他打入大牢,並打算派人把他押到郡城奉高,請太守懲處。
臧霸聞訊,心中憤憤不平。
他為了救老爹,糾集家中門客十餘人,在縣城外麵的山上設伏,待押解臧戒的車隊通過時,一齊出擊。
故事的結局,就是臧戒獲救,縣令派出的官差全部被殺。
臧霸救出老爹,隨即和他逃出華縣,亡命天涯,最終跑到徐州落腳。
黃巾之亂爆發後,臧霸聽說陶謙招兵擊賊,便去應募。
陶謙見他勇力過人,是個將才,特意提拔他為騎都尉,屯兵琅琊國開陽縣。
臧霸跟隨陶謙討黃巾,屢立戰功,並在軍中結識了孫觀、孫康兄弟以及吳敦、尹禮等好友,並和他們稱兄道弟,很快就建立了一個以他為首的小團體。
這個團體,史稱“青徐豪霸”。
此次陶謙西征兗州,臧霸作為先鋒,帶著那幾個兄弟以及他們的部下參戰。
攻打曹家援軍大寨的事,陶謙也交給他去做。
臧霸見了陶謙,跪倒在地,拱手道:“末將無能,沒能攻破敵寨,還請主公恕罪。”
陶謙聽說沒能破敵,也有些喪氣。
他愣了片晌,便扶起臧霸,道:“不怪都尉,畢竟人家也有一萬之眾,而我撥給都尉的兵隻有一萬五,可謂旗鼓相當,攻不進去也正常。”
臧霸猶豫片刻,還是忍不住說了實話:“稟主公,根據末將在和敵軍交戰的狀況判斷,對方隻有兩千餘人。”
“隻有兩千?”
陶謙不由得目瞪口呆,須臾,問道:“一萬五千人圍攻隻有兩千兵馬的大寨,怎麽還輸了?”
他猛然發覺不對,道:“先前斥候來報,敵營中兵馬至少萬人,怎麽到你這裏,就隻有兩千人了?莫非斥候判斷失誤?”
“應該不是判斷失誤。”
臧霸道:“大軍行進過程中,末將也曾派斥候前去查探。斥候根據營寨麵積以及裏麵的旗幟數量,大致判斷援軍兵力當在萬人以上。”
又道:“末將領兵趕到敵營東門前,見門口隻有幾個老卒值守。因擔心裏麵有埋伏,沒有第一時間揮師進攻,而是等待了一個時辰。”
陶謙臉色一沉:“然後就回來了?”
“不是。”臧霸道,“末將為試探裏麵是否有伏兵,派了隊人馬佯攻,殺死守門老卒,然後衝了進去,結果……”
<a id="wzsy" href="https://www.wucuoxs.com">wucuoxs.com</a>
“結果什麽?”
臧霸道:“結果中了陷阱,當即有十來個士兵身死當場。末將領兵馬強行入營,從轅門衝到中軍大帳,沿途並未發現半個曹軍的影子。趕到後營門前,卻遭遇了敵兵伏擊,又陣亡了百來人。根據對方的攻擊力度判斷,他們隻有兩千多人。”
陶謙心中起疑,問道:“那還有八千多敵軍到哪裏去了?”
“末將當時懷疑敵軍主力可能埋伏在附近,因此不敢久留,就帶兵馬回來了。”
“我軍回營的時候,後麵可曾有敵軍追擊?”
“不曾有。”
陶謙手撫長須,道:“奇怪,曹軍的大隊人馬到哪裏去了?”
正暗自猜測,這時有個親兵手拿一份帛書,進帳稟道:“主公,任城那邊有塘報送來。”
陶謙接過塘報,粗粗瀏覽一遍,然後歎了口氣,道:“呂校尉說有大約兩萬曹軍出現在樊縣,他兵力不足,不敢強攻,隻好領兵退回任城。”
臧霸劍眉緊皺:“不是萬餘人麽?怎麽又變成兩萬了?”
