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房間外有個陽台。
那時候的陽台很是狹窄,更別說陽台外有個書房了。
我家的鐵欄杆都是火紅的顏色,雖然我頂不喜歡紅色係,但是卻愛極了我家的欄杆。有同學來家玩,我都說全棟就我家是紅色鐵門呢,準不會走錯。陽台也就一米多寬吧,但那向外拱的欄杆硬是把陽台的領地擴張到了兩米五。我家是對棟,兩棟樓的三樓有一個共同的大平台,所以在陽台上我家也就大概二樓半的高度。
在我很小的時候,陽台上還栽著蘆薈,媽媽總用她洗臉,我也偷偷擠著好玩。後來化妝品多了,蘆薈也沒有人照料了,盆裏也有了煙頭之類的穢物。隻是沒想到快六七年後搬家時,媽媽終於想起了陽台欄杆角落裏的蘆薈,擰下來竟還擠得出鮮汁。這麽這麽久,它居然一直活著,即使活在汙穢傷痕的幹土裏,即使一年也就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曬得到一縷陽光,即使隻能靠暴雨時才會濺到它身上的星點雨露——活了下來,那時候我感動得眼淚都快流了下來。
一顆破草都能活得好好的,甚至生機勃勃,我為什麽不能?!
隻是媽媽最終還是沒有帶走它,而它也隻能活在我的回憶裏了——這麽醜的一盆蘆薈,不是被拋棄就是被遺忘了吧……
我小時候的天堂就是這小小的陽台。四五歲上下,我還瘦得像一道閃電,在陽台上搗蛋,抓著欄杆往下鑽,結果給卡在胸口了。大概我小時候就有點虎背狼腰的苗頭吧,隻是那時候著實不明顯。
掙紮了半天我也沒能動彈,家裏並沒有人。三樓的叔叔嬸嬸大概也上班去了,就算有在家我也不會求助的——實在是太丟人了!雖然年紀還小,我也知道不能坐以待斃,至少我的肚子知道。
最後我也竟隻憑著自己一個人的力量又爬回了欄杆上,這也許是絕處逢生的本能吧。
不過我還是比較文雅的,皮過那麽一次實在不值一提。我最喜歡的還是叼著飲料單手翻上一米多高的護欄,坐在紅色的護欄上看書畫畫。我家的欄杆是全樓唯一一戶沒有墊板子的,所以我是屬於pp一半坐在紅鐵上一半懸在空氣裏,可書竟從沒掉下去過,也許我小時候有神力,嗬嗬。
那個小地方基本算是四麵被包圍,安靜得很。冬暖夏涼,陽光充足,也嗅得到家家戶戶陽台上的些許花香,那就是我小小年紀裏最早的小資情懷——那個隻能幻想咖啡廳和女神的時代。
小時候人傻,更不用在意什麽形象,反正有“童言無忌”和“天真爛漫”。家裏小,不像現在的一百三十多平方米,打掃起來一點都不麻煩,家裏不是瓷磚就是人造革式的“榻榻米”(我並不知道它真正的名字),隻要我樂意,隨地躺了都是床,愛擱哪兒看書擱哪兒,是趴是滾甚至是倒掛金鉤,誰能說我一句?
我最放肆的大概就是趁媽媽出門的時候偷偷在我臥房的牆上畫畫,在那一麵牆壁上用水粉顏料畫了一個蘑菇屋。是的,水粉顏料。雖然和畫裏差了許多,但終歸還是過得去的。媽媽倒是不對畫做評價,反問——用什麽畫的?南風天不全花了?
