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人的動向,被曹軍的細作偵知。</p>
那名曹軍細作得到胡兵即將大舉東進的消息之後,馬上喬裝離開尉氏,前來圉縣,向曹恪報信。</p>
此時,丁斐等人已經領著八千步卒趕到圉縣。</p>
曹恪和曹休、牛金二人領著兩千多名騎兵出城,與丁斐的大部人馬會合,並在城外安營。</p>
曹軍細作從尉氏趕到圉縣城外大營時,曹恪正與丁斐在中軍大帳中說事。</p>
“文侯,我打算三天後就率大軍前去收複尉氏,將胡人趕出兗州,你以為如何?”曹恪問道。</p>
丁斐思量片刻,道:“匈奴人駐紮在尉氏的兵馬有一萬之眾,與我軍旗鼓相當,且大多是騎兵,而我軍騎兵隻有兩千多人,餘下的都是步卒。這仗恐怕不好打。”</p>
“那我們就不打了麽?”曹恪又問。</p>
“我以為,就算要打,也應該智取,不可力敵。”</p>
“如何智取?”</p>
丁斐皺著眉頭,尋思半晌,仍不發一語,顯然是還沒想到什麽好點子。</p>
這時,有小校進帳向曹恪報說有個前日奉校尉之命前去尉氏偵查敵情的細作回來了。</p>
曹恪將手一揮:“讓他進來。”</p>
小校離去後不久,便引著那個細作趕到中軍大帳前。</p>
細作進入帳中,在曹恪的公桉前跪下,稟道:“於扶羅打算親領一萬人馬前來攻打圉縣。”</p>
曹恪得報,哈哈笑道:“我還沒去打他呢,他就要來打我了!”</p>
又問那個細作:“他們準備什麽時候出發?”</p>
“三天後的上午辰時。”</p>
“先鋒大將是誰?”</p>
“是於扶羅之弟呼廚泉。”</p>
曹恪又向細作詢問了一些匈奴人的情報,之後就讓那人退下了。</p>
俄頃,他就對丁斐說道:“圉縣周圍都是一馬平川,無險可守,看來我軍此戰隻有在城內堅守,尋機破敵了。”</p>
丁斐搖了搖頭,道:“守城實乃下策。”</p>
“那以你之見?”</p>
丁斐道:“於扶羅如果以一萬之眾堅守尉氏,那我軍還真不好去打。可他現在居然放棄守城,要來尋找我軍決戰,我以為我軍可以出城,在城外設伏,相機殲敵。”</p>
曹恪道:“圉縣浪蕩渠渡口附近,有大片林子,倒也適合我軍埋伏。隻是現在是初春,浪蕩渠還在枯水期,敵軍又都是騎兵,可以輕而易舉地涉水而過,衝擊我軍伏兵。”</p>
又道:“敵軍騎兵眾多,我軍縱使突襲,隻怕勝算也不大。”</p>
丁斐沉思片晌,眉頭一皺,似乎有了主意,道:“我軍可用水攻,配合伏兵破敵。”</p>
“水攻?”曹恪眼前一亮,問道:“水攻怎麽攻?”</p>
“校尉可在敵軍趕到圉縣渡河之前,派一支人馬趕到浪蕩渠上遊,築壩截流。等敵軍開始渡河之時,再命他們掘壩放水,利用水勢,將胡人渡河的人馬攔腰截斷,使之首尾不能相顧。到那時,我渡口密林內的伏兵再一齊出擊,集中攻打過了河的敵軍。還在西岸沒有渡河的胡人過不來,隻有撤退一途。”</p>
曹恪聞言,不由得歎道:“真是條好計策!”</p>
“還有,校尉可再調一支人馬從浪蕩渠上遊過河,悄悄繞到尉氏附近,趁胡人大軍離開,城中守備空虛時偷襲,將城池奪回。”丁斐道,“於扶羅戰敗回到尉氏城下,見城池易手,一時強攻不下,隻能引軍逃離兗州。”</p>