陶謙道:“如果我所料不錯的話,一定是金屯那邊的曹軍主力為了能夠及時向樊縣轉移又不引起我們的警覺,因此設了個疑兵之計。到樊縣後,又設疑兵,致使呂校尉發生誤判,以為對方有兩萬人。”
“主公,那我們下一步怎麽辦?”臧霸問道。
陶謙尋思半晌,道:“樊縣距離任城隻有四十八九裏地,步騎一天可達。曹軍據此地而守,可以隨時南下,騷擾我軍糧道,甚至斷我歸路。看來,我必須親領大軍前去拔除這個釘子。”
他打定主意,讓人去召集司馬以上將官到大帳議事。
等眾人趕到之後,陶謙便和眾人商議攻打樊縣之事,最終決定由曹豹領兵萬人留守亢父大營,自率兩萬人馬回任城,和呂由會合後,再揮師北上,攻打樊縣。
他發現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一支曹軍士兵舉著火把,在月光下緩慢行軍,往城中而去。
因夜晚辨識度太差,和曹軍之間的距離又比較遠,呂由不好判斷對方援軍到底來了多少人,隻知道從酉時初自己得到斥候的塘報,然後趕到這裏觀察,到現在都快到亥時了,對方還沒有全部入城。
綜合行軍時間、火把數量等各種要素判斷,呂由斷定對方的人數起碼在兩萬以上。
他不由得打了個寒噤。
自己這次奉主公之命攻打樊縣,隻從任城帶來了五千兵馬。
而對方兵力至少兩萬,是己方的四倍。
兵書雲五倍攻之,十倍圍之。
想以五千兵力攻破有兩萬大軍據守的城池,無疑是癡人說夢。
唯今之計,就是先退回任城固守,同時報知主公,請他調大軍前來攻城。
打定主意,呂由便引親兵返回自家大營。
他隻在樊縣郊外的大營中休息了一夜,第二天就率軍退回任城。
陶家軍撤退的消息很快被曹家的細作偵知。
細作飛馬入城,趕到縣衙大堂,將敵軍的情報告知曹德。
昨夜入城後,曹德就將自己的駐地設在樊縣縣衙。
軍營則建在西門內一塊空地上。
曹德聽探子說敵軍已退,禁不住哈哈大笑,轉過頭來對站在自己身邊的曹恪說道:“我兒略施小計,就將敵軍騙走,真乃神人也!”
曹恪道:“阿翁切莫高興得太早。陶恭祖聽聞阿翁率大部人馬趕到樊縣,擔心後路被截,一定會引主力前來攻打此城。”
曹德正色問道:“那我兒以為,敵軍來後,我應該怎麽禦敵?”
“兵來將擋,水來土淹。”曹恪道,“船到橋頭自然直,等他們來了,我們視情形再作計較不遲。”
“此言有理。”曹德於是召集眾將,吩咐他們做好防備陶謙主力大軍攻城的準備。
……
亢父縣位於任城西部,是由徐州中南部進入兗州南部的必經之地。
縣城東部,後世屬於微山湖區,現在是一片寬廣的沼澤地。
這片沼澤地,名字叫做沛澤。
沛澤南北長近兩百裏,東西最寬處有五十裏,最窄處也有十餘裏。
縣城北、西、南三麵,以及與亢父相鄰的樊縣南部、山陽郡東部,也是沼澤遍布。
亢父及其周圍的沼澤、窪地以及河流共同組成了所謂的“亢父之險”,拱衛著縣城。
秦朝之前,這裏隻有幾條小路維持著縣城和外界的聯係。
那些小路都十分狹窄,且泥濘不堪,難以供人行走。
正如戰國縱橫家蘇秦向齊宣王描述的那樣,車不能方軌,馬不得並行。
秦始皇平定六國之後,在國內大修馳道。
其中有兩條官道在亢父交匯,其中一條是東西向的,從任城出發,經亢父往西,最終延伸到定陶。
另一條路是是南北向的,起於小沛,終於東郡。
另外,在任城縣那邊,還有一條官道可以直達樊縣。
不久前,陶謙留呂由領兵萬人守任城,自率三萬人馬經官道穿過沛澤,來到亢父城下,將城池團團圍住。
此後一連十餘天,他多次指揮大軍攻城,怎奈亢父城牆高大堅固,護城河又寬又深,加上守軍的頑強抵抗,己方先登死士竟然連城頭都沒爬上去過,倒是還搭進去了不少人命。
曹恪領兵趕到金屯鄉和曹德會合的那天傍晚,陶家軍的斥候就發現了曹家援軍的蹤跡。
陶家的斥候回到大營,向陶謙稟報,隻說自己在距離西郊大營十七裏遠處的金鄉縣境內發現了曹家援軍的營寨,按旗幟數量、營地麵積等要素判斷,人數當在萬人以上。
陶謙得報,叫臧霸上前,命他兩天後率馬步軍兵一萬五千餘人前去攻打敵寨。
兩天後,也就是曹恪進入樊縣的第二天,臧霸準備停當,才帶兵出營,前往金屯鄉,要找曹軍決戰。
陶謙這天沒有讓留在亢父城下的大軍攻城,隻在營中休整。
他自己呆在中軍大帳之中,等候臧霸的捷報。
這個年過六旬的白發老者從早上等到中午,還不見臧霸回來,不禁有些擔心。