的確,南風天的時候,空氣帶著大大的濕度,蘑菇屋哪裏顏色上多了就從哪裏開始往下流稀釋的顏料,欲哭無淚。想著下一次一定用丙烯,隻是再也沒了機會。
搬家後我曾回去過一次,這幅已經不能稱畫的畫早被新主人家具挪位擋了去,更是尋不到我那時用油性筆鄭重其事寫下的“home”。唉……
那時候的陽台很是狹窄,更別說陽台外有個書房了。
我家的鐵欄杆都是火紅的顏色,雖然我頂不喜歡紅色係,但是卻愛極了我家的欄杆。有同學來家玩,我都說全棟就我家是紅色鐵門呢,準不會走錯。陽台也就一米多寬吧,但那向外拱的欄杆硬是把陽台的領地擴張到了兩米五。我家是對棟,兩棟樓的三樓有一個共同的大平台,所以在陽台上我家也就大概二樓半的高度。
在我很小的時候,陽台上還栽著蘆薈,媽媽總用她洗臉,我也偷偷擠著好玩。後來化妝品多了,蘆薈也沒有人照料了,盆裏也有了煙頭之類的穢物。隻是沒想到快六七年後搬家時,媽媽終於想起了陽台欄杆角落裏的蘆薈,擰下來竟還擠得出鮮汁。這麽這麽久,它居然一直活著,即使活在汙穢傷痕的幹土裏,即使一年也就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曬得到一縷陽光,即使隻能靠暴雨時才會濺到它身上的星點雨露——活了下來,那時候我感動得眼淚都快流了下來。
一顆破草都能活得好好的,甚至生機勃勃,我為什麽不能?!
隻是媽媽最終還是沒有帶走它,而它也隻能活在我的回憶裏了——這麽醜的一盆蘆薈,不是被拋棄就是被遺忘了吧……
我小時候的天堂就是這小小的陽台。四五歲上下,我還瘦得像一道閃電,在陽台上搗蛋,抓著欄杆往下鑽,結果給卡在胸口了。大概我小時候就有點虎背狼腰的苗頭吧,隻是那時候著實不明顯。
掙紮了半天我也沒能動彈,家裏並沒有人。三樓的叔叔嬸嬸大概也上班去了,就算有在家我也不會求助的——實在是太丟人了!雖然年紀還小,我也知道不能坐以待斃,至少我的肚子知道。
最後我也竟隻憑著自己一個人的力量又爬回了欄杆上,這也許是絕處逢生的本能吧。
不過我還是比較文雅的,皮過那麽一次實在不值一提。我最喜歡的還是叼著飲料單手翻上一米多高的護欄,坐在紅色的護欄上看書畫畫。我家的欄杆是全樓唯一一戶沒有墊板子的,所以我是屬於pp一半坐在紅鐵上一半懸在空氣裏,可書竟從沒掉下去過,也許我小時候有神力,嗬嗬。
那個小地方基本算是四麵被包圍,安靜得很。冬暖夏涼,陽光充足,也嗅得到家家戶戶陽台上的些許花香,那就是我小小年紀裏最早的小資情懷——那個隻能幻想咖啡廳和女神的時代。
小時候人傻,更不用在意什麽形象,反正有“童言無忌”和“天真爛漫”。家裏小,不像現在的一百三十多平方米,打掃起來一點都不麻煩,家裏不是瓷磚就是人造革式的“榻榻米”(我並不知道它真正的名字),隻要我樂意,隨地躺了都是床,愛擱哪兒看書擱哪兒,是趴是滾甚至是倒掛金鉤,誰能說我一句?
我最放肆的大概就是趁媽媽出門的時候偷偷在我臥房的牆上畫畫,在那一麵牆壁上用水粉顏料畫了一個蘑菇屋。是的,水粉顏料。雖然和畫裏差了許多,但終歸還是過得去的。媽媽倒是不對畫做評價,反問——用什麽畫的?南風天不全花了?
的確,南風天的時候,空氣帶著大大的濕度,蘑菇屋哪裏顏色上多了就從哪裏開始往下流稀釋的顏料,欲哭無淚。想著下一次一定用丙烯,隻是再也沒了機會。
搬家後我曾回去過一次,這幅已經不能稱畫的畫早被新主人家具挪位擋了去,更是尋不到我那時用油性筆鄭重其事寫下的“home”。唉……