“好,我就按你的計策行事!”</p>
曹恪又和丁斐討論了作戰的細節,最終決定由自己親自率領大部人馬到城外浪蕩渠渡口東岸設伏。</p>
丁斐在三天後引兩千餘步卒前往浪蕩渠上遊築壩截流,等敵軍過河時再掘壩放水。</p>
先前,曹恪從細作那裏得知,於扶羅三天後會引大部人馬東進,隻留千餘胡兵守城。</p>
經過一番考慮之後,他決定讓牛金在三天後領千名騎兵從上遊過浪蕩渠,繞到尉氏城下,與城內的曹軍細作裏應外合,奪取城池。</p>
……</p>
三天後,萬餘匈奴兵拔營起寨,在於扶羅的帶領下離開尉氏,往圉縣而來。</p>
前鋒三千胡騎由呼廚泉統領,於當天下午抵達圉縣浪蕩渠西岸。</p>
此時,丁斐已經領著兩千步卒在距離渡口八九裏遠處的上遊築了座堤壩,隻等胡騎過河,就要動手掘壩。</p>
因為曹軍截斷了上遊的水流,寬闊的浪蕩渠水位劇降,兩岸河床祼露。</p>
河中間,不時可見剛剛露出水麵不久的片片淺灘。</p>
匈奴兵的幾名斥候策馬涉水過河,上了東岸,查探一陣,沒發現漢軍的蹤跡,便返回西岸自家軍陣前,向主帥稟報,隻說浪蕩渠水淺可渡,對岸未見敵軍。</p>
浪蕩渠道西岸,匈奴前鋒陣中。</p>
一個披頭散發,身披鐵甲,頭戴皮帽的中年漢子穩坐馬上,聽完斥候的匯報,便揮手讓他退下。</p>
這個身材健碩的中年漢子正是匈奴兵的前鋒大將呼廚泉。</p>
此人是匈奴前任單於羌渠之子,現任單於於扶羅之弟。</p>
呼廚泉策馬上前幾步,趕到河邊,見浪蕩渠水很淺,自家大軍完全可以涉水而過,大喜過望,便要招呼大軍過河東進。</p>
這時,有個當戶勸諫道:“殿下,卑職以為這河裏有蹊蹺,大軍還是小心為妙。”</p>
“河裏有什麽蹊蹺?”呼廚泉一臉不解地問道。</p>
“這條河水位太淺,河床像是剛剛才露出來的。”當戶道,“卑職懷疑漢軍可能在上遊築了堤壩,將水流截斷,準備等我軍過河時再決堤放水。”</p>
呼廚泉摸摸下巴上的黃色胡須,不以為然地笑了笑,道:“現在是冬天,幹旱水少,河流水位下降甚至斷流不是很正常的麽?”</p>
當戶又勸道:“卑職以為,殿下還是派部分斥候往上遊查探一番,確認漢軍沒有築壩之後再命人馬過河為好。”</p>
“我今日上午就已經派人前去查探過了,上遊沒有發現漢軍築壩。”呼廚泉有些不耐煩。</p>
當戶見呼廚泉心意已決,不好再勸,隻得閉嘴不言。</p>
呼廚泉將手一招:“前軍過河!”</p>
一聲令下,匈奴騎手分成兩隊,牽著戰馬,緩緩而行,下到河床上,再向東岸邊走去。</p>
為了節省戰馬的體力,匈奴騎兵行軍的時候大多牽馬步行。</p>
現在河水很淺,人步行就可通過,沒必要坐在馬背上過去,白白消耗馬匹的體力。</p>
</p>
浪蕩渠上遊,丁斐已經領著兩千人馬在剛剛築成的堤壩上等候多時。</p>
不久前,他引兵趕到浪蕩渠上遊,埋伏在岸邊,等胡人的斥候過來查探並離開之後,才帶人修築堤壩。</p>
此時,他從飛馬趕來報信的自家斥候那裏得知胡騎正在過河,便揮手傳令:“掘堤!”</p>