他在帳中踱來踱去,正打算叫一個親兵前去觀察戰況之時,忽聽見外麵有人叫道:“臧都尉回來了。”
話音剛落,就看見一個衣甲不整的漢子垂頭喪氣地走了進來。
那個漢子年紀約莫二十八九歲,臉上有道長長的刀疤。
此人姓臧名霸,表字宣高。
臧霸本是泰山郡華縣一個叫名臧戒的縣吏的兒子。
他十八歲那年,老爹臧戒因公事得罪了縣令。
縣令出於報複的心理,公報私仇,誣陷臧戒有罪,將他打入大牢,並打算派人把他押到郡城奉高,請太守懲處。
臧霸聞訊,心中憤憤不平。
他為了救老爹,糾集家中門客十餘人,在縣城外麵的山上設伏,待押解臧戒的車隊通過時,一齊出擊。
故事的結局,就是臧戒獲救,縣令派出的官差全部被殺。
臧霸救出老爹,隨即和他逃出華縣,亡命天涯,最終跑到徐州落腳。
黃巾之亂爆發後,臧霸聽說陶謙招兵擊賊,便去應募。
陶謙見他勇力過人,是個將才,特意提拔他為騎都尉,屯兵琅琊國開陽縣。
臧霸跟隨陶謙討黃巾,屢立戰功,並在軍中結識了孫觀、孫康兄弟以及吳敦、尹禮等好友,並和他們稱兄道弟,很快就建立了一個以他為首的小團體。
這個團體,史稱“青徐豪霸”。
此次陶謙西征兗州,臧霸作為先鋒,帶著那幾個兄弟以及他們的部下參戰。
攻打曹家援軍大寨的事,陶謙也交給他去做。
臧霸見了陶謙,跪倒在地,拱手道:“末將無能,沒能攻破敵寨,還請主公恕罪。”
陶謙聽說沒能破敵,也有些喪氣。
他愣了片晌,便扶起臧霸,道:“不怪都尉,畢竟人家也有一萬之眾,而我撥給都尉的兵隻有一萬五,可謂旗鼓相當,攻不進去也正常。”
臧霸猶豫片刻,還是忍不住說了實話:“稟主公,根據末將在和敵軍交戰的狀況判斷,對方隻有兩千餘人。”
“隻有兩千?”
陶謙不由得目瞪口呆,須臾,問道:“一萬五千人圍攻隻有兩千兵馬的大寨,怎麽還輸了?”
他猛然發覺不對,道:“先前斥候來報,敵營中兵馬至少萬人,怎麽到你這裏,就隻有兩千人了?莫非斥候判斷失誤?”
“應該不是判斷失誤。”
臧霸道:“大軍行進過程中,末將也曾派斥候前去查探。斥候根據營寨麵積以及裏麵的旗幟數量,大致判斷援軍兵力當在萬人以上。”
又道:“末將領兵趕到敵營東門前,見門口隻有幾個老卒值守。因擔心裏麵有埋伏,沒有第一時間揮師進攻,而是等待了一個時辰。”
陶謙臉色一沉:“然後就回來了?”
“不是。”臧霸道,“末將為試探裏麵是否有伏兵,派了隊人馬佯攻,殺死守門老卒,然後衝了進去,結果……”
<a id="wzsy" href="https://www.wucuoxs.com">wucuoxs.com</a>
“結果什麽?”
臧霸道:“結果中了陷阱,當即有十來個士兵身死當場。末將領兵馬強行入營,從轅門衝到中軍大帳,沿途並未發現半個曹軍的影子。趕到後營門前,卻遭遇了敵兵伏擊,又陣亡了百來人。根據對方的攻擊力度判斷,他們隻有兩千多人。”
陶謙心中起疑,問道:“那還有八千多敵軍到哪裏去了?”
“末將當時懷疑敵軍主力可能埋伏在附近,因此不敢久留,就帶兵馬回來了。”
“我軍回營的時候,後麵可曾有敵軍追擊?”
“不曾有。”
陶謙手撫長須,道:“奇怪,曹軍的大隊人馬到哪裏去了?”
正暗自猜測,這時有個親兵手拿一份帛書,進帳稟道:“主公,任城那邊有塘報送來。”
陶謙接過塘報,粗粗瀏覽一遍,然後歎了口氣,道:“呂校尉說有大約兩萬曹軍出現在樊縣,他兵力不足,不敢強攻,隻好領兵退回任城。”
臧霸劍眉緊皺:“不是萬餘人麽?怎麽又變成兩萬了?”
陶謙道:“如果我所料不錯的話,一定是金屯那邊的曹軍主力為了能夠及時向樊縣轉移又不引起我們的警覺,因此設了個疑兵之計。到樊縣後,又設疑兵,致使呂校尉發生誤判,以為對方有兩萬人。”
“主公,那我們下一步怎麽辦?”臧霸問道。
陶謙尋思半晌,道:“樊縣距離任城隻有四十八九裏地,步騎一天可達。曹軍據此地而守,可以隨時南下,騷擾我軍糧道,甚至斷我歸路。看來,我必須親領大軍前去拔除這個釘子。”
他打定主意,讓人去召集司馬以上將官到大帳議事。
等眾人趕到之後,陶謙便和眾人商議攻打樊縣之事,最終決定由曹豹領兵萬人留守亢父大營,自率兩萬人馬回任城,和呂由會合後,再揮師北上,攻打樊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