那名曹軍細作得到胡兵即將大舉東進的消息之後,馬上喬裝離開尉氏,前來圉縣,向曹恪報信。</p>
此時,丁斐等人已經領著八千步卒趕到圉縣。</p>
曹恪和曹休、牛金二人領著兩千多名騎兵出城,與丁斐的大部人馬會合,並在城外安營。</p>
曹軍細作從尉氏趕到圉縣城外大營時,曹恪正與丁斐在中軍大帳中說事。</p>
“文侯,我打算三天後就率大軍前去收複尉氏,將胡人趕出兗州,你以為如何?”曹恪問道。</p>
丁斐思量片刻,道:“匈奴人駐紮在尉氏的兵馬有一萬之眾,與我軍旗鼓相當,且大多是騎兵,而我軍騎兵隻有兩千多人,餘下的都是步卒。這仗恐怕不好打。”</p>
“那我們就不打了麽?”曹恪又問。</p>
“我以為,就算要打,也應該智取,不可力敵。”</p>
“如何智取?”</p>
丁斐皺著眉頭,尋思半晌,仍不發一語,顯然是還沒想到什麽好點子。</p>
這時,有小校進帳向曹恪報說有個前日奉校尉之命前去尉氏偵查敵情的細作回來了。</p>
曹恪將手一揮:“讓他進來。”</p>
小校離去後不久,便引著那個細作趕到中軍大帳前。</p>
細作進入帳中,在曹恪的公桉前跪下,稟道:“於扶羅打算親領一萬人馬前來攻打圉縣。”</p>
曹恪得報,哈哈笑道:“我還沒去打他呢,他就要來打我了!”</p>
又問那個細作:“他們準備什麽時候出發?”</p>
“三天後的上午辰時。”</p>
“先鋒大將是誰?”</p>
“是於扶羅之弟呼廚泉。”</p>
曹恪又向細作詢問了一些匈奴人的情報,之後就讓那人退下了。</p>
俄頃,他就對丁斐說道:“圉縣周圍都是一馬平川,無險可守,看來我軍此戰隻有在城內堅守,尋機破敵了。”</p>
丁斐搖了搖頭,道:“守城實乃下策。”</p>
“那以你之見?”</p>
丁斐道:“於扶羅如果以一萬之眾堅守尉氏,那我軍還真不好去打。可他現在居然放棄守城,要來尋找我軍決戰,我以為我軍可以出城,在城外設伏,相機殲敵。”</p>
曹恪道:“圉縣浪蕩渠渡口附近,有大片林子,倒也適合我軍埋伏。隻是現在是初春,浪蕩渠還在枯水期,敵軍又都是騎兵,可以輕而易舉地涉水而過,衝擊我軍伏兵。”</p>
又道:“敵軍騎兵眾多,我軍縱使突襲,隻怕勝算也不大。”</p>
丁斐沉思片晌,眉頭一皺,似乎有了主意,道:“我軍可用水攻,配合伏兵破敵。”</p>
“水攻?”曹恪眼前一亮,問道:“水攻怎麽攻?”</p>
“校尉可在敵軍趕到圉縣渡河之前,派一支人馬趕到浪蕩渠上遊,築壩截流。等敵軍開始渡河之時,再命他們掘壩放水,利用水勢,將胡人渡河的人馬攔腰截斷,使之首尾不能相顧。到那時,我渡口密林內的伏兵再一齊出擊,集中攻打過了河的敵軍。還在西岸沒有渡河的胡人過不來,隻有撤退一途。”</p>
曹恪聞言,不由得歎道:“真是條好計策!”</p>
“還有,校尉可再調一支人馬從浪蕩渠上遊過河,悄悄繞到尉氏附近,趁胡人大軍離開,城中守備空虛時偷襲,將城池奪回。”丁斐道,“於扶羅戰敗回到尉氏城下,見城池易手,一時強攻不下,隻能引軍逃離兗州。”</p>
“好,我就按你的計策行事!”</p>
曹恪又和丁斐討論了作戰的細節,最終決定由自己親自率領大部人馬到城外浪蕩渠渡口東岸設伏。</p>
丁斐在三天後引兩千餘步卒前往浪蕩渠上遊築壩截流,等敵軍過河時再掘壩放水。</p>
先前,曹恪從細作那裏得知,於扶羅三天後會引大部人馬東進,隻留千餘胡兵守城。</p>
經過一番考慮之後,他決定讓牛金在三天後領千名騎兵從上遊過浪蕩渠,繞到尉氏城下,與城內的曹軍細作裏應外合,奪取城池。</p>
……</p>
三天後,萬餘匈奴兵拔營起寨,在於扶羅的帶領下離開尉氏,往圉縣而來。</p>
前鋒三千胡騎由呼廚泉統領,於當天下午抵達圉縣浪蕩渠西岸。</p>
此時,丁斐已經領著兩千步卒在距離渡口八九裏遠處的上遊築了座堤壩,隻等胡騎過河,就要動手掘壩。</p>
因為曹軍截斷了上遊的水流,寬闊的浪蕩渠水位劇降,兩岸河床祼露。</p>
河中間,不時可見剛剛露出水麵不久的片片淺灘。</p>
匈奴兵的幾名斥候策馬涉水過河,上了東岸,查探一陣,沒發現漢軍的蹤跡,便返回西岸自家軍陣前,向主帥稟報,隻說浪蕩渠水淺可渡,對岸未見敵軍。</p>
浪蕩渠道西岸,匈奴前鋒陣中。</p>
一個披頭散發,身披鐵甲,頭戴皮帽的中年漢子穩坐馬上,聽完斥候的匯報,便揮手讓他退下。</p>
這個身材健碩的中年漢子正是匈奴兵的前鋒大將呼廚泉。</p>
此人是匈奴前任單於羌渠之子,現任單於於扶羅之弟。</p>
呼廚泉策馬上前幾步,趕到河邊,見浪蕩渠水很淺,自家大軍完全可以涉水而過,大喜過望,便要招呼大軍過河東進。</p>
這時,有個當戶勸諫道:“殿下,卑職以為這河裏有蹊蹺,大軍還是小心為妙。”</p>
“河裏有什麽蹊蹺?”呼廚泉一臉不解地問道。</p>
“這條河水位太淺,河床像是剛剛才露出來的。”當戶道,“卑職懷疑漢軍可能在上遊築了堤壩,將水流截斷,準備等我軍過河時再決堤放水。”</p>
呼廚泉摸摸下巴上的黃色胡須,不以為然地笑了笑,道:“現在是冬天,幹旱水少,河流水位下降甚至斷流不是很正常的麽?”</p>
當戶又勸道:“卑職以為,殿下還是派部分斥候往上遊查探一番,確認漢軍沒有築壩之後再命人馬過河為好。”</p>
“我今日上午就已經派人前去查探過了,上遊沒有發現漢軍築壩。”呼廚泉有些不耐煩。</p>
當戶見呼廚泉心意已決,不好再勸,隻得閉嘴不言。</p>
呼廚泉將手一招:“前軍過河!”</p>
一聲令下,匈奴騎手分成兩隊,牽著戰馬,緩緩而行,下到河床上,再向東岸邊走去。</p>
為了節省戰馬的體力,匈奴騎兵行軍的時候大多牽馬步行。</p>
現在河水很淺,人步行就可通過,沒必要坐在馬背上過去,白白消耗馬匹的體力。</p>
</p>
浪蕩渠上遊,丁斐已經領著兩千人馬在剛剛築成的堤壩上等候多時。</p>
不久前,他引兵趕到浪蕩渠上遊,埋伏在岸邊,等胡人的斥候過來查探並離開之後,才帶人修築堤壩。</p>
此時,他從飛馬趕來報信的自家斥候那裏得知胡騎正在過河,便揮手傳令:“掘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